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24838400000037

第37章 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最合适的才是最好(2)

于是,我开始学习各种野生生物的科目和属种,从那些两眼发直的毕业生身上我体会到,如果一生都埋头研究生命形式、化石以及其他动物的残骸将意味着什么。这门课期末的考试形式有点古怪。我们列队进入当时学院里最大的考试场地——纪念大厅里的食堂。

每次想起在纪念堂举行的考试,我头脑里就浮现出“规模经济”4个字。学院会把尽可能多的待考不同科目的学生们聚在这个空旷的大厅里,统一进行4个小时的书面考试!负责监考的是“监考博士”。监考博士力图与这些为数众多的考生保持距离,他用一个震耳欲聋的传声系统宣布考试开始和结束,那个装置足以使墨索里尼都感到自豪。他过度频繁且大声的报时使学生们怨声载道。报时的间歇,他就坐在屋子一端的椅子上,恶狠狠地盯着四周。由于只有24名学生选了这门课,使得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进行动物学考试尤其古怪。

在这个巨大的房子里,我们只坐满了最前面短短的两排桌子。就在考试将要开始,监考博士正准备对着麦克风宣读他的考试规则时,我们的助教像往常一样,目光呆滞、衣冠不整地从侧门推着一辆实验小车走进来,车上似乎是一只巨型鸟标本。我说“似乎”是因为那只直立的鸟从头部到下面的羽毛几乎都被一个大粗麻布袋盖住了。我们的助教,显然是监考博士的同类,推着车到了我们桌子的最末端,冷冷地宣布:“这就是你们的期末考试。”

当我们近乎歇斯底里地困惑又痛苦地叫喊时,他发话了:“在考试中你们应当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尽可能专业地描述这个鸟标本,从眼前的证据推断它的迁徙特征、饮食结构、交配习性、交流方式、群居本能,可能的话,还有它的科目和属种。”

考试持续4个小时,我们可以走近观察那只鸟,但有一个重要前提:不能揭开那只粗麻布袋。这真是太稀奇了!我们只能看看两条细长的腿和一双爪子,还有在布袋边缘下垂着的大约一英寸左右的羽毛,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当然,我们可以测量出鸟标本的近似形状来,但是用4小时来为这只不明身份也无法辨认的生物写解说词,实在太令人难受了!尽管很沮丧,大家还是坚定勇敢地开始检查这只鸟。

考试大约进行了一小时,当大多数人都在奋笔疾书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得出的结论时,班上有个同学终于爆发了。他突然从椅子上跳出来,冲到助教跟前宣称:“这场考试是无法令人容忍的,是侮辱人!我不要考了!”那位在人际交往上显然还很稚嫩的助教,茫然地看着他。我的同学还在怒吼,抱怨在整个学期中我们如何观察了成百上千的物种,在积满灰尘的实验室里我们花了多少小时完成作业,这门课的学费花了他父母多少血汗钱等。好几次,监考博士在屋子的另一端,对着麦克风用一种微弱的声音想要终止这一切。然而助教只是站在那里,出奇的坚忍不拔。他只是平静地说:“这是你的期末考试,你必须考完!”

当口角声逐渐升高时,我意识到如果争论不停止,大厅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再写一个字,因为我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看着这段插曲。很明显,这位同学不会放弃他的主张。相反,他宣布对他而言考试已经结束,他将什么都不交,如果给他一个糟糕的成绩,他将对学院提起诉讼。

助教和监考博士费了很大的劲儿才缓过神来,开始批评我的同学,并让他继续坐下考完,但他拒绝了。后来他们要求他坐下,但他开始穿夹克准备离开。他们大声命令他坐下,但他转身朝着门的方向走去。

助教的脸由于愤怒已经涨红,他朝着大厅大吼:“你这样胡闹像什么样子?”作为回应,我的同学愤怒地转过身来,抬起一只脚,把裤脚往上拉到膝盖下面——像那只鸟标本一样,他似乎要尽量多的向那位助教展示自己——朝助教吼道:“我不知道!还要你告诉我!”

然后他就离开了。我们剩下的人几乎不能判断哪个更离谱,是这场插曲和它戏剧性的结局,还是我们这奇特的考试形式。无论如何,看着我们的同学冲出考场,我们这些不幸的、未来的动物学家们,还要头昏眼花、迷惑不解地回到我们的蓝皮本上继续考试。

杰弗里·F·瑞波特教授讲的这个故事承载着一个非常严肃的哲理,那就是:“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就像那场考试以及那只鸟的标本——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只有两条细腿和一些可以看见的羽毛——你不得不依据极少的信息做出判断,得出结论。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的就是尽量排除干扰,而不是冲出屋子逃避。”

杰弗里·F·瑞波特教授的忠告很简单:“对自己要有信心。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尽量排除干扰,坚持直前。”每个人都会面对人生中的“干扰”,这些“干扰”来自很多方面,就拿我们选择人生道路来说,往往有很多人并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来自父母的意愿有时候就是一种干扰。这时,你就更需要坚持和自信,尽管你想要的并不会马上到来,但只要耐心等待并坚持,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翰森先生只有威特一个儿子,因此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威特6岁的时候,翰森问儿子:“长大以后有什么理想?”威特认真地对父亲说:“我想当个糕点师,给您做最棒的布朗尼蛋糕。”

小威特后来成了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在高中快毕业时,许多名校提前给他寄来了报考材料,包括哈佛大学。但出人意料的,威特认真地父亲说:“我的梦想就是报考烹饪学院,以后成为一名很棒的糕点师。”

翰森先生的微笑变得僵硬了,他觉得他并不是一个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子的父亲,多年来,他一直给儿子最大的自由,可他还是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可否认,翰森希望儿子能成为某个领域里的优异者,比如医生、艺术家或学者什么的,而糕点师算什么?虽然心里不悦,但翰森先生仍平静地拍了拍威特的肩膀说:“既然你喜欢,那就好好干吧。”于是不久,威特踌躇满志地报考了3所烹饪学院。可是坏消息也接踵而来,那些学院都拒绝了威特,还有专业老师给他下了“缺乏烹饪资质”的评语。这对从小就非常优秀的威特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扑向父亲的怀抱,伤心地哭起来。后来,威特主动向父亲要回了当初推掉的那些高等学府的资料,他最终选择了哈佛大学。

几年后,威特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金融业,并且凭借出色的能力很快崭露头角。翰森先生为儿子感到骄傲的同时,他也感觉到儿子身上的某种忧郁。一次,负责做饭的仆人回家了,但翰森先生却发现厨房里依然透出灯光。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意外地看见威特正在埋头摆弄一堆东西。只见他有条不紊地将奶油、香草精、巧克力和鲜鸡蛋按类分开、混合,又将面粉和苏打粉熟练地搅拌,然后倒入模具放进电烤箱。他的动作专注而娴熟,仿佛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嗨,儿子,你在做什么?”翰森先生好奇地问,他从不知道儿子还会做蛋糕。威特看了父亲一眼说:“我在给您做一块布朗尼蛋糕。”

烘焙好的布朗尼蛋糕散发着巧克力的诱人香味,威特捧着蛋糕,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翰森突然想起很久以前,儿子孩提时的理想。

翰森先生低头咬了一口蛋糕,咀嚼了半天,说:“我一直为拥有一个出色的儿子感到自豪,但是吃了你亲手做的美味的布朗尼蛋糕,我才发现,原来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更重要。”说罢,翰森从保险柜里拿出了当年威特考烹饪学院的成绩单,全是优秀记录——当年是他隐瞒了真正的成绩。于是第二天,威特宣布辞去金融公司的职务。一年后,威特的糕点店已经变得远近闻名,人们都说,威特能做出世界上最棒的布朗尼蛋糕。一块美味的布朗尼蛋糕,不只是威特的梦想,而且也是他与自己的较量,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这个最初的梦想。

威特终于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命运,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但他以自己的实力向父亲证明了: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收获成功的同时也将收获人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