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24843700000028

第28章 主角的亮相——列强登上历史舞台(2)

农奴在分得土地之后,除了要缴纳土地税、赎金和国家垫付赎金的利息之外,还要负担国家及地方行政机关新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为了交纳赎金和各种捐税,农民被迫接受高利贷者的苛刻条件。一些商人则趁机以低价大量收购粮食和高价出租土地的方式残酷地榨取农民的血汗。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商品经济以其锐不可当之势冲击着农村公社自然经济的基础,从而使得俄国公社农业和手工业迅速破产。而俄国农村公社土地制度的双重性在某种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发展,新的土地制度的出现势在必行了。

这次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从此,资本主义逐渐在俄国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农奴制的废除,也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大量的、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大国的道路。

可以饿死人,不能瘦了羊——英国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英国有别于欧洲大陆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15世纪的英国,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劳动,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业。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处在欧洲大陆西北角的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处于附近的英国也充分享受了这个优势,毛纺织业开始迅猛发展起来,羊毛的需求量急剧增大,市场上羊毛的价格开始猛涨。英国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但这时除了要满足国内的需求外,还要满足国外对羊毛的需求。因此,与农业相比,养羊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由于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因此,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出去的土地收回,赶走了那些租种土地的农民,甚至把他们的房屋也拆除了,贵族们把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为什么会有圈地?这与英国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私有,但还有一些土地没有固定的主人,像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一些贵族就利用自己的势力,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在这里放牧羊群。到了16、17世纪,英国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呢绒业也跟着大幅度膨胀,导致羊毛需求量急剧增长,价格的增涨速度更是令人应接不暇,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养羊业的繁荣。加之这时美洲的黄金大量流入欧洲,导致通货膨胀,贵族、地主实际征得的固定地租实际上已减少大半。因此,越来越多的土地贵族更加疯狂地强行圈占公共土地和农民的耕地,用来发展养羊业,他们想方设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有的贵族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占起来,改种牧草用来养羊。

在圈地运动中,无论是农民短期租种的土地,还是定下契约终身租种的土地,甚至就连那些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牧场主之间还互相攀比,总是不停地攀比竞争,从而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可以用来租种的土地本来就不多,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圈地运动后,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所到之处满目皆羊,越来越多的农民流离失所。在这一过程中,尽管英国国王实行了一些限制措施,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都没起多大的作用;相反,圈地日益合法化。

为了使那些流离失所的农民很快地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限制圈地的同时,也限制了流浪者,国王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就会用法律去制裁他们。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被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割掉他的半只耳朵;若是还有第三次,发现了就要处以死刑,这样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被迫只能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后来,英国国会又颁布了一个法令:凡是流浪者一个月之内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而他的新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各种劳动,如果他们敢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奴隶。三次逃亡者,抓到即被处死。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做学徒,当苦役。

在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大批流浪的农民被处死。圈地运动使得英国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进入城市成为无产者。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进入生产羊毛制品的手工工场或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里,成为资本家们的廉价劳动力。在这里,工人的工资十分低,工作强度很大,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英国国会在18世纪时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使圈地在法律上合法化。另一方面却导致英国农民的人数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农民,迅速涌进城市,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的发展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要素就这样形成了。同时,圈地运动致使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建立起来,农业市场也随之扩大,加速了英国的农业生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进程。

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磁器活——英国查理一世

17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应运而生,由于利益的冲突,他们和以英王查理一世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们相对抗。因为封建贵族仍然希望通过陈旧的方式维持****统治,为了和新派势利相抗争,封建贵族们不惜大肆搜刮民财,从而加深了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会妄图限制国王的权力,但是查理一世根本不把国会放在眼里,甚至多次解散国会,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随着双方矛盾的不断升级,国会决定于1640年10月发难,逮捕了国王查理一世的亲信后,宣布将对他们进行审讯。国王查理一世得到消息后感到无比震怒,就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查理一世亲临国会,以盛气凌人的态度要求国会领导人放人,面对国王的无理要求,国会丝毫不愿做出让步。此时,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国会外面,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和棍棒,声援国会的举动,查理一世不得已而愤愤离开,国王和国会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

然而,查理一世并不善罢甘休,他一面派人继续监视国会议员,一面派兵征讨了反对他的苏格兰人。但是国会在广大工人、水手、学徒和帮工的支持下,决定处死国王的亲信斯特拉福和洛德,迫于社会各界的压力,查理一世不得不在死刑书上签字。如此一来,国王和国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了。

查理决心报复。经过精心策划,于1642年亲自带领卫队强行闯入国会,准备逮捕皮姆和汉普顿等5名国会议员,由于事先得到消息,5名议员躲到了伦敦。查理一世扑了个空,就在他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国会时,武装起来的民众聚集在国会的周围,阻挡了他的退路,他们高喊:“打倒特权!”查理一世只好趁人不备,悻悻地从人群中溜走。

第二天,查理一世再次率领卫队搜捕国会议员,不料卫队刚进入城区,就被聚集在街道的民众挡住了去路,很多民众是从外地赶来支持国会的,加上伦敦市长拒绝交出5名议员,查理一世感到在伦敦势单力薄,于是决定回去重新计划。3天后,查理一世带着卫队和随从离开伦敦。同年八月,他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国会,一路长驱直入,把军队开到离伦敦约80千米的牛津。国会内部一片哗然,在新任的国会军统帅克伦威尔的领导下,他于1644年7月在约克城的马其顿大败国王军,查理一世在部队被击溃后乔装成仆人逃出了战场,国王的军队从此一蹶不振。但他并没有逃脱噩运,第二年夏天,查理一世被国会军俘虏,关押在赫姆比城堡,后来成功脱逃,发动了第二次内战,但不久再次被俘虏。

1649年1月27日,查理一世被国会和痛恨他的民众判处死刑,1月30日被送上了断头台。英国的封建王朝伴随着查理一世的死亡就此走向了尾声。

一浪更比一浪强——“常胜将军”克伦威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成功地推翻了封建统治,不可一世的国王查理一世也被送上了断头台。然而克伦威尔代表的是新贵族的利益,他惧怕广大民众会要求进一步革命,于是在国内实行了军事独裁,而他实际上成了“无冕之王”。

克伦威尔,1599年生于亨丁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17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后来又到达伦敦学习法律。但他的从政生涯却是在1628年被选为议员时开始的。之后他参加了反对英王查理一世的战斗,并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国会中确立了领导地位。之后,他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击溃查理一世的军队,由于他的军队所向无敌,故赢得了“铁骑军”的称号。

多次的战斗让克伦威尔看出了国会军症结所在,他强烈要求改组国会军。1645年1月,国会通过了《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建立一支21000人的军队,改组后的军队称为新模范军,士兵的1/3来自“铁骑军”。克伦威尔制定了严酷的军纪,如禁止士兵骂人、喝酒、盗窃、****等,否则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同时他还打破旧有的观念,大力提拔了一批英勇善战的下层士兵。经过改组,军队的力量大大加强了。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苏格兰议会就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克伦威尔等人一得到消息,立即率领军队前去征讨,以锐不可当之势迅速占领了苏格兰的首都爱丁堡。到1651年9月3日,克伦威尔全歼了苏格兰军队,并占领了那里的全部土地,查理二世被迫逃去法国,接连的胜利让克伦威尔获得了“常胜将军”的称号,与此同时国会的命运也悄悄地被改变了。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不断地滋长着克伦威尔的野心,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将军了,他想把朝政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1653年4月19日,带着逐渐膨胀的野心,克伦威尔在伦敦召开军事会议,要求解散国会。当然国会也不甘示弱,立即召开了会议,准备拟订一个新的选举法,以便和克伦威尔对抗。克伦威尔得知此事后非常恼火,像疯了一样冲进国会,与议员们公开抗议,遭到了议员们的强烈谴责。

不过,克伦威尔很快控制了议员们,他抢夺了议会秘密的选举法草案,强迫伦敦市长宣布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他还宣布了新的英国宪法《统治文件》。《统治文件》规定:护国主为终身制,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在护国主同意后才能生效。至此,克伦威尔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军事和外交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成了没有王冠的国王。

“进口”国王的复辟——斯图亚特王朝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逝世,但她没有直系继承人,所以就从她的一个远亲玛丽·斯图亚特那里找来了一个继承人,此人是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也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即位后被称为詹姆士一世。从而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之后,查理一世取得了国家的统治权,并通过两次内战建立了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暂告一段落。由于查理与国会的矛盾,导致克伦威尔掌握了共和国的大权。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克伦威尔在夺取政权后逐渐走上了独裁的道路。1653年底,他宣布自己为“护国主”,并先后多次解散国会,引起了民众和议会的强烈不满。

5年后克伦威尔逝世。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但他庸碌无能,使得很多高级军官不服统领,因此不到一年他就被迫辞职,国家政权又落到了高级军官集团手中。各军官之间你争我斗,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再加上国内又发生了农民运动,使得伦敦的大资产阶级和各地乡绅们越来越坐立不安。他们认为如果政府和军队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他们的利益,就得另行他法来达到目的,以便保存和维护自己的权利,而目前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快最好的方法。

1660年2月,英国驻苏格兰军队司令蒙克率军进驻伦敦。由于蒙克是保王党分子,同时又暗中和流亡法国的查理·斯图亚特勾结,所以在他到达伦敦以后,便紧急召开了以长老派和王党分子为主的“新国会”,会议认为政权“应属于国王、贵族和平民”,实质目的是为了恢复王权,最后议会通过一份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为“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最强有力的和不容置疑的国王”的议案,随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派人到法国去请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斯图亚特回来当国王。经过一番“艰难卓绝”的谈判,查理在荷兰发表宣言,声明:除查理一世及其亲信外,赦免其他所有参加过革命的人;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承认革命时期变动的土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