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24549000000099

第99章 细节99

让孩子成为自律自控较强的人

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很难在某一方面做出杰出的成绩,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父母要想孩子将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的。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这时,儿童几乎完全受冲动和欲望的影响,很难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3~4岁后,才逐渐发展起自律的能力。所以在孩子2岁左右就应该对其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

曾经有一个叫季阳的小孩,小时候是有名的淘气鬼,他后来变得有极强的自制力,全要归功于他的母亲。

上幼儿园时,一次有一个小伙伴手里拿着几块巧克力,在小季阳眼前吃着。他直盯着这位小朋友,待这位小朋友还有两块时,他突然把这位小朋友手里的两块巧克力夺过来,塞进自己的嘴里,那个小朋友也不示弱,于是两个小孩扭在一起,打了起来。妈妈知道这件事后,问儿子为什么要抢那个小朋友的巧克力,儿子回答说:“我当时就是很想吃。”妈妈说:“人家小朋友有的吃这个,有的吃那个,你都想吃吗?”“都想吃。”儿子说。“你能不能忍住这种想吃的冲动呢?”妈妈问,儿子说:“我也那样试过,但他们吃我就想吃,你说我怎么办呢?”妈妈教育他:“比如在其他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你尽量不要去看他们吃,或者到一边去玩儿,这样就不会想吃了。”儿子也知道自己抢人家的东西不对,只好点点头说:“我试试吧!”“你以后再也不能有那样的行为出现,否则就没有小朋友陪你玩儿,妈妈也会不理你的。”小季阳的妈妈这样说道。

从那次后,妈妈便开始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小季阳的自制力。她买来些糖果交给小季阳,告诉他每天带一粒到幼儿园去,看见别的孩子吃东西,自己想吃的时候就吃,要是不想吃就要带回来。一开始,儿子总说带一粒不够,和妈妈讨价还价,妈妈坚决不同意。过了一段时间后,儿子带去的糖果有时还能带回来了。

儿子大一点儿后,开始学画画了,他常常一回家就在墙上,门上,桌上画起来。妈妈对他说:“你的画画得很好,但如果是画在纸上就更好。

你画在门上,桌上,弄脏了它们是很难清洗的。”妈妈和他这样说了两次后,儿子仍然没有改,还是到处乱画。妈妈拿来毛巾和水,叫儿子自己去清理,儿子随便地抹了一下,但妈妈要求他要把画的痕迹全部清理掉。尽管儿子很不情愿地做这件事,但为了使他改掉到处乱画的毛病,就要让他体会清理时的辛苦。这样做了一两次后,儿子终于不再乱画了。

儿子上小学后,每天早晨要妈妈喊才起床,妈妈也经常对他说要按时起床,要不然上学就要迟到,但他总是说醒不了。妈妈为了让儿子睡觉有一定的时间约束,买来一只小闹钟,并告诉他说:“从明天早上起,妈妈再也不喊你起床了,小闹钟一闹响时你就应该起床。否则要是上学迟到了,老师会处罚你的。”自从买来小闹钟后,妈妈也真的不再去喊儿子起床,而儿子也能按时起床了。

小季阳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喜欢玩游戏机,看电视。放学回来后把书包一扔就坐在游戏机或电视机前,这时妈妈总是提醒他应该先做功课,然后再看电视。讲了几次后,儿子还总是拖拖拉拉的,也从来没有主动先做作业然后再玩儿。妈妈心想,不能总是这样去提醒他,要让孩子自觉地先做作业,养成一种好习惯。于是有一天,妈妈对儿子说:“从今天起,妈妈在晚饭前要检查你的作业。你什么时候做完,我们就什么时候吃晚饭。”这一招还真灵,以后儿子放学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做完作业。

儿子有了这一习惯后,妈妈经常告诉他一些学习方法,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儿子按妈妈教的方法去做了,不仅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且学习劲头也越来越大了,同时小季阳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了。

对孩子自控自制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当中的,这种培养和要求,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懒惰的习惯。

自律自控能力往往表现在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并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等方面,它既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又善于抑制自己不良的行为。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在我们身边,许多父母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模式为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并以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扶助孩子,不厌其烦地帮助孩子向自己设计的目标靠拢。但他们总是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问题的关键是父母的期望应该与孩子自身的努力成正比。要想孩子有所作为,光靠父母单方面努力是不行的,一旦孩子成了被控制,被支使的对象时,孩子便认为学习是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我是给父母和老师当学生,生活上的事是父母的事,自己没有必要去做,结果孩子成了自己的“局外人”,父母再努力都无济于事。要想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律能力很强的人。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要注意从小培养并及时督促

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就应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般来说,孩子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上学,按时做练习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

二,父母可以适当地制定一些行为规则

如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劳动,学习等行为规则,并利用规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行为规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侵害孩子的独立性。

三,父母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

最初,父母可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告诉孩子要遵纪守法。孩子大些后,要给孩子讲人生,讲社会,讲国家大事,让孩子有爱国心,学会道德规则,懂得法律法规。比方说不能随地吐痰,不要私拆他人信件,不闯红灯等。

四,让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为的技能

父母让孩子明白了自律的道理,可是孩子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现象是因为缺少实施技术。比如,孩子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易冲动,这时可让孩子试着深呼吸,或默默地数数,也许孩子就能够克制自我了。

五,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让孩子的欲望膨胀

比如孩子在商店看见一个玩具娃娃,提出要爸爸妈妈买,父母不能当场就答应,不妨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孩子每天按时起床,过生日的时候就送给他。类似的做法不仅使孩子懂得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还能让孩子学会节制。

六,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让孩子坚持做体育锻炼,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七,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需要父母耐心引导

当孩子出现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时,父母要冷静,要耐心说服,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只要父母平等地对待孩子,采取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教育方式,耐心说服孩子,孩子是会慢慢地改变那些不良习惯的,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