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说,“青春18”车票的“福音”不仅是体现在价格上,还体现了旅游的真正精髓。旅游讲究心随意到,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放松。但是,不知何时,为旅游而旅游却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游客被那些世界文化遗产、著名景点的名所束缚,挤着人潮大流,看个稀里糊涂的大概,往往内心所获甚少。“青春18”车票的珍贵之处在于其旅游的随意性上。经过“热海”时,见其广阔澄清的碧浪,便可以下车在海边稍作停留;经过“千年古都”京都时,可以下车行走在散发着历史古香的青石板街道;经过九州的无名小站时,也可以出站转悠一圈,尝尝地方小吃美味。“青春18”的旅行充满一种随意散漫,给紧张的精神做一个松绑,为纷繁的心灵注入一道“鸡汤”。
还有,“青春18”之旅也是体验日本“电车文化”之行。长期居住东京,人们已经习惯了东京电车中的沉默无语。一串串的车厢里,看书、打盹儿、玩游戏也成为电车中的通常之景。但是,日本的“电车文化”绝不仅限于此。九州穿行于山林之间的单节电车仍保持古风。在绿色中穿行,听身穿制服上了年纪驾驶员的指令声,乘坐这样的电车仿佛有时空穿越感。坐上仍使用煤炭作为能源的观光火车,古色古香的车厢内喝上一杯咖啡,悠闲享用便当,和对面陌生的游客也能闲扯天南地北。地方的“电车文化”与东京的“死板”相比显得更有活力更让人亲近。通过电车之行,可以窥察普通日本国民的百态人生,且在无意之中自身也融入这“电车百景图”。
中国自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本铁道公司推出“青春18”想必也是鼓励年轻人、一般民众多出行,在游览日本秀丽佳景时,可以对美对生活有新的感悟。“青春18”真是别出心裁的“人生教育”课程。旅行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则更是一种磨炼和挑战,会在时间的沉淀中化成一份宝贵财富。旅行途中和陌生人的交流沟通则是对个人社交能力的提升,更有可能会产生梦幻奇缘。
日本的“青春18”不老,从稚气未脱的高中生至已白发如雪的老人在“青春18”之旅中都获得自由的心,感受生活、感受美的心。
“日籍”杨贵妃
世人常说,“青史读来总断肠”。那日,我乘车前往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里”的漫漫途中,悄悄地试着改了两个字——“情史读来亦断肠”。是的,我在这样想,那一份跨越鹤发与红颜年龄的爱情,那一份超越伦理与道德的爱情、那一份穿越贵族与庶民的爱情,在红尘滚滚的今天,已经犹如处女般地罕见了。
我在车中瞑目,任思绪飞扬。千百年前,那场兵荒马乱过后,泪沾衣衫的老皇帝在返回京城的途中,一路寻找,结果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她呢,“梨花一枝春带雨”,潜身乘船,密渡东瀛,凭借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信念苟存人世,日日隔海思故里,刻刻情深念夫君。
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了白底蓝字——“杨贵妃之里”的路标。很多人都知道,“里”这个汉字,在日语里面有村庄、娘家、故乡三重意思。显然,无论从哪重意思看,日本人都已经把杨贵妃视为了“自己人”了。或许,一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大唐皇家女性最后落身油谷町,让他们产生了一份疼惜之情。
“二尊院入口,杨贵妃之墓”。真的看见这几个字,我的心又情不自禁地往下一沉。爱情与分离,常常是相伴相行的。当爱消失的时候,分离是一种解脱;当爱浓厚的时候,有一种痛苦叫分离。相爱的人,死后不能同地同穴,甚至不知死在何时葬在何处,这是多么凄凉孤寂的人间悲剧。拾阶而上,我这样感慨着。
“二尊院”境内的杨贵妃塑像吸人眼球。在一碧如洗的晴空下,牡丹云鬓雪肤花貌的杨玉环侧首含笑,姿态与当年在华清池时全不相同。没有那副“温泉水滑洗凝脂”后的娇态,脸上流露着一抹安详。我想起2011年3月到陕西华清池前见到的那个熙熙攘攘的盛景,怀疑杨贵妃是不是已经“错把他乡当故乡”?
知情人告诉我,作为“故乡创生事业”,1993年6月,油谷町政府出资请中国西安美术学院用汉白玉专门雕塑了一座与马嵬坡杨贵妃像相同大小的塑像,千里迢迢运到日本。但是,这里很少有游客,人们不愿意为这样的“政绩工程”捧场。因此,整个“二尊院”内空荡无人,“杨贵妃开运护身符”也无人问津。
转身来到“二尊院”五轮塔前,那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氛围显现出来。大大小小不下十余座三层结构的石塔,簇拥着五轮塔。有人说这五轮代表着人身的、面、胸、腹、足,也有人说这五轮意味着世间的地、水、火、风、空,我对此没有丝毫的兴趣,只是凝眸注视着那其间掩埋杨贵妃的一个香塚。
瞬间,我很想模仿那浓重的河南口音说一句:“我代表唐玄宗……”但是,我立刻意识到,在异国他乡地下长眠的杨贵妃,无法承受这种玩笑。因为,当年她芳魂入梦时,曾对玄宗说:“我随波漂至日本渡口,得遇向津具村民悉心照料,奈何体弱不堪磨折,与君天人两隔。但相信天上人间,终有一日得相见……”
让我感服的是,“杨贵妃之墓”已经彻彻底底本土化了。它不仅成为日本山口县的指定文物,至今还发挥着“守护女性”,帮助女性“安全生育”、从不孕到有孕、结下良缘等种种功能。杨贵妃如果在天有灵,知道自己眼下还能够为日本社会困惑不已的“少子化”时代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会有什么想法呢?
轻轻地带上“杨贵妃之墓”的木栅栏门,我不忍心继续打扰她了。让我欣慰的是,从2011年开始,日本山口县长门市将每年的10月7日设定为“纪念杨贵妃火炎祭典日”,邀请山口和九州地区的中国留学生与当地民众一起在这里举行活动,通过千古美人杨贵妃的魅力,给中日两国的民众再架一座心桥。
奥飞騨——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之中
奥飞騨,这个名字在脑海中已经萦绕许久。或许因为这名字带有独特的日本风味,不知其中蕴藏着怎样的一个世界;或许因为自己素喜京都那细腻而不失奢华的气质,听说奥飞騨又被誉为“小京都”后,自然想看那与众不同的别样气质;抑或许是因为这里曾被欧洲传教士盛赞为“恍若阿尔卑斯山一样宏伟”。真的,仅这个奇特的名字,就在我心中激起了奇特的畅想。
早春三月,就带着这个奇特的畅想,登上了“手拉手”旅游公司的大巴,向着畅想中的奥飞騨进发。思绪随着道路逐渐宽广、雪峰渐近,有如春草一般,更行更远还生。车近奥飞騨,司机似乎也被越来越密集的山峦拉动了情绪,车中响起了日本“国民歌手”美空云雀那天籁般的歌声——《奥飞騨慕情》——风中传来了你到来的讯息,连水流也随之欣然前往。我的心已经随着歌声飘出了车窗之外,飘向了尚未冰消雪融的奥飞騨。
飞騨山脉坐落在日本中部的岐阜县,被誉为日本的“北阿尔卑斯山脉”。传说此名的由来缘于一位西方传教士的造访。当他站在绵亘不绝的飞騨山脉前,出现了幻觉,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位于欧洲阿尔卑斯山下的家乡,便随口赞出一句“犹如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于是,这东瀛的飞騨山脉便袭了一个洋名。不过,我还是喜欢叫它“奥飞騨”的。这里的山峦,较之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更显出了一些祥和兼几分秀美,风光迤逦随处可见。
奥飞騨的别样不仅在于山景,更在于城景。群山环抱中,坐落着飞騨高山市。历史记载,大约相当于中国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日本发生了“大化改新”,飞騨地区因地处山区,可资缴纳的米、谷物及纺织品很少,当地人便想出了以佣代赋的办法,每年派百余名平民赴首都工作250至300天,专门承担木匠的工作。纵观日本历史,著名寺院的修建者中,飞騨工匠之名频有所见。飞騨工匠技艺精湛,返回家乡后,充分发挥他们所掌握的技术特长,将当时大城市流行的建筑样式及建造工艺用于家乡的建设。这才造就了现如今享誉全日本的“小京都”。算来,也已历经六百年了。
充满了“合掌造”建筑的古老街道上,无车马之喧嚣,无人声之鼎沸,沿着这街道一直走下去,仿佛便回到了前世。抬眼望去,群山环抱,石板路随着每踏出的一步,都发出不同的音符,讲述着过往的故事。“小京都”?此刻,我倒宁愿不要用京都来比拟奥飞騨了。仔细聆听,每一幢老屋都可以讲出一篇绵长的往事;用心体会,每一座“合掌造”屋顶下、格子窗后面,都徜徉着一段细腻的等候——这样的情感,在京都那些金碧辉煌的屋顶下是再难寻到的了。这就是奥飞騨与京都的大不同。相比起京都的富丽堂皇,奥飞騨的色彩确实略显单调,但掩映在群山翠绿中,却也平添出许多生鲜的活力。看前世,京都足够了;穿越历史看今生,自然还是奥飞騨的更佳。
这里不仅是思绪穿越的好地方,更是享受温泉的胜地。在飞騨高山市内外,温泉星罗棋布。这也难怪《奥飞騨慕情》中吟唱着“爱慕着汤泉水中的幽香,踏上奥飞騨之路”。裸身泡在温泉中,望着远处高山之巅的雪白,细品着当地清泉水酿造的清酒,泉香而酒洌,醇厚而甘美——惬意至此,心中便是存了再多的依恋,就都付了这眼前的美景和杯中的酒吧!我只消浸淫在天地之间便不枉了此行。
64岁的驴友——藤濑信行
旅游中有些旖旎万般的风景,总是能够让人永驻心怀的;旅游中有些“旅友”,总是能够让人难以忘怀的。直至今日,我都还记得,两天旅行中,日本“手拉手巴士旅游公司”的那位“导乘员”藤濑信行。
今年64岁的藤濑信行,仍然不肯舍弃年轻时拥有的那个梦想——看遍日本的大好河山。他从日立公司退休后,决定找一份既能发挥余热,又能圆梦的工作。于是,他干上了“手拉手”旅游公司的“导乘员”。虽然从事这份新工作还不到3年,但他感觉,每一趟前往日本名胜古迹的巴士旅游,都是他“最完美的旅程”。
在旅游大巴上,他就告诉我们自己并不是导游,而是一名为游客服务的“导乘员”。但是,他娓娓道来的故事和幽默的谈吐,不时地引起游客的开怀大笑,让人感到他“不是导游却胜似导游”。
最让笔者感动的,应该说还是“三顾”吧。
一顾。刚上车,藤濑信行很快就从我和同伴的交谈中,察觉到我们是中国人。他仔细看了看名单和座位顺序,走上前来用中文“你好”尝试跟我们打了招呼。在我们表示因为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即使用日语进行讲解也没关系后,他仍显得不放心。巴士开动后,坐在我们附近的藤濑就不见了。过了一会,只见他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手里多了一叠厚厚的资料。他打开资料,我才发现,那是简体中文的游览介绍。他说,最近到日本来进行巴士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他专门准备了所有游览资料的简体中文版,并随身携带着。他拿出水彩笔,在一个个巴士停靠的站点和游览地画圈,并一一详细讲解,直到我们对他的每一处讲解都做出肯定回答后,他才放心地回到了座位上。
二顾。来到游览的第一站——号称“小京都”的奥飞騨,看完悠久的历史街景,一向对日本神社很感兴趣的我,非常想看一看这里的神社。但展开游览地图才发现,神社并不包括在游览项目内。正想着时间快到了这次就留点遗憾吧,准备转回到巴士上时,藤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我们身旁。原来他担心我们“人生地不熟”,一直默默地跟在我们身后。在了解到我们想游览神社后,他很熟练地为我们指明方向,并给我们详细计算好了来回时间。在他的指引下,最后我又体会到了另一种神社风格,在飞騨高山“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心里平添了一份感动。
三顾。经过两天其乐无穷的旅行,我们踏上了返回东京的旅程。疲惫的我们在车上打起了瞌睡,很快进入了梦乡。半梦半醒之间感觉有人经过,但由于很轻,没有怎么留意到。睁开眼不到一会,藤濑信行就走了过来。只见他手里拿着收集好的调查表,一个劲地道歉道:“实在不好意思,吵醒您了。”我这才想起来,在日本旅游,结束游览行程后,都会马上填一份调查表,将自己此次旅游的感受和对旅游公司的意见填好后,交给工作人员。我们显然忘了这一茬,而藤濑肯定已经过来了好几次了,看我们睡得正香,没好意思叫醒我们。赶快拿出调查表,正准备对亲切的藤濑信行好好赞扬一番时,藤濑信行认真地说:“由于我的中文太有限了,肯定有很多意思没有很好地传达到,为您的旅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您可以把对我的想法写在调查表上,我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中文。”我看过许多要“表扬信”的,却从来没见过要“批评书”的,藤濑信行的真诚再次让我感动。
回到东京结束旅程,在我们对藤濑信行的一路照顾表达谢意时,他拉着我们的手,说了一番很不一样的客套话:“我们叫‘手拉手’巴士旅游公司,这个‘手拉手’不仅是指日本人之间手拉手,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民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手拉手。手拉手,先从我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