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与应用
25178200000014

第14章 怎样理解天人合一(1)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作出解释。尤其是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揭示了地球生物及其人类产生、进化的完整过程,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将现代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对比发现,无论古代科学是真实的发现还是意想,都与现代科学有惊人的一致性。从古人的天象学可知:“天人合一”观对“天地”的理解不只是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它涉及太阳系五大行星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有的“五运六气”规律,古人用“天干地支”记载。

阴阳五行规律受五运六气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年运气候特点,使自然界出现不及、太过的极端气象灾害,会使人体出现与之相应的疾病。在《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的篇幅记载六十甲子每一年的年运、主气、司天、在泉的不同,形成每年的运气的不及、平气、太过规律以及人体疾病发生与之相应的规律。如果说“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规律是中国古人的发现,那么星相学所揭示的人的性格、命运受十二星座所制约,就是西方人所承认的“天人合一”规律。为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结构、脉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天人合一”的道理和时空范围。

一、从宇宙层面了解阴阳五行

(一)地球在宇宙中相当一粒“尘埃”

宇宙空间浩渺无边,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目前通过天文望远镜能观察到,像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就有一千亿个以上,每个银河系约有两千亿个太阳系。太阳系就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星团,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绕太阳旋转(图5-1)。

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中较小的一颗,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围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在宇宙中只能算一粒尘埃。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同时又带着地球等九大行星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所以,我们通常把宇宙理解为空间概念,这是不正确的。中国古人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我们生活在时空中,地球明年此时的时空位置就不在今年此时的时空位置,是太阳和地球母亲带着我们在不停的遨游太空的结果。

(二)为什么只有地球生机盎然

为什么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古代和现代天文学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根据天文观测到的各行星球信息(见表5-1)我们可以归纳以下理由:

1.阴阳幅度(温差)适中

根据阴阳的本质是寒热,我们可以把寒热的温度范围称为“阴阳幅度”。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由近至远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图5-1)。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决定了星体物质密度、表面空气密度(气压)和阴阳幅度等。太近了,表面温度太高,空气密度太大(水星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即阴阳幅度-173~427℃。金星大气CO2占96%温室效应使表面温度465℃以上,几乎没有温差,金星大气压相当于地球的90倍);太远了,表面温度又太低(距地球最近的火星收到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昼夜阴阳幅度-87~-5℃;木星,宇宙飞船测得的温度是零下-148℃)。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恰巧使地球表面阴阳幅度大约在-40~40℃之间。现代科学表明,从低级到高级生命体最基本的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又在一定条件(液态水、一个大气压、氧气含量20%等)下有光合作用、自我繁殖、增殖的能力。太阳系中只有地球能满足生命存在的条件。

2.四季分明才有五行

太阳系行星自转轴心线与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与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由近到远夹角依次变小,自转速度依次变大。

水星距太阳最近,其自转轴几乎与其公转轨道平面垂直,自转速度(慢)也接近公转速度,公转一周相当于地球的88天,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58.646天,地球的一年相当于水星四年,而水星的一天又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月,所以水星上根本没有四季可分。金星距太阳是水星距日的近两倍,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87度,也不可能有四季,它自转一周(一天),需要地球的243天。

火星与地球很多特征相似,他距离太阳约为日地距离的1.5倍,自转轴与轨道平面夹角24度,和地球一样有一年四季,自转一周24小时37分22.6秒。但由于距太阳太远,火星的一年几乎等于地球的两年。火星的体积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质量只是地球的十分之一,所以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占95%。温度低(阴阳幅度-87~-5℃,没有液态水)和空气稀薄决定了它不可能有生命。

木星自转速度9小时50分30秒,公转一周相当于地球的12年。土星也有四季,自转一周10小时14分,公转一周约合地球的29.5年,每季长达7年多。天王星轴心与轨道平面夹角仅3度,自转周期为17时5分,被称为“躺下滚动前进”

的星球。它的夏季和冬季之分,就是白昼和黑夜之分,它公转一周相当于地球的84年。

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夹角66度34分,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周365天,形成四季分明、阴阳的幅度-40~40℃、液态水随阳热而蒸腾,随阴寒而冰封,五行“生、长、化、收、藏”这五种力量孕育其中。地球自转一周23时56分4秒,太阳“东升西降”形成昼夜“日四时”的生、长、化、收、藏五种力量。自然的阴阳五行运动之力,使地球上所有高级动物,按照自然规律阴阳和合(精卵结合)之后,分生出肝、心、脾、肺、肾来遵循“生、长、化、收、藏”的五行运动和生克制化规律,形成稳定的生命体结构。

相比之下得出结论:太阳是太阳系阳热之源,围绕它旋转的星球,都属阴。

阴阳是生命本源,阴阳幅度决定蛋白质生命活动的范围。五行是阴阳五季运动产生的“生、长、化、收、藏”五种力量,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自然界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也是生命体运行的根本规律。五行源于四季,其他星球有四季,但没有适合的阴阳幅度。靠近太阳的水星,几乎是太阳的同步卫星,没有四季,表面高达四五百度的高温,也不会是蛋白质形态生命的栖身之所;其他星球有四季,但因温度太低,只有无休止的“收、藏”,不会有阳气的“生、长、化”运动,即没有五行。这是地球生机盎然、区别于太阳系其它星球的原因。

二、五运六气与五行

(一)五运六气来自天上的星星

2012年4月5日的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报道:“最近,金星和水星距离地球较近,特别明亮,便于观测;土星的土黄色光环曾一度消失,今年再度出现”。

现代天文学和《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都承认太阳系中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对地球气候、生命体有巨大影响并且呈现周期性。例如2012年是农历壬辰年,根据运气学规律推算,这一年地球气候总的格局是“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可想,电视报道的太空中金星、水星与地球较近和土星的光环再现,与地球上的木运太过、寒水司天、湿土在泉的总体气候框架不无关系,2012年(龙年)全球夏天普遍洪涝、冬天大雪灾害,也绝对不是偶然的。

对传统文化涉猎越深,你就越会感到天干地支纪年隐藏并记录着古人发现的天、地、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大量信息,值得我们后人深入研究。下面从《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中摘列出古人记载的太阳系行星与地球气候及人体关系的大致情况: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上应岁星;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上应荧惑星;收气不行,长气独明,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上应镇星;藏气伏,化气独治,上应岁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上应太白星;收气峻,生气下,上应太白星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上应辰星;藏气峻,长气下,上应荧惑、辰星。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上应太白星(金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上应辰星(水星)。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木星)。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上应荧惑(火星)。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土星)。

弄明白了阴阳五行的来历,再结合这段经文可以看出,地球上的四季气候变化主要受太阳的控制(中运),同时也受太阳系其它五大星球的影响(大运)。古人言“木、火、土、金、水”五运,其实在讲天地间的“风、火、湿、燥、寒”

运气变化,产生推动世间万物变化的“生、长、化、收、藏”五行之力。天地间的五行盛衰影响人体脏腑五行的平衡,其中运气太过和不及会使人生病。人体生病主要受一年中主运、客运(气)影响,呈四季规律固定不变(参见五运六气),受大运影响呈十年一个周期规律。《气交变大论》揭示了在运气太过和不及的气候下人体生病的特点、规律,读者可以自己去研读,此处从略。刘力红老师整理、李阳波口述的《开启中医之门·附录一》中,详细归纳了《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不及与太过、司天、在泉等共计十五个“病候时相模式”,说明了在不同年运气候下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几年来摸索实践略有体悟,深感祖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二)初探天干地支的秘密

1.五运

古人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照“甲子、乙丑……”的并列顺序循环配对,每年一对,直到出现癸与亥配对时为止(继续循环配对会重复这个过程),形成六十对干支组合称为“六十甲子”(见表5-2)。“六十甲子”分别记载着60年不同的年运气候。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影响地球气候异常的五行之力,被称为大运,简称“木、火、土、金、水”五运,因其中各有不及和太过之别,呈现每十年一个周期,用十天干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其中奇数位为阳运,表示太过;偶数位为阴运,表示不及。

例如:2012年在天干地支纪年中是壬辰年,“壬”在十天干中排第九位,奇数为阳,为木运太过之年,《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上应岁星”这一年总体气候框架受木星的影响,风气“生”的力量太大,会使植物生长茂盛。对人体而言,人的肝(木)气亢盛,脾(土)易受邪(木克土),容易患脾系统方面的疾病;2013年是癸巳年,“癸”排在第十位,偶数为阴,为火运不及之年。《气交变大论》说:“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上应辰星(水星)。”这一年的总体气候框架是受水星的影响,按通俗的说法是该热时(夏季)不够热(寒乃大行),该冷时(冬季)不够冷(行火运)。所以春、秋两季显寒凉,夏季(“长政不用”即五行“长”势弱)气温不高,大气凉爽不热,阴雨天较多,冬季又偏暖且干燥少雪(详情见表5-3)。对人体而言,会造成心火不够旺盛,会使患心衰的病人增多。上述两年分别列举了在大运“太过”和“不及”情况下的气候特点以及对植物和人体的影响,可以初步理解“运气”的实际意义。

一年内由“四季五行”主控五步气运称为中运,每年一个周期固定不变。中运在不同季节影响气候的情况,可根据主、客气来推算,见下一节。

2.六气

(1)主气

主管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气称为“主气”,也称主时之气。是太阳与地球相对运动形成的,在一年中的主气分为六步,也称“六气”,每年固定不变。按二十四个节气划分排列为:从大寒至惊蛰为“厥阴风木(一阴)”、春分至小满为“少阴君火(二阴)”、立夏到夏至为“少阳相火(一阳)”、小暑至白露为“太阴湿土(三阴)”、秋分至立冬为“阳明燥金(二阳)”、小雪至小寒为“太阳寒水(三阳)”(参见表5-3、5-4)。这也是自然界的三阴三阳与人体六经三阴三阳相对应的规律(参见第一章“批八字”一节)。一年内阴阳变化的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五行运动与人的肝、心、脾、肺、肾相对应,这种相应是通过“风、温、暑、湿、燥、寒”共六步主气来沟通的。其中的风、火(温暑)、湿、燥、寒对应的五运,就是中运。气和运总称为“五运六气”。

(2)客气

太阳系其他星球影响六步主气运动规律的气称作客气。它根据每年的地支决定第三步气的客气(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气候),然后按一阴至三阴、一阳至三阳的次序排列与六步主气相对应(表5-3)。地支与客气的对应关系是:“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古人根据天干地支可以预测一年内六步气主、客加临的气候框架,甚至可以推算未来若干年的气候概况。了解五运六气的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五运六气与病机

《素问·六节藏象论第九》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就是说:不知年之运气所加、主客气之盛衰、疾病虚实的起因,就不可以当医生。所以审察五运六气是古代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审查病机,无失气宜。”气宜就是主、客气加临的气候状况。人体百病都是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生,要审查病机必须考察当时的气候因素。《至真要大论》给出了“十九病机”,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等等。可见,人体脏腑的盛衰对六淫邪气的反应就是病机,是医生诊断病情时必须仔细审查的关键因素。

医生如此,人类养生也同样需要掌握五运六气的知识,把握生活节奏,主动适应运气的变化,才能有效地防病祛疾。刚刚过去的2013(农历癸巳)年的“年之所加”是什么呢?运气的干支化合为“戊癸化火”,所以,火运不及是这一年气候的大体框架。年运确定以后,还要根据地支定出年气,这一年地支为“巳”,根据地支与六气的对应关系,为厥阴风木司天(主管上半年运气),少阳相火在泉(主下半年运气)。根据主客气排列规则,列出详细的六步气宜,即主客加临气候结构。气分六步,运分五步,“春秋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大体情况。

更详细一点,2013年二十四节气的小雪至小寒,是六气里面第六步气,也是中运里面第五个运(水运)。这时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阳相火。寒火加临,温燥无雪,凡是在这个区间患的病,都与这些气宜的综合作用相关。审察病机要考虑这些因素,治疗疾病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养生防病与衣食住行更要考虑这些因素。这些因素不但会导致外感病,也会影响内伤病(这一年冬天感冒咳嗽的病人非常多)。懂得了上述气宜的综合作用,你就懂得了“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你就可以当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