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
2516900000034

第34章 避开误区,用爱照亮男孩的内心世界(2)

为了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防止传染病和社会问题的发生,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他进行性道德的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孩子早恋,以及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等情况在生活中屡屡发生,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像大禹治水一样,采取疏导的方法,让他学会如何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和相处,如何看待两性问题,摆出过早性行为的害处,通过事例进行性道德的教育。

父母应该刻不容缓地担负起自己对孩子性教育的职责。性教育不应是“救火”式的,而是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发育状况、智商、理解能力和好奇程度,循循善诱,以开放、坦然的态度对孩子实施不同内容的性知识与性道德教育,让孩子从性蒙昧走向性清晰,引导他树立健康、纯洁的性道德观和高度的性责任感。

避免在男孩面前以说粗话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脱口而出这样的话“住嘴,我不要你们管!”,和小伙伴吵架了,就大喊“滚开!”。其实,孩子说粗话与大人有一定关系。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好模仿,且缺少是非概念。在生活中,家长是孩子经常接触的人。有些家长生气批评孩子时粗话就脱口而出,这不但伤害了孩子,也可能成为孩子的负面教材。虽然家长有时是不经意的,但耳濡目染,孩子慢慢也会沾染了说粗话的坏习惯。

班长对新来的班主任说:“我们班有个男同学很凶,只要别人和他有不同意见,他就说粗话骂别人。我们都怕他,不敢和他吵架。”在班长的协助下,班主任找到了那个爱说粗话的小男孩方亮。班主任问他:“方亮,为什么总说粗话?”方亮有些得意地说:“我才懒得和他们讲道理,一句话堵住他们的嘴,他们就得按我说的来做。我一下子就把别人压下去了,大家都听我的。”班主任接着问他:“你跟谁学的这种方法?”方亮说:“跟我妈学的。我妈平时就这样和我说话。有时我很想看会儿电视,她就说:‘赶快进去做作业,不要和我讲条件,否则有你好看。’有时我想和她分辩一些问题,她就生气地说:‘小孩子哪有那么多歪理,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少和我啰嗦!’所以,我现在一点儿都不喜欢和她讲道理。”原来,方亮爱讲粗话是受妈妈的影响。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有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才能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不容许孩子讨价还价,对他的意见也总是生硬地拒绝。殊不知,这其实是在教孩子不要和别人讲道理,慢慢地,孩子也会用粗话去“镇压”别人。因此,家长和孩子相处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孩子不对,也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不要粗暴地打断孩子。

古有“孟母三迁”,家长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虽然家长很难改变社会大环境,但完全可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家庭环境。这首先离不开家长的榜样带头作用,否则,孩子难免也会受到“污染”。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发脾气,要做好表率,带头说文明语言,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同时,家长也要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说粗话,具体来说,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和教育孩子说粗话的行为。

方法一:让男孩观看内容健康的影片

家长不要让孩子看粗话连篇的影视作品。有的影视作品中,常常会带有说粗话的情节,甚至一些令孩子敬仰的人物,有时也免不了“出口成脏”。孩子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往往会因好奇或对人物的崇拜而去模仿。因此,要尽量让孩子少看这一类的影视作品,家长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符合他理解能力和欣赏力,内容健康的优秀儿童影视作品。

方法二:建立监督机制

在家里建立互相监督的制度,如果家长不小心在孩子面前说了粗话,也一定要向孩子承认错误,加深他“不能说粗话”的印象。

方法三:不要用暴力制止男孩说粗话

当孩子说粗话时,家长一定要低调处理,千万不要情绪化地“恐吓”孩子或对他实施“暴力”。类似“以后不准你这么说”“再说当心挨打”等话,这只会让孩子加深对粗话的印象,并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孩子以后说粗话更加频繁。其实,家长应设法让孩子明白说粗话是不好的。家长可以严肃地告诉孩子粗话不文明、不好听,父母及所有人都不喜欢。并和孩子一起分析他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怎样说话的,利用榜样的力量使孩子认识到说粗话的坏处。

要使孩子远离说粗话的恶习,平时的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在教育中,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说粗话的方式来发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父母要让孩子懂得说粗话是一种粗俗、愚昧的表现,对孩子进行常规的礼仪教育,让孩子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不要苛求你的男孩成为完美的“王子”

有这样一批父母:对待工作,他们追求完美,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对待孩子,他们也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同样成功。有的母亲从怀孕时就开始注意健康饮食、胎教,孩子长大后,让其上“贵族”幼儿园,进行双语教育,在家中只能说英语,不许用汉语交流等。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是没有错的。但有的家长追求完美,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也高,力求十全十美。而孩子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自然会受到家长过多的指责,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失去自信,产生自卑。

这样的家长属于完美主义者,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任何不符合孩子成长的因素都要严格控制,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永远是最优秀的。他们对孩子要求过高,苛求孩子各方面都要完美,容不得孩子犯错误,却忽视了孩子成长的阶段性。

在这样完美要求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做事认真,成绩超人,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但是,进入青春期后,长期形成的完美习惯就会变本加厉,导致强迫症。有的孩子做作业稍有涂改,就全部撕掉重做;做题速度越来越慢,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检查,甚至考试时做不完题目;更有甚者,走在路上反复数脚下的地砖而经常上课迟到。而且在这种“完美”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与家长的关系高度紧张。由于过高的要求使孩子压力很大,孩子往往会因为达不到家长的完美要求而说谎,甚至会渐渐疏远家人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张强的父母都是很优秀的人,所以他们从小就教育张强,做事要追求完美。张强也很争气,不但成绩优秀,各种比赛中也都是冠军,父母很为之骄傲。但最近妈妈发现了一个问题:每次吃饭前,张强都会反复地洗手,去餐馆吃饭时,他也会自己擦拭几遍碗筷。妈妈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张强患上了强迫型人格障碍。妈妈不解地问医生:“我儿子一直很优秀,怎么会得这种病?”医生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一味追求完美,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准他自行其是,就会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于追求完美不见得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家长不要总用“差一点儿都不行”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孩子都有个成长的过程,家长不要苛求完美,只要求其每天进步就可以。

李维有一次数学考试得了60分,父亲得知后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幽默地说:“60分不少了,我小时候数学学不会,考试还得不上60分呢!不过,你下次要争取考高一点。”一席话说得李维破涕为笑,他开始用心地学习,数学成绩不断上升,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李维还得了冠军。一次,李维整理房间时发现了父亲上学时的成绩单,上面显示父亲儿时的数学成绩非常优秀。李维和父亲说起这件事时,父亲说:“我只是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没有必要时时处处成为强者,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足够了。”

在生活中,家长不一定要用故事中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但一定要有他这样的心态,不要要求孩子“时时处处成为强者”。家长要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为他提供健康愉快的成长环境,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家长心态乐观,男孩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乐观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乐观的孩子。”孩子的可塑性强,好模仿,很容易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注意自己的情绪、性格和为人处事,做到乐观豁达,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父母有乐观的思维方式,孩子才会有乐观的心态。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下雪了,父母不要说“该死的天,又下雪了”,因为这样说并不能改变下雪的事实。如果父母说:“太好了,又下雪了!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这样就会把快乐传递给孩子,让他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会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时候也会烦恼、发火,但应该尽量避开孩子。如果让孩子卷入压抑沉闷的氛围中,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要以身作则。父母认为怎样做能令人快乐,就应该身体力行地去做,而且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感到快乐,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孩子。

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让孩子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乐观,奋发有为,夺取人生每一次的成功。

有些孩子天生就很悲观,但父母不要着急,因为乐观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的。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家长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建立和睦愉快的家庭气氛

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乐观品质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有利于孩子乐观性格的形成。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这样的:

★分享。不要什么事情都不告诉孩子,这样做孩子会觉得自己游离于家庭之处,他会有一种孤独感。如果有工作中遇见快乐的事情,父母可以用通俗的方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分享快乐。

★理智。家长不要随意向孩子宣泄种种不满和沮丧的情绪,更不要随意流露茫然悲观之态。家庭成员都应注意情趣的陶冶和幽默感的培养。夫妻间应当互敬互爱,遇事商量,不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如果实在不能保持常态,可以对家人说一声“希望自己能够单独待一会儿”,待自己能够冷静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的时候,再来解决问题。

方法二: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他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以防止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如带孩子一起到邻居家玩,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做客等。带领孩子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游玩中获得乐趣,在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方法三:引导男孩摆脱困境

即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着意培养他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如果孩子一时无法摆脱困境,家长就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有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一般身体较为健康,其患癌症的几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这些人的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孩子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心中多少会有一些惶恐,如果家长用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孩子,他就会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