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劳·智慧·财富:18位商界巨子的成功之路
2465200000002

第2章 杂货店之王埃德·默维希

埃德·默维希是加拿大商业巨子,一位亿万富翁。他靠经营旧物商店发家,因而直到今日,旧物商店仍是他经营的核心之一。

他的“奥尼斯特·埃德商店”的规模,可从该商店高高耸立的招牌上有2.3万支灯泡就可见一斑。这座招牌同时也成了多伦多市的象征,甚至使美国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也相形见绌。

埃德除了拥有“奥尼斯特·埃德”超级商店以外,还有埃德食品、餐馆一条街、“默维希村”旅馆一条街,以及两家高级剧院等等,每年个人收入都超过1亿加元。

成功没有固有的方法。埃德·默维希是靠经营杂货店里的旧货起家的,他通过经营旧货,经营出了“超级名气”。所以,我们不能说做什么事就不能成功,不能赚钱,关键在于怎么做,思维不能只停留在不成功怎么办上,而要考虑怎么做才能成功。旧货虽不值钱,但旧货自有旧货的经营之道。旧货的不值钱就是旧货的经营之道,“一个便宜三个爱”,利有多大,弊有多大;弊有多大,利有多大。把每一种经营方式的利做到最大,就能做出“超级名气”。埃德·默维希在经营的广告词中,称自己的资产就是一堆烂箱子,摆设像垃圾堆。以“最低最低价”的方式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经营之路的探索,没有止境,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能够创新经营的人,路子会越走越宽,经营的方式会越来越多;找不到适合自身条件的经营方式、不会翻新的人,路子越走越窄,经营方式也会越来越少,最终是无路可走,无方式可依。

埃德·默维希发明的经营方式,既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又展示了他自己的风格,这种经营方式让他获得了巨额利润,使他成为上世纪在经营领域中,最独特最有魅力的成功者之一。

埃德生于1914年,父母是欧洲犹太移民。在1928年时,父母带着他迁往美国华盛顿,以经营杂货店为生,由于生意清淡,数年后又举家迁居加拿大多伦多市,父亲仍然开杂货店,兼推销《共济会百科全书》。

埃德一家五口,两个大人三个小孩,全都挤在杂货店里住。显而易见,他们的日子过得甚为拮据。

埃德回忆过去时说:“我们楼上租给了一所犹太学校。全家人都挤在一起将就,夏天很热,仅有一间简陋的浴室,我们总是要排队使用。”

尽管如此,一家和和睦睦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倒也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在他15岁那一年,父亲谢世了,当时他还在读书,但他是长子,必须对这个家负起责任,他只好放弃喜欢的学生生活而走向社会,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

他承接了父亲的杂货店,但对一个孩子而言,经营杂货店,无疑是一个难题。他苦苦支撑了九年,最终被迫停业。

不久,埃德进了一家超级市场工作,全天机械地、被动地工作,可是所得薪水却有限得很,很快,他发现了“做人别当差,当差不自由”的道理。

他辞去了超级市场的工作,用过去经营杂货店的微薄积蓄,开设了以出售体育用品为主的商店,名曰“运动小店”。

此时,埃德已长成为一位年轻而英俊的小伙子了,也就是说,他已到了谈恋爱的年龄。

他经常去一家酒店喝咖啡、听歌,并被一位歌喉悦耳、年轻漂亮的小姐安妮迷住了。婚后,安妮帮他一起经营“运动小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对夫妻改变经营品种,专门出售中下阶层的服装,由于他们经营得法,尽管这间服装店规模有限,但还是挣了一些钱。

“二次大战”结束了,多伦多与世界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时期。埃德想扩大自己的服装店,但由于资金有限,因而总是力不从心。

有一次,他看见一家旧货商店出售的广告,循址来到这家旧物商店看了好一阵后,一问售价,他觉得并不高,就决定买下它。

他多年从事经商,对顾客的主要心理摸得很准,那就是:便宜。因为战争刚刚结束,市场仍处在经济恢复期中,许多家庭只是维持温饱,略有节余而已,所以大多数顾客追求的目标是价廉。

他决定开一家廉价商店,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前景应可看好,他把商店稍做整修,便开门营业。

他在这家店名“奥尼斯特·埃德商店”的外墙上,贴了一个朴实、别致而又动人的广告:广大顾客是我的上帝,敝店的摆设像垃圾堆,敝店的服务极不完美,敝店的资产只是一堆破烂箱子,但是,敝店的价格却是全市最低的!

人们在报纸上,同时也看到了这则朴实无华而又别具一格的广告,不禁感到十分惊奇,他们过去见过的广告几乎千篇一律是什么“誉满全球”之类的大吹大擂之词,但往往名过其实,许多人因好奇决定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商店看一看,一是看看它究竟是不是全市“最低最低价”,二是看看究竟是不是一团糟。

于是,大批顾客涌入了店里,他们发觉自己并未上当,并未白来。这里果然货真价实,就是那些只是出于好奇一逛的人,出店门的时候,手里也都提着刚刚购买的货物。

埃德成功了!他的成功与广告有着直接的关系,那则别出心裁的广告,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从这则引起轰动效应的广告中悟出:“高明的广告,力量是无穷的”。从此以后,他就都自己亲笔写广告词,直到暴富的今天,他仍每两周就填写一次广告词。

“奥尼斯特·埃德商店”位于多伦多市的贫民区,开业前几年,来商店购物的,多是中下层的顾客。但是,随着该店的声望日益高涨,即使是那些高收入也来店惠顾了。

对此,埃德回忆说:“过去来此买东西的上流社会人士,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们总是推说为女仆买东西,但后来就大模大样地直来直去。”多伦多的顾客,或者其他地方来的顾客,都把到该商店购买廉价物品,当作一件赏心乐事。

即使是寒气袭人的隆冬季节,也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那巨大霓虹灯招牌下,殷切地等待该店开门。

商店大门打开,顾客如潮水般涌入大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则妙趣横生的广告:“埃德的贩烂货堆积如山,但是价格永远低廉!埃德的价格近乎荒唐可笑,但的确是便宜!”

许多年来,来店惠顾的人有增无减,尽管该店早已今非昔比,改换门庭而已成为多伦多市最大的超级商场,但仍挤满了川流不息的人潮。每当晚上打烊时,店员总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把留连忘返的顾客们打发走。

为了应付这种似乎永无止境的人潮,埃德又想出一个马拉松营业法,即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推出一次72小时的持续营业周,以求缓解人潮。

成功的奥秘

尽管如此,人潮仍不见消退,反而因噱头十足招徕更多的客人。在一年的圣诞节前夕,埃德搞了72小时持续马拉松营业,这三天当中,恰逢是连续暴风雪,可是这并未阻挡住八万名顾客惠顾的兴致。有的顾客晚上七时进店,直到次日四五点钟才满载而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当警告埃德在晚上七点以后仍旧营业,违反法令规定的通知书送达时,正好是管区警长夫人惠临该店并以廉价买走貂皮披肩之夜。警方对其通宵达旦营业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奥尼斯特·埃德商店”的魅力,究竟何以如此之大呢?奥秘只有一个:廉价。

该店从日用品到食品、从指甲刀到婚纱,无所不有,而且均是廉价。这里一只活鸡的定价,在其他商店,连买半只鸡也不够。

埃德·默维希是一位巨商,但却不是奸商。他心地善良,富有情感色彩,也始终对于他在童年就一直生活过的地区怀有深厚的感情。

现在,那里矗立着闻名遐迩的特大超市——“奥尼斯特·埃德商店”。这个商店就距他当年的小杂货店仅在咫尺之间,他念书的中学,就在附近拐角处。这一切,都能引起他温馨的回忆,他希望这条街永远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他以巨资买下了他商店附近的整整一条街区的房屋,又不惜巨资加以翻修改建,使整个街区呈现一派豪华而又不失其古色古香的特色。这一片并不太高的楼房,多半变成艺术殿堂,其中有一处是安妮雕塑艺术的活动场所。这为多伦多市增添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情画。

此外,他还兴建24幢楼房,出租房舍,租金与他的商店货物一样廉价,远低于市政当局规定的出租价。但是,他没有再次接到警告函却得到了市政当局的支持。市政当局还认为,埃德为多伦多的市政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该区命名为“默维希村”。

无论是他的商店,还是他的餐馆,有不少雇员都是他的当年左邻右舍,他发迹以后,并没有忘却乡亲们。他也坚守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在寒冷的早晨,他常亲自为等候在商店外的顾客、乡亲,端去一杯杯热咖啡,表示问候。

他后来又买下另外一条街区的房舍,经过改建装修,建成了“餐馆、食品一条街”。走进这一街区,首先映入眼中的是高达三层楼的巨大广告墙,上面变幻着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组成的字幕:“闻名世界的埃德餐馆”。

这里各种风味的餐馆一家挨一家,什么“埃德海味店”、“老埃德餐馆”、“埃德小吃店”、“埃德高级中餐馆”、“埃德意大利餐馆”等等!还有“埃德食品批发店”,以及各种以埃德命名的其它食品店、副食店。

食品、餐馆一条街,可供成千上万的人同时用餐,由此可见其规模。

他的母亲一生勤劳节俭,一直在儿子的商店工作,直到83岁高龄谢世为止。

埃德的帝国有举世闻名的超级商店,有闻名遐迩的餐馆、食品一条街,有情调独特的“默维希村”,还有两座高级剧院。因此,埃德的帝国已成为多伦多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许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为此,多伦多市开辟了游览埃德帝国的旅游路线。游客们花上14.95元,便可以参加五个小时的观光游览团,然后在埃德餐馆就餐。有时,埃德还亲自当导游。

埃德的办公室设在“奥尼斯特·埃德商店”的二楼:办公室宽敞、明亮、豪华。在他宽大的弓形办公桌和几个书架上,摆放着一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如中国明代的瓷瓶、鼻烟壶、唐三彩、玉雕等。他的办公椅是一把紫檀色的高背椅,椅背上刻着“哈佛商学院”的字样。这是加拿大籍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们,在1984年,埃德荣获“加拿大商业政治家”荣誉时一起赠送的。

埃德在这群青年知识分子中威望很高,他们称他为“加拿大完美的企业家”,因为“他不仅是杰出的商人,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也是卓越的。”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们之所以对他如此崇拜备至,是因为该学院的加拿大留学生归国以后,许多人进入了埃德帝国工作,在理论与实务应证后,他们深深地体会到埃德走上成功的道路,绝无侥幸。

事实上,他的经营管理与哈佛商学院所教授的理论并不尽相同,他是试验派的信徒,从构想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试验当中觉得效果不错,就继续发展;效果不佳,就停下来。

潇洒人生

在20世纪60年代,他信步至一家古玩店买一些古董,听到店主唉声叹气地说:“今天,你是头一个买主!若是没有先生光顾本店,今天恐怕等于未开张。”

埃德问道:“怎么,你的生意一直这样不景气吗?”

“可不,已经持续几年了!”

“何不转让?”

“只怕没人买,若有人买,1万加元我就肯卖。”

“你真的想卖这间古玩店?”

“真的!”女店主未免一愕;她说者无心,不料听者有意。

“好,那就1万加元,我买了,明天我派人把钱送过来。”埃德从小经商,讨价还价应是他的拿手好戏,可是现在,他要价给钱,二话没说,一项新的事业机构就在几句闲话中建立下来。

还有一次,他到海滨别墅度假,看见码头停泊着一艘航空母舰。

一时兴致所致,他登上航空母舰参观,从一端走到另一端,从甲板来到内舱,兴趣昂然。

给他当向导的一位海军军官告诉他:“这艘航空母舰即将退役了。”

“唔,退役以后怎么办?”

“就得暂时停泊这里了,据说,海军准备卖掉。”

“卖掉?得多少钱?”

“这我可不清楚,如果你想买我可以带你去海军司令部商谈。不过,我有一件事不明,你是一位大企业家,买了它能干什么呢?”

“把它造成‘军舰旅馆’,怎么样?”

“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倒是独具慧眼。”

埃德随着这位军官来到海军司令部。经过谈判,海军司令部同意以25万加元出售航空母舰。

1962年,这位巨商闯入了艺术殿堂。在他的埃德餐厅旁边,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物亚历山大皇家剧院。这几年,由于戏剧界的不景气,这座皇家剧院常常处于歇业状态,上演的剧目有限得很。歇业,就意示着赔钱,所以剧院经理决定出售剧院。

在多伦多首屈一指的富豪非埃德莫属,剧院找买主,自然首先想到了他。

“埃德,你买下剧院吧!剧院与你的饭店毗邻,一边供应精神食粮,多好地安排啊!简直天作之合!”

“好吧,那我就买了。”他以21万加元买下这座皇家剧院。

他一回到家,立即向妻子“报告”,因为她是位歌唱家、雕塑家,同时也是一位戏迷,“安妮,我给你买了座剧院;我会像经营商店一样经营好剧院的……。”他又投资48万元,对皇家剧院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新生的剧院宏伟气派,大放异彩,与他的餐厅相映成辉。

这座有1900个座位的皇家剧院,一变而成为高级剧院,从音响效果到外观,都是一流的水准。他陆续从国内外请来最佳剧团上演最著名节目,不久后就建立起极高的声誉,从而累积了4.5万名基本观众,每年他们只要花55加元到215加元就可观看七场演出。埃德管理剧院与他经营商业一样,往往以突发奇想的灵感而一举夺魁。

1969年,他引进了音乐剧《头发》,这是一个在加拿大引起争议的剧本,因为其中有出现裸体的场面。这在清教徒云集的多伦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许多人劝他不要上演这剧本。可是他说:“裸体不是宣扬性,这是艺术。诚然,多伦多的确在这方面以保守闻名,但是,时代已经不同了。而且我的基本观众就有不少年轻人。他们是会乐于接受的。只要他们接受了,还会有其他人接受。”

事实证明,埃德很有眼光。《头发》不仅没有受到抵制,而且场场爆满,并且一连上演371天,创下了破天荒记录。

1982年,从伦敦传来老维克剧院出售的消息时,埃德说:“英国是莎士比亚的故乡,莎翁的戏剧可称全球之冠,买下老维克,可以把加拿大的戏剧艺术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准。”

他立即飞往伦敦,以55万英镑,买下了这座古老建筑物。接着,他又投资200万英镑,对老维克进行了翻新改造,使老维克剧院以崭新面貌迎接大批观众。

他不仅采取“加拿大主义”,还采取“冲出多伦多,走向世界”的策略。

他把加拿大剧目《日本天皇》拿到美国六个城市作巡回演出。这一次演出,创下了加拿大艺术家在百老汇演出时间最长的记录,并为导演、舞蹈设计赢得了两项年度奖提名。他推出的《皇家围裙》,也在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底特律、波士顿等地作巡回演出。

他说:“我的任何一个剧目,都可以拿到百老汇去演出。”

他先后推出20余个剧目,分别在老维克剧院和亚历山大皇家剧院上演,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这些剧目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事实上,剧院的收入只占他全部收入的零头而已。他酷爱艺术,其意并不在赚钱。

他说:“我是惟一不领政府津贴的剧院老板。办剧院是很烦的,很辛苦的,几乎占去我精力的大部分,但是我乐此不疲。为什么呢?戏剧可以使人激动,令人产生激情。我希望在文化方面有所建树,假如我想挣大钱,我只要继续增加廉价商店与烤牛肉店就行了。”他的儿子大卫对艺术更在行。所以,他让大卫在艺术上负主要责任,以便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埃德自己则主要负责经营,如售票、广告等。

埃德已过古稀之年,有些事业已令儿子大卫接手。他说:“想当年我食不果腹;如今,我已拥有一个帝国,每年有很可观的业绩。我无须那么拼命地挣钱,因为那样,已毫无意义可言。这就是我愿开办系列店铺、不断扩大经营的原因,我不想整日里坐在办公室电脑旁边看一长串天文数字。那将是很乏味的事情。”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知足者常乐”,埃德先生深得此中之味。他经营得潇洒,生活得也十分潇洒。

他不仅经常光顾舞厅、剧院,还经常光顾古玩店,见到感兴趣的东西毫不迟疑地买下来,在办公室里不时玩弄,有时神气活现得像是一个孩子。

在埃德70大寿前夕,多伦多市市长宣布:“为了向埃德·默维希先生表示祝贺和敬意,市政府决定:将他生日这一天定名为‘默维希日’。因为,他已成为多伦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