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24806200000013

第13章 骨伤科疾病的按摩(3)

腕关节囊肿

腕关节囊肿,即腕部腱鞘囊肿,是指发生于腕部背侧关节附近的半球形囊性肿物,以腕部轻度酸痛和手部有乏力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青壮年,女性较男性为多见。

腕部腱鞘囊肿的发生多与腕关节机械性刺激、慢性劳损导致局部结缔组织变性有关。患者多有腕部过度运动、超负荷持拿重物或短时间内过度用腕的历史,在腕关节附近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小者如豆,大者如枣,表面光滑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推之可有移动或波动感,腕部、手部和前臂可有酸痛,腕关节活动有时受到限制。

方法一

{1} 患者取坐位,将手部置于治疗台上,掌心向下,术者先以快速的一指禅推法在囊肿周围推动,并加拇指弹拨,共重复操作5分钟。

{2} 施推法作用于腕关节以上前臂部至肘关节止,共重复操作约3~5分钟。

{3} 术者两手拇指相向抵住囊肿,慢慢用力挤压,促使囊肿碎解;或一手握住患者手掌部,使腕关节微微屈曲,另一手持医用药盘,以药盘底部准确且迅速地用力敲击囊肿,大多数情况下一次即可击破囊肿。

{4} 用绷带在腕关节囊肿部位加压包扎2~3日。

关节炎

关节炎种类特别多,临床上常见的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等。

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急性期伴有乏力、发热、出汗等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常反复发作。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于青、中年人(20~40岁),一般起病缓慢,个别病例可有急性发作。在急性发作的初期,关节病变的症状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也可伴有发热。关节病变的特征为左右对称,多从小关节开始,关节疼痛、肿大及功能障碍,晚期则肌肉萎缩,关节强硬畸形,不能伸屈,形成永久性损害。

骨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腰椎、颈椎、髋、膝、指等关节损害较常见。自觉症状主要是:早晨起来时关节酸痛、发僵,稍活动后症状会减轻,过劳则又加重。

中医学认为患关节炎的原因有以下四方面:一因素体虚弱,或劳累之后,汗出受风及久卧湿地涉水冒寒,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机体,使经络闭塞不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二因寒湿日久化热,成为风湿热;三因肝肾亏损,筋骨失养,以致关节畸形、僵硬,成为类风湿关节炎;四因嗜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兼外感风邪入侵经络,反复发作,使瘀血凝滞,经络阻塞,则成痛风。

方法一

{1} 按揉大椎;按擦大杼;拿外、内关。

{2} 拿揉合谷;按揉肾俞和脾俞。

{3} 摩中脘;点按、拳击风市;拿按阳、阴陵泉。

辨证论治

①颞颌关节炎加:按揉下关和颊车,揉擦翳风、听宫。

②脊椎小关节炎加:揉按人中,按揉身柱,揉、擦命门和志室,擦腰骶,按揉委中,配合腰部锻炼。

③肩关节炎加:拿揉肩井,拿揉肩髃,揉擦肩部痛点。

④肘关节炎加:按揉手三里曲池,揉擦肘关节,拿揉尺泽。

⑤腕、掌指、指关节炎加:按揉阳池,掐揉太渊,按揉指缝,捻抹手指。

⑥膝关节炎加:揉按血海,按揉外、内膝眼(在膝下两旁凹陷中),按揉足三里、委中和阳陵泉,揉擦膝关节至发热为度。

⑦踝关节炎加:点按解溪,揉按丘墟,拿按悬钟和三阴交,拿按太溪和昆仑。

⑧骶髂、髋关节炎加:揉擦志室和肾俞,点环跳,按揉大肠俞,按揉委中,重擦腰骶,配合腰部锻炼。

方法二

取穴如下所示。

{1} 主穴:神门、内分泌、肾、肝。

{2} 配穴:枕、压痛点。

{3} 操作方法:患者对镜而坐,以双手食指和拇指指端相对按揉或掐揉两耳穴位;或用火柴棒头分别按压两耳穴位。手法用力轻重兼施,以偏重为主。

腰 痛

慢性腰痛多数是指功能性腰痛。因工作关系、习惯性姿势不良,致使腰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因急性损伤治疗未愈;或因冒雨受寒、受湿等原因。

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主要有四:一因寒湿入侵,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二因长夏之际,湿热入体,或寒湿蓄积,日久郁而化热,蕴于腰府;三因肾亏体虚,加之劳累过度,或房劳过度,或年老体弱,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四因跌打损伤,伤及经脉气血,或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用力不当,使气血瘀滞而引起腰痛。

方法一

{1} 患者俯卧,术者施轻柔推法于腰部、骶部及下肢部,来回操作共8~10分钟。

{2} 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上述部位,重点吸定于肾俞、大肠俞、命门、八髎、委中、昆仑、太溪穴,共操作5~8分钟。

{3} 掌揉肾俞、命门、八髎穴各1分钟,继而掌振腰骶部2~4分钟。

{4} 患者仰卧,术者施掌揉法于中脘、气海、神阙、中极、曲骨穴处,来回共操作5分钟。

{5} 指振关元、神阙、中极、曲骨穴共2~3分钟。

{6} 按揉两侧足三里穴各2分钟;掌擦双侧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7} 除定期接受按摩治疗外,腰痛的患者也可做一些日常腰部保健操。

注意事项

①要节制房事。

②适当吃些芝麻、黑豆、枸杞子、西洋参、山药等食物和药物。

③尽量睡卧硬板床。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导致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以手指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为临床特征,女性多于男性。

腕关节外伤、脱位、反复劳损,腕部的过度掌屈或背伸,腕管肌腱肿胀等,是诱发腕管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不慎跌挫,伤及腕部,血滞经络及寒湿侵入腕部筋络所引起的。

腕管综合征患者,初期有手指麻木刺痛感,并常在睡眠中痛醒,影响休息,但当患手挥动后,症状即可解除。这种麻木感多在食指,也可见于中指、拇指和无名指,小指并无麻木刺痛。本病后期,患者有大鱼际萎缩、麻痹及肌力减弱,或有拇指、中指、食指和无名指四指桡侧一半的感觉消失(尺侧一半的感觉正常),大拇指的对掌功能减弱或消失。病程超过4个月者,可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

腕屈试验可帮助诊断腕管综合征,其方法为:患者正坐,双肘放置于桌面上,使前臂与桌面垂直,嘱患者极力掌屈腕关节1分钟,若出现拇指、食指、中指放射性疼痛,试验结果即为阳性,可诊断为腕管综合征。

方法一

{1} 患者取坐位,前臂置于桌面,掌心向上,腕部垫一脉枕,术者使用轻柔的小鱼际推法自大鱼际部沿桡侧向前臂滚动,重复操作约5分钟。

{2} 施一指禅推法和掌揉法于腕管部,同时配合腕关节的桡偏、尺偏运动,重复操作5~8分钟。

{3} 术者一手握住患肢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患手,用力相向拔伸,并加以旋转,约1分钟。

{4}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手部,另一手扶住患肩,使肘部微屈,并嘱患者尽量放松肩与上肢部,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抖法,要求抖动幅度小而频率高。

{5} 术者用双手掌面夹持患肢腕关节部,做快速搓动,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

按摩治疗腕管综合征一病临床较为常见,必须加以认真对待。推拿治疗一般每日1次,治疗后应避免腕关节的极度运动,以免影响疗效和加重症状。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起自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穿出,向外出行至大粗隆附近逐渐变窄,以肌腱抵止于髋关节囊的后上部和股骨大粗隆的上端,受第1、3骶神经支配。正常人的坐骨神经自坐骨大孔穿出,经过梨状肌的下缘,沿大腿后侧向下走行。本病患者大部有损伤史,大部分患者在一次损伤后即引起明显疼痛,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反复损伤后症状逐渐明显。梨状肌损伤是在大腿内旋屈髋蹲位下,突然外旋起立时引起的肌肉拉伤。伤后局部充血、水肿、痉挛和粘连,从而产生坐骨神经压迫症状。

方法一

{1} 患者俯卧,术者掌根按揉患侧臀部梨状肌处5分钟左右,用力由轻到重。

{2} 施推法于下腰部、臀部外侧、大腿后侧、小腿等部位,共操作5~8分钟。

{3} 点按八髎、环跳、委中、承扶穴各1分钟。

{4} 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按压患部,另一手握扶患侧足踝部,相向用力,一提一按,使患侧下肢后伸,持续1分钟左右后放松。

{5} 暴露患部,涂抹冬青油或红花油后施用小鱼际擦法,以局部透热为度。

方法二

{1} 用手掌揉患者臀部20~30次,再用拇指拨揉梨状肌处肌腱30次,按压冲门、绝骨、阳陵泉各1分钟。

{2} 患者自动做髋关节的屈伸、旋转20~30次。

注意事项

①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②治疗期间不宜久坐、久立或负重劳作,以免影响疗效。

肩部扭挫伤

人体肩部受到外伤的打击或碰撞而受伤,就是所谓的肩部挫伤。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部位多在肩部上方或外侧方,并以闭合伤为其特点。

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范围较广,有组织纤维的断裂,局部瘀肿,皮下多会出现青紫、肿胀及疼痛,关节功能暂时性受限,活动障碍。如果肩部伤病较重,亦可致组织的部分纤维断裂或并发小的撕脱性骨折损伤,症状会迁延数日或数周。冈上肌断裂时,会出现典型的肌力消失,无力外展上臂。如果帮助患肢外展至120°以上后,就能自动抬举上臂。

方法一

{1} 患者正坐,术者立于患侧,嘱其尽量放松患侧肌肉,一手捏住患侧手腕,一手以虎口贴患肩,并缓慢自肩部向下抚摩至肘部,重复8次。

{2} 患者取坐位,术者用揉、搓、滚、按等法,在肩部操作约5分钟,以取活血舒筋、通络之目的。

{3} 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另一手在肩部拨筋、弹筋以消瘀解痛。拨动患侧肩前筋或外侧筋及肩胛内上角诸筋,提弹有关斜方肌或胸大肌、腋后及腋下痛筋。

{4} 点穴:术者分别点压患侧肩髃、肩贞、外关、曲池、合谷等穴,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

{5} 旋肩:患者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一手扶住健侧肩部,另一手虎口背托其患侧腕部,使患臂自胸前由下向上举,再外旋外展后伸放下,反复5~6次,幅度应由小到大。

{6} 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侧手腕,肩外展60°,肘关节伸直,然后抖动其上臂1分钟左右,使肩部达到轻快之感。

注意事项

①肩部扭挫伤,首先要排除合并骨折、存在断筋的问题,然后方可按摩治疗。

②由于肩部伤筋易于迁延成慢性伤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尽量避免其转变为慢性伤筋。

③在手法治疗的同时,也可配合内服舒筋丸,外敷麝香虎骨膏、伤湿祛痛膏等,以促进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