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25081200000031

第31章 经济学与管理学世界名著(4)

《管理决策莉:科学》[美国]赫尔伯特·西蒙著

对企业决策的开创性研究

1.作者简介

1916年6月15日,西蒙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涅州的米尔沃基。他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七年后,在伊利诺斯州技术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担任助理教授。他的爱好和学识是多方面的。他走过许多地方,还在多种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他教过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心理学、情报信息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等。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外,他还荣膺过美国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和计算机科学奖。

尽管人们还是把西蒙叫做社会科学家,但他创立的决策理论已经在经济学领域中为他赢得了荣誉,美国经济学会1973年接受他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所以,他是美国的一名著名经济学家。

西蒙的主要著作有:《行政管理行为》(1945)、《人类模型》(1957)、《组织》(1958)、《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发明的模型》(1977)、《思想模型》(1979)。

2.核心思想

决策自古有之,按照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每家公司都是一架榨取利润活动的自动机。每个企业在决策时,所考虑的问题只应该是如何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但西蒙的决策理论与此有较大差别。他认为,企业的制订计划和对策时,不能只考虑“攫取利润”这一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瞻前顾后,争取若干个相互矛盾的目标一同实现。其决策理论以“有限度的合理性”,而不是“最大限度的利润”为前提,应用“符合要求”的原则。这一理论的典型例子有“分享市场”、“适当利润”、“公平价格”。在决策方式上,他主张群体决策。群体参加决策的优点是,群体成员不会同时犯同样的错误,可以避免决策的失误。群众参加决策可将问题分成若干部分,分别交给专家处理,从而加速问题的解决和提高解决的质量。

决策过程,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来说明。日常的活动往往是重复出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知道如何寻找并选择符合要求的措施,就会发展成一套程序化的办法,遇到重复出现的情况,就按既定的程序、步骤行动。这是程序化决策。还有一些问题,用正常程序是不能解决的,应修正或者产生新的程序,以此来解决。这就是非程序化决策。这类决策的过程包含全部决策的过程,从判定问题、确定目标开始,然后寻找为达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比较评价这些方案,在这些方案中进行选择,并作出决定,在执行决定中进行核查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的目标。

3.内容梗概

全书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二章“管理决策过程”是全书最核心的部分,决策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均出自该章。

西蒙认为,决策决不仅限于从几个备择方案中选定这样一种行动,而是包括了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情报活动。即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2)设计活动。即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3)抉择活动。即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行动方案。(4)审查活动。即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在经理的时问表上占有十分不同的分值。而且在各个企业和各个经理之间,各个阶段所占的分值也各异。但不管怎样,这四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经理所做的主要事情。经理的职责不仅包括本人制定决策,也包括负责使他所领导的组织或组织的某个部门能有效地制定决策。他所负责的大量决策制定活动并非仅是他个人的活动,而是他下属人员的活动。

西蒙还把决策技术分为两种:由于活动出现重复和例行状态,决策可以程序化到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重复处理它们,这种决策即为:程序化决策。

另一种活动则是新出现的,不能程序化的重要活动,此种决策则被称为非程序化决策。前者可由组织为其制定具体的决策程序,而后果则运用通用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技术:程序化决策技术和非程序化决策技术。每种技术又可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部分。

通过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西蒙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即所谓“目标——手段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作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也可以看成是,通过将非程序化决策简化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而最后完成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

在该书的第三章,作者着重分析了计算机和自动化对工作场所的影响、对工作满足感、对工人的激励和对工作疏远等的作用。

作者认为,以往对计算机和自动化有一些错误认识,主要包括对人类心理和生活的冲击,使工作非人道化以及使雇员对工作疏远。而这些往往证据不足。作者指出,近年来认为工作满意度已经下降或人员疏远问题已经上升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因而这种未实现存在的“趋势”,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把它的产生归因于自动化。那种对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信任上的低落倾向是由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随着工作日益全面的自动化,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环节。只要这个过程正常运转,机器就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生产出物质产品来。操作工人的可能职责将变为确定任务、监督生产过程。保证正常运转,处理困难问题等。工人通常不再被束缚在某些特定劳动场合,工人可能有也许没有跟别的人经常相互作用的机会。对办公室自动化的研究表明,除了少数由于自动化引进得太快或是计划不周引起了严重的暂时性混乱之外,很难看出它对工作性质的影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办公室自动化已经或将要以一种大规模疏远方式的出现来改变工作性质。行业在“满意”问题上有着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专业和技术人员、经理、文职人员和小业主、售货员、手工业者和工头、服务性人员、办事员、操作人员、非农业劳动者等。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机器与人的比率将高于今天的组织,在流水线中,仍将有一些残留的“工人”——可能比今天的总劳动力的数量要少——来完成那些相对而言,要求更灵活的眼脑手协作的任务。为了使工业系统持续地运转,将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任务将是进行预防性和补救性的维修。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将负责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程序设计和管理工作。此外,在全部就业人口中,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包括直接为人服务的人比例将增加。因此,认为工作满意的人数将比目前有增加。因为自动化把劳动力构成,从工作满意程度平均值较低的行业移向较高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