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25162800000041

第41章 把自己的决断变成集体的决策(4)

他的这项举措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他公司的人也觉得这种行为不可取,但是,他还是坚持这么做。他减少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人数,把原来的8个部门精简成4个,同时还把减少了分公司的数量,只保留75%。当时,社会舆论也对这一措施进行大肆宣扬,并不看好这个举动。

面对着员工的猜疑、对手的嘲笑、舆论的压力,他仍然坚持了下来。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在他的政策之下,通用公司的销售额位居第一,而市值也位于第二的位置。到这时候,人们才相信他的除去旧思想、旧思维的创新做法是明智的。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不创新,就死亡。要想除旧迎新,一个企业的领导,肯定是一个细心观察的领导,他能及时发现同行业其他领导的错误,而换一个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他必定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他有抱负,有决心,有野心,只有有勇气的人才是不怕改革的。只有这样的领导才会是一个有勇气创新的领导。

除旧创新是一个企业摆脱困境,迎接二次生命的良药,只有及时清除旧的东西,才能将新鲜血液注入企业内部,才会让企业焕发新活力。也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迎接新的胜利。

205搞不懂财务,就当不好老板

一个有领导力的老板,会带领企业走向何方呢?答案肯定只有一个,就是使企业变得更强更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变得非常强大,但只要企业处于上升之中,就说明这个老板是一个有作为、有能力、有领导力的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成为大企业的老板,必然也不是好老板。成功的企业总是相似的:有远见有才识的老板,齐心协力的员工,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惩罚制度,明确的财务系统等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一个企业走向消亡的原因有哪些呢?这恐怕是因人而异的。但有一个原因至关重要,那就是,不正确的财务理念。

一个老板如果实施了正确的财务理念,会使企业在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中取得更大的优势,而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只有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才能保证在以后的发展中少一些挫折。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个人便携式计算机公司,那就是奥斯伯乐。在整个20世纪,它都是美国硅谷里发展最为迅速的公司,甚至超过了当今声名俱佳的苹果公司。当时有许多名人都迫切想要加入奥斯伯乐公司,该公司还受到了大使和总理们的热情接见,就当时的状况而言,它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正在这个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司的老总奥斯伯乐突然被告知,公司出现了亏损。这一坏消息让所有人感到意外,但是这件事确实发生了,而且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怎料,一夜之间这家著名的公司就倒闭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公司突然之间陷入困境呢?后来经过调查显示,这个公司最大的失误便是财务管理失误。

奥斯伯乐本人不懂财务,他本人也没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严重性。以至于在许多非常重要的方面都缺乏必要的管理。比如:融资、投资、盈利再投资等等。奥斯伯乐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老板如果搞不懂财务,就不是一个好老板,企业注定也不会长远。

那么,老板要避免财务问题,在财务管理上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老板本人要懂财务,这样才不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次,就是要雇佣专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的财务人员知道如何制定有系统有制度的方案。再次,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一个好的制度下,企业的各个部分才会有条不紊地运作。最后,要管理好现金。现金好比企业的血脉,血脉是一个企业的最重要的管道,连接着公司的各个部分。

206如果不是“重量级”人物,就不要随意长篇大论

自古以来,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并不是人本身有什么差别,只是那些附加在人身上的东西让人们有了区别。

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职位,往往代表着一个人说话的分量与重要性。地位高的人,说出来的话分量也重;地位低的人,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就轻。而且常常不会被大家当回事。

“人微言轻”这句话,在一个企业当中体现得相当明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话明明非常重要,但是从一个小人物嘴里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大,有时候甚至还会有相反的效果。但是同样的话,若从一个重量级人物嘴里说出来,那么大家往往都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聆听,有的还拿着笔记本在记。因为他说话非常注意分寸,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从来不啰唆一句。而且风趣幽默,落落大方,大家听着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联想企业董事长柳传志也说过类似的话:“凭借你们的能力和拥有的基础,已经不会有让你们无法解决的困难,但就是不能让自满两字蒙住眼睛。”王峰曾经是企业中的一位员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本人对此也十分不解。就在这时,公司老总让他主持一个会议,他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认真准备起来,光自己的发言稿就足足准备了三大张。会议的前一天,老总让他作会前介绍,他告诉老总说自己先发言,并让老总看发言稿。老总惊讶地看着他,告诉他:“我只是让你主持一个会议,并不是让你开一个座谈会,你没必要讲这么多的,主要的发言人还是老总我。”

就在这个时候,王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原来他并不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但他却一直把自己当成重量级人物来看。在无数次会议当中,他都长篇大论,还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无形之中给自己树起了无数个敌人,招致了别人的反感。

在团队中,一个人绝不能随便开口说话,而要权衡自己的职位、场合、对象等要素,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以及如何说。对各领导层的管理者来说,尤其需要把握说与不说的要害。有的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很让人厌烦;其实,大家不是无法接受你,而是你没弄清自己的角色和沟通对象,觉得自己说话非常有分量,最终得不到认同,甚至招致厌恶。

事实上,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会谨言慎行,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拿捏非常到位,对沟通的对象与场合也了如指掌,从而能够采取得体的语气、语调将言辞传递出来,让听者受用、信服。领导说话之道,贵在收放自如,并且有时候“不说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而对非重量级领导人来说,不知轻重地长篇大论,完全不顾及听者的感受,实在是职场大忌。

207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要24小时负责

公司是一个老板多年来的心血。公司的很多事务,老板都习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这种做法一般来说是正确的,公司是老板一手打造的事业,老板要对公司的前途、内部的员工负全部责任,如果经营不好,不仅老板自己受损,还要牵连到公司的前途和员工,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俗语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公司,无论大小,所有的运营工作都不因为公司小而简化,相反正因为规模小,人手少,每个人的工作反而相当繁杂,但是,公司的老板却不能因为公司的小而放松管理,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一丝一毫都不可以放松懈怠。

一个企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强大的老板做支撑。台湾鸿海集团老总郭台铭对此就深有体会,他说:“一个企业的老板,无论企业大小,都要对公司的各个部分了如指掌,变成全能型人才,全面掌控公司的所有权力和责任,只有这样,才会在艰苦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

他认为:作为老板,在拥有支配资源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掌握绝对的权力,负担绝对的责任,这样,才会在困境中带领团队走出阴影,在胜利时带领团队作出更大的成就。他还多次告诫一些年轻的老板,以后公司做大做强了之后,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帆风顺。一个公司在做大做强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郭台铭的事例告诉我们: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无论在何时都要全面负责。其实,无论做哪一行,任何一个领导人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拥有了责任感之后,领导人做事才会深思熟虑,才会高瞻远瞩,才会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

老板,也就是领导人,像这个词语一样,首先要“领”,才能开始“导”。如果连引领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当一个称职的老板,管理好一个公司呢?“领”的能力就体现在责任心上,有责任心的领导人,才会获得公司员工信赖,才会赢得员工的认可,才会在员工之间树立威信,才能真正引领企业走向阳光大道。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便不会取得好的结果。要时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自己的梦想负责,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