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24839000000008

第8章 坚强是生命的徽章:跌倒后,别空着手爬起来(1)

在经历了艰难和磨难过后,站在你面前的将不再是那个只会依偎的男孩,当他战胜了人生的第一个挫折,也将懂得成功是自己争取的。

让男孩自己站起来

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困难绊倒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再一次爬起来挑战困难。一个优秀的男孩是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困难的,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才是小男子汉的本色,也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成绩。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这种能力,而不是什么事都为他们事先准备好。

在穷困的深山里,住着一位勤劳的老人,他终生都以砍柴为生,为了给自己建造一座结实的房屋,这位老人不辞辛劳地努力工作。

过了几年,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屋,从此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这位勤劳的老人仍然坚持砍柴,有一天,他把砍好的木柴拿到集市上去卖,因为集市很远,所以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不幸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房屋不知为什么起火了,虽然左邻右舍都帮他灭火,但是除了灰烬,还是什么都没剩下。可怜的老人呆呆地望着自己的房屋,悲伤地说不出话来。

大火已经完全熄灭了,老人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一样,急忙拿起一根木棍冲进废墟中不停地翻找。大家都认为他是在寻找自己的钱财或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好奇地注视着他。

过了很长时间,老人从废墟中兴奋地冲了出来,他大声地呼喊着:“找到了!找到了!”邻居们一看,这时人们发现,原来是他从前砍柴用的斧头。

大家都觉得很失望,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只是一把斧头就让老人这样兴奋,有的人还误以为老人是由于过度的刺激导致精神不正常了,但是老人却自信满满地对大家说:“有了这把斧头,我就又可以造一个坚固的家了。”

失败了再爬起来的能力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勇气,它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当男孩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时,才会领略到胜利的喜悦。父母要教育男孩,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即使是在受到致命的打击时,也要爬起来继续战斗。

让男孩自己爬起来对男孩的意志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就像故事中的老人一样,虽然受到了很大打击,但老人并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仍然很乐观地面对生活,准备重新开始自己的建造工程。男孩能在一次跌倒时爬起来,就能在下次跌倒的时候爬起来,从而从容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挫折。而且在他们爬起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原来有能力爬起来,这个发现会让男孩增加自信,也让他们有勇气面对下一次挑战。这个过程说明了男孩是有足够勇气的强者,是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一直“扶”着孩子的父母将培养出怎样的孩子?等孩子真正走向社会,而父母老了的时候,那时被父母“扶”习惯的男孩又将怎样面对社会?

孩子走路跌倒后,不同的父母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

习惯为孩子做一切的父母总会在第一时间把孩子扶起来,这也是中国父母最常见的做法;还有些父母把摔倒的孩子扶起来后,就不再让他自己走路了,而是背着或抱着孩子。

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做会让孩子变得独立性差,脆弱,过分依赖父母。

父母与其抱怨孩子依赖心理太强,还不如说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挫折教育,而是一直充当他们的“后台”和“拐棍”。问题是你现在可以帮他铺床、挤牙膏,可是你扶得了他们一时,能扶他们一世吗?

一个男孩已经7岁了,可是他依然没学会吃饭,每次到饭桌上,这个男孩都是双手一背,头往前伸,等着妈妈一口菜一口饭地往嘴里送。

还有一个男孩,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为了让他学习成绩好,从小学到高中,男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可是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去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晚上,他就打电话向千里之外的妈妈求援了:“妈,这儿怎么睡觉呀,蚊子太多了。”妈妈告诉他:“在你行李的右侧包里放着一个蚊帐,你挂上它就好了。”“可是妈妈,蚊帐要怎么挂呀?”这时要妈妈怎么帮他呢?这个男孩那一夜是怎么度过的,我们可想而知。

不得不说这样的父母活得很累,可是这样的累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他们能像那些胆大、调皮的男孩一样,享受生活的乐趣或者挫折吗?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到游乐园玩,她看到一个外国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可是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把孩子扶起来。这位妈妈很不理解,于是她忍不住问那些外国父母:“为什么孩子跌倒了,你们却不扶他起来?”那些父母回答:“要让孩子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可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据这些父母说,这种教育方法有三种好处:首先,能让孩子知道跌倒是因为自己不小心,以后他一定会注意不再跌倒;其次,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最后,这样做是出于不娇惯孩子的目的,这样可以帮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而事实上,还有第三种方法——不让孩子急着爬起来。这种观点来自于一个故事。

一位冒险家在行进的途中,突然改变了原定的路线,决定走另一条路去目的地。可是,在他穿越那片看似非常平坦的草地时,刚走了几步,感觉脚下有什么东西绊了他一下,他顿时摔倒在地。对此他并没有在意,而是爬起来揉了揉有些痛的膝盖继续往前走。可他还没走几步,就又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这次,他并没有急着站起来,而是继续趴在那里,一面揉着受伤的膝盖,一面仔细地打量他脚下的草地。

他发现绊倒自己的是一个草环,那是一种丛生植物,极具韧性的枝蔓团在一起。在他跌倒的地方有很多这样的草环,行人一不留神就会被它绊倒。他坐起来时,把目光投向远处,不由得吓了一跳,在繁花绿草前面,居然掩藏着一片可怕的沼泽。

于是,他立刻转走另一条安全的路,他非常庆幸刚才自己摔了一个跟头,更庆幸自己没像第一次摔倒时漫不经心地爬起来,而是认真分析了自己摔倒的原因。事后,每当他提起这件事都会心有余悸地说:“听说那片隐蔽的沼泽曾吞噬了不少粗心的人。”

男孩一般比女孩马虎、调皮,在他们跌倒的时候,教育他们自己很快站起来并不难,这时,父母还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站起来时,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绊倒了自己,只有找到摔跤的原因,才能避免再次摔倒,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在人的一生中,谁都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和挫折,只有善于在挫折中找原因并且勇敢地站起来,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自立自强。

给孩子一个“冒险”的乐园

孩子无时无刻不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而且他们对未知事情的喜好远远超出大人对他们的想象,所以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在父母看来是“冒险”的事情。

有一次,李老师带着女儿小阳去动物园游玩,当时,动物园里有很多父母和小孩,而且父母都是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唯恐孩子一离开自己的视线就遇到不可预知的危险。

当李老师和女儿到达猴山的时候,孩子们都对树丛间来回晃荡的猴子充满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拿着香蕉或其他食物去喂那些猴子。这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父母在孩子一靠近顽皮的猴子时,马上把孩子紧紧地护在自己的身边;有些父母则是双双护在孩子的两边,让孩子小心翼翼地接近猴子;只有极少数父母选择站在一旁观看孩子和猴子的互动。

李老师的女儿小阳胆子有些小,她一直紧紧地依偎在李老师的身边,不敢靠近那些猴子,李老师觉得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说不定能锻炼一下孩子的胆量。

于是,她对女儿说:“小阳,你看这些小猴子多可爱啊,你手里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分给它们一些好不好?”

女儿怯怯地说:“妈妈,我怕!”

“小阳怕什么呢?你看,这些小猴子是不会伤害你的,看到那边那个哥哥没有,他和小猴子玩得多开心,只要你对它们友好,它们是不会伤害你的!而且周围都有管理员叔叔,妈妈也在啊。”李老师柔声对女儿说道。

“可是妈妈,它们会不会不乖啊?”小阳担心地问。

“小猴子也有不乖的时候,不过小阳这么友善,它们一定会喜欢你的,再说你还带礼物给它们呢。”李老师笑着说。

忽然,一直站在李老师旁边的一位母亲说:“孩子这么怕,你干嘛一定要让她去跟猴子接触,会吓到孩子的!”

李老师微微一笑说:“没关系的,孩子需要一点‘冒险精神’,要不然他们永远接触不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最后,小阳在李老师的陪同下,一点点接触一只小猴子,而那只小猴子接过小阳递给它的香蕉,迫不及待地就吃了起来,滑稽的吃相逗得小阳一直开心地大笑。

回到家之后,小阳竟主动要求李老师买一些关于小猴子的图书给她,她说自己很喜欢那只小猴子,希望可以知道得更多,这样下次再去动物园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多带一点东西给它了。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不能因为保护孩子,害怕他们遇到危险,就杜绝他们去接触一些看似“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正是孩子们的“冒险”让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神奇之门。孩子需要有“冒险精神”,更需要去接触一些新事物,去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但在孩子“冒险”的过程中,父母一方面要鼓励孩子这样做,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孩子冒险的“军师”。

一本文学杂志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天,9岁的约翰兴冲冲地从院子里跑进房间,对着妈妈大声地喊道:“妈妈,我要去爬院子里那棵树!”

儿子约翰的这一冒险想法,马上遭到了母亲玛丽的制止:“不,约翰,那太危险了!你难道没看到那棵树又高又大,你会摔下来的!”

小约翰兴奋的小脸马上垮了下来,转身看了一眼正在看报纸的父亲乔治。

“嗨,小伙子,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男子汉就应该有冒险精神!亲爱的,不要担心,他会处理好的!”乔治放下报纸看着妻子说。

玛丽大声尖叫道:“乔治,你疯了吗!那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太危险了,你难道想看他进医院吗?”

“不要担心,亲爱的,我们应该给约翰一个机会,不是吗?走吧,小伙子,我和你一起去看看!”乔治说完,就领着约翰来到了院子里。

其实乔治很清楚,这棵树对约翰来说真的太危险了,但他不想打击孩子的冒险兴趣,同时又要使孩子免于遭受危险。

“约翰,你等一下准备怎么爬上那棵树?依靠梯子吗?”乔治问。

“当然不,我要真正地爬上去,我要先抓住第一个树枝,然后够到第二个,一直爬到第三个树枝。”约翰说。

“可是,亲爱的,你怎么下来呢?要知道第一根树枝和第二根树枝之间的距离很不好掌握,而且上去的时候看起来很容易,下来的时候没有落脚的地方,你很容易就会踩空,而且我们家里并没有高的梯子!”乔治把事实说给儿子听。

小约翰仔细想了一下,的确是这样的,可他还是想尝试一下,这时乔治说:“你勇于尝试这种行为,我觉得很好!不过,你必须找到最合适的方法解决你将要遇到的难题,否则我不会赞同你那样做的!而且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想出好的办法来!”

小约翰虽然有些伤心,但他已经了解了自己爬树后将要遇到的危险,除非把这些危险用好的方法排除,他才能去实施自己的冒险计划。

虽然这是一个小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孩子想要去冒险的时候都会遭到父母的拒绝,得到的唯一回答就是:“那太危险了!”父母并没有明确地告诉孩子,他做这件事情的危险在哪里,自己应该如何应对面对的困难和预知的危险。

父母应鼓励孩子多一些“冒险精神”,这样就相当于给了孩子很多的可能性,他们在自己的“冒险”乐园里可以得到许多父母无法直接给予的东西,通过“冒险”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处理危险事情的能力,虽然不可一蹴而就,但可以通过父母的细心指导慢慢地培养出来。所以,鼓励孩子去冒险,给他们一个认识世界的“冒险”乐园吧!

挫折不是“绊脚石”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被挫折打垮;孩子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怎么面对挫折。遭遇挫折时,孩子的眼睛上就突然出现了一副放大镜,把小小的挫折看得很大,而把大的挫折看得无限大,并且认定自己永远没有战胜挫折的可能。

歌德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孩子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正是增强他的耐压力、毅力和自信的最佳时机,人在最低谷时总会激发出一种潜在的能量,这种能量担任着改变一切的神奇任务。

有一个学生叫刘瑞,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下,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跟着母亲生活,但是和父亲的关系也不错,有几次家长会都是他父亲来参加的。

忽然有一天,刘瑞的老师接到刘瑞妈妈的电话,说刘瑞不见了,让老师帮忙问一下其他同学有没有见到。

老师马上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刘瑞妈妈哭着说刘瑞的父亲出了车祸,已经离开了人世,本来他们父子约定周末要一起出去游玩的,刘瑞知道父亲出事后就失踪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刘瑞只有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考事情已经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旦他心中做出什么决定,很可能冲动地做出一些傻事。失去至亲对孩子来说打击是最大的,他还没有完全自理的能力,突然之间失去最重要的依靠,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到达了一个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