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草原上的太阳
25240600000023

第23章 尼玛办学模式(2)

我以我拙劣的笔追述一个圣人的生平事迹,耳边响起了《宇妥·元丹贡布传》中,医圣的妻子多吉错姆的祈祷:“您在人间的北部这块雪栅之地上点燃了医学的教诲明灯。您保护了人们的生命。为了帮助我们受苦受难的人们和学徒们,伟大的学者宇妥,把您的慈悲停留在这里保护我们吧!”

这时,医圣已经有一百二十五岁的高龄了。而尼玛却只五十九岁,就已经清楚地感到了死神的召请。

他深夜静思,也想起了医圣宇妥说过的话了:“我在死之面前已经无所畏惧,我抱着幸福的思想向前正视着它。”他相信这不是传记作者妙笔生花,只因为他心中也升起同样庄严而圣洁的感情。但他心里没有默诵出医圣的后半句话。

那是一句号召:“你们这些学徒应当像我这样做,跟随着我。”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当今这个功利纷纭的社会。同时,他只想让追随者们从他行为中去效法,而不是驱使。他只想把更多的知识的火种用生命的佘晖点燃,撒布到万里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3.再上层楼

尼玛这时越来越感到教育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他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思考。他在这一时期已有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科协常委,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常委,州科协常委,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常委等二十多个社会职务。他把每一个地方都看成宣传振兴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讲坛。

具体方面,他在奔走呼吁建立在藏文中学初中基础上的藏文高完中或中专。

宏观上,在民族教育发展方向和质素提高上,也在积极为各级领导部门进言献策。他的一篇《关于今后藏文教育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就是这段时间提出的。

文中建议:为保证中学阶段藏语文教学的质量,建议改革小学学制,这主要是根据办藏中几年存在生源在藏汉两种语言上难以取得一致而令人满意的成绩而提出的。因此,具体建议把民族地区的学制小学改为七年。其中四年主攻藏语文,三年主攻汉语文,克服偏废和语言能力不均衡的弊病。

其次,建议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多地创办农牧业技术学校,在这条建议中,他这样写道:“就目前而言,中学生升学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而国家培养一个中学生,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花费很大。落榜回乡的学生在现阶段没有用武之地,人才在自然埋没,确实令人心痛,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我们地区,很多乡村财力雄厚,拥有六七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金,常用此以信贷等方式帮助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但这不是长远之计。各乡村应利用这些经费,积极创办农牧业技术学校,重视技术生产,让回乡知青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使整个社会兴旺发达,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努力的大方向,望上级有关领导予以重视。”

第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力量。

第四,在正面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同时,把学校看成一个综合的小社会,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在世界众多民族的历史中,这种没有权势而关注着民族历史与发展,并不时发出警醒之言的,叫做先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创立时,就是这样的人物引领人们走上自律和与野蛮告别的道路。藏族的宗教是移植而来,历史上也出现过众多杰出人物,但人们习惯上更多崇拜而很少领会他们的精神实质,并忽略他们的巨大人格力量。尼玛先生也是这样。采访中,竟然有人主张替他寻找转世灵童,成为一个以形式上生生不息的活佛系统。把一个人当成一个人,还是当成一个神,也可以检验出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果被轻易地推上神的位置,对这些主张者来说,把一个人推上神的位置是永远推卸了效法与贡献的责任。人一变成神,就不可效法了。崇拜当然比贡献来得便当而且轻松。

我们心灵上隐秘的悲哀啊!

1986年,尼玛又开始了他的奔波。目的只是把藏文中学升格为高完中,并发挥他们的优势,创建一个畜牧兽医中专班。县、州一级一级获得支持。尼玛,他所培养的自己的接班人牡丹。若尔盖县文教局长,阿坝州人民政府的区主管副州长一道赴成都省教委争取批复。省委也极端重视,会同民委等有关部门召集专门会议听取汇报。

尼玛对升格问题和开办畜牧兽医中专班的设想及可行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随行的局长却把一份意见完全相反的材料送到了厅长的面前。

还是牡丹趁领导专心听取汇报时,趁机收回毁掉了。

对这种行为,尼玛是可以感到非常的愤怒的。要知道那个局长他本身对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就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更何况是领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之命来做争取工作的!回到招待所,躺在床上,牡丹服侍他吃了药,才把这事告诉老师。他想老师会拍案而起。不想老师却陷人深深的缄默。

许久,他才问自己的学生:“你看,我这样做不是为自己求名求利吧?”

学生摇摇头。

“我不是说你觉得怎么样,我是说别人会有这种感觉吗?”

“那我也只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自己的民族了。”

晚上,教委设宴席招待他们。

席上上了好酒,尼玛和他的学生都滴酒不沾。他们倒是有兴趣享用一些精美的菜肴,何况成都还是一个闻名的美食之都。想不到菜上来却是煮熟的大块的猪肉和水牛肉。因为教育厅的人总以为草原上的人就是传说的那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讲究雅致的餐厅里享受这份食物总有许多难言的滋味。

尼玛却安慰大家:“吃吧,我们来办事的,不是来吃东西的。”平常因为胃病,他已经不吃这些难以消化的东西了,但他还是带头吃了起来,以胃必将爆发的加倍痛苦作为代价。尼玛这时才对老大不高兴的局长说:“虽然这是一种误解,可是善意的,但愿你对我的误解也和这种误解是一样的,你的善良和举措是对我们的草原有益处的!”

1987年7月,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到藏文中学视察,并指示:“藏文中学尼玛的教育方法是可行的。这种办学我是支持的。一定要把民族教育与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尼玛同志提出要把藏文中学办成中专,我看是可以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群众是欢迎的。”

离开若尔盖后,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杨汝伤同志再次指示:“他的办学方法应该肯定,把学习文化和发展牧区经济综合起来了。要好好研究尼玛同志的教育方法,他培养的学生都是回到牧区去的。”

四川省教育委员会终于于1988年4月13日,同意将若尔盖藏文中学升格为高完中。而此前仅仅一天,4月12日,尼玛又向上级递交了要求增设职业技术班的报告。

他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拼命向前迅跑!自此,他的努力也达到了一个顶点。他几十年孜孜以求,终于从形式到内容创立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被上级部门和专家们总结为一种新型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并被命名为“尼玛教学模式”。

关于这个教学模式的特点,除了它重要的特点是符合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情况外,它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省政协副主席杨岭多吉有一个很好的说明。他说:“现在大家都提双语教学,很多地方仍然是按内地教学方式开课,再开一门无足轻重的藏文。这背后隐伏着的是一种很危险的认识,即认为藏文不能用于现代化建设。而尼玛的教育实践就打破了这种新的现代迷信。”

4.尼玛办学模式

采访过程中,许多领导同志都认为大教育观念,全民教育的观念是尼玛教育实践的根本。若尔盖县委宣传部长白玛塔就这个问题和我有过竟夜之谈。

在成都,遇到原若尔盖县委书记杨解放,也谈过这类问题,后来约好到松潘。书记说:“我们谈他个三天三夜。”可惜我被阻于茂县一周,只好原路折返,十分遗憾。遗憾的事情还有,我在若尔盖等人人都讲熟悉与了解尼玛的县人大主任纳玛泽里,久等不归,盘缠用尽,只好开路,十分遗憾。

一年后的春天,泽巴足州长从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归来,他说到尼玛时,也谈到了尼玛的大教育思想。

州长说“尼玛办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三位一体的模式。”

那么,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如何具备的呢?它的意义何在?本节中,我们将在较小的篇幅中作一个力争明了的勾勒。

这种办学样式从20世纪60年代萌发,渡过“文化大革命”的难关,终于因其中许多东西和毛泽东“五七”指示的精神相契合而获得发展。这个机遇让它的创建人认识到了认清政治形势,审时度势是一切事物生存发展的前提。从而终生保持了一种知识分子通常比较缺乏的政治敏感和社会活动能力。这就使我们在今天回顾时看到了一系列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尼玛每一个政治荣誉的获得,都不是让他成为一种典型,一种运动的需要,成为一种点缀,然后,作为个人加官晋爵,或者像更多的这类人物,名噪一时昙花一现,然后被人遗忘。尼玛则恰恰相反,他首先争取,至少是并不拒绝政治荣誉,但他会十分巧妙地争取上级党政部门乃至一般群众,把对他个人的推崇转化成为对他所从事的,并无前例可援的事业的肯定和支持。

在这方面,他有一个大师的艺术水准。

他本人在这中间,没有任何私利,但事业就这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所以,许多人说他不仅是一个藏兽医专家,一个民族教育家,更是一个政治家。

说他政治家的人又可以分为两种。前一种是支持他崇敬他的人,说他是政治家,就是说,一个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胸襟与气质。另一种人说他是一个政治家,也并不是完全的贬义,但总有一点尼玛有违知识分子清高自持风范的意思。这倒确实提供了一个范例,可以作一种知识分子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中心态研究的对象。持这种意见的人可能更多地看到尼玛个人领受了那么多政治荣誉,而一叶障目,被一己的失落感所左右,而看不到尼玛在名声大振之后运用这种影响与社会的认可为自己古老民族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人们啊,警惕我们内心的魔鬼吧!

我们都具有智慧,却总让盲目的情感所压倒!

我们都具有良知,但却总因为自私而坠入偏见的深渊。

好在世界永远是多数人的世界。多数人的世界永远建立在理性的良知的基础之上。

尼玛的业绩就在这个世界上逐一呈现,让更多的人看见并且欢呼和赞美。

到了1988年,经过近30年努力,一个以红星乡兽防站、若尔盖县农牧民技术学校、阿坝州若尔盖藏文中学三位一体为外在轮廓的教育与鲁防体系完全建立并成熟了!这年尼玛已经62岁。在智慧和社会经验上正是黄金时期,但他生命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个体系就以现在的面貌固定下来,成为传统文化走向新生的一个伟大景观。

在外在结构和相互关系上,“尼玛办学模式”有着它鲜明的特点。尼玛一身三任的藏文中学、技术学校和兽防站是一种完全平行的关系。藏文中学属于普通教育范畴,招收国家规定学龄阶段内的学生。大部分生源来自下一级学校和班级。这其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招生对象也包括具有同等学力而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中学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大、中专的藏文系(班)输送合格人才。

技术学校则属于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范畴,生源基本上属于学龄阶段以外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循着“从畜牧业生产技术学校——畜牧业生产”这样一条线路运行。

而兽防站除了其本身的职能之外,还充任着两个学校〔主要是技术学校〕实验和实习基地这样的角色。

在一般的教育成规中,两个学校、两种不的教育方式具备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它们分别与社会组织的各个部分发生各自的契合。它们自身则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能建立一种契合依存的关系。只有在“尼玛教学模式”中,它们二者才取得了协调,并建立了互补依存的功能。

秘诀却只有一个:灵活性。

“尼玛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就在于这么一点上:即少量学生的交换。藏文中学毕业的学生不能升学就到技术学校接受技术教育,技术学校中年龄较小的学员经过必要的文化补习,可以升入藏文中学。

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如果我们放开眼光巡视,就会看到现行体制下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这种水乳交融的情况却是绝无仅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尼玛也是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

“尼玛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突破和最大胆的改革还在于“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