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
消除抵触心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想让孩子尊重家长,家长就要先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是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的基础。而想让孩子的个性和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就要还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给孩子留出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决定一些事情前,先询问孩子的意见,同时也要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
丝丝的妈妈在孩子放寒暑假时,总会为丝丝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也不问丝丝的意见和想法,所以几年下来,丝丝所学的内容倒是不少,但是没有一样是她喜欢的。虽说是放假休息,丝丝却感觉比上学还累,所以学任何东西都无精打采的。于是今年的寒假,丝丝告诉妈妈自己什么也不想学了。虽说妈妈对丝丝的想法有异议,但也只能是心里急,而不能过分地训孩子,寒假就这样过去了。
直到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丝丝突然对妈妈说想去学日语,让妈妈帮她找个老师。原来丝丝的学校和日本某学校进行友好交流,她是学校选出的友好使者之一,这是从小到大以来,丝丝第一次要求妈妈帮助她寻找辅导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多大的孩子,家长都要尊重他的意愿和选择,而不是任何时间和事情都全权代劳,这样不但孩子不喜欢,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有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其次,家长要学会鼓励,鼓励既是一种帮助,更是一种奖赏。
MaryKay是传销化妆品的创始人,她在自传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我有一种敢想敢拼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来源于妈妈对我的培养。从小时候起,妈妈就对我说:“you can do it!”(你能做到的!)在我7岁那年,爸爸身体不适,生病了,妈妈又要上班养家,所以我只好自己学习做饭,并照顾生病的爸爸。起初,我什么都不会做,于是,妈妈就在电话中教我做饭,指导我先放什么再放什么。因为我是第一次尝试做饭,自然会非常紧张,但妈妈一边教我一边对我说:“you can do it!”因为受到妈妈极大的鼓励,所以,我做任何事情都很有自信,这和妈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也是我事业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家长要懂得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孩子处于困境时,家长要给予必要的鼓励,这种扬长避短的鼓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最好的奖赏。所以,家长要在恰当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少埋怨、训斥孩子。
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比大人的要丰富多彩,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内心,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任人摆布的“木偶”。家长要持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消极被动地充当客体。
尊重孩子就意味着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采取平等的方式,孩子可能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的管教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懂得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成年人一样去对待,并懂得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他们的表现。
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就要不断地鼓励和理解孩子,让他们的个性自由发挥,承认他们的不同点,将聚光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以便于强化和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和品质。
但是鼓励不是不批评孩子的消极行为,家长应该是真诚的忠告者,而不是严厉的裁判。鼓励和理解孩子,才能将爱子的感情投入到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去,这种方式的爱,孩子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鼓励之中,就会强化他的成就感,有利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和形成。
与孩子协商的要领
10岁的李辉特别迷恋收集水浒传英雄卡,他把父母给的零用钱都花在购买干脆面上了,食欲也大不如以前,总是以各种借口来推脱吃饭。她的妈妈没有采用家长惯用的警告、批评等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个人爱好,而是用商量的语气寻找出了最佳办法。有一次午餐时,李辉又一次想尽所有办法不吃饭。
妈妈:“你真的不想吃了吗?”李辉“嗯”了一声,并且向妈妈点了一下头,然后眼睛盯着她看,似乎知道妈妈要惩罚或批评自己。
妈妈:“你现在可以不想吃,但是晚餐要到6:30呢,对了,今天我身上没有零钱,所以就不能给你了,可以吗?”
李辉:“那我还是吃点吧!”
妈妈:“那也好,省得你下午饿了没钱买干脆面吃。”
这种母子之间不紧不慢的对话很随意、自然,能让孩子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不会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家长要尽量以商量的语气表述出自己的用意,在与孩子进行对话时,一定要加进思维判断,让孩子明白你的用意和想法,虽然没有批评的气氛和严厉的语气,但是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小飞是家里的独生女,再加上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就一直想让女儿学习舞蹈或音乐,于是小飞5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舞。年幼的小飞刚开始时并不喜欢舞蹈,但是又不敢反抗父母的意愿,就学了3年。但是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对体操比较迷恋,于是存心和老师、家长对着干,练舞的时候也不专心,常常走神。老师和家长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后,爸爸和小飞进行了一次谈心。
小飞:“爸爸,我喜欢体操胜过芭蕾舞,所以我不想学习芭蕾舞了。”
爸爸:“但是你已经学了3年舞蹈了,难道你就想半途而废吗?”
小飞:“但是我真正喜欢的是体操,而不是舞蹈,以前是你们让我学习舞蹈的。”
爸爸:“既然这样,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但是你要确定这是你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一时之兴。”
小飞:“爸爸,虽然我对舞蹈也恋恋不舍,但是我坚信自己更喜欢体操。”
与孩子沟通时最好以商量的语气说话,而不是以批评或命令的语气。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商量,在商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意见耐心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判断,然后再决定具体的行动。不要为孩子全权代劳,要细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和孩子达成共识,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但是,家长要记住,商量不是简单的迁就,更不要演化成争吵,而应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进行对话、沟通、相互了解,最终达成共同的意见或办法,这也是让明智的家长懂得孩子心理的最佳方式。
和孩子说话的技巧
某中学学生徐某跳楼自杀未遂,落下了终生残疾。每当谈及此事,徐爸爸就会老泪纵横,徐妈妈则是一脸茫然地说:“前不久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从年级的70名上升到前10名,怎么会这样呢?”据徐某的同学说,徐某喜欢上了一个女同学,但是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就分手了,所以他很苦闷,想跳楼自杀,同学还以为他只是说一说,谁也没想到他竟真这样做了。
对于儿子的早恋,徐妈妈竟毫无所知。原来徐某的爸爸妈妈都比较忙,平时只是关心他的成绩,很少关心他的心理变化,再加上徐某比较内向,身边的朋友比较少,所以有什么事情也不会主动向他们寻求帮助。
因为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造成的悲剧又岂止这一幕?而隐藏在一幕幕悲剧背后的问题是缺乏沟通。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因为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和交流及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造成的。由此可见,与孩子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有的家长和子女说不到三句话就会争吵起来;有的家长即使磨破了嘴皮子,孩子就是不予理睬;还有的家长无论说什么,孩子都会答应,但过后依旧我行我素。那么,家长的话说得就毫无意义,因为真正的沟通是有目的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要想让谈话变得有意义,达到沟通的目的,就要把孩子当成“知己”,让话说得“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