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昌起义
24859400000008

第8章 英烈名册——武昌起义人物志(1)

(一)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户农家,一个婴孩呱呱坠地,而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都将因为他的降生而改变,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他早年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却遭到冷遇。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发动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誓词中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创立也标志着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开端。1895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计划泄露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活动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其后,他又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后又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进行国民革命,举所誓之四纲,力图创立“中华民国”,并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序。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前后共直接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其中包括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 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斗志,也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0年11月,孙中山与黄兴、赵声等人在槟榔屿议定了广州起义的计划。这次起义原定于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广州发难,赵声、黄兴为革命军的正、副指挥。但由于海外的募款和购买的武器未能及时到齐,并且临近起义前,温生才对清政府在广州的将军孚琦刺杀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于是,清政府下令加强戒严防范,并全城搜查革命党人,因而起义被迫延期至4月27日。当天下午5时30分,黄兴在形势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义的情况下,毅然率领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虽然革命党人浴血奋战,全力抵抗,但因敌我悬殊等多方面原因,起义不幸失败,72名烈士在这次起义中遇难。遇难烈士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潘达微还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也称“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更为后来的武昌起义瓦解清政府政权奠定了基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省同志纷纷响应,革命至此终于取得了第一次成功,并开始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由于自1907年起,清政府一直全力追缉孙中山,迫使孙中山长期居留欧美各国。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终于再度踏足中国国土。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赶赴上海,并于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为纪元,改行阳历。临时参议院于月底正式组成。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表示,一定要“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在孙中山组阁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革命派占据绝对优势,但同时也吸收了一些旧官僚和立宪派。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公民有人身、选举、参政、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通信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和权利,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政令。在外交上,表明“得与世界各邦敦平等之睦谊”,加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在经济上,废除清代的苛捐杂税,保护民族工商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在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博爱”为宗旨的“公民道德”教育,废止小学读经。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至此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众叛亲离中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

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著述。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在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同时,他又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孙中山应北京政府之邀,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始终不渝地坚持革命的立场与方向,为革命事业奔波一生。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因为有了孙中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革命理论的积极宣扬,广大中国民众才得以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迎来民主共和的曙光。孙中山以他一生的努力,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无愧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与品德情操,都成为了历史的绝响。他的功绩永垂青史,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二)黄兴

黄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常与孙中山并称“孙黄”,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清末的许多重要革命团体和革命活动多为孙中山与黄兴共同谋划组织的。

黄兴出生于1874年10月25日,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黄兴早年曾受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推荐,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同情维新运动,认同变法主张。1902年,于两湖书院毕业后,他被派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并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杂志,组织“湖南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