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24805900000016

第16章 儿科病拔罐疗法(2)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0~15分钟。用刺络拔罐法,神阙穴只拔罐,不针刺。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①水分、天枢、气海、关元、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②神阙。

〔操作方法〕 取①组穴,施以单纯罐法或温水罐法(加姜汁、蒜汁),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2~5分钟;或每穴闪罐10次左右,每日1次,上穴交替使用。或取神阙穴,采用温水罐法或涂姜汁罐法,留罐2~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①调节患儿饮食,饮食宜清淡、少肥甘。克服小儿挑食、偏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各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②带小儿多做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加强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增强肠胃功能。

小儿鹅口疮

鹅口疮亦名雪口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念珠菌病。此病以口腔黏膜及舌上满布白屑、斑膜,色如铝片而得名,因病损特点状似鹅口,故又称鹅口疮。新生儿和婴儿发生率较高,妊娠妇女也较易感染。

方法一

〔选  穴〕 脾俞。

〔操作方法〕 以梅花针叩刺出血,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隔1~2日一次。

注意事项

在拔罐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多做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小儿肺炎

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简称小儿肺炎。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见。婴幼儿最易发病。引起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双球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气候骤变、过度疲劳、营养不良、长期胃肠功能紊乱、急性传染病等,常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热咳喘”、“马脾风”、“风温”等病症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感风邪,肺气宣发肃降失调。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身柱、肺俞、膈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中府、定喘、肺俞、风门。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根据病情选配穴。高热配大椎、曲池;胸痛配内关;腹胀配足三里。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各穴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大椎、身柱、肺俞、膏肓、曲池、定喘。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重症者可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①治疗期间患者应充分休息,增加营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保暖防寒,避免感冒。

②小儿肺炎不可轻视,急性发作期必须送医院治疗,抗生素消炎;待病情稳定后用拔罐疗法,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小儿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病,尤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本病可分为初、中、后三期,初起形似感冒;继而加重,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时伴有特殊的鸡鸣声,颜面和眼睑水肿,甚至有鼻出血和咯血;后期咳痰逐渐缓解,直至康复。本病中期病情最重,治疗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喘咳、惊厥窒息等。本病由于病程长,一般可持续2个月以上,故称“百日咳”。中医学认为,本病属“天哮”、“痉咳”、“鸡咳”、“鸬鹚咳”范畴,多因内蕴伏痰,外感时行疫邪,邪袭肺卫,导致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致病。

方法一

〔选  穴〕 膻中、定喘、大椎、肺俞、身柱。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根据病情选配穴。风寒型(病发初期)配风门、尺泽;痰热型(病发中期)配丰隆。用闪火法吸拔罐具,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大椎、身柱、肺俞、天突。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和刺络拔罐法。初期和后期采用单纯拔罐法,火罐吸拔后,留罐5~10分钟。中期(痉咳期)采用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至出血少许后拔罐,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方法三

〔选  穴〕 ①大椎、身柱、脾俞、肺俞;②少商、商阳。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和刺络拔罐法。第一组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定,留罐5~10分钟。第二组穴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至出血2~3滴,不拔罐。每日1次,咳止即止,一般1~2次即可见效。

方法四

〔选  穴〕 大椎、身柱(或肺俞)。

〔操作方法〕 取上穴施用单纯罐法或毫针出针罐法。先用毫针针刺穴位,得气后出针,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针刺后的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小儿支气管炎

小儿支气管炎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和传染病所引起,常见的有流感、麻疹病毒、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初起为干咳,继而咳痰。年龄大些的患儿痰可咳出,一般无发热症状;年龄小的患儿痰多咽下,并伴有发热、呼吸急促和呕吐等症状。

方法一

〔选  穴〕 大椎、身柱、合谷、尺泽、风门、肺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根据病情选配主、配穴。风寒型配尺泽、列缺;风热型配曲池、合谷。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  穴〕 背部第1~10胸椎两旁的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大杼至胆俞)。

〔操作方法〕 走罐法。先在走罐部位均匀涂抹红花油或液体石蜡。选用中号玻璃罐,用闪火法吸拔在大杼穴上。右手握紧罐体,左手按紧大杼穴上方皮肤,自上而下推动罐具至胆俞。再用同样方法将罐具从胆俞推至大杼。如此往返走罐4~5次,以皮肤潮红为度。先走完左侧,再走右侧。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①重症患儿要去医院诊治,并查治可能引发本病的其他疾病。

②精心照料小儿的生活起居,适时增减衣物,保暖防寒,避免感冒。积极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③增加小儿营养,带小儿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又名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小儿瘫痪,多见于1~5岁的小儿。本病是一种特异性嗜神经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灰质运动神经细胞。此病临床特点为分布不规则、不对称的弛缓性瘫痪,最常见于四肢,尤以下肢为常见,也见于躯干肌肉,可见患肢肌肉萎缩和肢体出现各种畸形,如脊柱侧弯、膝后凸或外展、足内翻、足外翻、马蹄足、仰趾足等,部分患儿腹肌麻痹。

方法一

〔选  穴〕 三阴交。

〔操作方法〕 直刺出血,拔罐留罐3~5分钟。每隔1~2日1次。

方法二

〔选  穴〕 脊背五穴。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留罐3~5分钟。每隔1~2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