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答应嫁一公主以示诚意,但因为自家的女儿年龄太小,所以在诸侯国里挑选了合适的人选。册封的公主死活不愿意去匈奴,因为与大汉相比,匈奴只是蛮夷之地,比不上长安的繁华与热闹。皇帝没办法,只好在汉宫里选宫女充人数,这时就看上了王昭君。
为什么看上王昭君呢?因为宫廷画师毛延寿在给王昭君画画的时候有意地不去刻画她的美貌,而是特意在她眼角的地方点有一颗泪痣。泪痣在古代是克夫的命相,又加上形象被丑化,元帝索性将她许配给呼韩邪单于。
新婚后的昭君要拜别皇帝,于是上朝觐见,只见元帝用手遮住眼帘不敢看昭君,不经意地一瞥看到昭君的美貌,很失态地走下去问昭君可否愿意继续留在汉宫。昭君说:“我志在匈奴,和亲可以缓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这些可能都是虚构的情节,但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昭君真的远嫁匈奴,为汉朝和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的后人评价昭君,说她是民族的英雄。昭君一辈子的事业都致力于民族事业,她的事业是伟大的,也是千秋的成功。
一个女人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最爱的亲人和最好的朋友,而背井离乡地去为了人间的和平而努力,也由此可以想到世间有很多这样的女子,她们都是巾帼英雄,一辈子或许也只是在做一件事情,但是成功了就是民族的英雄,是国家的英雄。
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为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与男人一起厮杀拼搏;杨门女将为了保卫国土而不惜全家挂帅出征……她们都是民族的英雄,有资格被列入历史的楷模行列,是值得世人敬仰和仰慕的。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在所不惜。
事业的价值在于贡献的长久,而不是在于成就的多少。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他就算是真正地成功了。就如南怀瑾说的那样:“可知但得流传不在多,真正有流传的价值,这也就是事业的定义。”
现在的成功与千秋的成功
人生最耀眼的是什么?有人说人生最耀眼的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那么成功又是什么呢?成功的标志又是什么呢?有人把金钱的多少定位为事业成功的多少,殊不知,人生在世,大多数都是平凡的人,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没有金银满目的富贵。
人生一世追求的就是成功,不管在什么领域,只要取得成功那就似乎是人生的成功了。其实成功的意义不在于你有多么的伟大,也不在于你取得的成就,而是关乎你成功的影响。有人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但那件事情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有益于人类,那么他的成功就是千秋的成功。而人生更多的是追求现在的成功,例如拥有金钱、享有地位等。
南怀瑾说人生的路有两条,一是现在所拥有和成就的事业;二是千秋的事业,例如宋代的“朱程理学”,虽然朱熹、程颢、程颐等官职做得不是很大,而且他们已经死去多年,但他们的学说却留名万古,至今依然享有地位。南怀瑾还说,有了大房子和钞票财产的人不见得就是成功的。现在的成功很容易,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或许就是一种成功,只满足于当时的一己之需;而千秋的成功却是可以名扬千古的事业。
明成祖永乐四年,郑和奉命第一次西下南洋,到达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爪哇岛是南洋最繁华的地方,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郑和到达爪哇岛的时候,爪哇岛的东王和西王正在内战。战争的结果是东王战败,西王派兵占领了东王之前所管辖的地区。郑和的船队人员上岸就到集市上做生意,西王的部队误把他们当做是来支援东王的人马,结果郑和一行一百七十人被杀。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要求替死去的将士报仇,而且声称要向西王的人宣战。
事情发生后,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前去谢罪,西王提出赔偿六万两黄金作为赎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出师不利,而且又无辜损失了一百七十名将士,依照惯例必然会引发一场大规模战斗。但是,当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的时候,又看到了西王的诚心赔罪,于是禀明皇帝,将此事化干戈为玉帛,而且决定放弃对西王提出的赔偿要求。西王知道郑和的态度后十分感动,决定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两国从此和睦相处。
郑和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他一辈子如果不是七下西洋这个事情,恐怕没有人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带去了中原的丝绸、陶瓷和社会文明,也带回了西洋的香料等,为促进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郑和的成功是千秋万世的成功,尽管他已经死去多年,但在今天,在谈起世界历史文明这一块,依旧会提起郑和的丰功伟绩,他的成绩不亚于新大陆的发现。郑和的成功就是一种有益人类和社会的成功,他的成功便是南怀瑾所说的千秋万业的成功。
千秋万业的成功是怎样的成功?应该是孔子那种怀有“礼义”的人,心怀天下,以社稷苍生为己任,应该是那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安邦之心。千秋万业的成功是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可以影响世人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更长久。
释迦牟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一位圣人,他是西方佛教的创始人。根据部分的资料记载来看,释迦牟尼出生于古印度的一个官宦之家,在他29岁的时候有感人生的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于是毅然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于是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
传说释迦牟尼成佛后广收弟子,开坛讲艺,向众弟子宣传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现象,面对认识的灾难和荣誉应该坦然处之。宣传众生平等的观念,就如他在《阿含经》里说的那样:“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释迦牟尼把他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身在苦难里的众人得到心灵的安慰,觉得人生不再那么痛苦。释迦牟尼成功地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他的事业就是宣传自己的思想,让它惠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他的成功不是一时的成功,而是千秋万业的成功。
南怀瑾说为了国家民族,要有那种“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思想精神。革命的胜利不需要自己看到成功的结果,成功不必在于自我。或许多年以后的世人还会记得那些成功,因为那不是简单的成功,而是千秋万业的成功。
贫穷源于占有,富有源于布施
世间似乎就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
这个穷人和富人的划分不是用金钱和名利来衡量的,穷人和富人是一种精神领域的划分。南怀瑾说世间的人大都很贫穷,只有天地和自然是最富有的,因为它们造就了万物,而不是占有,把造就的万物给世间的人用,它们懂得布施,所以它们是最富有的。
世间最穷的人是精神领域缺乏的人,拥有后自私地占有,例如欧也妮葛朗台,他虽然家财万贯,但也是个小气吝啬之人。虽然那是文学作品虚构出来的,但也不能否认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
就如南怀瑾说的,最贫穷的人是一心想着占有,而最富有的人却是不断布施出来的。
人生一世,都会追求成功,成就自己的大业。但是真正的大业是那种毫无保留地付出,而不是自私地占有。
占有并不伟大,伟大是懂得付出,付出是一种伟大的富有,那样的事业才叫大业。而不懂得与人分享,私自占有的人是最贫穷的人。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一个气候温和的地方,这里最适合郁金香的生长。所以在这个地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郁金香。有一个名叫约翰的富人,他有一个非常大的花园,园子里种满了郁金香,每当风一吹便会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