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24806200000017

第17章 小儿常见病的按摩(1)

小儿的生理特点

每个人从出生到变老,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但小儿的生长发育最快。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和发育迅速。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指人体的五脏六腑;形是指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形体结构;气指人体的肺气、脾气、肾气等生理功能。小儿时期人体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功能也相对不足,特别是肺、脾、肾脏更为明显。中医认为肺主人体一身之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肺、脾、肾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气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水谷精微的生成又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和吸收;脾的运化需要肾阳的温煦;肾阴肾阳又依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补充和化生;肺气的强弱也同样依赖于脾。

小儿时期,肾的功能和作用相对不足,被称为“肾常虚”,而肺为娇脏,易感外邪,不耐寒热,脾之不足又可导致肺气虚弱,所以被称作“肺常不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由于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才有迅速生长发育的特征。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方面讲,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愈小,生长发育的速度愈快,所以古人把小儿称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不是说小儿机体内只有阳而没有阴,也不是说阳气比阴气充盛,处于“阳盛”程度,而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盎然、蓬勃发展,好比早晨的太阳,蒸蒸日上。

小儿的病理特点

小儿有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迅速和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由于小儿的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在外易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所侵,故易患感冒、咳嗽、肺炎等疾病;另一方面,小儿机体生长发育迅猛,年龄越小,生长越快,营养的需要越大,而小儿脾胃消化功能还未健全,故在内易为饮食所伤,出现积滞、呕吐、腹泻等病症。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认识: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机体发生病变后,变化迅速的特点具体表现在疾病的寒热虚实容易互相转化或同时并见,古人称之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稚阴未长,容易呈阴伤阳亢而表现为热的证候;而稚阳未充,小儿机体脆弱,容易阳虚衰脱,表现为阴寒之证;“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出现虚实并见,错综复杂的症候。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患病后虽然传变迅速,病情有容易恶化的一面。但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活力充沛,加之脏气清灵、病因单纯,较少受七情因素的影响,如能及时治疗,医之得法,加之恰当的护理,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

小儿按摩与成人按摩有何不同

小儿按摩的穴位,一般被称为特定穴。其特殊性有三点:

(1)小儿按摩的特定穴不像成人—样有各自的经络归属,还未形成一定的经络系统。

(2)小儿按摩的特定穴的形状不但有点状,还有线状和面状,如脾、肺、胃、三关、天河水,以及腹、背、板门等。

(3)小儿按摩的特定穴大多分布在四肢的肘关节和膝关节以下,特别以小儿的两手掌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是因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末梢循环旺盛,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再则说,分布于两掌的特定穴又为小儿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小儿按摩手法较成人数量少、种类少,又简单易学,常用的手法有直推法、旋推法、捏法、拿法、捻法、运法、揉法和掐法等。虽然这些手法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注重手法的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正确与无痛。轻,要轻而不浮;快,要快而不乱;柔,要柔中有刚;实,要实而不滞。在手法的运用顺序上,一般是先头面、次四肢、再胸腹、后腰背,同时以尽量少改变小儿体位和轻刺激手法在前操作、重刺激手法在后操作为原则。

在治疗方面,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操作时间比较短,病症的辨证分型也比较单纯。

小儿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环境要安静,室温要适宜。室温过高,小儿治疗部位和术者的手部易于出汗,影响手法操作;室温过低,则易使患儿受到寒凉的刺激。

(2)术者双手要保持清洁、温暖。术者必须勤修指甲,以免刺破小儿皮肤,影响治疗。按摩中要用柔软的毛巾覆盖操作部位,并要经常换洗。

(3)体位合适。按摩前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所取的穴位以及术者运用手法的需要,使患儿保持一定的体位。选择体位应以便于手法操作和使患儿舒适为原则。一般3岁以下可由别人抱着按摩,3岁以上小儿可单独采取坐位、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

(4)辨证施法。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来运用手法和选取穴位。不能认为小儿按摩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古人的操作成方就行了。

(5)术者精力要集中。按摩时,术者精力要集中,手法要适度。开始手法不宜过重,应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由浅入深,以便使患儿逐步适应。术者态度要和蔼可亲,争取患儿的积极配合,防止产生恐惧心理,影响下一步治疗。

(6)按摩次数。通常每天睡前按摩1次,重症患儿可酌情增加按摩次数,1周为1疗程。如进行两三个疗程,未见一点效果者。应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小儿按摩的禁忌证

①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疮疖等,局部不宜按摩。

②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组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

③各种恶性肿瘤、骨折、脱位等。

小儿按摩常用穴位

(1)头面部穴位主治:

①外感表证: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迎香、拿风池。其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主治疏风解表;揉迎香主治鼻塞流涕;拿风池主治发汗解表、祛风寒。

②惊风、抽搐:掐山根、掐人中、推揉囟门、按揉百会、揉耳后高骨、推天柱骨。其中按揉百会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③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按揉牙关。

(2)胸腹部穴位:

①宽胸理气: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搓摩胁肋、揉乳根、揉乳旁。

②消化系统疾病:揉中脘、摩腹、分推腹阴阳,揉脐、揉天枢,摩揉丹田,拿、按肚角。其中摩腹可用于消化功能紊乱,治疗腹泻、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揉脐、摩揉丹田可温阳散寒,治疗下焦虚寒,可治疗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症。

(3)腰背部穴位主治:

①按肺、脾、肾三俞穴能调治本脏疾病。

②按揉大椎、风门清热可祛风解表、清热。

③消化系统疾病:捏脊可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4)上肢部穴位主治:

①按揉脾、肝、心、肺、肾、胃、大肠、小肠经分别主治本脏和本腑的病症。

②消化系统疾病:推揉板门,揉端正,揉脾经,揉胃经,清补或推大、小肠。

③外感病证: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揉外劳宫、掐揉一窝风、推三关,其中掐揉二扇门发汗力强。清天河水以清热为主,主治风热感冒。揉外劳宫、掐揉一窝风、推三关能温阳散寒,主治风寒感冒。

④镇静止抽搐:掐威灵、掐揉五指节、掐老龙、掐十宣、掐二扇门、掐捣小天心、掐四横纹、清肝经、掐总筋。

⑤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揉运内劳宫、揉上马、分阴阳。其中清天河水清卫分气分之热;退六腑清营分血分之热;运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热;揉内劳宫、揉小天心清心经有热;分阴阳可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气血不和。

(5)下肢部穴位:

镇静止抽搐:掐揉解溪、掐大敦、掐仆参、掐昆仑、按拿百虫窝、按膝眼、掐揉前承山、拿委中、拿后承山。

小儿感冒

感冒也称伤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疾病,有轻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气候变化时及冬春季节多见。一般症状较轻,恢复较快,但年幼体弱患儿症状多较重,常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感冒主要表现是发热、恶寒、头痛、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两手拇指自印堂穴开始,交替上推至前发际30次,然后,自额中分抹至两侧太阳穴30次,按揉双侧太阳穴1~3分钟。

{2} 揉一窝风穴1~3分钟。

{3} 揉迎香穴15~20次。

{4} 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5} 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做掌擦每部位3~5次。  辨证论治

①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点揉风池穴1分钟。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多揉太阳穴。

②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直推脊柱5~10次。搓擦涌泉300次。

③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方法二

{1} 攒竹至前发际用两拇指交替上推,再从攒竹经眉弓至太阳,拇指分推各24次,然后揉按攒竹、头维、太阳各1分钟;

{2} 家长面对婴幼儿背部,在颈项、肩部、上背部(第1~7胸椎),多指或拇指揉捏3分钟,以上背部为主,再按揉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各1分钟;

{3} 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掌面由上而下横擦上肩背部2分钟,最后揉按中府、合谷30秒,揉按大陵1分钟。

方法三

{1} 患儿取坐位,家长对着孩子,推攒竹30次。

{2} 推眉宫30次。

{3} 揉迎香20次。

{4} 揉耳后高骨30次。

{5} 揉大椎20次。

辨证论治

①风寒感冒者:推天柱骨,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推三关各100次。加推幼儿前臂桡侧手太阳肺经路线,自腕部推向肘部。

②风热感冒者:揉太阳30次;揉大椎20次;推脊30次;清肺经100次。加推背柱,自大椎擦至长强(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掌面)。

③伴高热者:推脊,清天河水,退六腑各100次。

④感冒挟痰者:加用清肺经100次;揉膻中50次;揉乳旁20次。

⑤感冒挟惊者:加用掐山根3次;掐人中3次;清肝经100次;拿仆参5次。

⑥感冒挟滞者:加用揉板门100次;摩腹3分钟;揉中脘100次;分推腹阴阳100次。

⑦感冒挟暑者,加推脊柱,推前臂手厥阴心包经路线外,揉按小天心(大小鱼际之间)、三阴交、涌泉穴各1分钟,能清暑得湿;

⑧感冒挟湿者,加揉脾俞、胃俞、肾俞2~3分钟,摩腹,揉按中脘、天枢约3分钟,揉点足三里1分钟能健脾燥湿。

⑨咳嗽重者,加按丰隆、定喘穴、小天心等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①每天推拿1次,一般经3~5次推拿症状可消失。如症状未减轻者,可加服中药。

②感冒流行季节应少去公共场所,外出须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

③患病期间宜多饮水,给易于消化的食物。

④家长注意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给婴幼儿增减衣服,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婴幼儿身体恢复健康后,可多在室外活动。

⑤在按摩治疗中,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可应用退热剂及抗生素,如阿苯片、保元丹及青霉素等。

小儿发热

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一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腋温为36~37℃。发热是人体防御机能和疾病斗争的一种表现,热度高低常反映斗争程度。

方法一

{1} 婴幼儿俯卧位,做推上三关和泻下六腑各20次;术者用双拇指交替在督脉第一胸椎至第一腰椎做推法数遍;然后用小鱼际在风门穴至心俞做搓法1分钟;最后点揉风池、大椎、风门、肺俞穴各30秒左右;

{2} 婴幼儿仰卧位,术者用拇、食指拿揉眉弓数次,用拇指揉太阳,头维穴数次;然后用大鱼际在婴幼儿前臂曲池至列缺穴做搓法以皮肤潮红为宜;再点揉中府、大陵、合谷穴。

除上法外如热重者再加水底捞月20次,俯卧,用大鱼际由大椎至长强穴做推法以皮肤潮红为宜。

方法二

{1} 由家长操作,按揉风池、大椎、曲池、足三里各20~30次。

{2} 可用酒精棉球擦上背、手心、脚心、胸口各百余次。擦抹的方向从上到下。  辨证论治

①外感发热加用:推攒竹30次;推眉弓30次;推天柱骨100次;揉大椎20次。

②肺胃实热加用:清肺经1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运内八方100次;摩腹5分钟。

③阴虚内热加用:补脾经100次;运内劳宫20次;推涌泉50次(术者用拇指面从足掌心向足趾方向直推)。

注意事项

①每天推拿1~2次,一般推拿1~5次即可热退或热降。若推拿治疗2~3次,退热效果不明显,或患儿持续高热不降,应配合中西药治疗。

②发热患儿宜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以补充失去的津液。

③多汗时,应用干毛巾擦干,汗退热降后,再换衣服。

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都可引起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急、慢支气管炎来说,以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多见。患儿年龄越小,病情越重,并发症也多。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是各种病毒或细菌,也可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