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与爸爸一起成长
24591500000005

第5章 爸爸,别常常“隐身”(1)

爸爸,你离孩子有多远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主题曲歌词温馨而感人,一瞬间爆红。“爸爸”是对男人最温柔最幸福的称呼,每天下班从外面回家,孩子的一声“爸爸”听着是多么让人心情舒畅。从孩子呼叫你的声音,还可以知道他们爱不爱你。孩子对你的呼叫是否热情、亲切?每次打开家门听到的声音是欢迎还是静默?这一切你在心里要自己掂量,一个爸爸的态度与教导早就决定了孩子如何称呼他,你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只给生活费的男人,还是一个可亲可敬的爸爸,还是一个近乎陌生的人?这都是每一位爸爸自己营造出来的。

现在爸爸们的时间,多是被公司的工作、业务或各种应酬占据着,总是顾不上孩子,于是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给了妈妈或家里的老人。这样,孩子虽然有爸爸,却得不到爸爸的教导,得不到应有的父爱,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变成像“豆芽菜”一样脆弱的孩子或“问题少年”。

美国的《星岛日报》报道,在纽约日落公园有一位华裔父亲,由于孩子失踪未及时向警方报案而被警察局逮捕。原来是一位严重失责的父亲,他的儿子在一年里曾先后失踪了三次,而他却对此毫不在意,孩子最后一次失踪数日后他还不知情,还是学校发现孩子几天不上课而通知他,他才发现孩子已失踪多日。

这则报道也许在美国并不稀罕,但在我们国家却会有不少人感到吃惊,怎么孩子失踪父亲要被捕?是的,我们国家对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表现得非常宽容,但却出现了许多孩子出事的事件,一些媒体经常有报道孩子失踪或被害的新闻,“小悦悦事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而这种不断上演的悲剧,无不与孩子的父母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些家长,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使孩子受到无辜的伤害,应该受到惩罚。

有人说:人人皆可当父亲,但只有少部分的人是合格的父亲。生活中有很多爸爸都是养而不教,很多男人常常忽略了自己做父亲的责任。有些爸爸,对孩子的生活起居不过问;有些爸爸,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把辅导作业、参加家长会的事都推给孩子的妈妈;有些爸爸,对孩子的欢乐与烦恼视而不见;还有些爸爸认为,自己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就足够了,认为孩子的品德教育无关紧要;甚至有些爸爸会觉得孩子的一切都是妈妈的事。这样一来,忙碌的时候顾不上孩子,就是闲暇的时候也不愿意照顾孩子。只关心个人欲望和一些身外之物,对孩子的许多情况都不了解,在孩子的眼里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他们缺乏亲子沟通,更不可能父子连心,这样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可谓万里之遥,孩子又怎么能生活得快乐,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不良表现与父亲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孩子正确价值观与优秀人格的形成,无不是在与爸爸的教导与思想碰撞中完成的。如果父亲不把正确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陷入茫然无助或漂泊无依的状态,身心发展会迷失方向。所以,作为父亲,孩子生下来,你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他照顾好,培养好!一个好爸爸应主动挑起照顾孩子的重担,把自己的爱献给家庭,让孩子经常能感受到你的爱和关怀。

教育孩子不仅是妈妈的事情,爸爸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爸爸怎么才能照顾好孩子,让自己走进孩子的生活与心灵呢?

1.爸爸参与家庭教育。

爸爸参与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因为爸爸是把健康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家庭的最恰当的人。那么,爸爸如何参与孩子的教育呢?都用哪些时间来教育孩子,才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一般来说,爸爸如果是上班族,可以在每天在下班回到家后,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陪孩子,比如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给孩子讲故事等;爸爸如果是一位事业型的领导,虽然你的时间很宝贵,但也可以利用一些来教育孩子,比如当你在审批文件或查看资料时,可以让孩子待在你的身边,让他注意一下你是如何全神贯注工作的,这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如果你是一位经常出差的爸爸,那么,在每次出差回来,你都可以向孩子讲讲外面的风土人情,或你的所见所闻,以拓宽他的视野。

2.多沟通,走进孩子的心。

爸爸的声音和关怀,对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孩子往往觉得由爸爸抱着,比妈妈抱着更安全。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地从温暖、溺爱的母性世界,进入理性的现实环境,爸爸要多和孩子交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因为孩子只有吸取男性的一些生活特点,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的环境。

别让孩子患上“父爱饥渴症”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而在竞争之中许多人产生了“先忙事业后顾孩子”的思想。于是很多做爸爸的人由于工作的关系,与孩子接触的机会与日俱减,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在家里几乎成了孩子身边的旅客。

但是,得不到爸爸的关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孩子如果长期缺乏父爱,在心理上会患一种叫“父爱缺乏综合征”的疾病。这种心理病症会使孩子变得焦虑、封闭、愤怒、冷漠,而在青春期时还会产生疏远,甚至厌恶爸爸或他人的情绪,严重的孩子往往会产生很多攻击性和冒险性的行为。这种情绪中掺杂着诸多孩子着得不到父爱的失望与凄苦,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导致孩子性格心理的缺陷。

到青春期后,一些孩子往往会盲目地去尝试一些可能补救的办法,比如沉溺于网络游戏,甚至染上抽烟、酗酒、吸毒等坏行为与习惯。而且,有些孩子在成年以后,这些情况还得不到改善。这时他们会变得嫉妒心重,并喜欢黏附、依赖与他们关系亲密的人,更害怕失去爱情,特别是失恋以后往往会走向极端。

渴望父爱,是孩子们最深沉期盼的心理需求,得到与否,都可能会影响到他成人后的心理状态。诸多事实表明,在犯罪的人群中,80%的人在童年时都有被父母冷落、没有得到足够关爱的生活经历。由此可见,缺乏父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六岁的灿灿本来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整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他最开心的事就是爸爸与他一起玩互动的游戏,爸爸搞怪的动作与表情,总是让他禁不住要开怀大笑。可是,爸爸这一年多来经常不在身边,灿灿像换了个人似的,以前的欢笑再也没有了,还常常闷闷不乐,做什么都开心不起来,经常冲别人大发脾气,整个人变得越来越任性固执。原来,由于公司的需要,灿灿的爸爸被调到市场开发部工作,这样一来就经常出差,一出去就是好多天不能回来,偶尔回来一次,也没多少时间陪灿灿。不是他已经睡着了爸爸还没有回来,就是早晨他没有醒来爸爸就已经出门了。这让灿灿觉得爸爸好像不再爱他,不喜欢他了似的。于是他和爸爸渐渐地疏远了,甚至陌生了,个性也变得越来越偏执,不是故意与身边的成年人对抗,与妈妈、奶奶较劲,就是在幼儿园里攻击小朋友,经常挑衅滋事,与伙伴们不和睦,这样他在幼儿园老师的眼里便成了“问题儿童”,常常被老师与一些小朋友的家长找到家。这时,灿灿的爸爸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妙。

孩子多与父亲在一起是有益无害的,只要爸爸的教育是正向的,就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尤其是男孩,父爱是培养他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有关专家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关爱与教导,都会导致心理发育的不健全。曾有联邦德国的科研人员,对四百多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并在五年后再次跟踪调查,之后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调查结果中那些心理障碍的孩子大多在幼年时失去了父爱,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多愁善感、胆小怕事、性格孤僻、举止古怪、依赖性强、抑郁、沮丧、害羞等“偏阴性格”。而且,出现这些情况之后,即使家长或他人再对他们表现出热情的关怀,也都没有多大的改观。因为,孩子一旦成年,世界观与价值观就已基本形成,这时再让他们有所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说到底是与缺少父爱有关,一般来说,这种“父爱饥渴症”有两种情况所造成。

1.爸爸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并不缺乏父爱,爸爸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但他们还是产生了怪异的性格,经常表现出攻击、冲动的行为,不能与小伙伴们很好地互动与相处,有的甚至走上了歧途。专家认为,这种情况多与爸爸的教育有关。

还有些孩子,虽然没有经常与他人打架、吵嘴,但却表现得碌碌无为,这个情况往往与爸爸不良的榜样有关。爸爸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足或片面,结果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是放弃与孩子的互动。很多人总是自然而然地将养育孩子的责任固定在妈妈身上,而爸爸这一角色却被忽视。这样一来,许多爸爸就会觉得自己对孩子的事情不懂,也就自然而然地不做了,随后便放弃了与孩子的互动。

2.工作狂型的爸爸。

现在大多数的男性,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很多,而与孩子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让孩子感受不到父亲的存在,如果情况长时间得不到改观,孩子慢慢就会对爸爸产生疏远和厌恶的情绪,从而患上“父爱饥渴症”。

有研究表明,父爱对孩子的影响比母爱更大,孩子常与父亲在一起,不但可以培养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而且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与生活独立感都很强。

孩子在成年之前无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需要与心智成熟而健全的男人有数千小时的接触交往,这样孩子才能学到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从而使他自己将来也成为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人。所以,为人父的人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发挥好自己的角色。多陪陪孩子,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获得一种心理寄托与安全感,从而正常健康地成长。

确保“父爱时间”,该“显身”时就“显身”

以前,在很多人眼中,父亲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严肃寡言的,同时也是权威与榜样的代表。习惯上,父亲总是在外叱咤风云的,人们不会去责备一个不常在家的父亲,反之对母亲不在家照顾孩子看不惯。因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男人更注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女人则必须照顾家庭。于是,男人不太重视自己的家庭价值,不管在社会上是如何的玲珑,回到家里对孩子的事情往往罔若未闻,一窍不通。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懒得去关心,甩手去做大掌柜,把孩子的一切都推给老婆一个人。

在《爸爸去哪儿》中,几个明星爸爸和孩子要进行七十二小时的单独出行挑战,没有妈妈陪伴。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众老爸直呼Hold不住。这档新颖的亲子节目,让“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的话题一度升温,也在网上引起热议。很多网友表示,这个节目不光让人看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坎坷,同时还让人看到了中国式教育背后种种让人反思的地方。

是的,如果爸爸的角色只是一架“挣钱机器”,就已经给孩子造成诸多的伤害。看了节目后,有很多人都发出感慨与反思,有位微博网友反思道:“我整天忙着挣钱,从来都把教育孩子扔给他妈妈,以后一定不再缺位。”有个叫“日光倾橙”的网友说:“孩子是父母为人以及教育方式的一面镜子。”还有个网友说:“做了10年爸爸了,好像今天才懂得,儿子是这么需要我,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还有的网友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为人父母的都应该从这些教育方式中吸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是的,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多陪陪孩子,不“隐身”,“现身”在孩子的生活中,抽时间多关心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父母,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有个叫媛媛的孩子,在自己的作文《我的爸爸》中写道:“我的爸爸,一回家就看电视,不和我们说话。每次我要去和他说话,他就让我去找妈妈。”据媛媛的妈妈说,孩子说得一点没错,爸爸从来都没有主动照顾过媛媛。特别是近来这段时间,生意特别忙,经常是早出晚归,孩子几乎天天见不到他的身影。“对此,我也习以为常了。哎,男人嘛,当然以事业为重,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妈妈带大的。现在学校里召开的家长会,也基本上是妈妈会”。

某学校的负责人说:“我们一个月开一次家长会,中间还有观摩课,但来的清一色的都是女性家长。”是的,现在的爸爸,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更别说教育孩子了。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许多父亲已经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据郑州一所幼儿园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爸爸基本淡出了教育”,孩子病了,只有25%的爸爸会带孩子上医院;遇到困难时,只有30%的孩子会找爸爸;生活中,也只有33%的爸爸经常和孩子在一起。而妈妈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爸爸们,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情况,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带孩子去。

《重庆晨报》曾对重庆市的2180名市民调查当前社会父教情况,有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却有81%的市民感觉父教缺失现象普遍。

从上面这两起大型调查里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的爸爸们有多么的失职,有近七成爸爸淡出幼儿教育。

生活中,有很多爸爸都不懂育子,为什么他们都疏于教养孩子呢?爸爸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忙”。是的,做爸爸的人确实很忙,每天工作、应酬等许多事情,忙得不可分身,但是,只要你把孩子放在心上,就一定能抽出“父爱时间”。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爸爸,为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你不可以再做“甩手大掌柜”或“隐身大侠”了,该“显身”时就“显身”吧。

那么,爸爸怎么确保“父爱时间”,在百忙之中有效地教育孩子呢?希望以下方法能有所帮助:

1.见缝插针型教育。

教育不一定非要拿出大把的时间,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关注孩子一下,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比如,当你不能按时回家时,可以给孩子打个电话,问一问他在做什么,说上几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关心。再比如,每天上班前,逗孩子乐一乐。如果是在外面出差,可以用网络或手机跟孩子交流一下。

2.让孩子体验亲情和兴奋情绪。

大量的事实与研究表明,孩子在6岁至11岁这段时间,如果爸爸忽略了与孩子的接触,父子之间就会拉开一定的距离,等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想弥补都来不及。所以,在孩子的童年时期,一定要多培养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体验亲情的可贵。这时,爸爸可以挤些时间,与孩子进行各种游戏交流,以激起孩子兴奋的情绪,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