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我们的对手
24888300000032

第32章 超越对手的魔杖(2)

有一只蝴蝶不小心从敞开的窗户飞入一间幽暗的屋子里,天黑了,惊慌失措的蝴蝶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但都没能找到那扇可以从原路飞出去的窗户,最后耗尽了全身气力后,奄奄一息地落在桌子上。这只蝴蝶之所以找不到出路是因为它总在房间的顶部打转,不肯往低处飞,甚至好几次,离窗户顶部就差两三寸的时候,不肯再飞低一点,因而丧失了飞出去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如云对手,“绝不向对手低头”也许是不少人坚守的人生信条。这些人喜欢逞强,不甘示弱,站在风口浪尖,也绝不转舵,他们骨气可嘉,永不服输的勇气令人敬佩,但是有时在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到底,往往会吃亏甚至输掉自己,所以应该试着去学习低头,学会认输。当我们摸到一张烂牌时,不要再希望自己是这一盘棋的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烂牌说,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赢。事实上,当我们身处逆境或技不如人时,只有暂时在对手面前低头,才会有抬头的机会。

如果不肯低头,他就有可能像那只蝴蝶一样永远找不到窗户,找不到出路,最终倒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学会低头,才会在将来在对手面前挺得更直。

曾经有人问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天有多高?”

苏格拉底回答说:“三尺。”

那人不解地笑着问道:“高五尺的人不会把三尺高的天捅个窟窿吗?”

“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苏格拉底严肃地回答说。

苏格拉底的这番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会低头是立于天地间的本领,是适应环境、谋求发展所必须的能耐。为了将来的出人头地,而甘于向对手低头、丢“面子”,是有气度、有权谋的表现。

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富兰克林,在中学时有一次去拜访一位前辈,当他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进门的时候,头部狠狠地撞在了比自己身高低许多的门框上。那位前辈笑着说:“撞得虽然很疼,但这也是你今天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学会低头。富兰克林将这位老前辈的教导牢记在心,并把它列为自己一生的生活准则。很多时候很多人根本不把对手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吃了败仗,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回去,才懂得低头,但为时已晚。

向强大的对手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和策略的表现。

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勾践在吴国面前吃了败仗,派大臣文种去向夫差求和,愿意投降,同时又遣人暗地贿赂夫差的大臣伯嚭,请他在夫差面前讲情,结果夫差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在这期间,越王勾践做牛做马,忍受屈辱,勇于向对手低头。同时,不断地养精蓄锐,终于得以报仇雪耻。司马迁在强大的汉武帝面前,被判宫刑后,为了能完成那部旷世之作,他选择了低头,凭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完成了巨著《史记》,最终彪炳千古。如果他不甘于在汉武帝面前低头,不甘于遭受凌辱,硬性反抗,势单力薄的他很可能会性命难保,还谈什么雄心壮志?

学会向对手低头是一种经营人生的智慧。当然,这种“低头”是被迫的,是“既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的无奈,是为了更好地抬头。在生活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厚厚的大雪落满雪松的枝丫。当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松枝就会慢慢向下弯曲,使积雪一点一点滑落,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即便是再大的积雪,雪松丝毫不会有所损失,而一旦天晴雪化,青松又尽显高洁。如果雪松没有向大雪“低头”的本领,枝丫也许早被积雪压断了、摧毁了。人生在世,对于对手带来的外界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曲一下,就像雪松那样暂时让一步,耐心等待云开见日的那一天。

一个高效而有成就的人懂得如何把重要而紧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懂得如何减少干扰、如何集中精力,因为他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分清轻重缓急,方能成就大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几乎每个人都曾为自己拟订过计划,把生活作息和人生规划,都罗列出来,并尝试着按照这些计划行事。

只是,过不了多久,当热度减退之后,计划表就成了一张废纸。人生缺乏规划就会变得杂乱无章,工作毫无效率。

按照计划行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事实上,做任何事情都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你会首先选择哪一个?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很为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正如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所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很多人都不幸被布莱斯·巴斯卡言中,他们完全不知道把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按重要性排列。他们以为工作本身就是成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大部分人会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懂得生活的人不是这样,而是按优先顺序开展工作。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之时,北魏的疆域只有现在的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区,而陕西、甘肃以及河套地区被夏政权控制着,并且夏政权毫不掩饰自己将吞并北魏以及其他政权的野心。

和北魏相邻的有四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他们相互争夺,当拓跋焘继位的时候,北凉逐渐占据了上风,成为这些地区的统治者,并公然与北魏为敌。与此同时,中西部的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北燕政权对北魏也采取非常仇视的态度。

这个时候的黄河以南包括江淮流域等广大地区为刘宋政权所统治。刘宋政权为了遏制北魏向黄河以南地区发展,积极拉拢夏、北凉、北燕以及蒙古草原上的柔然,形成了针对北魏政权的同盟。这对北魏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打败蒙古草原上的柔然之前,因为实力有限,拓跋焘不得不对黄河中下游南岸地区的刘宋政权的军事行动采取退让政策。同时,拓跋焘招纳重用了从南方北逃的东晋官员,利用他们对刘宋取代东晋的仇恨心理以及他们在南方的影响,自行招募部下,以牵制刘宋政权对北魏的军事进攻。

公元428年,拓跋焘采用汉族官员崔浩的计策打败了长期威胁北魏的柔然政权之后,开始筹划北魏的下一步军事行动。这时候传来了刘宋大规模集结军队准备夺回其被北魏攻占的河南洛阳一带地区的消息。并且刘宋已经与夏建立了同盟准备联合消灭北魏。

顿时北魏皇室人人自危,群臣认为应该乘刘宋轻敌之时对刘宋进行进攻。但是崔浩却坚决主张先消灭夏政权。他认为眼下是盛夏时期,南方雨水很多而且酷热难当、疫疾肆虐,不适合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对于北魏以骑兵为主的军队来说,进攻刘宋在深秋比较适宜。

主张立即进攻刘宋的鲜卑贵族力主在黄河支流漳河造船,进行军事戒严,这样可以威吓刘宋使其不敢贸然出兵。崔浩坚决反对这种意见,他认为这更容易遭致敌人的进攻。拓跋焘拗不过鲜卑贵族,于是按照他们的建议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果然和崔浩预测的一样,刘宋挥师北上分兵防守黄河地区。

这时,崔浩仍然主张首先进攻夏政权。但是鲜卑贵族认为进攻夏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如果刘宋政权乘虚北进的话,河北地区可能就会丢失。崔浩认为刘宋政权虽然与夏政权建立了盟约,但都没有诚心。刘宋政权希望夏率先进攻,自己乘机渔利,而夏政权也希望刘宋政权能先进攻。如果刘宋政权真的有进攻的意图的话,就应该集中兵力,但事实上他们却是分兵把守,只是希望凭黄河而自保。夏政权力量薄弱容易击溃,如果消灭夏政权,刘宋就会望风而逃。

拓跋焘深思熟虑之后,果断采取了崔浩的建议。战争果然如崔浩所预料的,当北魏军队攻灭夏政权、俘虏夏皇帝之后,刘宋政权不但没有进攻,反而向南撤退数百里。

灭夏之后,拓跋焘依照崔浩建议,避免过早与实力较强的刘宋政权正面冲突,全面经营北方。后来终于消灭北燕、北凉,打破了各政权对北魏的包围,实现了北方的统一,与刘宋政权南北对峙,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局面由此形成。

很多人习惯了不按重要顺序办事,只挑选愉快或是方便的事做,但是不管怎么逃避,事情到了最后仍然得面对,仍然需要你去解决。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想要有效利用时间,增进工作效率,就要学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按事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因为,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完成后不仅能让自己的心情安稳,还能让你更有信心地实施后面的计划。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提高自己,也才能战胜自己的对手。

通过否定自己,来战胜对手在和对手竞争的时候,不要把眼睛总盯在对手身上,同时要重视自身的发展。只有我们自身不断得到充实、提升,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903年,金·吉列创建了吉列保安剃须刀公司,开始生产剃须刀片和刀架。经过精心经营,吉列保安剃须刀不仅打开了美国市场,还把生意做到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1962年,吉列公司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2.76亿美元,利润有4500万美元。吉列公司的刀片占据美国刀片市场70%,特别是在双边刀片市场上,吉列公司更是独占90%,其他公司望尘莫及。到1968年,吉列公司已经创下了销售剃须刀片1110亿支的纪录。

然而,几十年来,吉列公司没有开发研究新产品,仅限于生产安全剃须刀、双刃刀片及剃须膏。这给吉列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本来是一家铸剑的老牌公司。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的领导层认为自己公司的产品和刮胡刀类似,而且刮胡刀市场广阔,利润十分丰厚,于是作出了进军剃须刀市场的决定。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出了一种不锈钢刀片。这种刀片优点极多:刀刃锋利,不易腐蚀,而且使用寿命长,平均1支刀片能够使用15次,是一般碳素刀片的4倍。

虽然不锈钢刀片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由于它刀刃锋利、美观耐用,因此,问世不久,很快就席卷了英国刀片市场。并且,在1962年3月,它成功进军美国刀片市场,给吉列公司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两大竞争对手,夏普公司、美国安全刀片公司也都分别推出了不锈钢刀片,矛头都对准了吉列公司,吉列公司一时间四面楚歌。

吉列公司落后的经营观念使公司陷入了困境。吉列公司虽然以前意识到了不锈钢刀片的优点,但是它认为如果去开发不锈钢刀片,那么它的生产设备就得全面更新,这将浪费吉列公司的一大部分资金。其次,吉列公司认为如果生产耐用性极强的不锈钢刀片,将会减少消费量,这无异于自断财路。因此,吉列公司在不锈钢刀片领域迟迟没有动手。这样,吉列公司走在了他人的后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面对对手的强烈攻势,吉列公司没有乱了阵脚。它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并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战略,迅速组织技术力量,投入大量资金全力开发研制不锈钢刀片。在公司上下一心的努力下,公司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

首先,吉列公司推出了“蓝色吉列刀片”,接着在1965年,推出了更耐久的“超级不锈钢”。再加上广告攻势,吉列公司迅速夺回了自己的市场。

然而,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并不会轻易认输,他马上组织力量开发新产品“最佳剃须角度”的剃须刀,这种剃须刀的金属刀片与塑料支架达到了圆满结合。

面对强敌,吉列公司没有退缩,集中力量研发了世界上第一种双层剃须刀。为了推广新产品,吉列公司打出了“两个刀片比一个刀片好!”的广告词。但出人意料的是,广大消费者没有立即认同这款新产品。面对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吉列公司再次陷入困境。

吉列公司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并不是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好,原因在于自己的推广工作没有做好。于是,吉列公司将自己的广告词“两个刀片比一个刀片好!”改为“两个刀片比只有一个刀片的超蓝刀片好!”吉列公司以自己的产品为竞争对象,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于是广大消费者纷纷购买吉列公司的新产品。

吉列公司在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的强势压力下,通过不断否定自己,成功地把新产品推向了市场,并且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吉列公司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做法,给消费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并因此打赢了这场战争,战胜了自己的对手——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

要超越过去,必须先否定自己。对手的优势,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只有否定自己不足的一面,才能推陈出新,才有实力和对手对决。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往往是勇者能够生存下来。

勇气是超越对手的首要法宝两强相遇勇者胜,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在无可退让的情况下,往往是那些有勇有谋的人获胜。

1946年,为了打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计划,****中央决定把战场转移到国民党控制区,于是命令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向大别山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