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佚名
鲁宾斯坦·阿图尔是一位美籍波兰音乐家,他五岁时就能登台演奏,从十岁起就在欧洲各地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协奏曲,并一再赢得人们的赞叹。
鲁宾斯坦一生都在不断地录制肖邦的作品,力求使自己的气质与肖邦的气质真正合而为一。他的演奏总是充满了温暖亲切的抒情,那敏锐的分句、丰富的音色无不染上浓郁的诗意。除肖邦的作品之外,他还演奏贝多芬、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并且都注重抒情性,演奏得都很有特色,鲁宾斯坦也因此被称为是“最正宗的肖邦”。
有一次,鲁宾斯坦在演奏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时,突然一走神,忘记了乐谱,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不能就此停下,因为台下有那么多的听众都在关注着他,无以为计的他只好凭着自己对巴拉基列夫乐曲风格的理解,胡乱弹起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台下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他那神来之笔感染了在场的听众,听众们认为这是鲁宾斯坦的杰作。其实,听众根本没有感觉到他是在什么时候犯的错误,相反,听众认为这是他平生心智与经验的积累。这样的结果也是鲁宾斯坦所没有预料到的,后来,鲁宾斯坦企图回忆起在台上即兴演奏的曲谱,但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也就三四分钟的辉煌,就像昙花一现,再也无迹可寻了。
鲁宾斯坦后来说,他喜欢演奏成堆成块的音乐,而不是只盯在几个细小谨慎的琴键上。对乐谱“照本宣读”式演奏,是一件令人感到枯燥的事情,他十分反感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全部按照乐谱来。
因此,鲁宾斯坦在演奏大师的作品时,弹到激情时刻,会突然加上几个音符,甚至手舞足蹈起来。没有人认为这是鲁宾斯坦弹错了,因为人们欣赏的是音乐,而不是零碎的音符。
我们需要严谨的成功,同样我们也需要大胆地去“犯错误”。守着死板的东西,不懂得去改变它,最终将会遭到被抛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