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一个人智慧、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在职场中,尤其是与上司交谈时,说话得体,言之有物,就会在上司心中留下好印象,给自己升职创造可能性。口才不好,词不达意的人容易错失良机,而言语得当、说话到位的人则往往能把握机会,赢得主动权,左右逢源,取得成功。
同事之间的摩擦,常常是因为一句话的误解。适当的时候说对话,在语言上不做莽夫,则会有个好人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晋升垫好基石。
说话符合自己的身份
说话应该先考虑自己的身份。作为下属,在工作以及与领导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从而赢得上司的青睐。
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很受曹操的器重,做了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
曹操生性多疑,生怕别人暗中谋害自己,常常吩咐侍奉他的人:“我睡觉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
有一天,曹操在帐篷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上床继续睡。睡了半天醒来的时候,佯装吃惊的样子问道:“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真相相告。曹操痛苦,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的,只有杨修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杨修指着近侍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听后心中大怒,本来他早就嫉妒杨修的才华,从“阔门”“一盒酥”再到如今识破“梦中杀人”等事件,曹操对杨修早就暗中心存芥蒂,因为杨修说话从来不考虑主仆上下级的关系,颇有些显示自己才华的意思。
曹操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乱我军心”为由,喝令刀斧手将他推出去斩首,号令将首级悬于辕门外,杨修死时年仅34岁。
很多人都说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嫉妒他的才华,事实上,曹操非常赏识器重杨修,否则也不会委以“总知外内”的主簿职务,也不能让他成为自己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但是杨修却处处依仗着自己才思敏捷、聪颖过人的优势,总是当众道破曹操的心思,这种恃才傲物的狂妄姿态又怎能处理好他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呢?数犯曹操之忌,才落得如此之下场。
一般来说,领导都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因为对上司来说,侵犯其尊严就是对他的鄙视,这也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聪明的下属既能摸透上级的心思并“对症下药”,又能时刻警告自己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掌握好分寸,不与上司抢镜头。
三国时期,东吴丹阳太守李衡曾多次因为一些小事冒犯当时的琅琊王。后来,琅琊王当了东吴的皇帝,这让李衡如坐针毡、寝食难安,生怕遭到报复。
李衡的妻子是个十分聪慧的女子,他对李衡说:“琅琊王刚刚即位,百业待兴,他现在不会因为私怨就杀了你的,但是以后就难说了。所以现在你应该就你以前得罪皇帝的事情主动负荆请罪,一一列出自己以前的过失,公开请求他给予你惩罚,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得到宽恕。”
李衡是个雅士,这让他很为难,但是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因此只好厚着脸皮去向吴王请罪。
皇帝果然下诏说:“丹阳太守李衡因为过去一些仇怨而自责入狱,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就算了,就不要再过分自责了,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
李衡公开请求惩罚就是在照顾皇帝的面子,更是为挽救自己的性命,恰好给了皇帝一个表现圣恩的机会。如果皇帝不依不饶地惩罚李衡,他自己的面子也挂不住,所以他只有很给面子地饶恕李衡。
下属如果发现上司的意见有错误或不妥之处的时候,可以单独或在下班时间以低调委婉的方式向他提出,在交谈中要时刻注意上司的反应。
如果下属不识时务,不懂得看上司的脸色,当众指出上司的错误,或在上司对自己的错误百般辩解时,仍不管不顾地在那儿滔滔不绝,这样造成的后果轻则引起上司的反感和嫉恨,给下属停职、降薪或时不时地给你找点麻烦,重则会被炒鱿鱼。
权力再大、位置再高的上司也不能做到决策和行动都百分之百正确,有时候,还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拙劣无比。但他总归是你的上司,不管他多么笨拙,处理问题多么不合适,他的意见在公众场合都应该被尊重。
要知道,上司的面子不容亵渎,上司的尊严不容侵犯,上司毕竟是上司,他就是犯下错误,碍于面子、权威,也不会在下属面前或公众场合认错。当面指出上司的不足之处无疑是向他的权威挑战,任何一位上司也不会大度、宽容到这种地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孔子的名言在于劝导人们应该谦虚、诚实,切勿不懂装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滥竽充数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们不难看到周围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其实这些人中大部分是没有创意和主见的,他们对于别人的话也许根本就没有理解,也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满口答应或是信口开河,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雪涛小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生来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
有一次宴席上吃菱角,他连皮一起吃。有人告诉他:“吃菱必须去壳。”可是这个北方出生的官员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就强辩说:“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也。”意思是说,我不是不知道吃菱要去皮,我连皮一起吃是想用它来清热去火的。
又有人问他:“北方也有菱角这种东西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其实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山地并不生长此物。那位北方出生的官员不懂装懂,不仅没有维护面子,反而丑出大了。
对于某件事情的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不端正,装出一副很懂、很内行的样子乱说话。这种无知的人是最可怕、最悲哀的。凡事只有搞清楚、弄明白以后再说出来才会有底气,才能让人信服。
李伟的邻居王师傅年过六旬,是位玩收藏的“发烧友”。一天上午,李伟陪着王师傅去逛旧货地摊。
逛着逛着,王师傅从一处地摊上抓起一件长约6厘米的小玉器递给李伟看。
李伟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东西呈青白颜色,长形圆身,一头大,一头小,乍看像一截竹棍;大的一头雕刻着怪兽图案,做工也较精细。此玉确系“和阗”老货,但弄不清是干什么用的,当然也就叫不出名字了。
王师傅试探地向摊主问价,对方开价50元。这是多大的一个“漏”呀,王师傅觉得有必要先买下来。于是,他二话没说,递钱成交。“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王师傅不住地问。
李伟虽然对玉器也略有研究,但是对于这个东西他是一无所知,但为了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他想象加估计地说:“这大概是古人用来迎福消灾、避邪驱妖的装饰品,随身带着它,保佑你平安吉祥。”王师傅知道李伟也搞了十几年的收藏,门类又繁杂,所以对他的这个判断也深信不疑。
回到家后便兴致勃勃地去附近商店买来一根红色小尼龙绳系住这件玉器,然后将它端端正正地挂在胸前,一路上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
3日之后,一位藏友约李伟去观赏一只翡翠玉镯。在这位藏友的书案上,李伟看到了一本有关古玉器的书,里面恰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那件竹棍式的小玉器,只不过是上面雕刻的怪兽图案略有不同。原来它是昔日有权势或有钱的人下葬塞肛门用的,叫“肛塞”。
李伟立即拿着这本书去找王师傅。王师傅看完这段文字后赶紧从脖上取下“肛塞”说:“这倒好,死人用的东西,我却把它挂在胸前炫耀。老弟,你害我出了大丑!”说罢,他捧着肚子大笑。李伟更是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说话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面,更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人总会遇到知识匮乏的时候,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抱着不懂装懂、假装有学问的态度,不仅会让自己的学识暴露,更会让人鄙视你这种为人的态度。一句话可以功成名就、一句话也可以让人功败垂成,因此,说话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与上司说话时,要维护他的权威
下级在与上级交谈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不重视领导的喜好和脾气,不能投其所好地做些领导喜欢的事情,说些领导喜欢的话,则会引起领导的不满。所以,下级在跟自己的上级说话时,要以尊重和慎重为前提,拿捏好尺度,掌握好火候。
杨修是曹操的谋士,他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
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他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窄了。”
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曹操看见修好的园门大喜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
左右的人回答说:“是主簿杨修!”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曹操尝了一口,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起餐具与大家一起把这盒酥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
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明拍案叫绝。不久,曹操问杨修:“你为什么敢吃掉我的那盒酥?”杨修从容地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里却很妒忌杨修。最后杨修因为谈话没分寸为自己招来了灾祸。
下级如果在言谈之间太过于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自然会像杨修一样遭到领导的嫉妒。下级会不会在领导面前说话,不只会影响上级对你的印象,有时甚至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
正如扬雄在《法言·修身》中谈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如果不小心冲撞了领导,就会影响你的进步和发展。
张作霖有一次给日本“友人”题词时由于笔误,把“张作霖手墨”的“墨”字写成了“黑”。这时他旁边有个人说:“大帅,缺个土。”张作霖听见这句话,当时就有点窘迫。这时,另外一个人说:“你懂什么,这叫‘寸土不让’。大帅能轻而易举地将‘土’拱手送给别人吗?”一句话既保住了张作霖的面子,又恰到好处地使这个人在上司面前露了一手,后来这个人成了张作霖的得力助手,而那个让张作霖窘迫的人只能继续做他的无名小卒。
所以,与领导交谈一定要慎重,以免引起领导的不满。为维护领导的权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理亏时,给他留个台阶下。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领导并不总是正确的,但领导又都希望自己正确。没有必要连一些小事情都要与领导争个孰是孰非。在领导犯错的时候,给他个台阶下,维护领导的面子对你以后的发展会大有益处。
(2)领导有错时,不要当众纠正。如果错误不明显且无关大局,其他人也没发现,不妨“装聋作哑”。如果领导的错误明显,确有纠正的必要,最好寻找一种能使领导意识到而不让其他人发现的方式纠正,让人感觉是领导自己发现了错误而不是下属指出的,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可能解决问题。
(3)不冲撞领导的喜好和忌讳。喜好和忌讳是多年养成的心理和习惯,有些人不尊重领导的这些方面,结果自己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但是,聪明的下属并不是消极地给领导保留面子,他们懂得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在一些关键时刻给领导争面子,取得领导的赏识。
让上司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对上司的尊重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尊重。领导和颜悦色,就会使你的工作容易开展,工作做得好,自然也会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一来,也就不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了。
小静在一家公司里任职,自从受到一次表扬后,她总是能在楼道里、饭厅里适时地与上司巧遇,恭敬地问候这位上司,然后会和上司说些工作上的想法。小静工作上的成绩确实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她不仅得到了年度的最高奖励,公司还准备提拔她为中层领导,但是小静却拒绝了这样的提拔。
一年后,第二任上司走马上任了,在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后,小静就被升任为部门主管。
小静的工作成绩是不错,但不错的不只是她一个人,为什么上司偏偏信任她呢?因为小静让所有的上司都感到作为一个上司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她不但会毕恭毕敬地问候上司,对上司的意见也会提出合理的建议。她不会像很多看见上司就躲的员工那样,她总是微笑着问候,长此以往就会给上司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在上司面前,态度总是很温和,就一件事情问她意见的时候,她给出的答案也许对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她只是适当地说出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想法,既不伤害上司的面子,上司也得到了宝贵的意见,又得到了尊重。这样懂事理又聪明的员工怎么不会受到上司的喜欢呢?
其实,上司也不是有三头六臂的人,很多时候,他希望跟自己的下属做平等的沟通,但是在沟通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上司这种一个特殊的身份。上司这样矛盾的想法就使得下属在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那么,怎样让自己的意见被上司接纳而又让上司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