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24549000000065

第65章 细节65

对孩子不要高高在上

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家长即一家之主,高高在上,俨然一国之君主,这就是所谓的家长制。这种传统文化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至今在很多父母的观念中仍然根深蒂固。这种价值取向导致今天的父母比较推崇父母权威,父母习惯于按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孩子,而不管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习惯于训斥,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与惩罚。家长制的价值取向使得父母将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顺从,听话才是好孩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价值否认个人,个人利益处于从属地位,个人的价值,尊严受到忽视。

另外,是父母的角色行为习惯。父母先于子女走上人生旅途,年龄所受的教育,社会阅历,经济实力与子女都不可相提并论。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渐渐成长,父母眼中的子女永远是孩子,因而很多时候父母过于关心孩子,以教训的口吻对待孩子都是出于角色行为习惯。

但是,父母的角色会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孩子或出于威严,或出于抵触情绪,完全有可能把自己和父母隔离开来,不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中学时期的孩子:中学时期,孩子在心理上有一段远离父母的时期,这称为心理“闭锁期”,这是他们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的表现,也是他们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历程。这时他们不仅产生独立要求,而且也体会到自身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的变化,这样即使孩子获得了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又对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以及整个个性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这一现象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也是教育子女的契机。这一阶段哪怕是孩子出的问题,如将其放在孩子整个生命历程中来看待,都会有其两面性的作用。高中阶段孩子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独立人格渐趋形成,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意识,情感,行为方式,家长如仍高高在上,不注意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问题采取指令,压服等对策,不仅易造成亲子对立,并且也会错失教育孩子,促使孩子成长的良机。

只有做父母的做到和孩子真正地用“心”沟通,才有可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而家长放下架子,平等与孩子交流,就是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最好手段。

美国有很多的父母往往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自觉成为他们的朋友。这些父母与孩子说话时总是蹲下来,与孩子处在一个水平线上,并用双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对视着,和颜悦色,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孩子们也似乎都很懂事,眨着眼睛,频频点头。父母应当认识到,孩子虽然年龄小,个子矮,但他们是独立的人,应当得到父母的尊重。

蹲下来和孩子平视,表现在生活中父母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孩子往往喜欢与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为那些成人对待他们很像同辈,可是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这种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的交往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独断的。作为父母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来与你沟通。

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按照民主和平等的原则与孩子交往,但是民主平等也要讲求个度。美国教育学家洛韦博士研究发现:“这种民主的态度导致过度的放纵时,有时是家长出于避免‘伤害’关系,而不是教育孩子过上一种自我约束的生活时,问题也会接踵而来。过度的放纵实际上是一种‘忽视’观的信号,它忽视了价值观,忽视了教育机会,忽视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为了教育孩子成功,人们需要崇尚适度的规矩和做事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