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官窑款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楷书,篆书款极少,一般出现在金釉蓝“寿”字器上,字体方正,均为康熙晚期款识。除大量青花楷款外,出现了堆写在珐琅彩器上的“康熙御制”楷书款,字体遒劲,款字外围以双边线,一般外线宽,内线窄。天蓝釉、豇豆红釉、釉里红、苹果青、釉里红加彩等器物的青花款识外均无边线,有则可疑。此时还有一种“大清年制”款,其中较草率的一类为早期款识,工整的宋椠体为康末雍初款识。
康熙款识字体前期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其“大”字起落笔顿捺明显。“清”字有两种写法:“清”与,前者为早中期,后者为晚期书体。“康”字下半部的“水”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前者为晚期书体。“熙”字也有几种写法,即一撇三臣的“熙”,二笔已的,及开臣和目臣,最惯用的是三臣熙。“熙”字下部四点多为直点和顺点,火字形极少。“年,”字有四种写法,即“年”,前三种为早中期,后一种为晚期书体。“制衣”字衣上无点,衣横越过刀,最后三笔用二笔写完,其形状为。
雍正款识楷款与篆款同时并存,但楷款多于篆款,笔体都非常工整。有“大清雍正年制”和“雍正年制”及“雍正御制”几种。排列方式有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系早期流行款式,其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楷书六字两行双圆圈或方框竖写式,时代略晚,字体工整秀丽,多为宋椠体正宗小楷;楷书四字两行竖列方框式;篆书四字两行,篆书六字两行或三行的体式。篆书多数无边圈,分为青花和刻款。无论楷、篆,青花色调大都纯正。有的器物用黑彩写款,其他时代少见。
乾隆款积乾隆朝历时60年,款识存在多种字体与格式。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为主,少数为“乾隆年制”四字款。楷书与篆书并用,以篆书为主。早期排列方式有几种:楷款有六三行横排式,六字两行竖写双圈栏式;篆款有四字双行竖写式,六字三行横排式,六字两行竖写式,前二者多无圈栏,后者围有单圈。中晚期大都为六字三行无圈栏,书于足底,少数为六字一排,横写于口边、肩部、中腰、足内边沿等处。乾隆到清末,多用红彩写款。除青花、红彩款外,还有金彩,蓝料彩与刻款。
乾隆时期的官窑款识,大都字体工整,青花色调深沉。民窑器款识,大多书写得草率、集中,有的甚至只写半边字,整个款识歪歪斜斜。乾隆官窑篆书款识,个别字体在写法上有如下特点:“乾”字的旁上半部的“十”为“山”形,中部“日”字写成“由”宇,整体字形这种字形在官窑款中为数很少,为乾隆初期使用的字体。初期的官窑款中,还有几种“乾”字的写法,如和。乾隆官窑标准篆书体中,其“乾”字为“形,是中、晚期的字体,此外“乾”字还有如下几种写法:等。“制”字左上方的有两种书体:“、”,前者早,后者晚,下半部的“衣”字大体有三种写法:“凹”。
嘉庆款识官窑款识篆书成为主流,很少见到楷款。除青花、红彩、金彩写款外,还有刻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青花、红彩、金彩篆书款,多为六字三行,无框栏,少数为一行横排式,楷书款为六字三行,环以双圈。
民窑款识楷、篆并用,六字或四字,大都草率不规,有的带方框,有的篆款写不可认识的半边字体。
道光款识官窑款识多用篆书,楷书较少。篆书体为铁线篆,写得圆润、流畅、工整,楷书款行笔工整、圆润。篆书款有六字三行横排无圈栏式,六字一行横排式,后者多落款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排,围以双圈栏。落款方式为青花、红彩、金彩书写和刻款,赊朝代款外,较多“慎德堂制”与“退思堂制”楷款,署此类款识的器物,均为官窑精品。
咸丰款识以楷书署款的风气再次兴起,官窑楷款多于篆款。楷款字体工整清秀,或为六字两行竖写式,或为六字三行横排式,均无圈栏。篆书款为六字三行横排式,无圈栏。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与刻款。红彩款识色淡而鲜亮,笔画清秀。刻款楷、篆并存,以楷书为主。民窑盛行图章式的篆书款,大多草率不规。
同治款识以楷书款为主,以青花和红彩书写。青花色调浓艳。排列方式为六字两行或四字两行竖写式,字体工整,结构严谨。用金彩书写的篆书款和楷书款无边圈,无边框的楷书刻款多见于窑变釉器及白釉器上。民窑器多用红彩印章或篆书款,均草率不规。
光绪款识官窑款识楷、篆均有,楷多于篆,字体修长,工整清秀,青花色泽深浅不一。同时还有红彩及刻款。楷书款有四字两行与六字两行竖写式,六宅三行横排式,一般无圈栏。光绪青花楷款突破了过去仅能表示年代的四字、六字框框,丰富了款识内容,在表示年代的同时,把作者姓名。及器物的画意都写在款识中。
宣统款识官窑款识有青花、红彩、赭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无圈栏。红彩、赭彩及墨彩则兼用篆书体式。
六、我国古代着名。瓷窑窑址及特征
邢窑
唐代
胎质细洁、釉色白润。
今河北省临城县(当时属邢州)
邛窑
隋代至宋代,唐代尤为着名。
以烧制青釉、褐釉、绿釉、彩绘等器物为主,除烧制盘、碗之外,还有各种瓷塑玩具。
今四川省邛崃县代方堂(古属邛州)
越窑
唐、五代至宋初
釉色原以青中微黄,后改进为清水般的湖绿色,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
今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古属越州)
柴窑
传为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
据文献记载,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相传在现在郑州一带
尚未发现窑址和器物
定窑
唐代烧白瓷至宋而着名。
宋代定窑瓷器除乳白色外,兼有黑、酱、绿釉瓷器。器物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北宋后期曾一度烧制宫廷用瓷器。
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燕山村(古属定州)
钧窑
北宋、金、元均烧造
此窑利用氧化铜和氧化铁呈色不同这一特点,烧成蓝中带红或带紫的色釉。红、紫的色泽如玫瑰、海棠,非常艳丽。胎骨灰白色,釉细而润,其中佳器底部刻有数目字。
今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此外,与禹县邻近的临汝、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磁县等地瓷窑均仿烧钧窑瓷器。
汝窑
宋代名。窑,元祜初年曾为官窑
胎骨香灰色,釉色近于卵青。此类器物烧制的时间短,质高物精,目前尚未发现窑址。在临汝南乡等地发现另一种青瓷,釉色较龙泉窑深而带葱绿,胎骨淡灰色,有印花、刻花两种,图案有花卉、水波、鱼及禽鸟。现称“临汝窑”。
今河南省临汝县(宋代属汝州)
磁州窑
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
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兼有瓷枕和玩具。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白中微带黄,上有黑、褐花纹,器里多不挂釉。绘制花纹的方法有绘花、绘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花纹复杂,以卷叶、缠枝牡丹、水波纹、花卉禽鱼等图案为多,线条流畅,构图洒脱,是北方民间瓷器的代表作。
今河北省邯郸漳河两岸的观台镇、东艾村、冶子村附近
当阳峪窑
宋代北方民窑
胎深褐色,器外多施一层陶衣,里外皆挂釉,釉色洁白莹亮,衬以黑地或黑花,黑白色彩对比强烈。花纹以缠枝牡丹为多。用绘花、刻花或剔花制成。此外,绞胎技法具有独特风格。
今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
龙泉窑
宋代着名。瓷窑。始于五代,至南宋而鼎盛。明代仍继续烧造,清代中期以后衰落停产。
此窑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南宋龙泉窑瓷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胎质细密洁白,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花纹装饰上出现了堆塑和贴花。此种类型即习称的“弟窑”,一般称龙泉窑皆指此。另一种类型即习称的“哥窑”。龙泉窑器形复杂,除一般日用器皿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鼎、觚、炉等。
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哥窑
宋代名。窑
龙泉窑的一种类型。相传南宋有章氏二兄弟在龙泉烧瓷器,兄名。生一,所烧者称哥窑、弟名。生二,所烧者称弟窑。传世的“宋哥窑”,胎薄,色黑如铁,通称“铁骨”;釉面多有疏密不同的纹片,称为“百圾碎”;口沿施釉淡薄,显出胎色。圈足底亦露胎,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今浙江省,龙泉大窑、金村等处
鹤壁窑
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唐末开始烧造,北宋中期以后为兴盛时期,元代仍在烧造
唐代鹤壁窑瓷器多白釉和黄釉,唐宋的器形有盘、碗、壶、罐等,并能烧造大件器皿,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为主,有白地黑花的,也有加绿彩的;用绘花、刻花、剔花的技法,制出简洁的花卉禽鱼等图案。器里往往写有赵、杨、张、刘等姓氏铭记。元代除烧制传统的品种外,还仿制钧窑的瓷器。
今河南省鹤壁市
耀州窑
宋代名。窑,自唐代开始烧造,北宋末为兴盛时期,金元时期仍在烧造
唐代烧造的是白釉或黑釉瓷器。北宋后开始烧造青瓷。器形以碗、盘、碟、罐、盒、炉等为主。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花纹多刻花、印花,装饰花纹丰富多样,有牡丹、菊花、莲花等花卉及鱼、鸭、龙、凤等。金元时期烧造的器皿胎釉粗厚,花纹图案较前简单。
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附近(宋代属耀州)
建窑
宋代名。窑
所烧黑釉瓷器,以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为“兔毫盏”。有的器底刻有“供御”,“进王戈”等字样。
福建省建阳县池墩村
德化窑
明代着名。瓷窑。始于宋代
此窑以烧制白瓷而着称。宋元时期烧制青、白釉瓷。德化白瓷胎釉浑然一体,如同白玉一般。除乳白色以外,还有象牙黄和粉黄色的。更有贴花、印花和堆花。所制佛像最杰出。
今福建省德化县
石湾窑
明代着名。瓷窑,清代以后继续烧制至今
釉有灰黑、青绿、淡黄、灰蓝等色,常带有蓝、红等色的斑纹。此窑仿制的钧窑瓷器另有创造。
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
吉州窑(又称永和窑)
宋代着名。南方民窑。起于五代,盛于宋,衰于元。
有青釉、绿釉、白釉、黑釉、彩绘瓷等。黑釉花样较多,有像滴珠、鹧鸪斑、玳瑁斑的,也有绘双凤、龙凤、木叶纹的。纹饰运用洒釉、剔花、印花、贴花等手法,而剪纸贴印手法更是吉州窑的独特创造。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隋至宋吉安称吉州)
景德镇窑
我国着名。制瓷窑场。始于南朝陈时,经唐、宋、元、明、清至今。
唐代已烧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从此有景德镇之名。以产影青瓷器着称。元代青花、釉里红等已烧制成功。到明代,景德镇开始成为我国瓷业中心,一道釉和釉绘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五彩、斗彩等彩绘瓷器的创造。到清代彩釉更有改进和创新,能烧制粉彩、珐琅彩等。其中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烧造的最精美,并各有其特色。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崔公窑
明代景德镇着名。瓷窑之一。因为明隆庆、万历年间崔国懋在此烧制而得名。
崔国懋在此窑烧制的仿宣德、成化年间的瓷器,颇为精美。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周窑
明代景德镇着名。瓷窑之一,因明隆庆、万历年间苏州人周丹泉(名。时臣,字时道)在此烧制瓷器而得名。
主要烧制仿古瓷器,所仿定窑很逼真。又能制陶印、文具、连环等。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壶公窑
明代景德镇着名。瓷窑,因烧制人吴为(吴一作昊,别号十九),自称壶隐道人而得名。
善于仿造永乐、宣德、成化年间瓷器,都很逼真。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年窑
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烧造的官窑瓷器,由年希尧掌管窑务而得名。
釉色发明很多,以胭脂水釉为最着。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唐窑
清乾隆前期景德镇所烧造的官窑瓷器,因唐英掌管窑务而得名。
所造各色釉彩,仿造各种古瓷,以工细着称。
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七、古瓷辨伪的基本方法
辨别古代瓷器,主要是指辨别古代瓷器的窑口,时代真伪和优劣等。中国古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流传在世的即有当时大量烧造的常见品和历代收藏的稀世品,也有一部分后代仿制品。因此,辨别一件器物的年代、窑口,衤复仿制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了解方代瓷器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消失的规律。熟记每个时代器物主要类型,掌握每一时代古瓷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这是古瓷辨伪所必须具备的。如可采用古瓷分类和排比的方法,找出各种瓷器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点,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就可以了解它们是什么时代的器物,并根据这些特征和演变规律来辨别真伪。如果发现一件与其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相差很大的器物,应特别注意其作伪的可能性,再用对比和分析方法加以对照。
二、掌握各种瓷器特征演变规律,是正确判断古瓷真伪的重要尺度。特别是对一些特征不明显的瓷器辨别,先断出一个大概年代,然后利用已知的标准器(特别是窑址发掘的实物标本,田野考古发掘的带有年款的器物以及与瓷器同时出土的其它器物)采用间接取证的方法来加以辨别,这种方法是选择一些特征较为接近的器物,进行类型学的对比参照,然后对瓷器的几个特征方面逐一进行比较分析。
三、要多观察、多看实物,既要注意稀有的珍贵器物,也要仔细观察大量普通器物,因为它们能全面反映出每个历史时期的瓷器特征,在有条件情况下,可多看些仿品器物,用真晶和伪品对照方法,从中发现伪品的不同之处。如:换底瓷器的上下两部分在釉色、花纹、火光的强弱有明显区别,弥补瓷器裂缝后的器物敲打声音沙哑而短促。真坯假彩的瓷器,色彩与质地的光泽不相同,即质地温润悦目或光色飘浮。了解伪品的基本特征和伪造方法,细心观察发现伪品的作伪痕迹。
古瓷辨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胎釉:每一件器物,从其胎质和釉色中可以初步看出其生产年代及窑口。因不同窑口瓷器所用胎釉含的成分不同,故质地颜色有所不一。这一点可以从器物底部、口沿和器身的缩釉处观察到。辨别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如:宋代福建永吉县窑所出,的黑釉器,质地坚硬,胎为紫黑色,这是由于胎中含大量铁成份缘故,而江西吉州窑同样出产黑釉器,但因原料不同,胎为浅黄色或者黑中泛灰。明清时期的瓷器虽同出一个窑口,但不同时期的器物的胎釉也有很大区别。永乐的白瓷胎质细腻洁白,釉质肥厚,迎光透视中胎釉显现的粉红色特征,为历代所没有的,宣德时期瓷器,大件器物底部均无釉,露胎处常有“火石红斑”,胎色白中微带灰青,釉泡大而层次多,并有桔皮凹凸纹,清康熙、雍正时所仿的器物则无此特征。
纹饰:把握不同时代瓷器的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也是瓷器鉴别的一个重要方法。瓷器上的花纹装饰是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而改变,特别是瓷器作为人民生活中的必须品,纹饰题材来自于人们生活内容,所以时代特点很强。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龙是中国瓷器上常用的纹饰之一。各时期龙纹造型都有所不同。元代的龙细颈、鼓腹、瘦尾、三爪;明代的龙则长嘴、眼睛在头部同侧,长髟发长髟发等。再如,元明清三代瓷器常见的朵云纹也各不相同。元代朵云为如意头状,云尾较长。明代朵云纹如意头丰满肥状,而且在云头两边和尾部出现瘦长的云带,清代朵云纹,头部拉长,云带呈菱角状。另外,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层次多,图案复杂,而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图案疏朗,这些都为辨别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