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
如果父母完全不能理解孩子,孩子也不会理解父母的观点和做法。这样一来,沟通就失败了,无论父母出于多么好的动机,为孩子制定了多么远大的目标,最后也不能实现。所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切忌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有可能让孩子养成坏毛病。
王老师是某小学五年级的新任班主任,她很快发现,班里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一个叫李京的男孩玩。他就私下问了几个同学,大家都说李京太“霸道”,大家做什么事他都要指手画脚。如果做得不如他的意,他不是向别人发脾气就是哭个没完。
在学生上手工课的时候,王老师故意观察了一下同学们反映的情况是不是真实的。这节手工课的内容是:一组4个同学一起做模型。在活动中,王老师发现,李京一会儿跟这个同学说:“你把xx给我。”一会儿跟那个同学说:“你得按我说的方法做。”但是,几个同学都没有理睬他,继续做着自己的模型。李京看没人听从他,就一个人坐到一边生气去了。
课间活动的时候,大家玩沙包游戏。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分好谁和谁一组,谁和谁是另一组。李京也来和大家玩,但是他要求大家按照他的办法再重新分配一下人员,原因就是,他不想和其中一个人一组。但是大家没有听他的,他也只好迁就大伙,和大家一起玩。然而,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李京玩得也不是很高兴。
王老师想,如果让李京这样发展下去,会影响他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王老师决定去李京家做一次家访,希望能够在李京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下帮助他纠正这个缺点。
王老师来到李京家,李京妈妈赶紧对李京说:“快问老师好!”王老师刚刚坐定,李京爸爸就对李京说:“别站着啦,快去给王老师倒水。”王老师跟李京的父母聊了几句以后,李京的妈妈又对李京说:“我们和老师说你的事情,你就回房间去待着吧。”李京爸爸也马上说:“快回你的房间去学习。先把今天的作业做完,然后再听英语,次序不要弄混了,知道了吗?”
王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况后,立即明白了李京的毛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只是单方面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并经常以一种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从来没有理会过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实际上,父母的权威并不是只靠命令和强制就可以形成。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家长,就该什么都说了算,孩子就该听他们的,这种想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家长要知道,人际交往能力是需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的,因为这是孩子综合能力中重要的一项。如果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还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从来不与孩子商量,也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孩子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很可能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法来对待别人。比如:总爱对人指手画脚,要求别人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沟通,协商等,这样就很容易影响他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增加了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但是孩子又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自己感到不开心,缺乏自信时,就会反过来迁怒别人,然后故意和别人作对。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固执,多疑,孤僻,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来帮助遇到这样问题的家长:
首先,父母要学会以商量的态度对待孩子。很多能与孩子讨论的事情,要尽量耐心地和孩子分析,讨论,共同商讨和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用商量的态度对待别人。
其次,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家长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告诉孩子,通过与人沟通和商量来解决问题,往往可以使事情取得更好的结果。如果自己坚持己见,态度强硬的话,就会使事情的结果变得很糟。
最后,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当孩子和同学之间因为某事发生了矛盾,而孩子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不当使得他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加深时,家长要指出孩子的错误,要鼓励孩子去和同学道歉,取得同学的原谅,这样就可以在很好地维护孩子和同学之间关系的同时,培养孩子勇于承担错误的勇气。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进步,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家长要用温和的态度去教育和鼓励孩子,让他们在自我肯定的同时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