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25261100000011

第11章 挑战(1)

走路的时候,脚底与地面发生的摩擦给了我们一个前进的阻力,但这个摩擦的反作用力却推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由“快乐的动力”驱动

“成功的人”自愿去做事情

伟大的成吉思汗曾经说过:“我马蹄所到之处都是我的领地!”

“成功的人”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上路的,这让他们无比激动。脑海里的未来画卷是如此清晰、如此真实,就像导航仪一样指引着他们自动搜索。他们在现实世界里逐渐找到跟内心画面相匹配的零部件,并最终在现实的世界里组装出跟脑海里的画面大致相仿甚至是完全相同的真实存在。

每前进一步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每进步一点都能让自己更快速地前进。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充实而饱满的,推动着他们像旅游一般,探索着险要之处的风景,而忘记了旅途的劳顿。

从未到过的地方令人期待,前所未有的挑战令人兴奋,他们摸索着往前走,渐渐夯实了从脚下延伸到未来的路。

他们感受着梦想在现实中从无到有的逐渐清晰,如同要迎接一个新生命那般让他们更愿意承担责任,越承担责任越让他们感受到脚底下更加踏实。

正如小孩子不知疲倦地玩耍一样,“成功的人”也不知疲倦地迎接挑战。他们知道:每一次风浪之后,都能让他们的筋骨更加结实;他们知道:每一次风雨之后,都能让他们有机会看到绚烂的彩虹;他们知道:每一次风险之后,都能让他们更有能力把握住下一次机会。

伟大的梦想已经变成了阶段性的人生目标。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成功的人”渴望着自己化蛹蝶变。

还是个毛毛虫的时候,被人恶心、遭人唾弃,但他们依然愿意爬来爬去,因为他们内心的眼睛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他们感受着自己人生价值的不断攀升,眼见着一个又一个地达成了目标。

终点的红线牵引着他们风雨兼程,昂首阔步的神情让整个世界都闪到了他们的身后,变成了一片喝彩的掌声和欢呼……

靠“痛苦的压力”驱使

“失败的人”不得不做事情

一辆马车在路上飞快地奔驰,领头的马儿兴奋极了,它想跑多快就跑多快,跑着跑着,突然后面车厢里传出了一个声音:“停!”戛然而止的瞬间,马儿突然意识到它并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驾!”出发的命令下达了,马儿又跑了起来,但这次并不情愿。

“啪!”的一声,鞭子抽打到了自己的屁股上,巨大的疼痛让它加快了脚步。又跑起来了,跑着跑着,马儿又兴奋起来了,它感觉到自己好像又重新掌控了这个世界。

“失败的人”想彰显自己“自我需求”的同时常常感受到“社会要求”的制约。

如果不服从外在的要求,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这会让他们非常痛苦,因为他们几乎全部凭借着别人的评价来感受自己是否还有价值、是否值得继续活着。

为了摆脱这个痛苦,他们努力地迎合别人,加入到了别人的目标当中,掺杂在别人的队伍里让他们觉得好像也是在追求梦想了。跟着别人后面的走走停停让他们看到了走在前面的人的背影,却看不到那些人心灵深处的终极目标。

在亦步亦趋的过程中,他们满腹委屈、倍感奴役,因为被迫行动的指令来自于别人的大脑而非自己的心灵。当越来越靠近别人的目标时,离他们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却越来越远。

虽然“跟着走”让他们有正在前进的感觉,但“不知路在何方”又让他们的心备受煎熬。越往前走越找不到回自己家的路,这让他们又萌生了新的痛苦。

习惯了在别人的跑道上奔跑,已经找不到自己的目标了,大汗淋漓的感觉让他们看到了海市蜃楼的终点,沿途的路标确实也把他们引到了别人的终点。当别人举杯欢庆的时候,他们也并不是主角。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这让他们很痛苦;没有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这让他们更痛苦。

当别人再度启程的时候,他们又手忙脚乱了,还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别人已经走出去很远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得不背起行囊跟在后面,继续把别人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方向。

当别人不再关注他们的时候,资源几乎消耗殆尽了,也就更没有能力自我满足了,这又让他们更加痛苦。

主动承担

“成功的人”因为自愿去做所以主动承担

1920年的某一天,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美元。在那个时候,12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足足可以买120只下蛋的鸡了!刚才踢球的快乐瞬间带给了他害怕的感觉,望着邻居不快的神情,小男孩感受到了“自己之前的快乐给别人带来了眼前的痛苦”。他向邻居赔礼道歉,又回到家里跟爸爸承认了错误。

他向爸爸借了12美元赔偿了邻居,但他又不想让爸爸承受这个损失,于是开始打零工赚钱,用半年的时间挣到了12美元。当他把这12美元放到爸爸手里的时候,爸爸高兴地拍了拍这个小男孩那“宽阔”的肩膀。

承担责任的成功特质让这个小男孩的肩膀越来越坚实,等他长大了的时候,用自己的肩膀担当起了整个一个国家的责任。他就是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成功的人”肩负责任,所以不断地真正成长。他们的主观努力是在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好;他们要求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完该做的事、做好该做的事”。

在主动承担的过程中,“成功的人”没有给身边的人制造麻烦、带来负担,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在主动承担的过程中,“成功的人”忙碌于不断突破的进取中,逐渐摆脱了随无所事事而来的、莫须有的恐惧感。

在主动承担的过程中,“成功的人”本身变成了一面旗帜,让后面的人知道了该往哪里冲。

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功的人”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尊重,稳固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好机会越来越青睐于这些时刻准备着的人,他们也能恰到好处地拾级而上。

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功的人”碰到了很多的事情、产生了很多的体会、升华了很多的灵感,这让他们更能够承担得起责任。

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成功的人”也有被担子压得爬不起来的时候,但不管肩上的压力多么强大都挤不出他们怨恨的表情和抱怨的声音,这让苍天都不忍心再对他们下手,并且暗示给他们哪里是更好走的路。

被动承受

“失败的人”因为不得不做所以被动承受

约翰和汤姆同时受雇于一家零售商店,并且拿的是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之后,约翰青云直上,而汤姆却原地踏步。汤姆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找老板发泄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心里盘算着怎么向他解释清楚他和约翰之间的区别。

老板开口说话了:“汤姆,你今天早上去集市上看一下,看看有卖什么的。”

汤姆从集市上回来后,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

汤姆赶紧戴上帽子又去了集市,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老板问:“每斤多少钱呢?”

汤姆又第三次跑到了集市上,问清楚了土豆的价格。

老板对他说:“好吧,现在请你坐在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别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约翰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每斤1美元;这是那个土豆的样品;还有,那个农民昨天卖的是西红柿,看样子很快卖光了才换成土豆的;而且,我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看看还需要什么别的货可以由他给代购一些……”

此时的老板转向了汤姆:“你现在肯定知道了约翰的工资为什么比你高了吧?”

也许我们在把“我的事”当成“我的事”的时候才觉得快乐,但如果不能把“我们的事”也当成“我的事”,那就少了很多的乐趣。

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主动承担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目标,而被动承受的坚持却让失败早早就入住了我们的感觉。是别人看着我们不顺眼?还是我们没有把该做完的事情做好?同样是要付出,哪一个更有回报?

我们每天有24个小时,其中8个小时在工作。如果这8个小时没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话,再加上8个小时什么都不知道的呼呼大睡,一天中2/3的时间就毫无价值。天长日久之后,我们的人生也将会黯然失色。

生活中的很多人忍受着不喜欢做的工作,下班之后又大肆挥霍上班时间挣到的钱来让自己快乐;生活中的很多人到了自己下岗后不得不创业时才开始全力以赴,但这时他们并没有在之前历练出全方位的应变能力,承受着金钱的流失和巨大的恐惧。

正面思考

“成功的人”习惯于看好的一面

在进入某个城镇的路旁有一个鞋匠铺,一位老鞋匠在这里工作了40年了,风雨无阻。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这个城镇,路过老鞋匠的修鞋摊,就顺口问道:“老先生,请问您是住在这个城镇里吗?”

老鞋匠缓缓抬起头,望了这个年轻人一眼,回答说:“是的,我在这里已经住了40年了。”

这个年轻人又问:“那么,您对这个城镇一定很了解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要搬到这里来,您能告诉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吗?”

老鞋匠默默地望着他,问道:“你从哪里来?你们那里的民俗风情又是怎样的呢?”

年轻人说:“我是从甲地来的,我们那里的人真的都很好,每个人都彼此关心,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周围的人知道,他们都愿意很热心地帮助你,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可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又不得不搬到这里。”

老鞋匠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绽开了温暖的笑容,告诉他:“你放心,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你以前城镇里的人一样,他们都很有爱心,愿意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成功的人”每天带着发现美的眼睛上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当他们认真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时,别人也愿意让这些闪光点更加的闪亮。这样的习惯让他们越来越能收集到价值。

“成功的人”在遭遇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忘记心中的目标。他们收集的是跟达成目标相关的资源,而不是解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他们知道:问题不一定是目标。当他们碰到不相关的东西时,会马上移开自己的视线。这样的习惯不会让他们陷入问题的沼泽,而是让他们有机会脱离沼泽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