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脱口秀
24859100000045

第45章 三 有效谈判,注重谋略

(一)曲线进攻

谈判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立场坚定,态度强硬。任你磨破嘴皮,他就是不改初衷。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至于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快地接近你的目标,避开或绕过正面的话题,采取曲线进攻的战术,还能奏效。

曲线进攻,将正面话题转换成其他的话题,用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瓦解对方内心中所筑起的“心理长城”。等时机成熟了,再言归正传,这时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下面例举两个不同性质的例子:

1、英国人利德尔·哈特说:“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的途径。”

这种情况,就好比在战场上面对敌方固若金汤的工事,强大的火力封锁,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必须寻找敌方的薄弱环节,避开正面火力,从旁边或后面迂回进攻。

谈判时,避开对方正常的心理期待,从一个对方以为不太可能的地方进行突击,这就非常可能让对方的思维、判断脱离预定轨道。等到对方的心理逐渐适应你的思维逻辑。再转而实施正面突击,常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

2、某省玻璃厂厂长率团与A国某公司就引进先进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一事进行谈判。双方在部分引进还是全部引进的问题上陷入僵局。我方部分引进的方案。A方无法接受。

这时,我方首席代表虽然心急如焚,但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如果我方一个劲地说下去,可能会越说越僵,于是他聪明地由直接讨论变为迂回说服。

“全世界都知道,贵公司的技术是第一流的,设备是第一流的,产品也是第一流的。”

我方首席代表转换了话题,先来了三个“第一流”,诚恳而又中肯地称赞了对方,使对方由于谈判陷入僵局而产生的沮丧情绪得以很大程度的消除。

“如果贵公司能帮助我们玻璃厂跃居全中国的第一流。那么,全国人民都会感谢你们。”

这里,刚离开的话题,似乎又转了回来。但由于前面说的话。已解除了对方心理上的对抗,所以,对方听到这些话时,似乎也顺耳得多了。

“A国方面当然知道,现在,还有几个国家的代表团,正在同我国北方省份的玻璃厂进行引进生产线的谈判。如果我们这个谈判因一点点小事而归于失败,那么,不但是我们广东玻璃厂,更重要的是贵公司方面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损失不仅是生意,更重要的是声誉。”

这里,我方代表没有直接提到谈判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没有指责对方缺乏诚意,只是用“一点点小事”来轻描淡写,目的当然是冲淡对方对分歧程度的关注。

同时。指出万一谈判破裂将给A方造成巨大损失。替对方考虑。这一点,对方无论如何是不能拒绝的。

“目前,我们的确因资金有困难,不能全部引进,这点务必请你们理解和原谅,并且希望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你们能伸出友谊之手,为我们将来的合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段话中。对方已是我们的朋友,现在不是做什么买卖,而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既通情,又达理。

经我方代表的迂回战,僵局打开了,协议签订了,为我国节约了好几百万美元的外汇。

3、有位营业员,一次接待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大娘。

老大娘选好了两把牙刷,由于营业员忙着又去接待另一顾客,老大娘道声谢后就抬脚走了。

这时营业员才想到钱还没收。

营业员一看,大娘离柜台不远,便略提高声音,十分亲切地说:

“大娘——你看——”

老大娘以为什么东西忘在柜台上了,便走过来,营业员举着手里的包装纸。说:

“大娘,真对不起,您看,我忘记把您的牙刷给包上了。

让您这么拿着,容易落上灰尘。多不卫生呀,这是入口的东西。”

说着。接过大娘的牙刷熟练地包装起来,边包边说:

“大娘,这牙刷,每支5角5分,两支共1元1角。”

“呀,你看看,我忘记给钱了,真对不起!”

“大娘,我妈也有您这么大年纪了,她也什么都好忘!”

这个营业员用一个小小的“迂回术”,很自然地把大娘请了回来,又很自然地把话引到牙刷的价格上,这样一点拨,大娘也就马上意识到了。

整个谈话中,这位营业员没有一个发难的词,没有一句说及钱未付,启发得十分自然,引导得十分巧妙。

如果他不是使用“迂回术”,而是对着刚离开柜台的大娘喊一声:

“哎,您还没付钱呢!”

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并且省力多了,但是,对方会十分难堪。而使顾客难堪,对做生意是不利的。

(二)边谈边打

谈判中,讨价还价再加上实际行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有经验的谈判者常常采用边打边谈,双管齐下的策略。

举例如下:

在劳资谈判中,这个策略一直是行之有效的。

劳方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一方面同资方进行谈判,一方面连续不断地举行罢工,来加强自己谈判的筹码。一次洛杉矶的大罢工可以让底特律的资方管理当局明白。汽车工人们对某个问题持非常强烈的看法,只有采取妥协的方法才能避免由于再次罢工而造成的损失。

其他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

显然,场外的行动可以加强场内谈判的力量,给对方造成压力。

通常情况下,卖方向买方施加压力的方法有:

制造舆论。例如价格在近期可能上涨。

让对方知道,材料、配件紧张,需要定量供应。

当买方急需这批货物时,放出消息说卖方有资金困难,要暂时停产。

与其他买方商量,并告诉原买方,将与其他买方做一宗大生意。

和其他卖方联合行动。

买方向卖方施加压力的办法有:

同其他卖方接触并洽谈生意。

安排卖方与其他竞争者相聚,等候与买方谈判。送新的估价单给其他卖方。向卖方表示自己的上司对拖延感到十分恼火。直接找卖方的上司商谈。在讨论订单时,拒收某批货物。

拿出新方案给卖方看,并告诉对方,由于这项变动可能会取消已订的货物。

向卖方表示宁愿自己生产。因为这样才合算一些。

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卖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因此要施展边打边谈的策略有一定难度。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弄巧成拙,断送成交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慎重行事。

相反,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方处于主动的地位,但这种时候,采用边打边谈的策略也要有分寸,不要逼人太甚。

(三)装聋作哑

在谈判中,正确的答复未必是最好的答复。应答的艺术,在于知道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

对有些问题不值得答复,可以表示无可奉告。或置之不理,或转移话题;对有些问题回答整个问题,倒不如只回答问题的一部分更有利,对有些问题不能作正面回答,可以采取答非所问的回避方法。

这类应答方式,称之为躲避式应答。

谈判中,回答对方的问题之前,要让自己获得充分思考的时间。为了争取充分的时间,可以请对方澄清他所提出的问题。如:

“请您把这个问题再说一次。”

“我不十分了解您的意思。”

也可以借“记不太清楚了”、“资料不够完备”、“我们对这个问题尚未做认真的考虑”等话来拖延答复的时间。

还可以往领导或权威人物那里推托,或者让自己的助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非实质性的答复。总之宁可装聋作哑,大智若愚,也不能自作聪明,给人抓住把柄。

一位哲人曾说过:“话说得太多,总会说出蠢话来。”谈判者应牢牢记住这句至理名言。

谈判中“装聋作哑”的基本方法是:顾左右而言他。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作正面回答,故意躲躲闪闪,答非所问。

以此来争取时间,调整自己的思路;或以此来回避自己难于回复的问题。

运用“装聋作哑”谈判技巧的常用词语有这么一些:

“这个问题么,要看……而定。”

“对于这件事情,我没有直接经手,但我听说是这样的……”

“结论先不忙下,还是让我们谈谈事情的经过吧。”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一下历史的渊源。那是开始于……”

“那不是‘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程度上的多少问题。”

“这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你的问题太咬文嚼字了,好像一个玩弄文字游戏的教授。”

“你应当知道,事情绝非这一个原因,还有许多因素能导致这种后果,比方说……”

“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但是……”

“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因为……”

“这是一个专门性的问题,让我们下次专门讨论一次吧!”

“请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说。”

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佯装没有听见,当然就用不着回答了。

谈判中,讨价还价时,对方的目标越高,对我方越不利。

对方的目标很高。对方的要价往往居高不下,成交价格也就很难降低。因此,买方要降低对方的要价,首先要降低对方的目标。

给对方的商品挑剔毛病,就等于贬低商品的价值。如果商品的价值被贬低。商品价格在人们心目中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因此,谈判讨价还价时,如果能将对方的商品挑出一大堆毛病来,比如从商品的功能、质量到商品的款式、色泽等方面吹毛求疵,这样,就等于向对方声明:瞧你的商品多次。对方的要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苹果熟了,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

一家果品公司的采购员来到果园。

“多少钱一斤?”

“8角。”

“6角行吗?”

“少一分也不卖。”

目前正是苹果上市的时候,这么多的买主,卖主显然不肯让步。

“商量商量怎么样?”

“没什么好商量的。”

“不卖拉倒!死了张屠夫,未必就吃混毛猪!”

几句话说呛了,买卖双方不欢而散。

不久,又一家公司的采购员走上前来,先递过一支香烟,问:“多少钱一斤?”

“8角。”

“整筐卖多少钱?”

“零买不卖,整筐8角。一斤。”

卖主仍然坚持不让。买主却不急于还价,而是不慌不忙地打开筐盖,拿起一个苹果在手里掂量着,端详着。不紧不慢地说:“个头还可以,但颜色不够红,这样上市卖不上价呀。”

接着伸手往筐里掏,摸了一会儿摸出一个个头小的苹果:

“老板,您这一筐,表面是大的。筐底可藏着不少小的,这怎么算呢?”

边说边继续在筐里摸着,一会儿,又摸出一个带伤的苹果:

“看!这里还有虫咬,也许是雹伤,您这苹果既不够红,又不够大,有的还有伤,无论如何算不上一级,勉强算二级就不错了。”

这时,卖主沉不住气了,说话也和气了:

“您真的想要,那么,您还个价吧。”

“农民一年到头也不容易,给您6角钱吧。”

“那可太低了……”卖主有点着急,“您再添点吧,我就指望这些苹果过日子哩。”

“好吧,看您也是个老实人,交个朋友吧,6角5分一斤。

我全包了。”

双方终于成交了。

第一个买主遭到拒绝,而第二个买主却能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这里的关键在于,第二个买主在谈判中,采取了“吹毛求疵”的战术,说出他压价的道理。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卖主:“鸡蛋一斤2.2元。这是市场统一价格。”

买主:“是市场统一价格。但不合乎市场统一质量要求。”

卖主:“你凭什么这么说?”

买主:“你的鸡蛋不是鲜蛋而是陈蛋。你看,你的鸡蛋的空头比人家的大得多;你的鸡蛋颜色有些发乌,而人家的鸡蛋颜色鲜明;你的鸡蛋蛋壳光滑,而人家的鸡蛋蛋壳粗糙。这些,都说明你的鸡蛋是陈旧的,不但味道不新鲜,还难以贮存。你的鸡蛋同人家的怎能相比呢?1.6元怎么样?”

卖主:“1.6元太低了,1.8元一斤吧。”

谈判者要讨价还价,就要了解一些有关商品的技术知识,了解商品的类别、型号、规格、功用及商品构造原理,懂得商品鉴别和选择的方法与技巧。

只有掌握了商品的有关技术知识,才有助于给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避免在谈判中吃亏上当。而你对对方商品吹毛求疵,才能挑到点子上,使对方服气。

有时,谈判中为了虚张声势,也需要采取吹毛求疵的战术,使对方知道你是精明的,以防被人欺骗。

谈判中吹毛求疵,要击中对方的要害,要有突破的重点。

抓住对方商品质量的某一方面,找出充分证据,进行深刻的分析。

如果你在吹毛求疵时,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击不中要害,不但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且会引起对方的怀疑,以为你在故意刁难他,这样,谈判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还有,谈判中不能对任何商品都采取吹毛求疵的方法。对一些优质产品、名牌商品。就不能一味贬低。对某些商品的贬低如果过火,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会激怒对方。而出现这种结果,对谈判的顺利进行是不利的。

若从相反的立场来说,卖主如何对付这种吹毛求疵战术呢?必须很有耐心。那虚张声势的问题及要求自然会渐渐露出马脚来。并且失去影响力。

遇到了实际问题。要能直攻腹地,开门见山地和买主私下商谈。

对于某些问题和要求,要能避重就轻或视若未睹地一笔带过。

当对方在节外生枝,或作无谓的挑剔或无理的要求时,必须及时提出抗议。

向买主建议一个具体且彻底的解决办法,而不去讨论那些没有关系的问题。

(四)婉言妙语

谈判中,往往会遇到面对对手,有时无法直接回驳其意见或建议的场面。这时你不妨用一些委婉的语言来回答对方。这样。往往易于被对方接受。

传说在明代,有个地方新开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一副对联:

磨利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副对联论文句妙则妙矣,但值得可怕——磨刀霍霍。杀气腾腾,令人毛骨悚然。这家理发店因而门庭冷落。

另有一家理发店,也贴出了一副对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弹冠”取自“弹冠相庆”,含准备做官之意,上联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搔首”,愁也。“无搔首”,即心情舒畅,这里又指头发理得干净。人感舒适。吉祥之意与理发技艺巧妙结合,语意委婉含蓄。

这家理发店自然生意兴隆。

委婉,即在交谈中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婉转之词来暗示。

使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也越有味儿,因而也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委婉可以让对方感到发人深省,可以做到柔中有刚,刚柔共济,容易使对方入情入理。

谈判中,有些事情直述其意可能会伤害双方感情,这时,便应该采用婉转的说法。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祝酒时说: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断了二十多年。”

这句话就十分婉转,既暗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美国,但又没有正面指出美国,因而没有伤害美方的感情。

语言的委婉,还可以体现某种灵活性。

尼克松访华签发《上海公报》时,用了这样一个词组:

“台湾海峡两岸的同胞”。

据说这是聪明的基辛格想了一夜,才想出来的,这是国共两党都能接受的词语,由此,公报才顺利发表。

这是谈判中灵活变通、婉言表达的范例。

谈判中,不要去评判对方的行为和动机。这是因为,世界上的情况很复杂。你的评判不一定正确,而判断失误最容易造成对方更大的不满。

此外,即使你的评判是对的,但由于直言的效果失去了余地,有时反而很被动。

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父亲走到孩子房间。说:“这地方看起来像个猪窝!”

——太太对丈夫说:“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你不会学学把碟子放进水池之前,先把剩菜倒掉吗?”

——一位母亲向孩子吼道:“你放的音乐太响了,邻居都被吵昏了头!”

——一位谈判者对对方说:“你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特别是费用计算的方式全都错了!”

上述几例的说话者,都扮演了评判的角色。这种说话方式,因为不顾及对方的自尊心,即使内容正确,也会不知不觉影响说服力。

要消除这种问题也不复杂。就是把话中的“你”改成“我”,这样,把对对方的评判改为表达个人的情感、反应和需要,就委婉多了,对方就容易接受了。

就上面几例而言,经改变后可以成为下面的说法:

——每次看到这个房间没有收拾干净,我就替你难受。

——如果把碟子的剩菜先倒干净再洗,我可以省一半时间。

——声音太大打扰了我的安宁,我难以习惯。

——我的资料和你有所不同,我是这样计算的……

谈判中。应尽量使用委婉语言。

如称对手是“敌方”,就不如说为“对方”;说对方在“耍阴谋”或“耍心眼儿”,就不如说对方“不够明智”。

营业员与顾客谈交易,最好把“胖”(特别是女顾客)说成“富态”或“丰满”;把“瘦”说成“苗条”或“清秀”。

如此等等。

谈判中,尽量避免说:“我要证实你的错误”这样的话。

这句话等于说:

“我比你聪明,我要使你明白。”

这种话等于是一种心理的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使人在你还没有开始说话时,就先有一种敌对的心理。

假如你要证实一件事情,使别人明白他的看法是错的,你就要巧妙地去做,使人心理接受。

谈判中,如果别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有错,即使他真的错了,你也应这样说比较妥当:

“好了,现在你看我有另一种看法,但我的不见得对,让我们看看事实如何。”

或者说:

“我也许不对,让我们看看事实如何。”

你自己要确定一个信念,即使自己的看法绝对正确,也要慢点说出自己的意见,尤其要避免用含有肯定意思的字眼。

例如:

“当然的。”“无疑的。”等等。要改用:“我想……”“我认为……”“可能如此……”“目前也许……”等等。

(五)声东击西

在形势复杂的谈判桌上,战术技巧的隐蔽性常常带来巨大的成功。

增强战术技巧的伪装。在对方不知不觉中实施你的转换策略,一方面明修栈道,另一方面暗渡陈仓。在你敏捷的思维攻击性面前,不给或尽量少给对方仔细斟酌、思考的时间,对方一方面要紧跟你的思维路向,另一方面又穷于应付,在迫使对方迅速作出反应时。自然能起到使对方不知不觉中否定自己的效果,从而取得谈判成果。

我国历史上有一则晏子以声东击西的方法说服齐景公,救烛邹的故事。

齐景公非常喜欢打猎,喂养了一些捉野兔的老鹰,这些老鹰由烛邹管理。

有一次,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齐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要将烛邹推出斩首。

晏子对齐晏公说:

“烛邹罪不可赦,不能就这么轻易杀了他,让我来宣布他的三条罪状。然后再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点头允许。于是晏子指着烛邹数落道:

“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听出了晏子的话中之话,只好说:

“算啦!不用杀了。”

晏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名义上指责烛邹的罪状。实际上却在批评齐景公。声东击西,终于使齐景公放弃了杀烛邹的念头。

有一位作妻子的对音乐很入迷,一心想当歌星,丈夫一再指出她的天赋不足,不可能成为歌星,但妻子似乎很难接受。

丈夫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委婉的向她表示说以后要多多支持她成才。他们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

妻问夫:“既然你支持我,为什么我每次唱歌时,你总要跑出去站在家门口呢?”

丈夫答:“没有什么,亲爱的,我这样做是为了让邻居知道,我没有打你。”

这一段答非所问的对白,表面上似乎是在说些与唱歌完全两回事的话题,实际上是向妻子进行婉转的批评:你唱的那声音就像惨叫似的。

谈判中的声东击西。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把重点集中于造成对方的错觉。这种错觉一旦形成,对方很可能对此作出错误的或违反事实本来面目的判断。

然后,再突然发出一个意义不同的信息,使对方措手不及。

在谈判中,一般在以下情况使用声东击西这一策略:

——试探对方,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为以后真正的谈判做一些准备。

——作为一种障眼法,迷惑对方,转移其注意力,延缓对方所要采取的行动。

——稳住对方,不让他手中的货物脱手或向另外的卖方购货。

——缠住对方,将其拖得精疲力尽,然后乘虚而入。

如果谈判对手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应该引起警惕。一些老练的谈判者往往在一开始就问自己:这次谈判对方是不是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如果看出了对方的伪装手段,那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