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风吹樱花落尘泥
25174100000004

第4章 信仰与习俗(3)

宇野正人在监修的《祭典与日本人:探索信仰与习俗的根源》一书中指出,许多日本的古老传说里面融合了中国的传说。这些后来又被改编成为佛教的传说,“苏民祭”就是从这些传说中演绎而成的。其实,所谓的“苏民”只是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名。因为苏民先生热情招待了假扮成穷人前来造访的神明,故而得到了神明会好好守护苏民子孙的承诺。

想着这些,回味着日本千年民俗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我想,应该是那一颗追求健康、平安和衣食足安的心永远未变。

吃西瓜,加点盐

早就听说日本人对盐是情有独钟的。新年过后,我途经东京早稻田大街的穴八幡神社,进去转了转,居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摆盐摊的。仔细一看,这个盐摊有点讲究,他卖的是“御守之盐”、“缘起之盐”,而不是日常的食用之盐。

摊主告诉我,“御守之盐”是卖给经常出差、平时开车、准备考试、外出旅游的人等。买了这种盐,放在钱包里随身携带,就可以保佑人身平安。我听后觉得有意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花300日元买了一小包,包装还挺精美的。但是,当我看见摊主把这包盐又放入一个写有“穴八幡参拜纪念”的白色小纸袋里的时候,心里又有点别扭,因为我不喜欢“参拜”两个字。

这让我想起了每次在电视上看大相扑比赛实况转播的情景。身体肥胖的大相扑参加比赛时都要先喝水,据说这种水叫力水,喝了就浑身有力量。登上比赛台后,还要弯腰抓一把盐挥洒在地上,据说这意味着把场地、身体都搞清洁了。这样说来,盐与日本的国技相扑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曾参加过一个在海水浴场溺水而亡的中国学生的葬礼,当时有位日本老师告诉我,进去吊唁之前要先在门口放着的盐盒里抓一撮盐撒一下,表示净身,体现对死者的敬意。回到住宅的时候,一定要用盐洗手,这样就不会把死魂灵带到家中。日本老师还说在长野县有这样的习俗,女性生育的时候要在身边准备一盆“产汤”,里面还要放入盐,孩子生下来后,要用这种“产汤”来洗身,以求清洁和健康。由此,可以看出盐与日本人的生死习俗也密切相关。

我对中国盐俗了解不多。上中学的时候,正赶上“批林批孔”、“评法批儒”的岁月,于是知道了“桑弘羊《盐铁论》”这样一个条目,但是搞不清楚为什么盐铁一定要专卖。后来,还是老师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是国计民生一天都离不开铁和盐,国家不可一日无铁,百姓不可一日无盐,为了把“国计民生”把握在统治者手中,盐铁就一定要专卖。紧紧控制,就意味着利益空间的产生。

读《红楼梦》的时候,看到林黛玉的父亲是扬州巡盐御史,就知道这家的财源来路了。小时候去农村过寒假,也曾经看过参加送殡的人回家时在门后抓一把盐撒成一条线。日本的这个习俗是否也是来自中国,我还不敢做结论。

回来后翻看了田村勇写的《盐与日本人》(日文名《塩と日本人》,雄山阁出版,2000年7月第一版),更看到不少日语中使用了盐的谚语、熟语,这进一步说明“盐俗”在日本已经非同一般。

当然,有的日本人还有一种吃西瓜的时候要加点盐的习惯,我就难以理解了。

日本的“皇室英语”

虽然日本“脱亚入欧”已经100余年,但日本人的英语水平还是不敢让人恭维。无论学生时代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下多大工夫,但走入社会后灵活运用、与欧美人自由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不过,日本皇室成员却是个例外,他们在会见外国政要或贵宾时,普遍能够不借助翻译流畅地交流。

2012年5月,明仁天皇夫妇出席英国女皇伊丽莎白继位60年庆典。在当天的午餐会上,明仁天皇与女王相邻而坐,两人用英语交谈了整个午餐会。2013年3月,皇太子在联合国总部进行了30分钟的演讲,全程用英语介绍日本灾后复兴的经验,同样没有借助任何翻译。日本皇室专家神田秀一透露,皇室成员在会见外国要人时,通常要使用本国母语。为节省时间,寒暄之类的非正式交流都是用英语进行的。

皇室的师资力量虽然肯定是日本一流的,但英语教学充其量是皇室教育的一部分。皇族们也不是人人从小都在欧美长大,比如皇太子的女儿爱子,去年才开始学习英语,就是与“庶民”们一起在英语班上课。那么,为什么日本皇室成员的英语都如此流畅呢?其实,这都要归功于皇室独特的英语教学法。

日本皇室的英语教学被称为有四根支柱:

第一,要让皇族成员从小就对英语产生兴趣。明仁天皇还是太子时,他的家庭教师瓦伊宁夫人第一次见到他时,亲切地用英文唤他作“吉米”,但明仁却冷冷地答道:“不,我是王子。”一段时间后,明仁终于接受了“吉米”这个名字,还因为瓦伊宁夫人的引导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第二,英语课上禁止说日语。其实,瓦伊宁夫人每周只有两天会到皇宫教导明仁学英语。但在英语课上,她严禁明仁说日语,就连查英日字典都不行。如果说不清楚,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表达。其实,这对教学者来说难度更大。《被唤作吉米的天皇陛下》一书中记述,明仁在学习“bring”和“take”的区别时,瓦伊宁夫人又是比划又是绘图,着实费了一番工夫。

第三,让皇族子女们理解,学习英语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日本皇室对英语虽然重视,但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英语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在教材选择上更是慎之又慎,一律选用世界名作家的巨著,比如《你与联合国》《乔治五世的一生》等,让明仁一边学英语一边学做“帝王”。

第四,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口语和作文。皇室成员的练习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他们被要求在各国王族出席的宴会上主动用英文和他人交流,来练习口语。天皇原则上不能与外国首脑或皇室成员直接通电话,但却可以与他们成为“笔友”。日本宫内厅和外务省,每天都要收发皇室的大量英文信件。

其实,皇室英语教育的四根支柱,仔细分析起来也没有太特别之处。一般家庭完全可以想到,也完全可以做到。但是,皇室的贯彻执行能力要强上很多。皇族子女们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能逐渐积累自信,越来越爱说英语。归根结底,严格执行和建立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名包引发的皇室骚动

2013年8月30日,在栃木县那须御用邸过暑假的日本太子妃雅子和小公主爱子等一行15人,前往那须动物王国与民同乐,结果引发了一场不小的社会骚动。

什么骚动呢?当天现场围观的群众是这样证言的。据有幸在那须动物王国里邂逅雅子一行的游客母女说:“爱子小公主带了几个朋友一起来,他们从上午11点一直玩到下午6点半,在体验骑马的时候还和朋友们相互拍照。令人不敢相信的是,还是个小孩子的爱子公主,手上居然拿了个大大的名牌包——古奇。她一只手挎包,一只手牵着朋友的妹妹。天气那么热,雅子妃的兴致却很高,完全不像报道里说的不能进行正常公务的样子。”

同日,爱子还带朋友们去看了鸟类专场表演。一同欣赏鸟类表演的游客说:“爱子小公主是在表演开始15分钟后进来的,公主和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一起牵着个看上去像是朋友妹妹的小姑娘进场。公主时不时地碰碰眼镜男生的胳膊,我们这些一般老百姓都在小声猜测,那是不是爱子公主的小男朋友啊。”

“爱子公主在看表演时,频繁地从包里掏出手机玩。那个眼镜男生上台做互动活动时,公主还不停地用手机拍照。我一看那个装手机的小包包啊,上面全是英文字母G,那不是意大利的古奇牌嘛。小学生拿古奇包包逛动物园,真是回看见。”

在日本,皇室成员穿戴或使用明显的带有品牌特征的东西,这种事本身就极为少见,更何况是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女孩子。很快,爱子手拿古奇包的照片就上了日本《信使周刊》。

据银座的古奇旗舰店店员透露,在爱子公主的照片上了杂志后,店里接到很多顾客打来的咨询电话,打听公主拿的那款多少钱。事实上,爱子公主选的那款GG图案的古奇包,是我们古奇儿童系列里的新产品,价格在4万日元左右,专门设计给10~12岁孩子的,纯正的意大利制造。

对于爱子的奢侈品嗜好,反应最为强烈的是学习院小学的学生家长们。

女儿是爱子同级生的一个学生家长说:“作为小学生,就买意大利名品使用,这挺不能理解的。但我认为,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小学生,而是使用奢侈品这件事是违背学习院校训的。战前的学习院院长乃木希典就定下了规矩,‘应以简朴为宗旨’。”

在学习院读书的孩子,家长都是日本社会里的富裕阶层和所谓的上流阶层,但从这些家长身上,你是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品牌标志的。

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不无骄傲地说:“学习院出身的家长和学生,都反对追求奢侈的风气。使用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是古奇、满是英文字母的东西,在我们看来,就是没有品位的表现。”

学习院中学的一位家长也表示:“学习院从明治时期开始,就注重平等意识,不将皇族学生和一般学生区别对待。皇族和华族喜欢把孩子送到学习院,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能让孩子正常成长。这是学习院的校风啊。”

比起学习院的家长们,街一般民众的反应稍稍“宽容”。有的认为:“皇室成员嘛,和一般人本就不一样,选用奢侈品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雅子妃有什么我都不觉得奇怪。”也有的认为:“为什么要挑选外国品牌呢?为什么不将目光多投向本土产品呢?”还有的表示:“皇室,就应当是国民的典范。雅子妃母女有典范的样子吗?外国人看了也得笑话吧。”

日本纪实文学作家、儿童问题评论家石川结贵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了担心:“在眼下的日本社会里,做父母最大的不安就是金钱问题,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要背负着一笔隐形的巨额贷款。英国凯特王妃穿的连衣裙,折合日元才几千块,但同样能引起国民们跟风购买。从舆论、身份,特别是从教育方面考虑,雅子母女都有必要学走平民路线。”

明仁,是在《人间宣言》发表后诞生的第一位象征性天皇,一家子都要依赖国民税金生活。因此,明仁与美智子将凡事从简定为皇室生活准则。明仁的女儿清子在未出嫁时,还经常穿美智子的“二手衣服”。德仁25岁那年,曾有记者问选妃的条件是什么。他回答:“希望能找到一位金钱观和自己相同的人。如果她是个一到纽约就要去蒂凡尼店买这个那个的人,那就太不适合了。”

而雅子,真是他的理想女性吗?作为日本未来的皇后,却让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拿意大利名包招摇,日本国民的复杂心情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