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些患者表现的症状不明显,通过足部的观察和触摸就可以判断是否出现胃下垂的病症。如果患者足掌细长且偏薄,而且10 趾趾根细扁并不拢,则说明患者可能有胃下垂的症状;如果患者的足部胃反射区偏大且隆起,皮肤皱纹呈“十”字形或“井”字形,肤色偏白,就是已经有胃下垂的症状。
如果触摸患者的足底,发现皮肤弹性差,而且足部胃反射区偏大,可触摸到肿块,质地较软,按压疼痛明显,就说明患者为已经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
根据以上足部反应征象,可以采取以下按摩方法辅助治疗胃下垂。
按摩下列反射区:
1.足底反射区: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腹腔神经丛、心、脾、肝、胆囊、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生殖腺。
2.足内侧反射区:胸椎、腰椎。
3.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4.足背反射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膈。(参看附录足部穴位以及反应区的图。)
操作方法:
1.足底部反射区:采用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拍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内侧反射区:采用拇指推法。
3.足外侧反射区:采用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4.足背部反射区:采用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推法等。
以上各反射区都进行5~10遍,共40分钟。每天按摩1次,10 天为个疗。
胃病针灸治疗法
急性胃炎针灸法
体针:选用患者的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胃俞等穴位经针刺治疗。
灸法:取患者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用艾条点燃每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
耳针:选患者耳部胃区、神门区,交感、三焦。手法与体针相同。
慢性胃炎针灸法
体针:选择患者中脘、脾俞、足三里、胃俞、梁门、三焦俞、气海、三阴交等穴位。针刺治疗,留针15~30分钟。
艾灸法:将艾灸条点燃灸内关、公孙、关门、天宇、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上脘等穴位,每天灸一次,每次15~30分钟。
胃溃疡针灸法
体针:选用中脘、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
艾灸法:将艾条点燃灸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消化不良针刺法
体针:取患者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耳针:针刺耳部缺穴神门、镇、心、脑、胃、肝、下脚端、交感、皮质下,症状比较明显时,可用毫针强刺激,或用电针、留针20分钟,隔天一次。
针灸辩证治疗胃病
肝胃不和
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连及两胁,胸闷嗳气,遇烦恼症状加重。
舌像:观察患者的舌头发现舌苔薄黄,舌质淡赤。脉细弦。
针灸取穴:中脘、公孙、】足三里、太冲。
操作方法:行针得气后,中脘、公孙用平补平钙,先泻后补法。平补平泻中脘穴,足三里采用补法,太冲用泻法,补足三里穴。如图所示。
推拿取穴同针灸取穴,采用的手法是分摩季肋下法,患者采用仰卧位,家属位于患者的右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面分别置于患者两侧季肋下不容、丞满穴处,沿肋缘由内向外下方摩动,经腹哀穴,止于京门穴,每分钟15~20次,持续8分钟。按揉肝俞、脾俞、太冲穴,每穴各2分钟。
湿浊滞胃
主要症状:表现为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口淡乏味。
舌像:舌苔白厚腻,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脉濡缓。
针灸取穴:上脘、下脘,章门,主隆、阴陵泉、公孙。
操作方法:行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先泻后补法进行操作。
推拿方法:取患者上脘、下脘、章门、主隆、阴陵泉、公孙、鸠尾、关元。在腹部采用直摩法,患者取仰卧位,家属胃俞患者的左侧,用右手掌大鱼际对准鸠尾穴自然放在上腹部,不施加压力,从鸠尾穴经手掌大鱼际对准鸠尾穴作直行摩动,每分钟18~36次,持续8分钟左右,y以皮肤感到透热为度,直摩鸠尾穴。另外可以点按章门、丰隆、阴陵泉、公孙穴,每穴各2分钟。
湿热中阻
主要症状: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口苦,纳呆恶心。
舌像:舌苔薄黄腻,舌尖赤。脉搏滑数。
针灸取穴:中脘、曲池、内庭、丰隆、阴陵泉、太白。
操作方法:行针得气后,曲池、内庭、太白可用泻法;中脘、丰隆、阴陵泉用平补平泻,先泻后补法。泻内庭穴。
推拿取穴:中脘、曲池、内庭、丰隆、阴陵泉、太白、腹哀、大横穴。
操作方法:腹部采用直摩法,患者仰卧位,家属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掌心对准上脘横放在任脉与两侧胃经之上,不施加压力,同时从上脘至关元,两侧丞满至水道向下直行摩动,每分钟20~30次,持续8秒。也可以依次点按中脘、曲池、丰隆、内庭、阴陵泉、太白穴,每穴2分钟。
肝胃淤热
主要症状:胃脘灼痛,口干口苦,泛酸嘈杂,心烦易怒。
舌像:舌苔黄燥,舌质赤。脉弦数。
针灸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庭、行甸、阳陵泉。
操作方法:中脘、足三里采用平补平泻,先泻后补的针法;内庭、阳陵泉、行甸用泻法。
推拿取穴:中脘、建里、天枢、期门、阳陵泉、内庭、肝俞、胃俞、丞满、不容。
操作方法:采用分摩季肋下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家属位于患者的右侧,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向外下方摩动,经腹哀止于京门穴,每分钟20~30次,持续8分钟。拿揉天枢、中脘各2分钟。点按中脘、期门、天枢、阳陵泉、内庭、肝俞、胃俞,每穴2分钟,点按期门穴。
肝胃虚寒
主要症状:胃脘隐痛,喜热喜按,空腹疼痛,进食则缓。
舌像:舌苔白,舌质淡紫。脉虚弱。
针灸取穴:建里、章门、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行针得气后用补法,加灸。补建里穴。
推拿取穴:同针灸相同。
操作方法:采用腹部单揉的手法,揉中脘、建里穴,每分钟约30次,持续8分钟。腹部也可以采用单掌团摩法,开始以中脘、建里穴为中心团摩腹部,逐渐扩大到全腹,然后再摩回到原处,周而复始,每分钟20~30次,持续6分钟。同时按揉足三脾俞、胃俞每穴各2分钟。
以脾俞、胃俞为主,沿肝俞至大肠俞擦患者背部两侧膀胱经,持续6分钟。
寒热互结
主要症状:胃脘隐痛,满闷不适,恶心欲吐,肠鸣便浠。
舌像:舌苔腻微黄,舌边尖赤。脉滑。
针灸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庭、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行针得气后,中脘、足三里用平补平泻的针法,天枢、内庭用泻法,脾俞、胃俞用补法加针。
推拿取穴:中脘、太乙、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内庭、脾俞、胃俞、大肠俞。
操作方法:采用腹部斜摩法,患者仰卧位,家属胃俞患者的右侧,用两手掌分别放在左右季肋下,自外向下方斜行摩动。经太乙、神阙、天枢、四满、止于关元穴。反复摩动,每分钟20~30次。持续6分钟。以腹部发热为度。点按中脘、天枢、曲池、足三里,每穴2分钟。也可以用一指弹脾俞、胃俞至大肠俞,推大肠俞穴。
刮痧治疗胃病
胃病的内养功疗法
姿势:患者即可以采取侧卧式、也可以采用仰卧式,坐着亦可,只要患者感觉舒适即可。
侧卧式:患者侧卧在床上,头稍微前府,头之高低,以枕头调节。头颈保持在左右不倚稍许抬高的位置,脊柱微向后弓,呈含胸拔背之势。四肢体位于右侧卧时,右上肢自然弯曲,五指舒伸,掌心向下,放于同侧骻部,右下肢自然伸直。左下肢膝关节屈曲约成120°角,其膝轻纺于右下肢膝部。双目轻闭或为露一线光,足尖自然分开。口目随着动作一起活动。
仰卧式:患者平身仰卧在床,头微前府,躯干正直,两臂自然舒伸,十指松展,掌心向内,放于身侧,下肢自然伸直,脚跟想靠,足尖自然分开。口目随之活动。
坐式:端坐于椅上,头微微前府,躯干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轻放于大腿膝部,两腿前后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小腿与地面垂直,膝关节屈曲90°。
壮式:具体要求和仰卧位基本相同,但是还需要将枕头垫高25厘米,肩背呈坡形,不可悬空,两脚并拢,掌心向下,紧贴于大腿两侧,余者同仰卧式。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以卧式为主,坐式为辅,随着病情的好转和体制的增强,可以逐渐增加坐式的时间,并改以坐式为主,作为增强体力锻炼之用。
胃病呼吸养生法
呼吸法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四种动作相互结合。常用于胃病的呼吸法有3种:
第一种: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念引领气达到小腹,吸气后不行呼出,稍微停顿一会后,再把气徐徐呼出。此法呼吸运动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和配合,一般先由3个字开始,以后逐渐增多字数。但是字数总体不要超过9个字为宜。舌动是指舌之起落而言,舌在配合吸气时低上颚,停顿时舌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
第二种:以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先行吸气,不停顿,随之徐徐呼出,呼毕再停。此法的呼吸运动是:吸——呼——停。默字念的内容同第一种。配合吸气时默念第1个字,呼气时默念第2个字,停顿时默念剩余的字。舌动的配合为吸气时舌抵上颚,呼气时舌落下,停顿时舌也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
第三种呼吸:用鼻呼吸,先吸进少量的气,即停顿,随吸气舌抵上颚,同时默念第1个字,停顿后舌抵上颚默念第2个字,再行吸较多量的气,用意念将气引入小腹,同时默念第3个字,吸气毕,不停顿,即徐徐呼出,随之落舌,如此周而复始。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时:吸——停——吸——呼。
患者如果表现食欲良好,没有泛酸、烧心等胃肠不适,只是有些疼痛,就可采用上面第一种呼吸法;如果患者病程较长,胃肠功能进一步紊乱,导致胃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腹胀嗳气等症状可以采用第二中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