书城成功励志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24541600000028

第28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人就拥有了两种不同的思想。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1.助人就是助己

主动地帮助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是善于交际者常有的一种姿态。俗话讲,患难见真情,当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尤其是对方急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更能让人感受到交往的力量。这次你向别人伸出一只手,下次别人也会向你伸出一只手。

有一个人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请求上帝允许他参观一下天堂和地狱,以便作出比较,从而能聪明地选择他的归宿。

他首先来到魔鬼掌管的地狱,乍一看,令他十分吃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地狱并非他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看到的是,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摆满了各色美味佳肴,包括肉类、水果、蔬菜。

然而,当他走近仔细观察那些人时,竟然发现没有一张笑脸,也没有伴随盛宴的音乐或狂欢的迹象。坐在桌子旁边的人看起来都闷闷不乐,无精打采,而且瘦得只剩皮包骨了。原来在每人的左臂上都捆着一把叉子,右臂上捆着一把刀子,刀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使它不能用来吃食物,所以即使每一样食物都有,并且就在他们手边,结果却是所有的人都吃不到食物,一直都在挨饿。

然后,他又去了天堂,没想到景象其实跟地狱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子、叉子和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居民却都在唱歌、欢笑,个个像天使般满面春风、神采飞扬。这位参观者一下蒙了。他奇怪为什么情况相同,结果却如此不同呢?地狱里的人都在挨饿而且可怜兮兮,可天堂里的人却酒足饭饱而且很快乐。带着一脸疑惑,他走近观察,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地狱里的每个人都在试图自己吃,可四尺长的把手是根本不可能把食物送到自己嘴里的。而天堂里的每个人却都在喂对面的人吃食物,同时也津津有味地吃着对面的人喂来的食物。因为他们彼此互相帮忙,结果也帮助了自己。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所谓助人助己的道理。

在沙漠中常常会遇上风暴,于是人们就自发地在自己行走的途中插上一截木头,并约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拔一拔那截木头,以免风把木条吹埋掉,使自己和后来者找不到来路。

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要知道爱人就是爱己,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己。反之,刻薄对待他人就是刻薄对待自己,毁谤他人就是毁谤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因此我们做事情要以助人为乐为宗旨,不论生活还是工作,都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这样才能换来别人的善待。

2.对朋友的帮助要心存感激

人际交往中,很多人都认为朋友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为自己两肋插刀。但是如果你转换一下思维就会发现,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错误观点,因为朋友没有帮你的义务,帮你是出于他的意愿,不帮你也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朋友的帮助,点点滴滴都是人情,要心存感激。

一次,古罗马众神决定举行一次欢迎会,邀请全体美德神参加。真、善、美、诚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应邀出席,他们和睦相处,友好地谈论着,玩得很痛快。但是主神注意到,有两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主神向信使神述说了这一情况,要他去看看这是怎么回事。信使神立即将这两位客人带到了一起,并给他们介绍起来。

“你们两个以前从未见过面吗?”信使神问。

“没有,从来没有,”一位客人说,“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说,“我叫感激。”

正如这个故事所揭示的,生活中慷慨的行为总是难以得到真诚的感激。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仰赖着他人的奉献,只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点。

有一位杰出的美国软件师曾说,他很喜欢中国的女孩子。他表示,西方女性把男士们的绅士行为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男士们帮女士提重物、搬东西、开门、拉椅子,都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在西方的教育下,他们男士也视这些绅士行为是理所当然。但有一件事让他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有一次他们公司扩大营运,他们部门从10楼搬到8楼,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东西和一桌一椅搬下去。当这位美国的软件师搬一张椅子下楼时,发现椅子挺重的,他担心一个女同事搬不动。于是他告诉那位中国女同事,椅子还是交给他们有力气的男同事搬为好。结果一路上,女同事陪他们聊天,男同事搬好了,女同事还忙着倒开水、泡咖啡给他们喝。他后来讲道:“在我们国家,搬运重物理所当然是男人的工作,没有人会陪你聊天,没有人会感激地倒开水、泡咖啡。也许是中国人没这个观念,但是中国女性体恤别人的作风,可爱得多。我们帮她们,不但乐意,而且开心。这种受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心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朋友乐于与我们交往,一些小事情,当然帮得十分乐意。但是,谁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报,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忍受,但是渐渐地就会用光朋友的交情。那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朋友似乎不再那么乐意助人了。

也许有人会说,找朋友帮忙,给几个钱或是请他吃顿饭,送点东西,好像把友谊贬低了,把朋友的交情看俗了。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的,适度地表达我们的感激是必要的。也许我们不懂得比较高尚的做法,吃顿饭、送个小礼物,也不见得能充分表达我们感激之情;但它的作用不在于行动的本身,而在于心意的表示。不管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感激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表达了,对方也接受了,知道我们有多在乎这件事。

3.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

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利,必须在平时往冷庙烧香。一般人认为冷庙的菩萨不一定灵,就因为菩萨不灵,所以成为冷庙。殊不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他给你一点点帮助或指点,足以改变你的命运。

有些人平时待人不冷不热,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分外热情,但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效果常常并不理想。

其实英雄落难,壮士潦倒,都是常有的事。只要一有机会,风云突变,仍是会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所以我们要想在关键时刻得到贵人相助,自应在平时“多烧香”,而这时“烧香”,完全出于敬意,不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更不是交易。

升职了或自己开创了一份事业,不要忘了你的老上级,特别是曾经对你印象很好,并热心激励、帮助过你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已经退休了。

有人认为在工作岗位上的上级很重要,并想尽办法讨好,三天两头地往人家家里跑;对于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上级却不闻不问,见面时态度也非常冷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对那些退居二线但对现任领导仍能产生影响的老前辈、老上级也要多加拜访,巧下工夫。

要设法与他们多接近并博得他们的赏识。毫无疑问,退休者最难过的是退休后那种门可罗雀的寂寥景象,让他们在心理上很不平衡。这时若有人肯像从前那么尊敬他,那样拜访他,他必会为之感动不已。

有一个刚进一家合资医药企业的小伙子,有一次拜访一家三甲医院的临床主任,科里一个认识的医生在走廊里拦住他说:“你不要拜访他了,他下台了,已经不是主任了。”这位医生悄悄告诉他说:“这位主任被免职了,现在已经换主任了!”

原来的主任是这家医院表彰的杰出专家,性格狂傲暴躁,有点恃才傲物,据说半年前把院长指着鼻子骂了一顿,要倒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位小伙子不愿做落井下石的事,他觉得拜访新主任是迟早的事,下台的主任要是现在不去以后见面就尴尬了。所以他问明了新旧两位主任的办公室位置之后,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准备好的礼品先敲响了前任主任的门。

那位前任主任正在办公室中闭门思过。这位小伙子的到来很让他惊讶。这位小伙子把礼品拿出来说:“新主任我以后会去拜访,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拜访您啊,您是我们公司的老朋友了,我就是来拜访公司的老朋友的。”这位前任主任很感意外,语气也比过去客气了些,给这位小伙子写了新主任的名字和办公室的门牌号,说以后合作上的事找她去吧。小伙子只好知趣地告辞,说:“那您先忙吧,我下次再来拜访您。”前任主任说:“还忙啥呀?主任也不当了,没什么可忙的了!”这位小伙子还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听见前任主任的这句话,转回身说:“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位前任主任显然牢骚满腹,一时还不适应角色的调整,站在办公桌后茫然四顾说:“不当主任了有什么可忙的?”小伙子一时兴起,话就脱口而出:“不当主任了您还有自己的专业啊,您照样是杰出专家啊。不当主任,关起门来钻研学问也好啊。要是都像您这么想,那我们这些大学毕业后却不能从事本专业的人,岂不是都不要活啦?”

前任主任愣了一下,可能还没人敢这样对他说话,尤其是一个小小的业务员,竟然敢用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这位小伙子也觉得自己不太礼貌,赶紧改口说:“像您这样的性格一定喜欢李白的诗吧?《将进酒》中有两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写得多好!您忘了吗?”这几句话说得前任主任很感动。临出门的时候,这位小伙子转过头对着前任主任说:“其实很多时候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完全妥协,至少我们可以决定自己面对逆境时的态度。不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发挥自己,这样才不会后悔。”这位小伙子凭着自己刚毕业时的意气风发,对这位前任主任好好劝导了一下,话虽然说得有点刺耳,但是对于这位前任主任来说已经足够了。

谁也没有想到,那位主任竟然在下台三个月之后,又恢复了职位!这位小伙子的业绩可想而知。

后来,这位小伙子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调走了,这位主任还念念不忘,多次到他的公司打听他的下落。

如果你要烧香,应该去不大有人注意的冷庙,不要一味地往香火昌盛的热庙挤。热庙因为烧香人太多,菩萨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不过是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引不起菩萨的特别注意。也就是说菩萨对你不会产生特别的好感,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视你与众人无异,不会特别帮忙。

冷庙的菩萨则不然,平时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能很虔诚地去烧香,菩萨对你当然特别注意,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印象之好,自不待言。你虽同样烧一炷香,菩萨却认为是天大的人情,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自然特别帮忙。即使将来风水转变,冷庙变热庙,菩萨对你还是会另眼看待,认为你不是势利之辈。菩萨如此,人情未尝不然。

4.多个朋友多条路

朋友是一本书,一双手,一面镜子……我们重视朋友,是因为他有比金子和生命还贵重的人格意义。朋友是一条线,以线织网,就形成朋友圈。而朋友圈则是一种挖掘不尽的资源,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让你一生一世都享用不完。

朋友就是关系,自古皆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朋友什么?靠朋友吃饭,靠朋友谋事,靠朋友结识朋友。朋友是一条线,以线牵线,以线织网,就能进入朋友圈了。朋友也是一条路,会走的路路通、路路顺,不会走的则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此乃经验之谈。

有一个关于维克多连锁店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维克多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一家食品店,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颇有名气了。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准备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作好出行的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双眼深陷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口音带着浓重的墨西哥腔。“是的。”维克多答道。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自己店铺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封从墨西哥寄来的陌生人的信,原来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流浪青年写的。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就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发展得异常迅速。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14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中。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的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人物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经历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做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