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24806200000020

第20章 小儿常见病的按摩(4)

{3} 点按太溪、涌泉穴各1分钟。

{4} 以大拇指指腹搓擦患儿双侧大鱼际处,反复操作2~5分钟。

{5} 以掌根直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辨证论治

①风热外侵型:退六腑300次;按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合谷各50次;以手提拿肩井穴10~20次。

②肺胃热盛型:清大肠300次,退六腑300次,清小肠200次;推涌泉30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按揉大椎穴1分钟。

③阴虚火旺型:补肾经300次,运内劳宫30次;推涌泉300次;按揉肺俞、肾俞各1分钟。

注意事项

①患儿应注意休息,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以不感觉冷为宜,空气要新鲜,不要在室内抽烟,减少咽部刺激。

②不要带患儿到影院、商场等人口密集场所,特别是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流行之际。

③在按摩过程中,如果患儿出现体温突然升高、腹痛,或出现休克的早期症状,应尽快去医院治疗。

小儿咽炎

小儿咽炎是指咽腔粘膜及粘下组织的急性炎症,也常侵及咽淋巴组织,本病常随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发病,有以下几类常见类型:

外感风热型:症见咽干,咽痛,咽部灼热,可伴有发热,微恶风或恶寒,时有咳嗽,痰粘难咯,舌边尖红,苔薄黄。

肺胃热盛型:症见咽部红肿热痛,吞咽困难,伴高热,口渴欲饮水,咳嗽,咳痰黄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

肺肾阴虚型:症见咽部不适,可有异物感、灼热、干燥、发痒、微痛等,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量少,气短乏力,或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耳鸣等,舌质淡红,少苔。

方法一

{1} 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结旁1寸处,自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 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钟,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 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其前额,用另一手拇、食指点揉风池穴1分钟,然后,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大椎穴处,以局部红紫为度。

{4} 点按少商、尺泽穴10~15秒。

方法二

{1} 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天突穴30~50次,然后,以中指指腹轻轻按揉1分钟。

{2} 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拇指掐按风府穴1分钟,然后自上向下按揉颈部,反复操作2~5分钟。

{3} 以指拿捏压肩井穴1分钟。

{4} 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辨证论治

①外感风热型: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按揉大椎300次;热重可蘸酒直擦背部2分钟;推涌泉200次。

②肺胃热盛型:清天河水300次,清大肠300次,退六腑30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搓擦涌泉1~3分钟;按揉大椎穴1分钟。

③肺肾阴虚型:揉膻中穴1~3分钟,并配合掌擦法;按揉并搓擦涌泉穴,以热为度;按揉肺俞、肾俞各1分钟。

小儿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人体对某种物质的变态反应在鼻部的表现,常被误认为伤风。现代医学认为,此类患者为过敏体质,某些对大多数正常人无害的过敏源作用于过敏体质者,便可引起变态反应的发生。常见的过敏源如牛奶、鱼、虾、牛、羊肉等,其他如尘埃、毛类、花粉、寒冷等,可有家族史,季节性。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如果脾肺气虚,腠理疏松,则易使风寒之邪外袭而发病。

常见症状为,病初为阵发性鼻痒,继之连续喷嚏,少则一次几个,多则几十个,急性发作时,常有大量水样鼻涕流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还可出现暂时性嗅觉减退、头痛、耳鸣、流泪等症状。

方法一

{1} 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推擦印堂穴1分钟。

{2} 以拇指按揉迎香穴1~3分钟。

{3} 以中指指腹在鼻两侧快速搓擦1~3分钟,使局部产生灼热感为度。

{4} 掐揉双侧合谷1分钟。

辨证论治

①风寒犯肺型:揉外劳宫300次;按揉曲池、风池穴各30次;以掌横擦眉弓部,以透热为度。

②肺脾气虚型: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摩腹2~5分钟;按揉足三里1分钟;按揉肺俞、脾俞、胃俞各1分钟。

③肾气亏虚型:补肾经200次,补脾经300次;以指按揉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横擦命门穴,以透热为度。

注意事项

①找出致病的过敏源,设法避免接触,经过较长时间后,病儿对该过敏源的敏感性可以降低或消失。

②改善周围生活环境,坚持身体锻炼,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③避免食用鱼虾、海味、牛乳、蛋类等食物。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鼻煽。其主要是因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外邪而引起。

方法一

{1} 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臂,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 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 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辨证论治

①风热犯肺型: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②痰热壅肺型:退六腑300次,清心经100次;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③热入心营型: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300次;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300次。

方法二

{1} 按揉掌小横纹200次,清肺经300次。

{2} 清肝经300次,逆运内八卦100次。

{3} 点揉天突、膻中、丰隆穴各1分钟。

辨证论治

①头痛、鼻塞加揉阳池50次。

②高热不退,挤捏天突至剑突及两侧和大椎至第1腰椎及两侧,至皮下轻度瘀血。

小儿佝偻病

佝偻病又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因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所诱发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发生于3岁以内小儿,尤以6~12个月的婴儿发病率最高。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临床中将佝偻病的表现分两期,即早期:患儿烦躁,夜寐不安,神情呆滞,头部及颈项多汗,胃纳不佳,肌肉松弛,发稀色黄,头颅骨软,囟门久不闭合,不能挺立,面色苍黄,四肢懈怠,易受惊惕。

晚期:患儿形体瘦弱,表情呆滞,动作迟钝,数岁不语或言语不清,骨骼畸形,囟门特大,发育迟缓,牙齿迟出,鸡胸、龟背、腹部膨大,下肢出现“O”或“X”形的弯曲。

方法一

{1} 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逆时针摩动5分钟。

{2} 患儿俯卧,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

{3} 捏脊5~10遍。

{4} 按揉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5} 补脾经、补肾经各300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板门50次。

辨证论治

①自汗、盗汗重者加揉肾顶1分钟,补肺经200次。

②若烦躁不安,睡眠不宁者加清心火100次,清肝经200次,揉神门1分钟。

方法二

{1} 摩腹5分钟。分推腹阴阳100次。

{2} 揉中脘100次。揉丹田100次。

{3} 补脾经300次。

{4} 补肾经300次。

{5} 捏脊5次。

辨证论治

①烦躁、夜眠不宁者加揉百会30次;清肝经100次;揉足三里300次。

②便溏或腹泻者加推上七节骨100次;揉龟尾300次。

③骨骼畸形,则在各畸形局部加推、揉、摇等手法,以逐步矫正局部畸形。

注意事项

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蛋黄及肝脏等。

②宜多在户外活动晒太阳,以获得充足的紫外线。

③勿让病儿过早或过多的练习坐立或行走,并注意让病儿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免发生骨骼畸形。

④加强对佝偻病患儿的护理,避免受凉和呼吸道感染。

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临床上以皮损溃破、渗出明显、病程较长、容易复发为特征。

方法一

{1} 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2} 患儿仰卧,家长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撮拿百虫窝5次。

{3} 按揉曲池、足三里穴各1分钟。

{4} 患儿俯卧,家长以小鱼际揉法沿脊柱两侧从肺俞开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到八髎穴、往返治疗,时间约5分钟,同对以指按揉上述穴位。

辨证论治

①湿热型:清小肠300次,退六腑100次,按揉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②伤乳食型:按揉中脘1分钟,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方法二

{1} 以拇指指腹按揉曲池,环跳,阳陵泉,每穴操作1分钟。

{2} 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处的肌肉10~20次。

{3} 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各1分钟。

{4} 家长以大拇指掐揉足三里、三阴交各20次,掐血海50次。

小儿肌性斜颈

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子,以小儿头向患侧歪斜而颜面转向健侧为主要表现。部分小儿出生后即可发现有斜颈现象,也有少数在出生3~12个月期间发生。

本病常见到小儿在出生后,其颈部一侧可发现有梭形肿物(有的经半年后,肿物可自行消失),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若不及时治疗,患侧颜面部的发育会受影响,健侧一半的颜面部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使颜面部不对称。在晚期,一般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

方法一

{1} 三指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3~5分钟。操作时,患儿仰卧,术者用食、中、无名指三指的罗纹面按在患处,做旋转推揉。

{2} 拿患侧胸锁乳突肌1~3分钟。

{3} 术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重复数次。

{4} 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术者用拇、食指分向里抹肌肉,推揉肌肉3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①手法不宜过重,以免损伤皮肤。

②每天或隔天推拿一次,治疗期间可配合每天热敷患处2~3次。

小儿面神经麻痹

小儿面神经麻痹即平常说的“口眼歪斜”,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

按摩相关穴位能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多见。

方法一

{1} 患儿坐位或仰卧,术者以两手拇指分抹前额至太阳穴,反复15~30次,然后点揉双侧太阳穴1分钟。

{2} 患儿仰卧,头向健侧偏斜,术者以掌根轻轻横擦小儿患侧面部,以透热为度。

{3} 以中指指端先按后揉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下关等穴位,每穴操作0.5~1分钟。

{4} 以拇指指端按揉并弹拨患侧和健侧合谷穴各1分钟。

{5} 患儿俯卧位,术者以掌直擦患儿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

{6} 患儿坐位,术者一手扶患儿前额,另一手拇指和中指点揉双侧风池穴,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方法二

{1} 患儿仰卧,术者以拇指指腹按揉额部两侧,时间为1~3分钟。

{2} 患儿仰卧,双眼尽量闭合,术者以食指指腹轻揉患侧眼睑周围1~3分钟。操作时不要触及眼睛,避免损伤皮肤。

{3} 术者以两手心快速互擦,直至两手发烫,然后用擦烫的手按在患儿前额,先按逆时针方向由额至颊部、耳边、下颌,绕到双侧颊部回到额。摩面30次,再按顺时针顺序摩面30次,使面部发红并有温热感。

{4} 以食指按压在患侧迎香穴上,并揉动1分钟,使该处产生酸胀感。

{5} 患儿坐位,术者以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双侧风池穴,并进行有规律的颤动,使之产生明显的酸胀感,时间为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