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百部世界名著
25081200000009

第9章 哲学与宗教学世界名著(2)

3.社会评价

《伦理学》所阐发的哲学思想在近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鼓舞着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德国启蒙思想家,许多思想家通过他指出的神即自然的道路走向了无神论。歌德等许多文学家和诗人也认真研读并赞美过《伦理学》一书。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斯宾诺莎所提出的实体论、自因论以及一些肯定的同时是否定、自由是认识的必然性等观点,称他的哲学为“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而把他赞为近代思想史上的“辩证法的卓越代表”。

《西方哲学史》[美国]梯利著

集千年来精华于一身的哲学巨作

1.作者简介

梯利(1865~1934),美国作家。出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887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曾留学柏林和海德堡。回国后,他先后在密苏里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康乃尔大学教授哲学、心理学,并主编国际伦理学杂志,还担任过美国哲学协会主席。1914年,他出版了《西方哲学史》。这部书长期以来被哲学界奉为名著。

2.内容梗概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希腊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因涉及到数百名哲学家的上千种著作,即使是一个大概的介绍也会充斥着人名和书名,这里将尽力避免这一点。

古代希腊人、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在公元前6世纪时分别进入一个智慧上的飞跃时期,产生了哲学,梯利之后的一名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古希腊哲学就是轴心时代的产物与标志之一。拉斐尔有一幅画叫作“雅典学派”,把古希腊的重要哲学家集中画在一起,站在中间的有两位,一是柏拉图,手指向天;一是亚里士多德,手指向地。他们两位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位哲学家,我们不知道谁更伟大一些。他们两位的思想方法,代表了我们人类探求真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影响了他们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以及爱好哲学思考的人。

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与基督教的传播,传教士们阅读希腊的哲学著作,形成了基督教神学和哲学。在中世纪的初期,柏拉图的影响大一些,造就了早期教会的思想家奥古斯丁。他的神学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新柏拉图主义关于上帝的绝对性和庄严性的思想,脱离上帝的创造物无足轻重。奥古斯丁之后产生的经院哲学主要探讨的是一和多,即共相和殊相的问题,但后来逐渐陷入繁琐化,引来激烈的批评。经院哲学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他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人物,可以用口授记录的方式同时开始三部书的写作。他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论证了宇宙的合理性为上帝的启示。他指出哲学是由事实到上帝,神学是由上帝到事实。漫长的中世纪慢慢地削弱了教会在人心目中的权威,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哲学家,有的在口头反对教义,有的在心头反对教义,有的什么也不反对,但他的工作却产生了这咩的结果。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有伽利略、布鲁诺、马基雅弗利等。

与“黑暗的”中世纪不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新时代的历史可以说是反省精神觉醒,批评活跃,反抗权威和传统,反对****主义和集权主义,要求思想、感情和行动的自由。而近代的哲学一开始就体现了近代的精神,它独立地寻求真理,追求知识时以人类理性为最高权威,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唯理主义的。它试图解释精神和物质现象时并不预设超自然的东西,因而是自然主义的。这时哲学研究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是研究外在世界是什么样的,称之为本体论;现在则主要研究我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这是认识论的问题。这就是哲学史上的“认识论转向”。因为时代的限制,梯利没有涉及现象学运动及存在主义的兴起,因此在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的伦理学转向我们无法获得一个全景。

从近代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哲学史的大致线索是: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验论,启蒙运动哲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后两者对于中国读者可能比较熟悉,作者因为历史观与我们不同,评价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在这里只看一下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

所谓唯理论或称唯理主义,可以指这种态度,它肯定知识的标准是理性而不是启示或权威;也可以指这种观点,它认为真正的知识由全称和必然的判断所组成,思维的目的是制定真理的体系,其中各种命题在逻辑上相互有联系。这些都不是我们这里称的唯理论。提到知识的起源问题时,近代哲学有两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真正的知识不能来自感官知觉或经验,而必然在思想或理性中有其基础。真理是理性天然所有或理性所固有的,那就是天赋、或与生俱来、或先验的真理。确实的真理起源于思想本身。这就是认识论中大陆唯理论的主要思想。第二,没有与生俱来的真理,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官知觉或经验,因此,所谓必然的命题根本不是必然或确实的,只能给人以或然的知识。这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主义或感觉主义。大陆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他们都是欧洲大陆诸国的哲学家。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他们都是英国的哲学家。他们的影响直到今天,形成了哲学上的欧陆学派与英美学派。

因为本书出版于1914年,那时候十月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影响还不十分巨大,梯利只是在本书中作为青年黑格尔派提到了马克思。

到今天,无论你属于哪个阶级,都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对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史发展的巨大改变作用。

3.社会评价

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一改以往哲学史中缺乏内在联系地罗列哲学家及其观点的弊病,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恰当的背景中,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同它自己过去、现时和未来的社会、文化、道德、宗教、政治等因素联系起来。

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史,成为以后哲学史编写的范本。而且,因为梯利本身并非重要的哲学家,他在本书中的介绍显得相对客观一些。另外,这部书篇幅适中,使读者既能对西方哲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观照,又不致觉得冗长乏味。

这本书一出版,立即被哲学界奉为名著,在解放前的中国也有广泛的影响。

《爱欲与文明》[德国]马尔库塞著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名著

1.作者简介

马尔库塞(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1922年在德国弗赖堡获博士学位,并留校指导哲学研究,希特勒上台后逃往美国,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二次大战中在美军作情报分析,战后负责情报研究处中欧科,后仍回大学(哥伦比亚、哈佛、布兰代斯、加利福利亚)执教。

2.内容梗概

《爱欲与文明》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弊端的批判,形成一种独特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分析学的哲学。

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每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适应的过程,是压制动物性的生命冲动、本源性快乐的欲求——爱欲的过程。从“快乐原则”到“现实原则”的这个过渡期中,个体性的“失败”产生神经官能症等症状。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和社会的压制性格,来源于支持人类生存的物质的缺乏,有其必然性,同时这种性质又是一切文明和社会所共有的。

马尔库塞对上述观点后半部分持否定态度。文明通过对每个人进行有组织的压制,并通过对他们的统治,一直为补物之不足而扩大生产力,在生产力充分发展了的现阶段,已丧失了实行压制的必然性,变成了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实行的压制,变成了“过多压制”。马尔库塞主张,使社会性的有用劳动同时成为爱欲的解放,即人类解放,通过改变社会对劳动的组织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即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这是“弗洛伊德同马克思的结合”,同时也是对想把弗洛伊德“庸俗化”、“社会学化”的弗罗姆等人的“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批判。

3.社会评价

20世纪6年代末,西方大学生掀起一场反抗社会的造反运动,马尔库塞的哲学成为他们的战斗纲领,巴黎大学的校园里就贴着这样一幅标语:“我越谈恋爱,就越要造反,因而我也越要谈恋爱!”

马克思倡导经济上的平等,从而要求以政治革命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巨大发展,而人们却感到自己成为高技术和经济高度发展的牺牲品,这就是人性。人的性本能的丧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感觉,而物质财富贫乏的地区未必能看到这一点,那里的人们还准备蹈西方社会的复辙。读马尔库塞的著作,尤听警钟轰鸣,世界之大,社会之丰富,人的思想也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矛盾,有什么问题,我们应当学会利用前人的学说去寻找根本的原因,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努力。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著

畅游哲学的神圣殿堂

1.作者简介

乔德坦·贾德,是挪威颇具世界影响的当代作家。乔德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哲学、文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自从1986年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已逐渐成为挪威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坛旗手,特别是随着1991年《苏菲的世界》的出版发行,立即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广泛的影响与轰动,该书将深邃的哲学思想通俗化,使读者能以轻松的心境浏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整部西方哲学史。

2.核心思想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正是以探讨人生的真谛、追问世界的本源和归宿为己任。然而古往今来,多数哲学著作深奥而晦涩,其中规范性的名词术语令平凡世人望而生畏,从而成为仅供少数哲人和先知享用的奢侈品。本书作者贾德一改过去的千古惯例,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抽象而严肃的哲学内容寓于轻松活泼的小说文体中,打破了哲学与世俗的界限。

使得高高悬浮于经济基础之上的哲学从天上降到了人问。作者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举正是本书的魅力和特色所在,也为作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贾德说:“哲学家追寻真理的过程很像是一部侦探小说。”因此他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一个类似于侦探故事式的情节:

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回家,在她的信箱里发现了一封未留名,也未贴邮票的信。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就这样,苏菲在某个神秘导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一些不同寻常的信件,一步一步地了解到哲学发展的历史。从柏拉图到亚理斯多德,从笛卡尔到马克思,古往今来各位哲学大师的观点尽收眼底,哲学演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通过一封封的来信和对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哲学命题的探讨,一幅幅活生生的哲学图景展现在苏菲的眼前,也展现在每个读者的眼前。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世界,也是一个启迪人类智慧的理性世界。解读本书的过程,就是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反思自我和宇宙,领悟人生真谛的过程。

3.内容梗概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作者在讲述一个哲学问题之前,总是首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苏菲提出几个简单的命题,而苏菲的主体自我觉醒完全像一部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随着少女天真浪漫的幻想、追根求源的侦探,深奥的哲理静静地潜入她的思想深处,此时有关这些命题的完整回答将准时出现在苏菲家的信箱里,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的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的天赋与知识,试图解开这些浮动在脑海的云雾,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神秘导师在给苏菲的第二封信中,以生动、贴切的语言,将“哲学是什么?”这一深刻的命题向一位14岁的少女娓娓道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它是“食物”;对于寒冷的人来说,它是“温暖”;对于寂寞孤独的人来说,它是“他人的陪伴”……,但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是否还有一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那就是诸如“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等一系列哲学问题。

在评价苏格拉底对哲学的贡献时,作者引用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话写道:“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柏拉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房问里,苏菲作为惟一的听众参加聆听了有关“文艺复兴”的话题: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使得宗教生活与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自由,新的科学方法与新的宗教狂热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在这种环境下,15世纪与16世纪发生了两大变动,就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随后人文主义、新世界观的内容与伽利略、牛顿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便一幕接一幕地呈现在苏菲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