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另类日本文化史
24784500000006

第6章 为什么要牢牢守住汉字? (5)

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在12月12日“汉字日”这天,举行推举“年度汉字”的活动。森清范森清范:京都清水寺住持。会当众挥毫,当年选出来的汉字,通过他的巨笔,在1.5米长、1.3米宽的纸面上龙飞凤舞。代表一年特征,事态变化的年度汉字,就会跃然纸上。再通过新闻图片和电视画面,把东洋思维和传统艺术,淋漓尽致地传遍世界。这是文化盛事。日本人把这一文化盛事称之为“岁末的社会风物诗”。

从1995年到2012年的18年间,共选出了如下的18个汉字:

震、食、倒、毒、末、金、战、归、虎、灾、爱、命、伪、变、新、暑、绊、新。

18个汉字一路写来,用其象形和象意的功能,抽象地概括了日本社会18年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世态变化。

如2005年的“爱”字,是对在爱知县举行的“爱·地球”世界博览会,兵乓球选手福原爱留学中国的再总结。

2006年选择“命”的原因,一方面是皇室成员秋筱宫纪子王妃产下了天皇长孙悠仁,另一方面则由于学生在校受欺负后自杀以及虐待事件频发,两者都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一次的生命是多么的沉重和宝贵。

2007年的“伪”字,集中表现了这年日本因出现食品企业用过期原料和虚假原料的问题,之后又出现了政治资金及养老金记录不全等问题。清水寺住持森清范书写完这个“伪”字大发感慨:“今年被选出这个字,觉得很可耻、悲愤难消。”时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则表示,虽然同为“人”字旁,自己更愿意选择“信守承诺”的“信”字。

2011年的“绊”,在日语中表示人与人之间无法切断的联系。这一年发生在东日本的3.11大地震和大海啸,夺去了20000多人的生命。

(十九) 无所不力的“力书”热背后

日本汉字文化的强劲还表现在近年的书名上,无所不力的“力书”热最为典型。

2012年日本第一畅销书是哪本书?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文艺春秋在1月份出版的一本薄薄的小书。书名为《倾听力》(《聞く力》),发行量达到了132万册。作者阿川佐和子是位随笔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在18年间采访了900多人,包括10来岁的童星、三缄其口的名星、商界大腕等。书中她以轻松的笔调,首度披露了自己与人沟通的秘诀,令读者幻想自己也能成为 “倾听达人”,这固然是这本书的看点。但简洁而好记的书名,特别是用上一个汉字“力”,有了新鲜的语感,更是拿下第一位的主要原因。这点作者自己也承认。

本来人们都以为日本出版界已经流行多年的“力书”热该消退了,想不到的是《倾听力》的奇峰突起,更将“力书”的文化模式推向了高潮。如作家伊集院静在2012年12月推出《离别力》,该作品目前已加印7次,销量突破30万册。2013年初讲谈社推出原NHK记者池上彰的《持续学习力》,不到一个月就突破了13万册。2013年3月,德间书店推出著名歌手西乡辉彦的新书《西乡力:磨炼意志的7条法则》。这位出身于鹿儿岛的歌手将西乡隆盛的精神力量提炼成“西乡力”三个汉字,不乏新意与震撼。为此,早稻田大学非常勤讲师(特任讲师)牧野智和,在2013年1月27日《朝日新闻》书评栏发表题为《泛滥的○○力动摇着定格的生活方式》的文章,称“曾经为世人所共有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方式发生了动摇。人们不得不学会积蓄力量,应对人生的各种困局。这种变化的直观显现就是现在泛滥的○○力”,说白了就是通过玩汉字来唤起某种力量。这样说来,汉字的力量也真大。

从“○○力”热潮的起源来看,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1996年提出“活力”的口号,被视为“○○力”的源头。而“力书”的始作俑者为作家赤濑川原平,他在1998年出版了《老人力》(筑摩书房)。老人往往是无力、健忘、啰嗦的代名词,但老人与力在言语上的意外整合,表明老人还是可以焕发青春的。该书面世后畅销一时,“老人力”也被入选年度流行词。这一年,女性杂志《Anan》推出“恋爱力”特集,2003年日本内阁府成立“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会”,2006年经济产业省提出“社会人基础力”概念,2007年作家渡边淳一出版《钝感力》(集英社),这一年池上彰出版《沟通力》(PHP经贸社),2008年韩国学者姜尚中出版《烦恼力》(集英社),2009年经济评论家胜间和代出版《拒绝力》(文艺春秋),这些著作都在书名上做文章,活用“力”字,期待着在图书市场上能有个好的销量。

在日本学者中,写“力书”最多的是明治大学教授齐藤孝。他2002年开始出版《读书力》以来,《交际力》、《教育力》、《古典力》等书也相继在岩波书店出版。之后又有《大人的精神力》、《如何提高杂谈力》、《10枚文稿纸的书写力》、《提问力》、《答复力》、《计划力》、《最强的算数力》、《上升力》、《背诵力》等“力书”的出版。而对出版界的热潮作出敏感反应的原东京都知事,多产作家猪濑直树也分别在去年和前年出版了《突破力》、《解决力》等四本“力书”。此外,日本的体育选手们也不甘落后。如著名铅饼投掷选手室伏广治写过《超越力》,著名足球中场选手中村俊辅写过《察知力》,著名将棋选手羽生善治干脆连出三本:《直感力》、《决断力》和《舍弃力》。

如今,走进日本书店的新书一角,满眼是各路“力”量在交锋。如:

言语力,乐观力,出世力,观想力,后辈力,科长力,女将力,选择力,可能力,异端力,常识力,习惯力,承认力,微差力,判断力,发现力,历史力,日本力,社会力,现场力,妄想力,孤独力,变身力,家乡力,断食力,编辑力,商谈力,电话力,自在力,人望力,空腹力,生姜力,体温力,读颜力,植物力,五感力,便当力——

真可谓新奇百怪,无所不力,令人眼花缭乱。

透过这些林林总总的“力”字,我们一方面固然捕捉到了日本人喜爱人云亦云,自行造词的汉字文化心态。这就像2007年御茶水大学数学教授藤原正彦写《国家的品格》而成百万畅销书之后,冠以“品格”书名的书也一度泛滥。如《医学医疗的品格》、《工作的品格》、《总理的品格》、《女性的品格》、《男人的品格》、《新娘的品格》、《不伦恋的品格》、《上司的品格》、《父亲的品格》、《恋爱的品格》、《政治的品格》等充斥书店。当年玩“品格”,如今玩“力”字。日本人每隔几年就会推出一个汉字热。

另一方面大行其道的“力书”,夺人眼球的强“力”书名,也恰恰表露了当代日本人活力的丧失和意义的迷失,而泛滥的○○力正是对丧失和迷失的一种自我修正。这正如《倾听力》的责任编辑向坊健所说,现在流行用微信向坐在自己身边的人说事,面对面的说话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为此,如何倾听对方说话这个原本最为基本的交流要素,顿然变得新鲜和有用。而读者则认为如果这样的话,我也能做到。从这一视角来看,泛滥的○○力,又成了现代人生存变化的导航仪。这是否就是经久不衰的“力书”热所带来的文化意义呢?

所以,尽管最近有日本评论家提建议在一年内禁止○○力做书名,但还是挡不住“力书”的出版。如阿刀田高的《哀悼力》一书就在2013年6月由PHP研究所出版,出町让的《母亲力》一书也在2013年7月由文艺春秋出版。

其实,在这场“力书”热的背后,是角逐日本人的汉字力。

(二十) 守住日本人的心魂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理查德·尼斯贝德这样说过,“现在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在享用古希腊的知识遗产,有超过20亿人在继承古代中国文化传统。”

这“古代中国文化传统”是否也包含汉字在内?我想是肯定的。可以这样说,汉字是东方共同的血脉,是世界文字的心与魂。

但问题也有复杂的一面,日本人一方面认可汉字有灵性,是远古时代在今天的鲜活,但一方面又把自己的身份系于中国,内心总有一种消沉与抵抗。如明治政府第一任文部大臣森有礼就曾构想用英语取代日语中的汉字。福泽谕吉在《文字之教》中主张对汉字先加以限制,然后逐步废除。创造了哲学,理性等词语的西化,在感情上也倾向以洋字写国语,被捧为“小说之神”的志贺直哉则干脆宣布废除日语,改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法语,战后不久的《读卖新闻》,干脆发表了题为《废除汉字》的社论。直到今天日本的年轻人,更是想尽办法在文体中去汉字,增加片假名加大西洋化。

但问题是,已经构筑了观念上的心与魂,其躯体又能动作些什么?这正如著有《汉字与日本人》的高岛俊男说得到位:汉字是日语中令人棘手的“重荷”,但如果摘掉这个重荷,日语就会变得幼稚,甚至会死去。如有日本人给老家用片假名发短信:“カネオクレタノム”。如夹杂汉字的话,应该是这样:“金送れ頼む”(拜托寄点钱)。这个意思一看就明白了。但老家的父亲看了全是片假名的文字,误解为“金をくれた、飲む”(有钱寄来了,喝酒)。便回信问:“誰がくれた?あまり飲むな”(是谁给的?最好不要喝酒)。为什么会闹出这个笑话?就在于片假名不能望文生义。这也表明少了汉字的插入,日语还什么都不是。

现在日本小学生到六年级为止,共习得汉字1006个。这些都是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非常重要的汉字,所以也叫“学习汉字”。具体的话,一年级学80汉字,二年级学160汉字,三年级学200汉字,四年级学200汉字,五年级学185汉字,六年级学181汉字。

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东西难以轻易甩掉,所以日本人对汉字的研究也相当着力。近年来出版的与汉字有关的专著有:阿辻哲次的《战后日本汉字史》(新潮社,2010年),金文京的《汉字与东亚》(岩波新书,2010年),佐佐木睦的《汉字的魔力》(讲谈社,2012年),兴膳宏的《佛教汉语50话》(岩波新书,2011年),松冈正刚的《白川静——汉字的世界观》(平凡社,2010年),笹原宏之的《日本的汉字》(岩波新书,2006年),高岛俊男《汉字杂谈》(讲谈社,2013年),笹原宏之的《方言汉字》(角川学艺出版,2013年),加纳喜光的《鱼偏旁汉字的话》(中央公论新社,2008年)等。

而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13年4月17日,京都市教委批准了日本汉检协会使用该市弥荣中学,建设“汉字森林”的计划。该计划包括汉字博物馆,图书馆以及让当地居民集会的文化场所。弥荣中学位于京都市东山区,占地面积6350平方米。

在日本,以前流行日本人论,现今流行日本汉字论。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人在国家、民族等概念上越来越被边缘化和模糊化,最后剩下的身份认同显然就是语言。这里既有日本人急于寻根的茫然若失,更有固守心魂的慌乱匆忙。这是否就是这些学者在著作中所透出的有价值的资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汉字的这种万古雄风,西洋文字岂能抵挡?

还是96岁高龄的白川静,点出了问题的所在。 于是,他成了一位大师。一位守住日本人心魂的大师。所以,如果要问日本人为什么要将汉字牢牢守住的话,就在于守住了汉字就守住了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