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活学妙用心理学
24815700000032

第32章 蝴蝶效应(13)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吗?答案并非如此,但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情况。在上述实验中,那个知道正确答案的人将自己的正确观点抛弃了,最后成为从众的人,那么最终也不能说他是一个握有真理的人。

天文学家布鲁诺因为掌握了“太阳中心说”这一科学理论,而被教皇烧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布鲁诺的说法得到了证实。但在当时他却因为这个说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布鲁诺的牺牲就证明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因为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是与布鲁诺刚好相反的说法,所有的人都已经承认了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此时布鲁诺的行为就是违反了从众心理。即使他握有真理,也不可能在当时得到响应。

真理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接受,主要是看掌握真理的人持有的立场以及他的真理是不是能够经得起证明。如果提出真理的人持有的只是一个假命题,即使通过证明也不能确定它的正确性,那么这个真理就不能说是正确的。所以,也就不存在上面说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真理被证明的过程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是对“羊群效应”的一种反映。一开始只有一个人证明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说这件事情正确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很快就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真理的正确性。“羊群效应”在这一认识的过程中被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测试一:你是个有主见的投资者吗?

1.市面上传说一种带有某种特殊纹路的石头非常有收藏价值,听到这个传闻后你的做法是:

A.赶紧去抢购,购得后就立刻卖出。

B.建一个采石厂,专门采集、加工这种石头,垄断市场后高价卖出。

C.借钱来收购这种石头,然后用这些石头在一个热闹的场所盖一个卫生间,供别人使用并收取昂贵的费用。

D.不去理会,偶尔看到一块都不会捡。

2.你面前有一盘刚烤好的馒头,非常好吃,但你吃了一点就饱了。剩下的馒头放置不能超过24小时,这个时候,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馒头?

A.扔掉。

B.继续吃,撑死也要吃光。

C.再买点羊肉回来,做个羊肉泡馍换一种口味就能吃下去了。

D.给馒头点个红点,等到再有类似《无极》的大片开拍,送给剧组做道具。

测试分析

第1题

A:在市场上出现“羊群效应”的时候,利用人们这样的心理赚钱,钱可以赚得非常快,你也会很快发财。

B:你在投资的时候,带有过分乐观的情绪和极度自信的心理。过分乐观会让你低估风险而高估预期收益,为了不至于很快破产,你还是慎重考虑后再作比较好。

C:你的投资非常不明智,你是一个很容易受影响的投资家,而且在投资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

D:你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有时候你的执著就像石头一样坚硬,但是在市场情况良好的时候,你也不妨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投资。

第2题

A:你的投资眼光很高,也不会受市场的影响。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继续,可见你的眼光总是很准确。

B:在做投资的时候,不要总是受一些言论左右,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放弃,否则你的投资理念会使你迟早受到损失。

C:你在投资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效益是什么,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你不会受别人言论的困扰,但是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危险的独断境地。这对一个做投资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D:你非常有创意,想象力太丰富了。作为一个稳健的投资者来说,想象力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

测试二:你容易受人影响吗?

你认为红色的相反颜色是什么?要凭感觉立即回答。

A.白色或黑色。

B.蓝色或绿色。

C.黄色或橙色。

D.其他颜色。

测试分析

A.如果你接触的人是温和而女性化的人,你就会马上受到对方的影

响,但是个性比较强的人却不会马上影响到你。因为你憧憬美好的事物,

喜欢的是有浪漫气息的人。

B.你本身个性就很强,这样的个性根本不会轻易影响到你。而且越是处于逆境,你就越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优点。在关键的时候,你会很有信心地选择要走的路。

C.你不会被感性的事物左右,却容易臣服于理论的东西。你是喜欢以理论事的人,也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率真的人。

D.只要碰到同类型的人,你就能很快将别人同化过来。这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别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会影响别人。第十九章帕金森定律

在阅读没有障碍的情况下,为什么某些单位的人将一份可以一小时看完的报纸用一天的时间看完呢?20世纪初,英国海军每年的增长率为什么会那么高?英国著名的管理顾问林德乐·厄威克认为,上级管理者有效管理下属的人数为4人。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领导们都会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多的下属。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帕金森定律”。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写的小品杂文集《帕金森定律》在英国问世。《帕金森定律》是作者对许多社会现象的总结,揭露了社会上诸多不合理的现象。

“帕金森定律”被后来的学者视为官僚主义的代名词。“帕金森定律”主要阐述的就是一个机构人员膨胀所带来的后果。定律的阐述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要面临的出路可能有3种:第一种,自己申请辞职,将自己的位置让给能胜任这个职位的人;第二种,让一个有能力的人来协助自己做好工作;第三种,任用几个比自己的水平更低的下属,让他们当自己的助手。

如果上级遵照第一种做法,无疑就会丧失很多权力,这在很多领导看来是不能实行的一种做法;第二种说法也是不行的,因为任用一个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做助手,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个助手就会替代自己的位置;第三种方法对很多领导来说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这样做可以保全自己的位置,重要的是这些助手不但分担了自己的工作,而且在一定的时间里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力。第三种做法无疑是造成机构臃肿的主要原因。

机构臃肿会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对“帕金森定律”的详细阐述有一个著名的案例:领导A因为工作任务很重,渐渐地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帕金森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领导A都会选择第三种做法,也就是选择两个比自己能力差的工作人员来分担自己的工作。因为在工作中,这两个助手会互相牵制,这样控制权就牢牢地握在了领导A的手中。帕金森指出领导需要的是助手而不是对手。

英国政府的海军人员的增加情况也是对“帕金森定律”的一个阐述。根据研究表明,1914年英国的海军人数是20人,但是到了1928年,英国海军人数已经增加到3569人,海军人数是以每年5.6%的速度递增的。由于《华盛顿海军协定》的限制,英国的海军规模在减小,1928年的海军军舰数量是1914年的1/3,但是1928年的海军人数却是1914年的2/3,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样的情况还在不断发展。由于英国的殖民地在不断减少,所以海军的数量也应该随着这种情况逐年减少,但是英国海军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多。“帕金森定律”对这种情况做了这样的阐述:无论英国海军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或者到了一定的时候,英国根本不需要海军,但是受雇的人员却按照“帕金森定律”在不断地增加。

在现代的企业中,“帕金森定律”同样被体现出来。全球金融风暴给了很多大型企业以致命的打击。在美国,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三大巨头曾经被形象地称为“恐龙”。形成三大巨头机构庞大的就是“帕金森定律”中所阐释的内容。这三大巨头的出现造就了美国工业城市底特律的繁荣。据统计,底特律的汽车生产员工达到了三十多万人。底特律的汽车产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迅速增长,在此期间,汽车员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样的人员增长速度到底是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员增长速度呢?

抛开车型、质量等因素,只从人均产量上看,20世纪70年代金融危机过后到26年以前,美国通用汽车每人每年只生产21辆汽车,但是每人每小时的工资为78.2美元。与此相反的是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每人每年生产汽车的数量是67辆,但每人每小时的工资却是48美元。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费用,通用汽车每年的人员开支是日本丰田汽车的10倍。这种情况,显然是造成通用汽车公司在金融风暴中不能自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机构庞大,人数众多,但是效率低下,所以通用从最初的裁员一直到破产,无疑就是对“帕金森定律”最好的阐述。

帕金森作为一个学者,为了能够更好地阐述自己书中的内容,他做了这样一个类似于实验的调查。他比较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年轻人寄明信片的事件。老太太因为年纪大的缘故,她购买明信片的时间、查询亲友地址的时间以及写明信片的时间都比这个年轻人花费的时间要长得多,直到明信片寄出去,老太太花费了半天的时间,但是年轻人却只需花费2~3个小时。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一个单位的下级为一个聪明伶俐的年轻人,在寄明信片这件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却远远超过了这个老太太,这就是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份报纸有人可以看一天,但是有人几个小时就看完了。因为前一个人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工作效率低下的机构,在这样的单位里,时间是用来浪费的。但是花很短的时间看报纸的人往往面临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因为他所在的机构对工作效率要求非常高。

由于领导的选择造成了一个机构的庞大和臃肿,这就使得员工工作效率逐渐降低,本来是两个人做的事情,却一定要分给8个人去做,这样就使做这件事情的8个人轻松无比。如果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就会导致机构危机的出现。

领导应走出权力危机

英国著名的管理顾问林德乐·厄威克认为,上级管理人员有效管理下属的人数为4人。他通过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管理人员没办法有效地管理超过5个做连锁工作的下属。只有在组织的最低层,管理的幅度才比较宽,可以达到8~10人。这样的管理幅度才是有效的。否则,领导如果一旦要想遏制比自己能力强的下属,就会出现“帕金森定律”。这样不但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而且会使机构人数增加,机构膨胀,出现冗员。

在我国历史上官员最多的朝代是宋朝。据统计显示,宋朝在政治和经济实力上并不比唐朝差多少,但是人们一讲到宋朝就会想到“积贫积弱”这样一个词语。为什么宋朝并不比其他朝代落后,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的官员人数太多。

“冗官”一直是困扰宋朝政治最严重的问题。北宋大臣王禹偁向宋真宗奏曰:“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一州既尔,天下可知。”(《宋史·王禹偁传》)

王禹偁的这番话就很好地说明了宋朝存在的问题。在这段话中,王禹偁提到济州这个地方,他说济州以前只有一个刺史、一个司户管理,也没有见到过政事荒废的现象。本来这两个人就可以办的事情,现在却增加了很多人来办。这样多的官员,按理说办起事情来应该比以前更加有效率,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效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税收比以前减少了,逃难的百姓却比以前增加了。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机构的正常工作。

宋朝自从开国时起,赵匡胤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于是就撤销宰相一职,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等机构。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将宰相的权力分散,更重要的是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因为这三个机构无论要做什么样的决定,最后的决定权只能是皇帝。这其实是皇帝为了能够集中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变相采取的措施,但是这个措施却是造成宋朝冗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宋史·宋祁传》记载大臣宋祁向皇帝上疏说:“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这就是说,州县的面积没有比以前扩大,而官员数量却是以前的5倍。

为了能够在新增设的部门安排人进去工作,宋朝在科考取士上也增加了很多人数。唐代科举制度一次录取的人数不足百人,而在宋朝初年,录取的人数就以4人为一个限制了。《宋史·选举志一》记载说:“逮兴国中,贡举之路浸广,无有定数。”意思是说机构不断地增多,录取人数根本就没有定数了。

领导因为要将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为了不使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不断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人员,这样当然就造成了支出的压力。这就反应了“帕金森定律”里领导因为害怕下属超过自己或取代自己的位置,就造成了机构的膨胀、人员的增多。

这样虽然成全了自己暂时的既得利益,但是对自己的长远利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调查者将一个私营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这个私营企业的老板想扩大经营规模,要招聘相应的人才。这时候,有一个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读完MBA课程的人到公司来应聘。这个人有长达10年的管理经验,而且业绩非常好,是很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