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妈妈抱怨老公懒惰不帮忙做家务,却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沾,“你只要把书念好就行了,其他的事都不用管”。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很勤劳?
有些父母,爱孩子爱得“水深火热”,太盲目,太露骨。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一律无原则地迁就,甚至把孩子的缺点也当成优点来爱。结果呢,孩子越来越懒,自立能力差,遇到麻烦事不是想着如何自己解决,而是寻求父母的帮助……
你对孩子的爱,要不要节制一些?
孩子的逻辑
一天早上,我要为一家人准备早餐,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我对儿子峻康说:“妈妈现在很忙,你自己把上衣和裤子穿上好吗?”
“好。”
一会儿,我把早餐端上桌子后,峻康还没从房间里出来。
“峻康,衣服穿好了吗?”
“穿好了。”
“穿好了怎么不出来吃饭?”
“你还没给我穿袜子和鞋子。”
“你自己不是会穿吗?”
“可是你没说让我自己穿袜子和鞋子呀!”
“穿衣服当然要穿鞋袜了。”
“可你就是没说呀!”
各位爸爸妈妈们,你家有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淘气吗?这样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是在偷懒?其实,并不是这样。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一岁左右的幼儿,随着言语的发生出现最简单的思维活动。3岁前的孩子,思维也是简单的,具有动作性,这种思维是通过实物,伴随着动作进行的。比如,孩子骑在小椅子上,同时说:“开汽车了。”丢开小椅子,玩其他玩具时,开汽车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了,又开始进行与其他玩具有关的思维活动。3~6岁的儿童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考。比如,对“儿子”这个词的理解,幼儿只认为“儿子”就是小孩,如果是长了胡子的大人,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正因为思维具体,孩子不善于分析语言的寓意或转意,常常听不出“话里的话”。有一次,峻康耍赖,缠得我有点烦了,我生气地说:“去、去、去!”结果峻康反问我:“妈妈,你让我去哪儿?”这个细节也让我意识到,不要对孩子说反话和讽刺的话。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锻炼和强化,因此不可能进行严密的思考。他们能做到的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或事情的一部分上,难以像成年人那样照顾到全局。“你没有让我穿,所以我就不穿。”孩子的这种想法只是在按着自己的逻辑进行辩解。
懒惰是对生活的消极抵抗
懒惰,大概是全人类最大最突出的共性了。人人都曾懒惰,大人会偷懒,小孩也会。那么,孩子表现出的哪些行为才是真正的懒惰,需要父母警惕呢?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极端的懒散、做事拖拉散漫等。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从形成的根源看,孩子的懒惰表现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显性的懒惰,主要行为包括不愿自立、不愿参与家务劳动或学校的集体劳动。这种浅层次的懒惰在孩子身上很常见,每个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表现出这些倾向。从婴孩时期就一直受着大人的照顾,慢慢地到了一定阶段却要自己去做一些一直由父母代劳的事,出于对父母的依赖,孩子自然会有抗拒。但是这种自然的抗拒如果一直被姑息纵容,就会演变成懒惰。
第二,畏难型懒惰,主要表现为害怕困难和挫折,做事不积极,或空想不做等。与上述的显性懒惰相比,这种相对隐蔽的懒惰不仅扎根更深,而且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特别是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造成更大的阻碍和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懒惰又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冬天的早晨,起床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会变得十分困难。这种困难并非来自于瞌睡,显然是因为惧怕被子外面的严寒。越是怕冷的小孩就越会纵容自己在温暖的被窝里多躺一会,渐渐地就养成了赖床的习惯。学习方面,孩子懒惰的表现主要有作业拖拉,上课不愿专心听讲,甚至放弃自己的薄弱科目等。有些问题较轻的孩子在老师与家长的帮助下会逐渐改正过来,而有些孩子的问题则会因为种种原因日渐加重,成为学习上的致命伤。
第三种懒惰是一种有意为之的消极抵抗。消极抵抗式的懒惰则会让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丧失兴趣,当孩子长期遭受家长的打击,受不到鼓励和关注时便会产生此种情绪。学习不积极主动,也没有特别的喜好,整天懒懒散散,无精打采,甚至不愿与人交流。更严重的是,染上这种懒惰的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热望和追求。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过短暂的消极抵抗,也有一些孩子未能摆脱这种懒惰,成年后仍然消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没有目标就不会奔跑
铭赫的妈妈平日工作较忙,他的爸爸又经常出差,两人便对铭赫从小进行“独立”性格的培养,对他的学习和课余生活不加过问。铭赫从来不叠被子,房间里也是乱糟糟的。遇上妈妈出差,铭赫就得连续几天穿着脏衣服上学。上小学时,铭赫的学习还算一般,他也曾考过班级前五,可是试卷拿回家,只换来爸爸一句:“嗯,不错!”考得不好,顶多也就被爸爸训斥两句。
久而久之,铭赫就觉得其实好不好都一样,没什么区别。由于学习态度不积极又缺乏家长的监督,铭赫的成绩有了明显的下滑。在同学的带动下,小小年纪的铭赫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经常跑到网吧里玩。而铭赫的父母对此全然不知,直到学校打来电话通知说铭赫已经一个礼拜没去上课了,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网吧把儿子找回家后,铭赫的妈妈就辞了职在家监督他。可是此时的铭赫对学习和生活已经没有了任何期待和热情,整天懒懒散散、浑浑噩噩。
和包办一切相比,对孩子放任自流同样会让孩子养成懒散的习惯。而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还是相当普遍的。孩子没有目标,就不会奔跑前进。放任自流不仅造成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上的懒惰,更严重的是使孩子丧失了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放任自流往往意味着对孩子缺乏关注,而孩子的“自立”过程需要一定的关注来指引。“自觉”也需要相对的监管才能得到体现,这和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道理。完全没有管教的放任只会让孩子变得懒散,而不会变得独立。
找回单身时的优雅勤快
阻碍进步的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懒惰。排斥奋斗的性格湮灭了多少雄心壮志,碾碎了多少渴望进步的梦想。对孩子来说,成才之路上需要背负的行囊很多:性格、习惯、知识、经验、胆识,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迈开脚步,出发。如果只空想,不行动,其他的都将毫无意义。假如孩子天性慵懒,你当下定决心让他克服慵懒的习惯,并且时刻提防他重归旧路。
在家庭生活中,妈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勤劳的妈妈,能够把家人的生活安排得妥当,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这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很多女人,结婚之前很优雅、很有情调。房间收拾得整洁有序,书架一尘不染,会抽出一下午的时间购物、学做菜,生活无比惬意。可结婚生子后,这种优雅几乎被生活琐事消磨殆尽,越来越邋遢。很多妈妈会抱怨:一天的时间就耗在孩子身上,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生活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整个人也变懒了,不愿打扮自己,都快成“黄脸婆”了!
“优雅不是刚脱离少女时期女人的特权,相反,它存在于那些已经掌握了自己未来的女性手中。”我非常喜欢法国时尚大师可可·香奈儿对优雅的解读。孩子是妈妈的天使,一个甜蜜的负担,你能收获快乐,也承受着琐事的困扰。妈妈们,我希望孩子的到来带给你的不是无尽的烦恼、焦虑、担忧和抱怨,而是更多的快乐、自信和优雅。
我希望各位妈妈们一定要勤快起来,让生活紧张中不失有序,琐碎中充满活力。每天早上,妈妈们一定要早起,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家庭琐事都做好,比如准备早餐、打扫卫生等,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看到妈妈这么早就起床了,也会渐渐有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赶紧起床。每天早晨都充满活力,孩子的懒散心理就会被冲淡。
妈妈们可以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把每天早上要做哪些事都一一写进计划表中,比如孩子第二天穿什么衣服,孩子早上想吃些什么,这些都需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妈妈最好不要干涉,因为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他才会有早起的欲望。
想要改变孩子懒惰的个性,妈妈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这两样是妈妈以及孩子都不可或缺的。迈出了第一步,之后的也就不难了。
爱的节制
永植先生有一辆漂亮的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带上全家人外出游玩,10岁的儿子正男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坐在车里,看爸爸神气地驾驶汽车。
可是,永植每天上班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正男顺道搭车上学。
一天,正男感冒了,浑身难受,就央求爸爸送他一程。
“不行!”永植斩钉截铁地回答。
“爸爸,可我实在走不动呢。”正男苦苦地哀求道。
“其他小朋友还不是每天都走着上学吗?你怎么就不行?”永植一摆手便独自上车扬长而去。
正男默默地流着眼泪,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地向学校走。当他艰难地走到十字路口,正要走上高高的天桥时,突然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他。
见了儿子,永植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擦去了儿子脸上的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他提着大书包,缓缓地跨上了一道道台阶。
“孩子,不要怪爸爸,你现在是学生,不能坐车上学。将来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能买辆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
后来,正男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懒爸爸》。为什么称之为“懒”爸爸呢?他列举了这么几件事:
记得小时候,我走路不稳,摔倒在地上,哭着要爸爸把我扶起来。可爸爸却不紧不慢地说:“你自己爬起来嘛。”
我的校服脏了,妈妈要替我洗,爸爸却说:“让他自己洗!”爸爸不替我洗还不让妈妈帮助,我只好硬着头皮自己去洗衣服。
家里的一些东西坏了,爸爸不但不管,还找来工具逼着我去修理。就这样,爸爸懒得做的一些事情,我自己都学会了……
最后,正男写道:“懒爸爸,我慢慢长大了,你的良苦用心,我深刻地领会到了……”
“懒爸爸”永植实则不是“懒”,而是一位深深懂得教子原则和教子艺术的好爸爸。这里的“懒”和上文中我提倡的妈妈们要“勤”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爱的节制。
在中国生活很多年,我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跟孩子说:“你只要把书念好就行了,其他的事都不用管。”这一句话教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很勤劳?不会!很多妈妈们都抱怨老公懒惰不帮忙做家务,“我也是工作一整天,为什么家里的活都是我做?”但是自己却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沾。这是无私的母爱吗?我觉得,不是!
近年来,在中国的城市里,从小学到中学,只要到了放学时间,学校门口总会挤满前来接孩子的家长,汽车排成长长的队伍等在路上。这种场面在韩国是很少见的,因为韩国家长们即便家里有车,也不会这样煞费苦心地来回接送孩子,而宁可让孩子自己坐公交车。周末出去郊游,爬山爬累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是在一边等孩子一会儿,再接着走。
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勤劳的特性要从小培养,而父母过度的关爱和包办,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不愿自己行动,便会越来越懒惰。所以,我想,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反思一下,孩子太懒惰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勤快了?
爱孩子,爱得“水深火热”,太盲目,太露骨。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一律无原则地迁就,甚至把孩子的缺点也当成优点来爱。结果呢,孩子越来越懒,自立能力差,遇到麻烦事不是想着如何自己解决,而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永植先生那种育儿方式值得我们学习。适当懒一点,隐藏一点,不是不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高尚、更科学、更艺术。
世界的美好如此应接不暇
懒惰的孩子很多都是心理消极、对生活提不起兴趣的。对此,我们要懂得激发他的生活乐趣,让他接触生活,特别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认识了一种植物、会踢球了、交了一个好朋友……这也是生活的惊喜呢!
改变孩子懒散的习性,要让孩子有事儿做,站起来、动起来、忙起来。可以将一些适合孩子做的家务教给孩子,使他与其他家庭成员一样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并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受到大人的平等对待和为家人作出贡献的成就感。劳动可以塑造孩子独立的个性,赋予他生存的能力。劳动可以使孩子免受诱惑,防止他丢失人格的独立。这项任务也许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困难,但请务必要坚持。
运动是锻炼人意志的最好方式。经常运动的孩子相较于不运动或较少运动的孩子更加具有活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更加有韧性。因此,不妨给孩子报名参加跆拳道培训班或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的培训班,或者和孩子约定每天一起外出长跑。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要监督孩子,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磨炼意志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强调的是,要重视父亲的重要角色。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生活的供养者,挣钱养家。相比妈妈,他更具有思想、进取精神和独立性,也更易被孩子追随和模仿。爸爸如果是一个工作上进、热爱运动的大忙人,孩子也会被带动起来。日常生活中,爸爸要和孩子形成良性互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运动、探索大自然。在忙碌中成长,让他感觉,世界的美好是如此应接不暇。
孩子上学后,要不时给孩子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或要求。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时刻受到关注,并将这种关注化为一种驱动力,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无法停滞不前。但必须注意所提出要求的可实践性,不能设置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