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发增教育与教学文集
24916500000095

第95章 教案(7)

进步的教育家傅任敢教授

一、平凡中显不平凡的教育行程

傅任敢是原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是一位学贯中西、术通千古的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

傅先生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原名举丰,字苕年。在清华大学求学时,为表决心于教育事业和救国的思想,取“任劳任怨,敢任敢为”之义,改名为傅任敢。

傅先生少曾入读私塾,稍长就读于离家40里的连壁小学,聪慧好学,成绩优良。毕业后只身入长沙明德中学,1923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后选读清华大学教育心理系。1929年毕业后,由于他在校期间热心学校校政改革,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学术方面又发表了不少教育论文和翻译出版有关教育论著,被吴宓教授等师生称他为一个“著作等身”的青年学者,因而受到过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会的邀请,广州中山大学也邀请他南下,但他在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担任秘书半年之时,接受了母校长沙明德中学校长胡之倓的邀请,于1930年到校担任教育主任。他运用所学到的教育理论,结合实际,付诸实践,团结全体同仁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成绩在中等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的品德和体格皆佳。天津《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访问明德中学后,著文中有“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评述。

1933年,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荪教授推荐,回清华担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并兼任成府小学校长,被同事称之为“他办事明敏有条理,待人谦虚和蔼”。七七事变,学校南迁,受命留清华护理校产并处理善后事宜他煞费苦心,在日寇刺刀下冒险护理校产,至1938年秋,局面再次无法维持时,经青岛、上海、香港、海防、河内抵达昆明清华办事处,不久被聘为重庆清华中学首任校长,该校学生的成绩和校誉,与时在重庆的南开中学并驾齐驱。1946年又奉命去长沙筹办并兼任长沙清华中学校长,这所学校实际是重庆清华中学的一个分校,学校教育方针和规章制度和重庆清华中学相同,强调科学和民主,开放办学,是一所学生成绩与素质俱佳,并走在长沙学生运动前列的进步学校。

全国解放后,1950年北京市政府拟在南城劳动人民聚居地区龙须沟建立一所市立完全中学,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党自己建立的中作了如下恳切生动的叙述:“1979年他恢复工作走进教研室的课。……在最后两三年里,他还抢时间重新修订了过去有关教育(英译中、古译今)撰写评价孔子教育活动的论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有关教育的条目……”他就是这样执着于教育事业,直到最后一息。1981年8月24日他在重病中给孙辈写诗一首,既表心志,又资激励:

七七衰翁未自弃,

初升旭日更可喜。

祖孙并肩齐迈进,

争为四化尽绵力。

1982年1月24日清晨,傅先生在北京部队总医院逝世。北京师范学院傅任敢教授治丧委员会于2月2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校党委书记兼院长崔耀先在致悼词中对他的一生和业绩作出了公正地、高度的评价:

傅任敢同志是一位有影响的、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人才方面,还是在研究、介绍我国古代教育理论方面,他都成绩卓著,多所建树,为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损失。

在追悼会上,中央有关部门:北京市党政负责人蒋南翔、李锐、周培源、雷洁琼、袁翰青、王淦昌,民进中央、民进北京市委葛志诚、毛之芬等负责人,从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赶来的清华大学的校友、师院师生四百余人送了花圈挽联和参加追悼会。重庆和长沙清华中学、北京十一中校友纷纷发来唁电和回忆材料。

傅任敢教授几十年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忍辱负重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他的献身精神,深深的植根在他的师友学生心灵深处。在他诞辰100周年时,他在重庆清华中学的学生齐世荣教授在《怀念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一文中称“傅先生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兼具学者和实干家品格的教育家。他精通中西教育理论和教育史……他把教育理论同办学实践结合起来,注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结合创硕果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傅先生教育思想的根基和办教育的出发点。早在1933年11月26日他在《独立评论》第78号刊发的《湖南教育一瞥》一文中就提出“舍了教育不谈,未免忘本;何况教育还是‘立国之本’呢!”1940年6月在《教育通讯》上《师范学院的中学关联》一文中再次提出“教育是立国的大事,是实现国家、凝固民族精神的主要工具……。”1946年毛主席率中共代表团到重庆谈判,国内出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他在《长沙清中》刊发的《渝长絮语》一文中再次提出“我们觉得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办学是一种最好的社会服务。”1949年《重庆清华》第21期刘中一所撰《渝清剪烛录》一文记有傅先生和重庆清华中学的谈话的一段话说“至于我们的教育理想呢?要有最完善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学生要养成有健壮体魄、高尚道德和丰富的知识与才能,以服务人群,贡献社会。”这就明确表明作为校长的傅任敢先生,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懂得如何做人的具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才。

德育傅先生主持过的三所中学,都特别重视德育教育,从各个方面都加以贯彻实践。在教育思想上,《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教育中的几育应以哪一育居首》一文中说:“文是智育,行是德育,忠和信也是德育范围”,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还认为“智育是德育的基础,要在智育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他在德育教育实践的主要方法是“约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社会。其主要的做法是,一是提出校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要求校长、教务主任要做教师的表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他本人的表现是朴实无华,敬业乐群,爱憎分明,在日常工作、教育教学、劳动服务等方面,无不事必躬亲,处处带头,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聘请教师的要求是,务必人品端正,学有专长。要足以为人师表。二是提倡民主思想,实行管理民主化。他顶住国民党的压力,用各种方法抵制国民党三青团进入学校,对国民党教育局的反动措施,也采取抵制态度,在课程上不设公民课、童子军课和军训课,对国民党派来的军训教官,不许他进行政治宣传和干涉办学的方针大计。为了应付白色恐怖下的恶劣环境,他提出“关心时事,不问政治”的口号,其意旨是既要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不要让国民党当局有所借口滋事,起着保护师生的作用。并经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发学生爱国爱民族的信念和献身社会的意志。还顶着国民党当局的压力,在校图书馆订有《新华日报》,师生自订的达两三百份之多,进步书刊学生几乎人有一册,图书馆还购藏不少进步书籍,不少同学就读过一些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当时追求进步成为一种潮流。英语教师冯伴琴发给学生的讲义,竟然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校还在每晚集合时,在装有全校学生名牌的铁干筒里抽签,抽中者立即登台讲时事,讲《新华日报》所载新闻亦可。学校各班都有壁报,学生可自由办壁报,言论自由,学校不只是不加干预,傅先生还亲自接受壁报“记者”的采访,发布学校新闻,发表谈话。傅先生本人作风民主,学校的方针、措施,都会广泛听取意见,与教职工共同讨论,取得一致后施行。教师和学生随时都可以向傅先生反映意见,学校还设有意见箱,提出意见署名与否均可,并一定能得到答复。学校在期末以前每人发白纸一张,上面印有“善意批评,积极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十六个字,只填班组,不记姓名,当年在校的语文教师王介平在《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家——傅任敢同志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一文中说:“……最集中体现民主作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是‘期终意见表’”,“学校根据学生意见总结,改进工作。这个办法,既保证了教师继续安心教学,发挥所长;行政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团结合作的优良学风予以培养,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民主教育。”傅先生提倡和支持学生自治,学生中的学生自治会、班膳食委员会和一些学生团体组织,都是学生自行选举产生的。在《纪念傅任敢校长诞辰一百周年》的《重庆清华中学校友通讯》总第27期刊物中由《重庆清华中学育人历史研究》课题组所撰《学人思厚泽,遗应畅流传——纪念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傅任敢诞辰100周年》一文中说:管理民主化意义更深的一个方面“就是提倡学生自治。傅先生重点把它当做德育来抓。他坚信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亲自实践,才能砥砺品德,增长才干。他把学生自治会看做是培养人才的第二课堂。三是学校家庭化。傅先生在所撰《家信督导》一文中显示了提出这个问题的思路,他认为“最大的‘教育的’,‘反教育的’力量不外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本是专为教育各个家庭的子弟而设立的,在现存的社会下,它是一个接受家庭的托付,代替父母教导子女的分工的机关”。因此“最应该”“取得密切的联络”。于是在进行学校家庭化的实践中,他独具匠心的创设导师制,在各年级所设的导师,就住在教室旁的导师室里,与学生朝夕相处,从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和诱导,工作细到熄灯后导师还去学生宿舍查铺,但却不干涉学生的进步思想,不检查学生的信件及所看的进步书籍、作文、周记、壁报,学生可尽量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周三自习时督促学生写家信,不检查内容,只对家庭住址和家长姓名,第二天统一发出。导师视学生为子弟,学生视导师为家长。开学前校方将教学计划承告家长,期末成绩单上由级任导师写出品行、学习方面的评语,学校和家长紧密结合,家长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育子弟。在年级同学之间,提倡互相帮助,除学习上的相互切磋,生活上相互照顾,也相互关心,如有一位经济困难,难以上学的同学,多次得到两位女同学的资助,至今还不知是谁。李锐同志在《一个献身教育事业的人——记傅任敢教授》一文中说:傅任敢同志所提倡的家庭式教育,所起的潜移默化作用“……浸润发既久,学生处学而不极端,活泼而有礼貌,全面发展而不没其爱好,师生同学间亲如家人,互敬互助,蔚然成风,历久不败。”

智育傅先生在《试论“智育第一”》一文明确指出:“马克思‘第一:智商’的观点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也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也好,都靠提高智商质量,我们要在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同时树立‘智商第一’的观点。”又说:“马克思说的‘第一:智商’,不是智育‘唯一’。”因为“智育也是德育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树立科学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养成共产主义的道德,要在智育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所以教学也要十分重视教材,教法的思想性”。在谈到智育与德育、体育的关系时,他主张“以智育为主体、德育为前提,体育为基础”。曾任重庆清华中学教务主任、语文教师的魏泽馨在《傅任敢教育译著选——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傅任敢教授》一文中作了如下的叙述:傅先生是这样贯彻这个方针的,他始终把学生的智育放在首要和突出的地位。名师才能出高徒,学校教师都是选聘有真才实学,毕业于清华、北大等名牌学府的,还聘请了女师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教授来授课,各科都选用了当时难度高的教材,特别注重国文、英语和数学这三门基础课,实行学分制。上述各种为6个学分,其余则为两个学分。英语课用英语讲授,物理、化学也由教师自编了英文教材,既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也注重了它的广度。同学们可以学习很多辅助教材,如国文就编有《鲁迅文选》,甚至还可以阅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英语有《英语周刊》、《密勒氏评论报》,还要求英语作文和写家信等习作。严格的教学纪律、考试淘汰制度,完善的实验设备,保证了教学效果。学生全部住校,每月一次例假才准回家,晚自习学生都要在教室静心地复习功课,完成作业,各科教师巡回辅导,只要一门功课在40分以下就留级。考试有周末考、日考、期中考、期末考、学年考、毕业考。南开和清华是当时重庆齐名的一流中学,社会上曾流传着“南开学生不怕考,清华学生考不怕”的顺口溜,生动地反映出他们的学业水平。

体育傅先生对体育是极为重视的。1940年他在《彻底强迫的课外运动》一文中说:“无论从个人的福利着想,或是从民族的前途着想,在学校的训练中,健康的增进无疑是最基本、是。学校还规定高中毕业前必须游完100米才能毕业。由于傅先生重视体育教育,师生在课外运动中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磨炼了意志,增强了毅力。增强了思考和记忆的能力,促进着德育和智育的发展。

美育傅先生重视美育,将它与德、智、体并重。在他所著《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教育的几育应以哪一首居首》一文中提了“美育部分地属于智育的范围,部分地属于德育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中,他崇尚一种朴实的美,在清华中学,学生一律穿着规定的朴素的制服,男生不蓄发,女生短发齐耳,学校办公室、教室、礼堂的陈设简单实用,显示人们生活在朴实无华的美中。傅先生认为一个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生活在朴实之美的境域中,应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体会,欣赏和共鸣。因此他不只坚持一直到高三都设音乐课,还总是设法聘请艺术修养高的专、兼职教师。学生都能识谱,歌咏活动活跃。周末音乐欣赏会,不仅播放西方古典音乐名曲,还播放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民歌,如“伏尔加船夫曲”,1948年以后,校内更是革命歌曲流行。并且公开演出《兄妹开荒》《黄河大合唱》等节目。周末还举办歌舞、话剧等晚会。晚会为学生举办,由高中一个班带初中一个班轮流主持,演出过《雷雨》、《棠棣之花》、《夜店》、《日出》等名剧。通过这些活动,培养提高了对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养成高尚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和智能在寓教于乐中健康的发展。

三、学贯中西,术通古今,呕心沥血,著作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