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常识一本通
24852300000002

第2章 领导与控制(1)

“管理”一词在古老法文中的解释是“领导、执行的艺术”。整个管理学可以概括成领导制定他的策略,然后可控地去执行。领导是领导者及其领导活动的简称。领导者是组织中有影响力的人员,他们可以是组织中拥有合法职位的、对各类管理活动具有决定权的主管人员,也可能是一些没有确定职位的权威人士。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它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领导伸出他的五指山,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管理学——领导者解决问题的艺术

管理学(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

“管理”可被定义为领导和管理所有组织;通过组织、调度和运用各种人力、财务、原料、实体、知识、资产或其他无形资源的活动(包含规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率且有效用的方式达成组织目标。

有“现代管理学之父”之称的彼得·德鲁克认为:20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大因素就是管理,管理改变世界。对全人类来说,自然领域的科学成就并不是整个20世纪推动世界进步的最大因素,虽然计算机技术、物理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但是,管理学的出现才使人类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协作生产,进而促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发展至以企业为单位的大规模协作生产,同时产生了能够大幅提高生产的组织形态,即企业。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管理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渗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常人看来,管理貌似一件既高深又复杂的事,但事实上,管理远没有人们预想的复杂,我们大多数人都将它复杂化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生活在诸如公司、学校、医院、工厂或者军队等这样不同的组织中,组织是人类存在与活动的基本形式,如果没有组织,人类不可能凭借个人的力量去征服大自然并且改造大自然,没有组织,也就不会有如今人类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组织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源泉,是人类能够获得成就的主因,但是,只有组织是远远不够的。在人类社会中,有组织的存在就必然会有群体活动,有群体活动就必然存在管理,只有进行管理,组织才可以有效运转活动。

总而言之,管理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组织要发挥作用需要依靠管理,管理是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活动并使其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正是有了管理,才能使组织与社会不断地前进、发展。

对于管理的定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总结归类后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五项内容。

(3)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4)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提高效率是管理的本质,而衡量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高低,就是看他对效率的认识,要明白什么是管理以及管理的具体内容,就需要正确了解效率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管理方法。企业经营永远的主题就是管理,而效率则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搬运生铁块试验”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效率。

伯利恒钢铁公司的原材料是由一组按日计算工资的工人负责搬运的,工人每天需要搬运12~13吨重量的铁块,公司对工人的奖励方法就是选拔较好的一些工人到车间里做等级工,同时可以得到高一点儿的工资,惩罚方法则是找工人谈话或开除,而工人每天的工资是1.15美元,按照当时的水准,这算是标准工资。

泰勒的试验以75名工人为观察研究的对象,通过改变他们的各种工作因素,从而观察这些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比如:工人们有时候弯着腰搬运,有时候直起腰搬运,工人的行走速度、持握的位置以及其他一些变量也是他观察的范围。

通过长期的试验观察,他得出了以下结论:将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合理搭配的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动作,就可以使工人在不会感到疲劳的情况下,每天的工作量提高到47吨。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他挑选出一位叫施密特的工人进行试验,他让施密特按照他给出的新要求进行工作,每天的工资报酬是1.85美元。结果,第一天施密特就早早地搬完了47.5吨,拿到了这一天的工资。于是,其他工人也开始按照这种方法来搬运。

通过分析工人的搬运过程,泰勒改进他们的操作方法,从而使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近3倍。

事实上,站在效率的角度看管理,它其实是一个投入收益的过程,根据计划决策,管理者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投入生产或服务中,通过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一定的收益。

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

管理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人们的一项实际工作、一种行动。

人们发现在不同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比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要点回顾

通过管理,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管理是加速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管理会使科学技术这个最先进的生产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管理制约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

特质理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领导性格理论又称为领导的特质理论、素质理论、品质理论、性格理论。这种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品质和特性。

按照对领导特性来源的不同解释,可分为传统的领导性格理论和现代的领导性格理论。

前者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品质是天生的,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后者则认为领导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住持,在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一个非常调皮、也难于管教的小和尚最令人头疼。每天晚上,寺庙的墙头总会准时出现这个小和尚的身影,然后在第二天的黎明时分再越墙而入。

但住持却一直对小和尚的这一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始终没有点破。

有一天夜里,住持终于抓住一个可以惩罚一下小和尚的机会。原来,住持在晚上巡夜的时候,恰好在小和尚每晚翻越的高墙下发现了一把椅子,他立刻就明白了,小和尚之所以能自由翻墙出入靠的就是这把椅子。

于是,住持想到了搬走椅子这个好主意,随后,他就在原地守株待兔。

黎明时分,调皮的小和尚才返回寺庙。就在他翻越墙头,再踩到他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时,他突然觉得不对劲。毕竟通常的椅子都是稳稳当当、硬邦邦的,而今天站上去竟然像是踩在软软的海绵上。

小和尚低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住持代替了椅子,这下把小和尚吓得够呛,他战战兢兢地仓皇跑了。

第二天,小和尚一整天都过得忐忑不安,他原以为师父会马上惩罚自己,就一直心神不宁地等着师父来兴师问罪,可直到天色变暗、黄昏来临,师父还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此时,小和尚已经被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折磨得濒临崩溃了,这种煎熬多一刻他都不想忍受了。

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请师父原谅自己。小和尚向师父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出乎意料的是,师父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一笑。

小和尚的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为自己过去的顽劣忏悔不已,他决定一改过去的陋习,潜心修学,晚上再也不翻墙出去玩儿了。经年累月,小和尚的修炼得到了回报,他的修为、学识越来越高深。住持圆寂后,寺庙住持的重任就落到了这个小和尚身上。

在这个故事中,小和尚在住持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中受到的实际上是一种震撼性的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小和尚在深知自己犯下错误的前提下,一方面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他也因为担心受责备而惶惶不可终日。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住持始终对他没有任何指责和批评。

最终,如住持所料,小和尚自觉地改正了错误,从而得到了更好的管理效果。任何四两拨千斤的措施和方法都是富有智慧的,这位住持更是当仁不让,以无为而治让小和尚的本质有了深远的改变,这就是一种领导特质。

领导特质理论是20世纪最流行的领导理论,它是从领导活动及行为进行系统入手来研究的。通过对大量优秀人物的调查研究,专家们试图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他们共有的东西。人们最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是:为什么是他们成了领导人?他们与普通大众相比有何不同?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他们能够成为领导者?

“幸福总是相同的,而不幸却是各种各样的。”对管理者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失败的管理者总有各种各样的失败原因,但优秀的管理人才身上总会有某些类似的特质,总结出这些特质对所有人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1.积极进取,有强烈的事业心

对任何领导而言,这是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要想做到这一点,终身教育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还应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创新,领导下属创建学习型组织。

2.公正公平,做到“一碗水端平”

成也权力,败也权力。很多权力者手中掌握的权力最终都成了对自身的最大威胁。

因为权力固然重要,但正确使用权力更关键。如果只知道利用职权搞“权力寻租”,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职员,最终只能招来不满和抱怨,这在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自己的地位。

3.值得信赖,敢于讲真话

杜邦公司前董事长理查德对此有过一句经典的论述:“如果你总是说真话,那么你就无须记住你曾经说过什么话。”

对于那些爱讲真话的领导,员工总是会报以最大的信赖去全力以赴地支持他的工作。

4.善于倾听,尊重每一名员工

聪明的领导懂得倾听比命令更有价值,他们往往可以在倾听员工意见的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沟通方式都比命令更有效。

5.宽容谦逊,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要想让员工很自然地融入组织文化并提高工作效率,一个领导者随时持有的谦逊和宽容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要知道,在很多时候,随和与宽松的气氛将激发出员工很大的创造力。

6.心胸坦荡,不搞阴谋诡计

古语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领导者如果没有宽阔的胸怀,那么他只能认可正面的言论,而拒斥反面的意见,但在实践中,刺耳的话却往往能反映组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点回顾

无论是传统特性理论,还是现代特性理论,都强调了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适应领导工作的人格特性。

充分授权——一把抓就什么也抓不好

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并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凡事大包大揽,是管理大忌。而要避免事必躬亲,放权就成为管理者唯一的选择。

把手里的权力分出去的好处远比它表面上看起来的多得多。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繁忙琐碎的小事往往会牵扯人最多的精力。与其与小事纠缠不休,不如将注意力转向思考部门的前进方向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价值明显要比解决具体的小事情大得多。

孔子有一个学生名叫子贱,有一次,他奉命出任某个地方官。和卸任的官吏截然相反,子贱到任后不仅不问政事,还只管自己弹琴自娱自乐。

奇怪的是,他管辖的地方却秩序井然,民兴业旺。之前那位卸任的官吏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兢兢业业,却没有把当地治理好。

他又委屈又不解,于是,他去请教子贱:“为什么你不问政事却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那是因为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行事,尽管十分辛苦,却没有什么效果,而我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的。”

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聪明的领导人,事必躬亲是最差的选项。学习子贱,正确地利用下属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仅能使团队尽快成熟,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但是,管理者分权力出去不是分给每个人,而是要分给能承担得起这份责任的人。

选择这几个人,并不仅仅是为了刺激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有机会成长为“二把手”甚至“一把手”。

可惜的是,三国时期的大谋略家诸葛亮却不清楚这一点,否则,凭借他的智商和学识,历史可能会重写。

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曾经向一位汉使询问诸葛亮对饮食和军务管理的繁简情况,这位汉使据实以告:“诸葛丞相很辛苦,他早起晚睡,军中处罚只要是在二十以上的,他都要亲自过问。每天吃的饭,还不过数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