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脱口秀
24859100000075

第75章 一 “秀一口”技巧

用智慧点燃秀口的烈焰。

(一)抽薪秀

1、题解

有一句古话,叫“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其意思是说,要想止沸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抽薪”;釜(锅)底下的“薪”(柴禾)抽掉了,赖以加热致沸的能源也就没有了,水自然就无法沸腾了。要想“剪草”,最重要的是“除根”;草根被除掉了就永远不会再长出芽来。

在论辩中,如果能抓住对方观点的纰漏,然后将其观点中的支柱猛然击塌,使其猝不及防,就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技巧

(1)找出对方的观点或言辞中的纰漏,这是在“釜底”下“抽薪”的突破口。

(2)“薪”与“沸”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有一种必然性联系。在论辩中,可以根据这种必然的联系,用原因证明或否定结果,也可用结果证明或否定原因。

(3)“釜底”的“薪”可能很多,也就是说,支持对方观点的论据很多,论辩时要抓住其主要的、本质的,而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会失去威力。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景公修建路寝台,已经打好了地基。此时,逢于何的母亲死了。他拜求晏子转奏齐景公,请求把母亲的尸体葬在路寝台的墙下;与其父合骨。

为此,晏子见齐景公说:“有个叫逢于何的人,母亲死了,要葬在路寝台的墙下,与其父合骨。”齐景公听后,勃然变色,生气地说:“从古至今你曾听说过有请求在君主宫殿下埋葬死人的事吗?”晏子回答说:“古代的明君,宫室台榭建得少,又很俭朴,从不侵占活人的住宅,也不侵占死人的墓地,所以从未听说有请求在君王殿下埋葬死人的事。可是,现在的君主,盖了许多宫室台榭,侵占了活人的住宅,侵占了死人的墓地,使活着的人不得安生,死了的人尸骨离散。为了自己的奢侈游乐,既欺凌活人,又欺凌死人,这不是贤君应有的行为。为了满足自已的欲望,不顾百姓的生死,不是治国正道。我还听说,活着的人不得安生,就积蓄了忧愁,死了的人不得安葬,就积畜了悲哀。积蓄了忧愁就留下了怨恨的种子,积蓄悲哀的就留下祸患的根子。君王不如允许逢于何葬母于宫墙之下吧。”

齐景公同意了逢于何的请求。

3、鉴言

通过窥视对方美丽的言辞或激昂的情绪,洞见其观点或言辞的纰漏,来个釜底抽薪,使其从沸点直落冰点。由于“温差”太大,使其难以应答,你就会占有明显的优势。

(二)讽喻秀

1、题解

喻是比喻。讽是讽刺。用比喻的方法讽刺对方,使对方的思维被你做的比喻时的形象所困扰,措手不及。此法妙在比喻和讽刺联姻,珠联璧合。

2、技巧

(1)所设的比喻要生动形象,使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湿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2)讽刺要有力,提出的问题要尖锐,不能含糊其辞。

(3)讽刺要寓于比喻之中,两者不能游离,否则将显得生涩。

“七君子事件”中的史良,在法庭与法宫、检察官的论辨中,用喻答反驳的所谓七君子电报与西安事变有联系的说法,有这样一段对话:

检察官:在西安事变前,你们给张学良、宋哲元、韩复榘、傅作义发电报是有联系的,你们应该对此负责。

史良:一个刀店,每天都会卖出许多把刀,多数买了刀的人是用来切菜,也不排除有人会用买来的刀杀人的可能性。照检察官的意思,难道凡是杀了人都要由刀店负责吗?

3、鉴言

讽刺对方时,借用一个比喻,不但增加对自己命题的确证,也增加对手反驳的困难,因为对手除需反驳你的论题外,还要设法反驳你的比喻。

(三)擒纵秀

1、题解

论辩中先放后收,常能出奇制胜,一“纵”一“擒”,就犹如一股奇兵,使论敌在放松戒备中上当,最终无可奈何地服输。

2、技巧

(1)要注意“擒”与“纵”的关系,一般说来,要先“纵”后“擒”。以“纵”引“擒”,形“纵”实“擒”,“纵”中有“擒”。

(2)在论辩中用此战术,先“纵”就要放得开,要达到麻痹论敌的目的,“纵”要为“擒”创造条件,这是争取优势深谋远虑的方略。

(3)“纵”只是手段,“擒”才是目的,所以“纵”时不要放虎归山,在“纵敌”前要对论敌可能采取的对策作出同样的估计,特别是预先为论敌可能提出的遁辞设置关卡和障碍,断其退路。布下天罗地网,令其不得不俯首就擒。

苏北盐城有个穷船夫施三小子。一天,他撑船到登瀛桥西。谁知天气陡变,一时狂风大作,舵扳不住,帆落不下,那船一头撞断了大财主陈万金家傍水赏月楼的柱子。这陈万金是盐城一霸,横行无忌,一手遮天。如今,他家的柱子被撞断了,这可不得了。他命人把施三小子毒打了一顿,还不解气,又押送县衙门治罪。

施三小子的妻子慌了手脚,赶忙去请求当地好打抱不平的口才家沈拱山。沈略一思考,就说:

“好吧,这事我来办。明天,你让施三小子在堂上高喊我舅舅就行了,我自有道理。”

第二天,受了贿赂的县老斧把惊堂木拍得直响,高声喝道:“施三小子,你好大胆!行船撞断陈员外家的楼柱子,你知罪吗?本堂判决:打你四十大板,木船收官,把你老婆断给陈员外家当奴婢,以赔偿损失。”

沈拱山在大堂口听到这些话,立刻奔上前去。

施三小子见沈拱山来了,连忙高叫:“舅舅、舅舅,快救我!”沈拱山忙问:“你犯了什么罪?”施就把木船撞断了傍水赏月楼的事告诉了他。沈卷起衣袖,怒气冲冲,把施连打三个耳光,一边骂道:“小畜牲,从小就不学好,叫你骑马你下河,叫你行船你上岸!”

“我没把船撑上岸啊!”

“你还狡辩,没上岸怎么撞倒人家的楼住了啊!”

“他家的楼是傍水造在河里的啊!”

沈拱山听到这儿,变了脸色,转身对县老爷说:“老爷,这就是陈财主的不是了。河么,是行船的,怎么能砌楼呢?”

县老爷被问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说:“那就放了这小子罢,把船还给他。”

站在一旁刚才还得意洋洋的陈万金急了,忙说:“老爷,老父,您怎么不秉公办案啊?”

沈厉声喝道:“你在官河上私造民房,阻塞河道,该当何罪?”

施三小子也插嘴道:“老爷,我那木船头的挡浪板撞坏了。”

沈拱山紧追不放:“如不赔偿,就跟我上道台衙门打官司!”

陈万金害怕把事闹大,只得赔偿了施三小子的挡浪板,灰溜溜地出了县衙门。

3、鉴言

请记住:论辩同拳击一样,只有把拳头收回来,出拳才更凶狠,更有力。

(四)攻毒秀

1、题解

就是用毒药来治疗其他毒素的疾病。在论战中是指用对手本身的矛盾来反驳对手。

2、技巧

(1)先要分析对方论辩过程的矛盾。即我们所说的“毒”。这是找到病症的关键一步,以供下步论辩时能“对症下药”。

(2)设计反驳对手的方案,也就是制造自己的“毒”,这种“毒”是针对对手的“毒”设计的,要做到对症、高效、杀伤力强等特点,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

(3)语气要沉稳,不能急躁,耐心地去反驳,有时甚至可以退步,使对方矛盾暴露得更为明显,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反驳更为有力。

(4)反驳对方矛盾的同时,要谨防自己的论辩系统出现矛盾。否则,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无从反驳对方。

《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则是说明利用对手认识上的矛盾来反驳他的论断的:

燕王听人说远处有一个人通晓长生不死的秘法,喜出望外,立即派了一个臣子远道赶去向那人学习,想等他学成回来教给自己,岂不能长生不死了吗?这臣子日夜兼程,赶了好几天才到,知道那个“通晓长生不死秘法”的人,在前一天死了。徒劳往返,只得空着手来见燕王,燕王听了这种情况非常生气,责怪这个臣子慢了行程,误了大事,要将他处以死罪。这时殿上一个大臣对燕王道:

“人最忧患的无过于死,最看重的无过于生,远方那个人自称有长生不死的秘法,而他自己却死了。既然他不能使自己不死,又怎能使大王长生呢?这个奉命前往学‘长生不死秘法’的臣子,无论行程快慢,拿到‘秘法’与否,都是一样。大王要治他的罪,难道到现在您还认为那‘长生不死的秘法’是真的吗?”

燕王只得赦免了这个臣子的死罪。

3、鉴言

这个大臣的手段厉害吗?请您想尽办法借用过来,对方在与你论辩时的前后有矛盾吗?请您抓住它不要放掉,有了这两个武器,您就会置对方的论辩于一个“死胡同”,最后使其乖乖投降。

(五)荒谬秀

1、题解

谬论来攻击谬论,而我方谬论是根据对方的谬论人为制造的,其制造方法可以是对对方谬论的模拟,也可以是对对方谬论的引申,还可以是对对方谬论的类比。这种人为制造谬论,用以反驳对方谬论的方法,叫做荒谬秀。

2、技巧

(1)发现对方的谬论,并对对方的谬论进行全面的透视,然后寻找适当的角度或是寻找缝隙。

(2)用模拟、引申、类比的方法制造谬论在论述自己的谬论时,不要忘记对方的谬论,最好要与其形成对比。

(3)最后结尾时可以做一些归纳(指长篇论辩)但较短的论辩,只要最后一句带有一点揶揄、调皮的口吻便可。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积极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为争取黑人解放发表过演说,为建立美国的民主进行过斗争。他在指责一项有钱人才有姿格当选为议员的法律时说:“要想当上议员,就得拥有30美元。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么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之后,我的驴死了。那我的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这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在美国的废奴运动中,废奴主义者菲力普斯到各地巡回讲演,一次,一个来自反废奴势力强大的肯塔基州牧师问他:

“你要解放奴隶,是吗?”

“是的,我要求解放奴隶。”

“那你为什么只在北方宣传?干嘛不敢去肯塔基州试试?”

菲力普斯反问:“你是牧师,对吗?”

“是的,我是牧师,先生。”

“你正设法从地狱中拯救鬼魂,是吗?”

“当然,那是我的责任。”

“那么你为什么不到地狱去?”

其实,牧师的提问很有道理,一个声称要解放奴隶的人,总在没有奴隶的地方叫喊,确实让人心烦。但无奈菲力普斯的反驳太有力了。

据《嘻谈录》记载:某把兄弟均爱说谎,把兄说:“我昨日吃了个极大的蒸饽饽,用一百斤面,八十斤肉,二十斤菜,包了一个,蒸好了用四张方桌才放得下;二十几个人四面转着吃,吃了一天一夜,没吃到一半,不见了两个人,原来那两人钻进里头掏馅儿吃呢。你说大不大?”把弟说:“我昨天吃的肉包子,那才叫大呢: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没见着馅儿。往里紧吃,出一块石碑来,上写‘离馅还有三十里’,你看大不大?”把兄说:“你这么大的包子,用什么锅蒸的?”把弟说:“就是你蒸饽饽的那锅口。”

3鉴言

针锋相对地强攻被称为论辩的重武器,当遇到对方用重武器时,你可以以荒谬秀化解它。

(六)棉针秀

1、题解

如果论辩中既不想太强硬,又不想丢掉自己的原则主张,就用棉里藏针法,这意味着软中有硬,硬是通过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表现在论辩中就是语言的锋利软中有硬,硬中有软,既不失自己的原则主张,又能使对方接受。

2、技巧

(1)“软”是辩辞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其中可以运用一些谦词、敬语、委婉语等,使人听起来舒服。

(2)“硬”是整个辩辞的主线,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无论怎样的“软”,都不要忘记夹杂着“硬”,即所说的“藏针”。

(3)“软”和“硬”要交叉开来,“软”了后要“硬”,“硬”了后再“软”,软硬交叉,形成一波三折的气势。

有一段相声说道:诸位别走,有钱您帮个财缘儿,没钱您帮个人缘儿。站脚助威我也知您的人情。

小哥儿几个说了半天了,就为混碗饭吃。我们这锅饭刚煮得,眼看到嘴了。啪!您给扬一把砂子,我们吃不了,您也拿不走,你说你损不损?还有一样得说清楚:不是谁的钱都要,好几百位都给钱,说相声的早发财了。左邻右舍您别给,周围做买卖的您别给,有大票换不开的您别给,哪位有零钱今儿不愿给的,您别给。

不过,都不给,我们吃什么呀?无君子不养艺人。我们没能耐,我们的能耐都在您口袋里哪,您不给钱,我们的能耐在哪儿?这话又得说回来了,您也不能都不给呀,我们就靠诸位养活呀!我们是您的欢喜虫儿。您喜欢养猫,我们就是猫;您喜欢养狗,我们就是小狗;您喜欢养鸟儿,我们就是鸟儿。养鸟儿不是听叫叫吗?小哥儿们叫半天,该您喂了,哪位有零钱,给带个头儿,我看也不费劲儿,掏出来‘啪’一扔,摔破了您都甭管3、鉴言整段话一波三折,软中有硬,大量的敬词、谦词、委婉词中夹着几个刚强有力的反问句,使人听得进,叫人不得不掏出钱来,棉里藏针的妙在这段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如俗语所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棉里所藏的针,恰似暗箭,也是一把“软刀子”,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甘心情愿认输。

(七)远近秀

1、题解

在对话中是指为了说明眼前的道理,将来在论辩中的问题束之高阁,而是看将来问题的发展,然后,再回头来辩论眼下的问题,这叫做舍近谋远秀。

2、技巧

(1)把眼前正论辩的论题搁置起来,而去辩论另一个较远的问题,这并非是胡乱地联系,而是两个问题之间有类比关系或因果关系。因此,“谋远”也要考虑到“近”,前者“远”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后者(近)。

(2)这种方法一般都带有一种劝谏的性质,其针锋相对的论辩色彩并不是很强。因此语言要庄重,语气应和缓,要有足够的耐心,由远处某件能发生的事或某一道理再逐渐谈到眼前正在论辩的问题,使对方认识到了成败利害关系,以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3:由“远”到“近”,由“近”到“远”,在论辩中并非是简单的一个程序,有时常常需要较多个回合,直至令对方认输为止,所以,也可以说,这种方法运用得当,能使论辩一波三折,趣味横生。

秦国攻打赵国时,赵孝成王刚继位,他年纪还小,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执政。于是赵国就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复说:“必须以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能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最小的儿子,太后不愿意送他去做人质,齐国也就不出兵救援赵国。大臣们极力劝谏,赵太后气愤异常,她说:“谁再敢说这件事,我老太婆一定要把口水吐到他脸上!”

左师触龙请求面见太后。他对太后说:“我的贱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但我老了,心里很疼爱他。希望您能让他补充卫士缺额,保卫王宫,我想在我还没有死之前,把这件事托付给太后您。”太后问:“大丈夫也爱最小的儿子吗?”触龙回答说:

“爱得比妇人厉害。”太后笑着说:“妇人对小儿子爱得特别厉害。”触龙说:“我私下认为太后对燕后(太后之女)的爱胜过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对燕后的爱比起长安君来差远了。”左师说:“父母爱子女就得为他作长远考虑。太后送燕后出嫁燕国时,握着她的脚后跟哭泣,惦念她远嫁在外,为她伤心。她走了之后,不是不想念她,但祭祀的时候,总是为好祈祷:‘一定别让她回来’(古代诸侯之女嫁到他国,只有被废或亡国时才回到本国)。这难道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的。”左师问:‘从如今推到三世以前,赵肃侯开始建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被封了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的吗?”太后回答:“没有。”又问:“不是赵国,其他诸侯王的子孙被封了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的吗?”太后回答:“我没有听说过还有在的。”左师说:“这些事说明,权势这个东西,近害自己,远害子孙。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必然不好吗?不是的,原因是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劳,俸禄优厚而没有苦劳,所拥有的贵重宝物又太多了。如今,您让长安君地位很高,分封给他肥沃的土地,赐给他许多贵重宝物,而不及时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你逝世。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太后说:“是这样的。那就任凭你怎样支使他吧!”于是,左师触龙为长安君准备一百乘车马,送他到齐国作人质。

齐国立即发兵救赵,秦军撤退了。

3、鉴言

触龙将要劝谏的问题避开,而是去旁敲侧击地说明这一问题的利害关系,同时把事情引申得较远,再回到劝谏问题上来,最后终于大功告成,由此可见他论辩技巧之高超。

舍近取远似乎是庸人之举,但从上述例证中可以看到:

它也是一种高超的论辩技巧,而且也恰是在这些人们常规思维想不到的方法上,更能显出你的论辩才能,所以您不妨找几个问题演习一下。

(八)圆场秀

1、题解

机变,就是灵活机动地应付各种场面。圆场,就是为了使某个已发生的突变事件找到一个圆满的结局。机变圆场秀就是能够灵活机动地为某个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缺憾找到一个圆满结局的方法。它是应付意外事件的最好方法之一。

2、技巧

(1)机变,就是随机应变,它是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因此,在对话中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它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积累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

比如,可以看一些幽默故事、名人传记等,向别人学习、借鉴一些成型的经验或吸取某些教训,并做到举一反三,便可以在对话中运用自如。

(2)运用这种方法不必长篇大论,有时只有一、两句话便可以达到目的,也不用做任何总结,其精髓皆在你最后的辩论里。

(3)运用机变圆场秀,必须与具体时境相吻合,不能生搬硬套某个成功的例子。一般说来,运用这种方法往往借助双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所以它具有诙谐、幽默的特色。

清代恭忠亲王有一次叫戏班人演武打戏。他忽发奇想,说:“你们到台下来打。”台下是石阶,铺满锦石,一翻筋斗,腰骨就要受伤。演员们瞻前顾后,不寒而栗。亲王仍一股劲地催促,还命令手下取出银两作为赏钱,可演员们谁也不上前。此时,老资格的武打演员孙菊仙正站在亲王身边,审时度势,他成竹在胸。于是,他笑嘻嘻地说:“你们好好打吧,打完了,王爷不但赏你们一人一个银锞子,还要赏你们每人一贴伤膏药呢!”恭忠王听了,只得干笑几声作罢。

2、鉴言

孙菊仙用语言挽救了戏班子,足见其机智。他的方法也是很高明的,没直接说破!“演员要受伤”,则是说:“恭忠亲王赏每人一贴膏药!”真是妙不言传。

(九)暗渡秀

1、题解

在对话辩论中是指制作假象蒙骗对方,而达到的是另一种目的,这是一种“曲径通幽”的方法。

2、技巧

(1)要制造假象,用以蒙骗对方,其假象要逼真,用以牵制对方的思维。

(2)“渡”要巧妙,因为其实这是一个过渡,要把自己的论点悄悄地渗入对方的思维领域,使其逐渐地明白你的真正目的,而最后又无法悔改。

(3)最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真正目的时,可以不像其他论辩方法那样明确、直接,可以委婉含蓄一点,甚至有时没有必要说明,只是意在不言中,让对方自己去领会。

父亲送儿子去寄宿学校,对老师说:“如果这孩子不守规矩,您就用鞭子好好教训他吧,如果他和您闹别扭,就请告诉我,我要亲自揍他,他每星期会得到一先令的零花钱,如果他多花了,请告诉我,我就一个子儿也不给他了。”

显然这一席话听起来很粗暴,但它的真正效果却是教师对孩子产生了强烈的怜爱。当父亲冷冷地说:“杰克,再见!”孩子战战兢兢地回答:“爸爸,再见!”这时,老师觉得自己如果对孩子不客气的话,简直是太不近人情了。

父亲没有说让老师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而采取另一种对策向老现表达这种心情,最后我们才明白,父亲那顿训斥是一个假象,目的是能让孩子引起老师的怜悯。

3、鉴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一句古语,但对于论辩者来说,它是一条名言,以假象掩护就更能在暗中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方法。

(十)声情秀

1、题解

成功的论辩不仅凭借锋利的言辞,缜密的思维,铿锵有力的语调,还常常需要激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对方及观众的血液里,令其沸腾。利用较强的表演手法,较美的文字语言,较深的感情,一句话,靠感情战胜对方的手法就是论辩的声情感染秀。

2、技巧

(1)要把情绪感染与理性思辩结合起来。如果单一地或偏重于运用情绪感染,会使人感到缺少力度,无法唤起人们深刻的理性思索。

(2)声情感染秀,一般说来,都是在讲到具体例证,可是讲到某个支持自己论点的故事时较为常用。所以,这故事本身要首先感动自己,论辩前要反复体会,酝酿感情。

(3)要掌握语气,声调及节奏。因为为激动时往往情绪失控,节奏紊乱,声调失控,这样毫无疑问是对自己不利的。

有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女人来找林肯,哭诉自己被欺侮的经过。这位夫人原是独立战争时期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月靠抚恤金来维持风烛残年。

前不久,出纳员竞要她先交出一笔手续费才能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竟高达抚恤金的一半,这分明是敲诈勒索。素有修养的林肯听完老妇人的倾诉后,怒不可遏,他安慰老人,答应一定帮助她打这个没有事件证据的官司,因为那个出纳员是用口头勒索的。

法庭开庭后,原告因证据不足,被告矢口否认,情况显然不妙。轮到林肯发言,几百双眼睛盯着他,看他有无办法扭转局势。

林肯没有陈述案情和老人的不幸,而是首先用抑扬顿挫的嗓音,把听众引入美国独立战争的回忆,他两眼噙满泪花,用真挚的感情述说革命前美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述说革命志士在冰天雪地里战斗,为浇灌“自由之树”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突然间,他情绪激动了,言词犹如夹枪带剑,直指向那位企图勒索遗孀的出纳员。最后,他以巧妙的设问,作出令人怦然心动的结论:

“现在,事实已成了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于黄泉,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可怜的遗孀,还在我们面前,要求代为申诉。不消说,这位老夫人从前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牺牲了一切,而变得贫困无依,不得不向受着革命先烈争取来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一个设问,嘎然而止,在场的人眼圈泛红,为老夫人抛一把同情之泪。有的跺脚捶胸,扑过去要撕扯被告;有的当场解囊捐款。在听众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3、鉴言

请记住:西方人讲求理性,也讲求情感,而中国人更注意情感,那么,声情秀极为有用。

(十一)投石秀

1、题解

这是一句成语,原意先投出一块石探探路。然后再继续向前走,后来比喻做某件事前进行分析,小规模向前试探一下。在论辩中,投石问路是指先对对手进行火力侦察,了解其实力和论辩方法,然后再大规模反攻。

2、技巧

(1)投石问路秀的重点是“投石”,如何“投石”?要掌握好时间、地点、方式,要先设计好一个方案,然后再进行实施。

(2)“投石”的目的是“问路”,是为了侦察对手的实力及可能进行的论辩方法。所以,心中一定要有个目标,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3)投石问路除论辩外,还可以在其他场合,如日常交际中应用,特别是求借、求爱等需要别人帮助时,更是一个较强的办法,它可以免除你陷入尴尬局面。

宋朝宰相韩佗胄,一生性好招揽结交高士名流。有一天,他刚把著名文人叶水心请到,门官忽然递进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叶水心求见”。客人们一听,都知道来了一个冒牌货。韩佗胄也有了打算,便吩咐门官:“请叶水心进来”。

冒牌的叶水心进来了,年纪甚轻,一副穷酸相。韩佗胄首先向他提到几篇文章,都是叶水心中进士时的卷子。那人不慌不忙地说:“这些,都是我年轻时的习作,后来已经修改了。”接着,就把修改的地方朗诵给大家听,客人们听罢,都感到惊奇:因为他所作的修改,的确要比原作高明。

韩佗胄甚是爱才,此时已经改变当场揭穿骗局的打算,便留下年轻人吃饭,并且拿了一些古画来,请他题词。他毫不推让,欣然命笔,立即成篇,题得颇为高妙、精当。韩佗胄和客人们越发惊奇,竞连真正的叶水心也有点坐立不安了。

这时候,韩佗胄悄悄地对年轻人说:“我这儿正坐着真叶水心,难道天下真有两个叶水心么?”

年轻人也低声回答:“像叶水心这样的文人,天下有的是,你要几斗有几斗,要几车有几车。可是我今天要不是冒充他的名头,你不见得让我进来。

我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叫陈谠,是个无名小卒。”

英国小说家毛姆未成名前,生活非常困难,为求文章有价,有一次写完书后在各大报刊登一则征婚启事。

启示称: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后,在全伦敦的每家书店都买不到他的书了。

3、鉴言

毛姆的手腕甚是高明,但不可取,因为他心中只想着自己。但他这种投石问路,借以探听小说销售量的方法令人称道,对我们论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还是一句老话,论辩如用兵。如果说其他论辩方法是你的“集团军”,那么,投石问题秀就是你的“侦察连”。如何利用它取得论辩的胜利呢?那就看你这个指挥官如何指挥了。

(十二)调解秀

1、题解

论辩是使对手接受道理的手段。正因为如此,论辩并非就是简单地战胜对方,只要使其接受道理便达到了论辩的目的,化敌方为友的调解秀就是既能使对手接受真理又能建起友谊的方法。

2、技巧

(1)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经过对其心理反应或变化的规律推测,考虑论辩对策的选用。所选的对策应是以对手能接受为原则,使其信服。

(2)要在对手心中树立起威信。这就要依靠合情合理的论证,对辩题的深刻理解、广博的才识和雄辩的逻辑,才能使对手心中对你有信赖感。

(3)要致力于消除对手的心理障碍,改变其非理性的心理状态。所以,论辩时要考虑论战气氛和对手的情绪反应,消除其对立情绪。

(4)为消除其心理障碍,要尊重对手,多用切磋、探讨的口吻,谨防使用尖酸刻薄的话语刺激对方,力争在融洽的气氛中将论辩推向深入,使论辩既成为通向道理的途径,又成为构筑友谊的桥梁。

1754年,当华盛顿上校和他的部下一起驻扎在亚历山大里亚的时候,当地正在选举弗吉尼亚州议会议员。一个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有一次,华盛顿跟佩思就选举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向佩思说了一些极端冒犯的话。狂怒之下,佩思把华盛顿击倒在地。但是当华盛顿的部下赶到,决心要为他们的指挥官报仇的时候,华盛顿从中斡旋并劝说他们平静地回到营房里去。

第二天清早,他送给佩思一张字条,请他到当地一家酒馆去,越快越好。佩思到酒馆去了,心里等待着一场决斗。使他惊讶的是,他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和杯子。华盛顿离座相迎,微笑着伸出手。

“佩思先生,”他说道,“犯错误是自然之事,改正错误却是光荣之举。我相信我昨天错了。你已经得到了某种满足,如果你认为这已经足够了的话。这是我的手——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华盛顿“出言不逊”激怒对方,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他华盛顿知错便改,以极大的勇气承认错误,最后又圆满收场,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和信任。致使后来,佩思成了华盛顿的忠实信徒和有力的支持者。

1948年夏天。英国大戏剧家肖伯纳听说誉满欧美的好莱坞女演员英格丽·褒曼正在伦敦,便想见她一面,因为褒曼主演过一部关于法国民族英雄——贞德的戏,但用的居然不是他写的同一题材的剧本。肖伯纳深知自己的地位和声望,感到颇难理解。

褒曼在一位制片人的陪同下来到肖伯纳的住处。肖伯纳刚把大门打开就先声夺人:“你为什么不演我的戏?”

褒曼当时只有33岁,但已经见过一些世面,“肖伯纳先生,可不可以先让我进来呀?”

“当然可以,我们将一起用茶。可你为什么不用我的剧本呢?”

“因为我不喜欢它。”

肖伯纳被年轻女演员干脆利落的回答惊呆了。这以前,好像还没人敢这样评价他的剧作,至少没有人敢当面如此唐突。

宾主坐定畅谈,褒曼继续申述自己的观点。

她纯真得像个孩子——在这位92岁龄的文学大师面前,她也的确是个孩子。她争辩道,肖把贞德写得过分聪明了,剧本中贞德的一些独白和对话不是历史上那个法国姑娘能说出来的。

肖哈哈大笑,打断了褒曼的评论。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你这来自莱坞的小姑娘叫什么名字来着……哦,是大名鼎鼎的明星。亲爱的小妞儿。没演过我的戏,说明你在这行当还没有入门呢!”

不料,“小妞儿”却更加认真执着了。她郑重其事地解释说,她是想真实地再现那个爱国如家的农村姑娘,肖的台词虽然才华横溢,却是剧作家腔调,并不符合贞德的身份;剧本人为地把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描绘得那么尽善尽美,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反而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褒曼的坦率真诚和独到见解终于打动了这位文艺界的前辈,一场舌战带来了相互理解。会晤结束时,肖伯纳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坚持要起身相送,并热情欢迎褒曼再来作客,褒曼答应下次同丈夫一起来看望肖。肖俏皮地说:“啊,我对你丈夫毫无兴趣,我是欢迎你!”

但第二次会晤终没能实现,两年后,肖伯纳与世长辞了。一直过了30年,褒曼想起未能实现的第二次会晤还感到非常遗憾。

3、鉴言

争取更多的人支持是兵法的一种谋略,也是论辩的一种战术。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让对手成为朋友,放下武器,变成自己的力量就要比“不战而屈人之兵”更计高一筹了。

(十三)诱导秀

1、题解

先制造假象,形成对方错觉,诱导其上当,然后再“堵笼抓鸡”,彻底否定对方的观点。这也是一种较为彻底地反驳对方的方法。

2、技巧

(1)首先要考虑制造假象,假象要逼真,不能让对方察觉,如果一旦露出马脚,后边的论辩将无法进行。

(2)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将欲速则不达。按照步骤,让对方陷得越深越好。陷得越深,你的成功率越大,它们之间正好成反比。

(3)在论辩过程中,时时要记住自己的中心论点,而每一步骤要为此服务,不要把话题拉得太长、太远。只有每个步骤都为自己的论点服务,才能真正地掌握整个论辩的主动权。

(4)最后,揭示出自己的主题要明了,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荒谬论点的根源,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甲:如果现代医学能够准确地测定胎儿的性别,我的爱人要是怀了女胎,哪怕是头胎,我也要叫她去做人工流产。

乙:为什么?

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小孩,女孩子长大了总归是别人家的,我没有儿子,靠谁传宗接代呢?乙:我家却是有个大胖儿子,现在才4岁,等过几年,我就送他到少林寺去出家当和尚。

甲:你这是疯了?

乙:我的精神很正常,因为他不能传宗接代。

甲:这孩子有什么毛病吗?

乙:我不是说了吗,大胖儿子,可以参加健美比赛。

甲:那怎么不能传宗接代呢?

乙:将来长大了找不着对象。

甲:好好的男孩子,哪能找不着对象?乙:到那时候,咱们社会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

甲:真新鲜,哪有这种怪事?一个社会怎能没有女的呢?乙:因为女的不能传宗接代。

甲:越说越不象话,你、我,还有社会上所有的人,谁不是妈妈生的呢?妈妈不是女的吗?乙:那时候根本没有妈妈了。

甲:没有妈妈?

乙:对。当“妈妈”还没出世的时候都叫“妈妈”和爸爸给“流”了!甲:啊?——喔……

京师里选拔将军,很多人去看热闹。

一个人说:“这些将军长得都不算高大,我们那里有一个,站起来就头顶房梁脚踏地。”

另一个说:“那算什么?我们那有一人,坐着时头也能顶着房梁。”

再一个说:“你们说的都不算稀奇,我们那里有一个,张开嘴就能上唇顶房梁,下唇搭着地。”

旁边的人回道:“那么他的身子在哪里呢?”

那人回答:“他只有一张会吹牛的嘴巴。”

3、鉴言

诱导秀将使你的论辩一波三折,平中见奇,配之以加重语气,理直气壮的神态,便可直取对手的要害。

(十四)直中秀

1、题解

直中秀就是直接用事实和道理,证明论敌的命题是错误的。揭露实质是指揭露论敌命题的本质。命题的本质是指命题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命题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2、技巧

(1)要深入剖析命题的本质,有的错误命题的本质可能是很隐藏的,必须透过现象去认识和批驳。

(2)对较为浅显的命题可以采用一语破的、单刀直入的战术;对较隐蔽的命题则要采用步步推进、层层剥笋的战术。

两位大学教师,一位是德高望众的教授,一位是刚毕业留校的助教,两人就文艺刊物登裸体画的问题展开辩论:

教授:近几年有些文艺刊物公开刊登一些西方的裸体画,一丝不挂,都是黄色的。这同“春宫”一类的东西有什么两样?

助教:一丝不挂的裸体画,只是现象。是不是黄色的画要看实质,你认为“裸体画都是黄色的”,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

教授:你认为裸体画不是黄色的吗?

助教:也不能这么说。对裸体画要做具体分析,有些裸体画是上乘的艺术品,有些却是低劣、无聊的东西,你说的黄色的黄,只是属于后者,而不包括前者。

教授:倒要请教,怎样区别他们呢?不然,你的观点同样是有问题的。

助教:当然可以区别。两者的不同在于看这张裸体画能否让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即给人以美感。如果只能给人以性感,丝毫没有美感的才是下流的黄色画。

教授:照你这样说,那些上乘的裸体艺术作品就不存在性感的因素吗?有这样一个笑话:“在某市美术馆的一次油画展览会上,一位中年妇女和她的丈夫走散了,她去找值班人员,问:“对不起,我的丈夫走散了,请告诉我,女模特儿的写生画挂在哪里?”因为看这种画是她所绝对禁止的。

助教:在上乘裸体艺术中,也可能存在性感的渗透。这种性感的因素也可能引起某些观赏者的性意识,甚至性意识的膨胀。不过这不能责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因为观赏者没有这方面的审美经验,缺乏从中发现美感的审美能力,如果不是没有欣赏这种艺术品的习惯,审美心理不能适应,便是同欣赏者本身的情趣和格调有关。

对你的观点应当进一步分析。可能你对“性感”的认识恐怕还不一定正确,说不定你有“恐性症”,以致“谈性色变”。其实人类的性心理、性意识,是人体的正常机制,无可回避也毋庸讳言。所谓美感,是积淀着理性的感觉,是包含着社会性的自我性。欣赏裸体艺术时所体现的美感中,其感性和自然性也包含一定的性感。它在某程度上也有助于促成生活激情和审美心理的扩张,这并不是坏事。过去由于封建意识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一看到裸体画便一律视作淫秽,斥为黄色,怎么还能看到艺术品的美感呢?

3、鉴言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十五)激言秀

1、题解

激言秀就是有意识地用一种刺激性语言,激发对方的自尊心以使之振奋起来,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地刺激对方。但这种刺激不是简单地调侃、挖苦,而是有意识地让对方按照你的思维发展下去,使其落入你的圈套。

2、技巧

(1)可以采用直激法,面对面地,直来直去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之受不住的目的。

(2)还可以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用以贬低对手,从而激发起比要第三者强的决心。

(3)不能只靠“激”,而且还要“导”,把对方的情绪“导”入你事先想好的道路上去,以最后达到目的。

(4)使用激将法一般不从正面劝导,而从反面去激励,去刺激,使对方必变原有状态,或放弃原有的观点。

(5)使用激言秀要看对象、环境及条件,不能滥用。同时,在运用时要掌握好分寸,不能过急,亦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反激怒对方,其效果适得其反;过缓,对方没能意识到,就无法激起对方的自尊心。

苏秦从当了赵国的相国后,便命手下人不露声色地将张仪接到赵国。张仪到赵国后,苏秦故意延宕不见,好不容易见了面,又挨了顿奚落。张仪回到客店,一筹莫展,贾舍人替他还清食宿费,并把他送到秦国。到了秦国,贾舍人又拿出好些金钱替张仪在秦国做客卿的费用,张仪要报答贾舍人的大恩。哪儿知道贾舍人可巧来跟他辞行。

张仪流着眼泪,说:“我在困苦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我。只有你是我的知己,屡次三番地帮助我,要不我哪儿有今日。咱们有福同享,你怎么能回去呐?”贾舍人笑着说:“别再糊涂了!‘打开窗子说亮话’,你的知己不是我,是苏相国!”张仪摸不着头脑,说:“这是什么话?”贾舍人对他说:“相国正计划着叫中原列国联合起来,就怕秦国去打赵国,破坏他的计策。他想借重一个亲信的人来执掌秦国的大权,他说这样的人,除了先生没有第二个。

他就叫我把先生引到赵国。又怕先生得了一官半职就满足了,特地用了‘激将法’。先生果然火了,要争口气,他就交给我好些金钱非要叫秦王重用先生不可。我是相国手下的门客,如今已经办完了事,得回去报告相国了。”张仪一听,不由得愣住了。呆了一会儿,叹息着说:“唉,我自以为聪明、机警,想不到一直蒙在鼓里还没有觉察出来。我哪儿比得上苏秦啊?请您回去替我给他道谢,他在一天,我决不叫秦王去打赵国。”

3、鉴言

刺激对方,使其按照你的意愿去做,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方法,但如何刺激,这是第一个难题,最后又如伺收场,也是你需要三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