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碧水蓝天畅想曲
24549900000007

第7章 植碧荷以开奇境 枕绿茵而起新村(1)

【丁鹤葆】

盛夏七月,粉荷连天。冒着酷暑,我们来到距湖北省赤壁市城区35公里的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普安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

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普安村于1998年5月成立,下辖五个组,一个天绿香莲有限责任公司,耕地总面积3261亩,水域面积15000亩。总户数258户,总人口1238人。普安村地处湖北省赤壁市西南,驱车至长江深水码头即三国赤壁古战场仅8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境内湖泊纵横交错,万亩湘莲争奇斗艳,以水产、湘莲、林果为主导产业,生态农业资源极为丰富。

普安村自成立以来,立足山水资源开发,加大对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生态农业资源的投入和利用,特别是2006年至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生态模式,整顿治理脏、乱、差现象,改善生态环境,一个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主导的生态村初具雏形。2007年12月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明星旅游村。

依托好点子,变荒湖为乐园

提到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普安村,甘迪光是一个绕不过的人物。甘迪光,1997年和1999年连续两届被民主推选为赤壁市十佳公仆,1999年被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甘迪光凭着在黄界湖农场任职期间对毗邻的沧湖的了解,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深入考察,于1998年初,向赤壁市委、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开发沧湖的可行性报告,很快引起了赤壁市领导的关注。市里决定成立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任命时任赤壁市三区办主任的甘迪光兼任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主任。

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5月,辖4个场、2个村,版图面积22。5平方公里,有耕地6000亩,水面12980亩,可供开发荒山5000亩。总户数578户,总人口2560人。这时,整个开发区湖是荒的,水是臭的,路是羊肠小道,山是荆棘丛生,村民还时常为争夺湖面打架斗殴!

甘迪光上任后深感责任重大。人们经常看到他脚穿一双解放鞋,头戴一顶草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开发区整体开发规划准备按照高标准、高效益、高科技的总体要求,划分6个相对集中的小区,即行政区、工业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林特基地、养殖基地、湘莲基地。六个小区由一条公路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由此构成集农业高新技术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开发试验区的总体框架。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600万元,分步实施,搞一块,成一块,受益一块,先基础建设,后深度开发,循序渐进地实施。

从1998年10月开始,开发区多方筹资250万元,改造万亩低产田,修排洪渠5000米,堤防720米,做围堤5000米,开沟6条计7500米,建了2个泵站、3个闸,修两条公路计1400米,完成土石方22万方。这些设施使整个开发区能抵御大洪水,使水面合理利用。同时扩建精养鱼池1700亩,种湘莲6000亩,螃蟹养殖水面3000亩。投资45万元,开发荒山1500亩,修水库5个,修公路2。5公里。栽种500亩猕猴桃、800亩桃梨橘、200亩雷竹,并全部套种了春玉米、黄豆、西瓜、蔬菜等农作物。

沧湖的中湖有3000亩水面,过去一直承包给一户农民,由于承包户怕洪涝灾害,不敢投入,年收入仅5万元。甘迪光上任后,通过改善防洪设施后,承包给160户农民,年收承包款45万元,农户采取湘莲与鱼间作的方式,当年户平纯收入即过万元。

甘迪光还结合赤壁市柳山湖镇搞大棚的经验教训,鼓励农户开荒种果。由于政策对了农户胃口,半年就开垦了1500亩荒山,种上了猕猴桃、柑橘、梨、枇杷等种苗,种苗还间种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合理开发、立体种养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在甘迪光一班人的辛勤耕耘下,沧湖开发区头三年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改造荒山、废水,发展高效农业。三年之内,林果基地面积即达2500亩,湘莲面积达6000亩,水产养殖总面积达7000亩。1999年,沧湖开发区农业总产值达1500万元,利税达130万元,比开发前增长了3倍,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基本上收回了直接投资。

于是,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总体开发框架基本形成,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为着力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拉开了序幕!

依靠好思路,变平庸为神奇

自2007年开始,赤壁市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集中精力建设普安村,着力开展创建生态村工作。时任开发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的项鹏亲自挂帅,按照生态村的标准,严格制订、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村里的实际,对照创建标准,认真落实整改。

该村制订了详细的规划和乡规民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严格执行。

该村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对98%以上农户进行“一建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做到户户有沼气,家家厨房明亮。厕所进行改造,达到了城市卫生标准。投资80余万元建设自来水厂,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使农民饮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该村加大植树造林和环境美化力度,使森林覆盖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农民公园8000平方米,对房前屋后进行种花种草、绿化美化。

该村投资50多万元,建设生活垃圾池30多处,建农户垃圾箱375个,建垃圾处理场2个。建生活污水处理池40多个,排污管道1500米。每个村民小组安排卫生保洁员,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经常性清洁和整理。

该村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采取先进的理论技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处理还田,对规模化禽畜养殖户的废弃物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能源使用,沼液养鱼,沼渣种果树,形成了“猪—沼—鱼”或“猪—沼—果”模式,极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该村以天绿香莲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苍湖”湘莲,同时对水产养殖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不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同时农田有机质含量逐年提高。该村黄鳝养殖和克氏原蟹虾养殖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农民的纯收入达到6580元,比创建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该村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利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建成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区并整合全区资源,开展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去年,该村按照“依托城市,服务群众,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建设了两个高标准休闲农庄,共56户搬进新屋,该农庄聘请武汉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采用具有鄂南风情的建筑格调,每户上下两层共200平方米,另加一个6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该村还建设了一个占地1800平方米的百莲科普园,将不同产地的125个湘莲品种集中栽培,集观赏、科技示范于一体;该村又利用集中连片的4000亩湘莲种植基地建设了一条1700米长的赏花观光栈桥,让游客领略人在桥上走、鱼在水中游的赏花品莲的新感受;同时,该村建设了一条650米的休闲垂钓隔堤,建设了两个占地近8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

依据好规章,变脏乱为洁美

普安村确定创建省级生态村后,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制订乡规民约,加强环境保护。

经过努力,该村初步实现了农业生态目标。该村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农田林网达到70%以上,路沟渠绿化率达到95%,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种植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综合利用(建生活链工程设施)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田亩均有机肥料使用量达到1吨,无捕杀销售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到85%以上,化肥使用(纯度)每公顷控制在280公斤以下,农药使用量折纯每公顷控制在2。85公斤以下,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沟河畅通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