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24806200000005

第5章 常见病的按摩(2)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糖过高,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且并发化脓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以及神经、胃、肝、四肢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

对糖尿病的病因认识上,中医认为,经常嗜食肥甘、嗜酒嗜味,损伤脾胃;郁而化火,情志过极,致阴虚阳亢;恣情纵欲,肾虚精耗,致肾虚固摄失常,皆能使肺、胃、肾功能失调,引发该病。西医认为,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毒感染、胰腺内分泌障碍等均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按摩治疗糖尿病,以生津清热为原则,上消重在清热润肺;中消重在养胃清火;下消重在滋阴补肾。

方法一

{1} 患者俯卧,术者以推法从大椎穴起沿脊柱下行至骶骨,再沿脊柱两侧推攘,反复操作8~10分钟。

{2} 按揉肺俞、风门、胃俞、脾俞、肾俞、膈俞、肝俞,每穴各1分钟。

{3} 自下而上施捏脊法3~5遍,并在上述穴位处重点向上提拿脊柱部皮肤。

{4} 提拿两小腿腓肠肌5分钟,重点按揉委中、承山等穴。

{5} 患者仰卧,在其腹部施掌摩法3~5分钟。

{6} 按揉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天枢、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各1分钟。

方法二

{1} 用手掌在胸部行揉推法20~30次,重点在胸部左侧的心前区。此法能够宽胸理气。

{2} 将一手放在另一手臂的内侧,从手腕部至腋部行推法20~30次,两臂交替进行。此法能够促进血液回流,改善心脏供血。

{3} 用手掌自剑突至脐部行直线推法20~30次,然后用手掌以丹田(关元)为中心行顺时针方向的环行推摩法50~100次。此法能够促进肠蠕动,加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重点按摩内关、中脘、期门、梁门、水分、天枢、中极、气海、关元穴。腹部穴位可用中指按压,每穴1分钟。

{4} 用双拇指揉按小腿内侧,操作时需一条腿屈膝并搭在另一条腿上,痛点部位多施手法。重点按摩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然骨、涌泉穴,每穴各一分钟。此手法能够调节脏腑功能、通利水道、促进组织代谢,进而调整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并有降低血糖、改善症状等功效。

辨证论治

①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可用双掌叠按脊柱3分钟、单侧单方向推抹桥弓穴10次,搓摩双手双足各3~5分钟。

②对并发冠心病者,可加用按揉内关、心俞,分推肩胛骨。

③对并发视网膜病变者,加点按睛明、四白、承泣,轮刮上下眼眶和推擦肝经循行路线。

注意事项

①坚持自我按摩,配合药物治疗,节制饮食,能使病情好转。

②自我按摩之后,有的患者饮食量会增加,因此更须注意不能多食。以少量的米食配以疏菜、豆类、鸡蛋为宜。忌食肥甘和辛辣之品。

③避免思想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节制性生活。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在安静休息状态下,收缩压高于140mmHg(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mmHg而言。临床判断高血压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依据。早期可无症状,或有头痛、烦闷、头晕、失眠、心悸等,后期除上述症状外,还可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出现这些器官病变的症状。本病发病率颇高,与年龄、职业、家族史等有一定联系。高血压也可作为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如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等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应与本病相区别。

本病临床上早期多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有头晕,耳鸣,失眠,头痛,眼花,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症状与高血压增高程度未必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增高,并有脏器受损的表现,如脑动脉硬化、夜尿多、心绞痛、水肿、眼底动脉改变等。

方法一

{1} 分推眉弓,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前侧或背后侧,双手拇指用一指禅推法交替从印堂穴直线向上推到发际,往返10~16次,再分别从印堂穴沿眉弓推至太阳穴,往返10~16次;然后从双侧睛明穴开始,绕眼眶同时双侧推摩,往返约10~16次,力度宜均匀柔和。

{2} 头部五指鹰爪式抓拿法。

{3} 颈项部治疗:用一指禅推法,从风府穴始沿颈椎向下到大椎穴止,重复按摩,时间约3分钟;然后沿颈椎两侧膀胱经用一指禅推法往返治疗,时间约3分钟;最后同时点压风府穴和大椎穴,各1分钟左右。

{4} 揉按穴位法:术者用指揉法揉压印堂、太阳、百会、风池、四神聪、头维穴,每穴各1分钟左右。

{5} 摩腹法:患者侧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右侧下肢端,从患者右上腹开始用摩法在患者腹部做治疗,摩法按顺时针方向操作,手在腹部移动也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在摩腹过程中配合点揉关元、气海、神阙、中脘等穴,时间5~8分钟。

{6} 腰背部及足底摩擦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右侧,用掌擦法沿脊柱正中线进行治疗,以透热为度,然后横擦腰部命门、肾俞一线,以透热为度,时间约3~5分钟。最后直擦足底涌泉穴,时间约1~2分钟,以透热为度。

方法二

{1} 自我按摩头颈部,分开两手五指,同时从前发际经头顶推摩到后发际;两手四指并拢,从前额正中开始,沿前发际经太阳穴推摩到风池穴10~15次,太阳、风池穴;两手食、小指外拢,分别按揉下眼眶,各重复10~15次。

{2} 自我按摩胸部,两手五指分开,交替推胸部两侧各10~15次。

{3} 两手握拳放在背后腰骶部,用拳背交替沿腰椎骨两侧上、下推摩和叩击1~2分钟。

{4} 两手交替揉搓两臂到皮肤潮红为止,用拇指点揉肩井、合谷、曲池、内关等穴。

{5} 两手交替揉搓小腿和大腿,然后用拇指点揉三阴交、足三里、委中、承山穴。

{6} 因高血压引起头痛,尤其是在春秋季节气压急剧变化时,从太阳穴到脑后部常出现跳动性头痛,此时可采用点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合谷、风池、百会、翳风穴各1~2分钟。

辨证论治

①精神因素引起的高血压加用揉压风池、内关、太冲穴,每穴各揉压1分钟左右,以温胀为度。

②饮食不节所引起的高血压加用摩胃推腹法和点压足三里、丰隆穴,每穴各1分钟左右。

③内伤虚损而致高血压加用点压肾俞、命门、志室穴,各1~2分钟,然后用手掌横擦八髎穴处2~3分钟,以使患者发热得气为度。

方法三

{1} 干洗脸: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重复20~30次;然后再用双手4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抹至双侧太阳穴,重复多次,逐渐移至上发际。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

{2} 揉攒竹穴:用双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双侧攒竹穴约100次,用力应均匀。此法可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

方法四

{1} 患者取坐位,术者施一指禅推法于其前额、太阳、百会、头维等部位或穴位5分钟。

{2} 双掌分抹前额部;并向头侧推抹过耳至风池穴处,来回操作8~10次。

{3} 扫散头部两侧胆经,共操作2分钟左右。

{4} 每次单侧、单方向推抹桥弓穴10次。

{5} 术者施摩法和揉法于其腹部,以神厥、关元、气海、中脘等穴为重点,共操作5分钟。

{6} 患者俯卧,医者使用推法从大椎穴起沿脊柱及两侧膀胱经操作至腰骶部,来回推,共操作8~10分钟。

{7} 嘱患者暴露背腰部,施捏脊法从骶椎部至大椎穴,来回3~5遍,并重点在脾俞、肝俞、胃俞、肾俞、心俞处向上提拿。

{8} 来回推擦患者胁肋部,配合按揉期门穴、章门,以局部温热为度。

{9} 按揉双侧涌泉穴2~3分钟,然后在足底涂抹适量介质,施擦法于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方法五

{1} 主穴:降压点、交感、神门。

{2} 配穴:皮质下、心脏、肾上腺。

{3} 操作方法:患者对镜而坐,用双手食指和拇指指腹着力,相对掐揉或捏揉两耳穴位;或用火柴棒头分别按压两耳穴位。手法轻重兼施,以偏重为宜。

注意事项

①按摩治疗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缓效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因短时间血压下降过快,造成患者的其他不适。

②一般每天推拿1次,10次为1疗程,每2个疗程之间休息1~2日,再继续治疗。

③血压过高时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故平时应重视和坚持自我按摩。

④如果血压急剧升高,患者自觉全身无力、头痛加剧、眼前闪光,则须急送医院诊治。

低血压

低血压主要是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偏低为主要表现。成人的收缩压如持续低于90mmHg,并伴有不适症状时,一般即为低血压。通常伴有气短头晕,心慌乏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疾病的消耗所引起的营养不良以及药物反应均可引起血压降低。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精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及痰阻气机有关。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与舒张压(低压)均低于正常数值。

方法一

{1} 用手掌推摩胸腹部20~30次。

{2} 捏提素髎、中脘各1分钟。

方法二

{1} 令患者俯卧,术者站于其旁。术者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自下而上行捏提法数次。

痛点部位多施手法,行捏提手法要缓和有力。

{2} 令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旁。

术者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提患者素髎、中脘穴。上述手法有升压的作用。

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动脉,由于脂肪物质的沉积,会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或梗塞,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使心肌缺血、缺氧而造成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内分泌疾病者或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均可患本病。此外,本病也受遗传的影响。

临床常见患者有心前区闷胀,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并可放射至后背及左上肢等症状;同时伴有气短、心跳、四肢厥冷、脉细弱而快、血压下降,甚者会发生休克、心衰甚至猝死。

方法一

{1} 令患者俯卧,术者站于其旁。术者用手掌揉按患者背部数次,按压心俞、神堂。

{2} 令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其旁。医者用手掌自患者胸部向上经肩前至上肢内侧行推法3~5次。然后在心前区行快速的揉搓法3~5分钟。取穴:巨阙、膻中、郄门、内关、神门。

上述手法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改善心脏的供血等作用。

方法二

{1} 患者仰卧或正坐位自上而下用双手推胸部两侧和前胸。

{2} 揉神门、内关穴各1分钟。

{3} 双手叉腰,做深呼吸,在呼气时,叉腰的手可轻微颤动。

{4} 直立位两脚与肩等宽,两目平视,双臂侧平举,手心向前。

方法三

{1} 患者俯卧,术者用一指禅推法,施于患者的中府、膻中、云门穴;后改施按揉法,力量稍重,以患者能忍受为限,再用较快速的擦法施于其左前胸部;按揉内关穴,力量亦稍重;

{2} 患者俯卧,术者用双手拇指点按患者的肺俞、心俞、膈俞、膏肓穴;直擦背部督脉,横擦左肩胛内侧;以掌轻拍其背部。

注意事项

①要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清淡,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特别注意要戒烟禁酒。

②适当做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

③可用冠心苏合丸、脉络通等药物配合治疗。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后遗症状,又称为偏瘫、半身不遂。以一侧肢体瘫痪、口眼斜、舌强语涩为其主要表现。本病好发于老年人,严重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对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中医学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多由气虚、痰湿内盛、火盛肝阳上亢引起的,属“痿症”范畴。

中风后遗症患者嘴角及鼻唇沟歪向健侧,喝汤水时会漏出,两腮鼓起时嘴漏气;患侧肢体功能活动基本丧失,肌肤感觉减退,肢体肌张力增高,关节挛缩屈曲畸形;患者血压大多偏高,并多伴头痛、头昏、手足麻木或手指震颤等症状。

方法一

{1} 患者坐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从印堂至神庭经太阳、颧髎、下关、颊车、人中、迎香、地仓、承浆穴到对侧太阳穴止,重复操作3~5遍。

{2} 用大鱼际揉法,从前额至脸颊过下颌经对侧脸颊至前额止,往返操作3~5遍。

{3} 按揉印堂、太阳、颊车、地仓、风池、承浆、人中、风府穴3分钟。

{4} 扫散患侧头部两侧胆轻,每侧2分钟。

{5} 拿五经法于患者头部,共操作5~8遍。

{6} 推法作用于患侧上肢,从肩部至手腕部,配合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共操作5分钟。

{7} 拿双侧肩井及斜方肌5~10次,力量稍重。

{8} 患侧肩关节的托肘摇和大幅度摇各8~10次,速度宜缓,幅度逐渐增大。

{9} 患者俯卧,术者用推法作用于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和下肢部,来回操作8~10遍。

{10} 患者仰卧,术者提拿大腿及小腿部肌肉,并施下肢摇法,同时摇动患侧踝关节及掌趾部。

{11} 掌拍法作用于背部、腰部及四肢部,拍击力量由小到大,共操作3~5分钟。

方法二

{1} 主穴:脾、肾,内分泌。

{2} 配穴:枕,肝、肾上腺。

{3} 操作方法:患者对镜而坐,以双手食指、拇指指端相对捏揉或掐揉两耳穴位;或用火柴棒头分别按压两耳穴位。手法宜轻重兼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