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纵横捭阖——苏秦
24860500000006

第6章 燕国为臣

六个诸侯国签订的合纵盟约让秦国感到十分恼火,因为它大大限制了秦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秦国当然不愿长久这样下去,得找个机会拆散六国联盟才对,否则秦王非得憋死在函谷关里面不可。后来秦国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秦国派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假装要和它们联合进攻赵国,想破坏合纵的盟约。结果齐国和魏国上当受骗,一起出兵进攻赵国。赵肃侯对此大为光火,赵王作为联盟的盟主,最为担心的是秦国,时刻防范的是秦国的进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竟然掉转枪头向他赵国开战,赵王怎能不恼火万分呢?在大骂齐国和魏国背信弃义的同时,赵王对苏秦也十分不满,认为苏秦这个“纵约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把责任一股脑全推到了苏秦的身上。赵王气愤地对苏秦说:“看看吧,我的大‘纵约长’,这就是你所主张的合纵抗秦的结果。现在我们赵国既得罪了秦国,又受到齐国和魏国的进攻。抗秦没有抗成,结盟反倒结成了一堆冤家,你不是说一国挨打各国都来救援吗?现在我们赵国就受到别国的进攻,让我见识见识你的援兵吧!”

苏秦害怕了,他也没有想到齐国和魏国会背信弃义地去攻打赵国。现在其他几个诸侯国都在一边看笑话,没有一个肯出面进行调解,况且魏国和齐国还在一个劲地进攻赵国,苏秦担心再这样下去,赵王一怒之下会杀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苏秦请求出使燕国,并向赵王保证说一定要出面调解此事。赵王现在被魏国和齐国搞得焦头烂额,也不想听苏秦到底在说些什么,糊里糊涂地就任由苏秦去了。

苏秦离开赵国后不久,存在十五年之久的六国合纵就彻底瓦解了。

苏秦离开赵国,觉得只有燕国才能够真心地收留他,所以就来到了燕国,受到了燕文侯的热情款待。这一年,燕文侯去世了,太子继位,这就是燕易王。这个燕易王可不是一般的君主。因为他的妻子是秦惠王的女儿,他也就是秦王的姑爷,也算是一个有背景的人了。燕易王刚登基没多久,齐宣王就趁燕国国丧的时候,出兵攻打燕国,一连夺取了十几座城池。燕易王眼见齐军大兵入境,连攻下了十几座城池,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希望苏秦能有个退兵的良策。

这一天,燕易王火速召见苏秦。一见面,就先将了苏秦一军;“先生你看,以前你来我们燕国,我父王对你可不薄,不光给你好吃好喝的,还资助你去见赵王。要不是我父亲相助,先生也不会有后来的风光。不仅享受荣华富贵,而且还身挂六个国家的相印。再说各国诸侯可都是冲着先生的主张去结盟的,盟约上不是说,我们六个国家要互助互爱,情同一家,共图对付自己的敌人秦国吗?可是你看现在秦国的军队没有来,齐国的军队倒是攻打过来了。先是攻打赵国,接着又进攻我们燕国。我恐怕天下的人都会耻笑你这个身挂六国相印的‘纵约长’啊!”

苏秦惭愧地对燕易王说:“您父亲对我苏秦可算是不薄,我苏秦也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现在齐国攻打燕国,是我这个‘纵约长’的失职。我看齐国之所以这样做,恐怕是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早晚有一天,齐王会后悔的。”

燕易王说:“你的话是有几分道理,可是谁知道这个齐王什么时候才后悔啊。他要是十年八年后再感到后悔,恐怕我们燕国早就被齐国吞并掉了。”

苏秦看透了燕易王的心思,对燕易王说:“这个还请大王放心,我这就去齐国一趟,帮你把失地收回来。不管怎样,齐国违约在先,我又是大家选举出来的纵约长,这点面子我想齐王还是会给的。”

燕易王连眼皮都没有抬,只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希望先生能够说到做到啊。”

苏秦无比沉闷地离开燕国,心里面不住地大骂齐宣王混蛋。放着安安稳稳的日子不过,非得弄得天下鸡犬不宁才高兴。

苏秦见到了齐宣王,先是拜了两拜,对齐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表示祝贺,接着又对齐宣王表示深切的慰问。

齐宣王这下子被苏秦给搞晕了,问:“先生,你这是搞的什么名堂啊,一会儿向我祝贺,一会儿又向我慰问的。你也知道,我们齐国部队刚刚在燕国打了几个胜仗,已经夺得了燕国十几座城池,我这高兴还来不及呢,有什么值得忧伤的事啊?”

苏秦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一句:你这个厚颜无耻的家伙,还好意思在这说,要不是你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的,我能受今天这份窝囊气吗。不过苏秦毕竟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依然面不改色地对齐宣王说;“我正是为你攻打燕国的事来的啊。我听说即便是再饥饿的人也不会去吃河豚的肉,河豚的肉虽然味道很鲜美,但是它也有剧毒啊。为了一时能够填饱肚子就要冒着被毒死的危险,太不值得了。现在大王就是在冒着被毒死的危险在吃河豚肉啊。燕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你去攻打燕国当然可以暂时占些便宜回来。但是大王你不要忘了,如今的燕易王可是一个有背景的人,他可是秦王的小女婿。秦王看到自己的女婿被人欺负,架不住自己的女儿在面前哭哭啼啼的,能够置之不理吗?要是把秦王给惹急了,出兵相助燕国,然后顺便向东再攻打一下你们齐国,大王你想一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现在为了几座小小的城池,竟然要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仇恨,万一秦国让燕国作先锋,它们秦国做后盾,召集天下精兵强将攻打你们齐国,嘿嘿,到时候大王你可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了。你说大王我能不向你提前表示一下慰问吗?”

齐宣王一听,脸色都吓得变白了,忙问:“先生说得实在对极了,都怪我一时糊涂,听信我手下那一帮蠢货的话,才闯下了这么大的祸来。先生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啊?”

苏秦看到齐宣王这个样子,真是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心想,这个家伙怎么还是这副德行,一点都没有变。苏秦拱了拱手,正色对齐宣王说道:“我听说古时候那些贤明的君主,都善于掌握事情发展的方向,变不利的情况为有利的情况。大王也算得上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了,也一定会利用失败的机会取得成功。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的意见,就应该赶紧归还燕国的十几座城池,然后向燕易王解释一下说这只是一场小误会。燕易王见到城池失而复得,再加上你的诚恳道歉,肯定不会在他岳父大人那里告你的状的。

再说要是秦王知道你是因为尊敬他老人家才归还燕国城池的话,想来也会非常高兴。舍弃几座城池,却能够换来与燕王和秦王的友情,我想没有比这桩买卖更划算的了。这样一来,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你跟秦王有交情了,诸侯们哪个不怕你三分?到时候你发号施令,哪个人敢不从命啊?大王只需要口头表达一下对秦王的无限热爱,然后再把这几座城池归还给燕国作为行动,就能够换来一个做霸主的机会,试想天下的诸侯们哪个能有这样的机会啊。还请大王三思啊!”

齐宣王再三斟酌,认为苏秦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下令从燕国撤兵,归还了占领的城池,并且还专门派了使者到燕国进行道歉。

燕易王激动万分,心想这个苏秦真是太有才了,怪不得父王在世的时候这么器重他啊,看来应该重用苏秦才对。然而,不少燕王的宠臣听到燕王要重用苏秦的消息后,因为嫉妒苏秦,都纷纷前来在燕易王面前诋毁他:“大王啊,像苏秦这样的人怎么能够重用啊?苏秦是一个反复无常、背叛国家的家伙。本来他是一个东周人,却要投靠我们燕国。想我们先王对他不薄啊,他不但不领情,反而贪图富贵,到赵国去做什么武安君。现在赵国国王嫌弃他了,他又来到我们燕国来了。大王要是重用这样一个左右摇摆的家伙,迟早会出事的。”燕易王听了这些谗言,内心动摇,不但没有重用苏秦,反而剥夺了他原来的官职。

苏秦自以为此次出使齐国,功高盖世,不被燕王重用已是没有道理了,现在居然还落得个剥去官职的下场。他知道是燕王手下那帮嫉妒他才能的人在燕王面前说了他的坏话,肺都快气炸了。他决定亲自去找燕王。

苏秦见到燕易王,直言不讳地说:“大王,我苏秦本来就是一个一文不值的老百姓,蒙受先王厚爱,资助我成就一番事业。当年我就发誓要报答先王对我的知遇之恩。我从赵国来到燕国,没有半点功劳,大王还授予我个一官半职,对我以礼相待。先王加上大王对我的恩情,远比泰山还要重啊。我怀着一腔报答之心,前去齐国说服齐王,不仅替大王说退了敌兵,还收复了失地。我不求大王给我多大的回报,因为我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是大王不该剥夺我的现任官职,疏远我啊。我知道大王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肯定是有人在你面前恶语中伤我,说我苏秦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吧?其实,我的‘不诚实’,正是大王的福气啊!”

燕易王一听,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诧异地问:“怎么重用一个不诚实的人反而成了我的福气呢?有哪个君王不喜欢诚实的臣子?”

苏秦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大王,现在假如有这么三个人,一个非常孝顺,像曾参;一个是非常廉洁,像伯夷;一个非常诚信,像尾生。要是让这三个人来辅佐你,你看怎样啊?”

燕易王毫不迟疑地说:“我听说曾参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甚至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一天,寡人治国向来主张以孝治天下,在我看来,曾参算得上是一个诚信的人。我听说伯夷为人非常廉洁,而且非常忠于君王,宁可饿死也不肯做周武王的臣子。至于尾生,我听说他和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洪水来了也不离开,宁肯抱着桥墩让水淹死也要等那个女子,没有比尾生再诚信的人了。寡人要是能得到这三个人相助,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祈求的了。”

苏秦摇摇头说:“大王你这样想就太不对了。曾参很孝顺,这是不假。但是他的孝顺只是对他的父母,而不是对自己的君主啊。曾参把孝顺作为头等大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甚至都不肯离开自己的父母在外面一天,这样一个连家都不愿离开的人,大王又怎么能让他像我这样跑到千里之外,为了解救燕国的危急而到处奔走呢?大王你是知道的,我在东周的家里,还有年迈的双亲,还有我的一家老小,我舍弃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千里迢迢来到燕国,为的是什么啊?不就是为了能够使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为的是大王你能够安心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吗?要是天下的人都像曾参那样,连自己的家门都不愿意出去,那么谁又肯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而奔走疾呼呢?再说那个伯夷,伯夷廉洁是不假,伯夷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也没有错,有哪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呢?但是每个人热爱自己国家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就像那个伯夷,一味地忠于已经被推翻的商朝,本来武王伐纣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护,没有谁为商朝被推翻而替商纣王感到惋惜,所有的人都乐意接受周武王的英明领导。可是这个伯夷,却做出了令人感到又好气又好笑的事,竟然不肯接受周武王给他封侯的赏赐,宁肯饿死在首阳山,也不肯出来做周武王的臣子。我觉得这样的忠诚实在是一种愚忠啊,为了一个被天下人唾弃的君主,宁肯自杀也不肯出来为天下的老百姓做些好事,你想,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家伙,大王怎么能够让他千里迢迢为了燕国的老百姓做事呢?再说一下那个尾生,我觉得与其说这个人诚信,倒不如说这个人愚昧。你看他和女子约好在桥洞下相会,现在这个女子没有来,可是洪水来了,这个尾生宁肯抱着桥墩被洪水淹死,也不知道躲一躲。大王想一下,这个尾生是不是傻透顶了?人人都知道应该先上岸躲避一下,等洪水退了再下去等候那个女子也不迟啊。这样一个白白牺牲自己性命的人,实在是一个愚蠢得让人感到惊讶的家伙。大王,这样的一个人,愚蠢到了这种程度,你怎么又能希望他用智慧迫使齐国君主退兵呢?”

“大王,我虽然没有像曾参那样整天守在自己的父母身旁,也没有像伯夷那样为了自己的国家而送死,更没有像那个尾生一样糊里糊涂地就搭上自己的一条命。但是我能够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宁肯背上对自己父母不孝之罪;我能够为了各国诸侯们高枕无忧、永享太平盛世,而远离自己的国家;我能够报答先王和大王的知遇之恩,而不远千里去说服齐王,让你们燕国的局势转危为安。大王,正是因为我苏秦为人太诚信了,才被小人嫉妒,才不被大王您信任啊!”苏秦越说越动情,禁不住从衣袖里掏出手帕,擦了擦眼泪。

燕易王也被苏秦说得动了感情,禁不住热泪盈眶:“先生的一番话,真的让我感到惭愧啊,看来是寡人听信小人的谗言,错怪了先生。天下是没有人因为诚信而获罪的。”

苏秦对燕易王摇摇头说:“大王,天下被冤枉的好人太多了,有些忠厚老实的人,就是因为太诚信了反而被猜忌获罪。我听说有个在外地做官的人,一年很难回家一次。他的妻子耐不住寂寞,与一个男人相好。这一天,他妻子正和这个男人在家,忽然听说丈夫回来了,害怕事情败露,就让小妾去给丈夫献上一杯毒酒,企图把丈夫毒死。这个小妾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人,她想说出酒中有毒,又怕丈夫一怒之下杀掉他的妻子;要是不说吧,又害怕丈夫被毒酒毒死。左右为难,只好在献酒的时候假装摔倒,把酒洒在了地上。丈夫大发雷霆,以为是小妾故意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她五十鞭子。大王你看,尽管这个小妾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这样做既可以保住妻子的命,又可以保住丈夫的命,可以说是一个坚守忠信的人。但是她非但没有受到奖励,反而还得到了一顿毒打,大王,这就是因为诚信反而获罪的例子啊。我的不幸,跟这件事恐怕有些相似吧。所以天下的事,很多并没有像大王想得那么简单。”

燕易王眼睛眨巴了半天,才喃喃地说:“看来天下还真有因为诚信而获罪的事啊。”燕易王站起来,对苏秦拱了拱手,说:“父王在世的时候,就多次对我谈起先生的为人,并对我说将来一定要厚待先生。都怪寡人年幼无知,没有牢记父王的教导,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一时冒犯了先生,还请先生多多见谅。”后来,燕易王又重新重用了苏秦,提拔苏秦做了上卿,对苏秦非常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