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25261100000034

第34章 修为(2)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渡江,自己随身佩戴的宝剑不小心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连忙在船舷上做了个记号,以标识那把宝剑落水的地方,然后是一副胸有成竹、若无其事的样子,丝毫不理会旁边的人发出的惋惜的声音。

当船靠岸以后,楚国人从刚才做记号的那个地方下水,去寻找那把从那里落水的宝剑。捞了半天也不见宝剑的影子,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道:“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做的记号没错啊!怎么就找不到呢?”

船上的人哄堂大笑,有人说:“船一直在前进,而你的宝剑掉到水底之后就不动了。虽然你船舷上做的记号是随着船前进的,但它毕竟不是你的宝剑。快回到原来宝剑落水的那个地方去寻找吧!”

我们通常所积累的知识,自己用起来都未必有用,还执着地用它指正别人,不至于是希望别人也陷入麻烦吧?

“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们通常所学的“知识”,不过是“牧童遥指”的导向牌而已,并不代表就已经到达终点了。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亲身的实践验证,到了真想动身去杏花村的时候,通常也未必就能够顺利到达。

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不过是往脑袋这个仓库里堆积一些去往各个方向的导向牌而已,并不是已经带着我们真正到达那个地方之后的亲身体验。当满足于已经收获的感觉时,我们也未必知道那些导向牌的适应区间、有效程度和时效期限。

“失败的人”也很努力地学习知识,但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却照本宣科,而不是检验哪一个更值得被自己收藏于“工具箱”,以备不时之需。他们收集知识的努力远胜于检验知识的实践。

“失败的人”少有总结规律的习惯。他们看不透知识产生力量的背景与条件。他们不知道:在这个环境下适应的道理到了另一个环境可能需要变换形式,否则就不再适应。他们很少带着适应条件来运用知识。他们教给别人知识而自己都未必在用那些知识。

“失败的人”习惯于展示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不太在乎自己真正用到了哪些知识。他们不知道:真正被自己用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他们真正在做的是用这些知识来包装自己,以求别人赞美自己,而不是把那些知识用出来让结果变得多么美好。

做到

“成功的人”知道自己怎么做

有一个建筑材料公司,产品不错,销路也很好,但就是经常被欠款拖得在周转上面临巨大挑战。公司派了好几批业务人员到客户那里讨账,但十有八九是无功而返。

黄磊,刚进公司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去客户那里追讨货款,软磨硬泡之后,客户终于答应结款10万元,但必须是2天后来取。

2天后,黄磊拿到了1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高高兴兴跑到银行,却被告知,对方账上只有9.99万元。看着这张无法兑现的支票,他本可以继续回去软磨硬泡,但他不想再看到客户的拖延,毕竟第二天就要放春节长假了,再这么拖下去,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黄磊知道这个客户难缠,但他更知道自己这次的使命是一定要带着钱回去。他一筹莫展了很长时间,但又灵机一动。他掏出自己的100元钱存到了客户公司的账户上,之后,就把这张10万的现金支票变成了手头上的10万现金。

“成功的人”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关注的是最后的结果,这是他们的目标。注重细节的习惯让他们有机会在过程中增加几次加工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成功,但只要成功一次,他们就成功了。

我们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做事情的。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除了心中的目标之外,我们还会碰到前进的障碍。当眼里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把挡在眼前的小石子定义为障碍;当必须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在心态之外加上实力。

实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是逼出来的。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用得顺手的知识就变成了自己的智慧,而用出了自己的智慧也就自然地解决了问题。

“成功的人”不但有明确的目标(方向),还有确保目标达成的措施(方法)。当面临挑战的时候,他们进行着如下的自我对话:

“我碰到了哪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达成目标有哪些好处?”

“为什么我碰到了这些问题?”

“我做哪些事情可以解决掉这些问题?”

之后,就是不断地行动、行动、行动,直到做到。

知道

“失败的人”知道别人做到过

因为库存了很多的知识,所以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有些知道的事情被我们验证和修正过,进而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智慧,而大部分的知识并没有机会通过实践来检验,那只能是别人的智慧。

知道有美国这样的一个国家,但如果没有踏上过这个国家的土地,请别说你知道这个国家;只在美国的一个地方呆了几天,请别说你知道这个国家;没有和当地的居民亲密接触,请别说你知道这个国家。知道美国这个名字跟知道美国这个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毕竟地图不代表疆域。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只属于他自己,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一个客观事物却可以延伸出不同的主观认识,也就是说,没有亲身经历别人那段身体力行的感受时,也还不算是真的知道了别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语言文字可以把意识层面的认知表达一下,但不同文明的遣词造句习惯也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人类的情感是全世界通用的,我们也许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但思想上身为一个人的共性感知让我们即使在不说话的情况下也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真实情感。

“我觉得他是那样做的”跟“他实际就是那样做的”实际上是相去甚远的。体验过那个做的过程之后,你会发现:需要表达的情感好像并不是都能用语言给描述出来,尽在不言中的触动往往占据了我们潜意识的不少存储空间;你才知道: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在此时虽然默默无语,但却彼此心心相惜。

“失败的人”习惯于教别人怎么成功。他们好为人师的个性让他们滔滔不绝展示自己多么地知道“别人是怎样做到的”。他们讲“别人所做的”,而并没有做自己所讲的。他们鼓动别人去做,而自己并未身体力行。他们所讲的不见得都是自己所做过的;他们所做的不见得都成功过。

“失败的人”高喊着“狼来了”而自己并没有拿起猎枪。当看到别人没有拿起猎枪的时候,他们提高了自己呐喊的声音,而依旧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己去拿枪。是他们没有危险吗?他们真的觉得自己危险吗?为什么却搅得别人忧心忡忡呢?

“失败的人”做事的时候很少成功。他们知道的知识在用的过程中也有不实用的时候,这本是成长点频频出现的时刻,而他们最关注的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而不是怎么透过这个关口让自己得以看清真相、明白本质、掌握规律,得以继续地做好事情。

当一个人真的知道的时候,他将会按捺不住地起而行动;当一个人还在滔滔不绝的时候,说明他还不是真的知道。不是吗?

有用

“成功的人”是一个有用的人

往杯子里倒水的时候,杯子渐渐地满了起来,全满的时候水就开始往外溢,继续地往杯子里倒水,杯子里的水也就继续地往外溢……

我们没法给别人连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成功的人”不断地往自己的心里注入价值、不断地开采自己内心深处的那座宝藏。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过程如同种子的发育、发芽、生长、茁壮、繁茂、结果。

“成功的人”有“用”的思想。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达成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并期待着找出最符合规律的形成机制,以带动更多的人、更有效率地把事情做好、做大。

如果不亲自体验一下来龙去脉,很难在自己出手的时候就能够手到擒来。尝试各种可能性的习惯让他们增强了全天候的作战能力,无形中给人无所不能的专家印象。

功夫是练出来的。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意识与潜意识沟通的过程,形成了自己的东西之后才能在自己最需要用的时候把功夫给用出来。

“成功的人”有“用”的行为。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会意识到有些知识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说教,而不能帮助他们解决掉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开始去莠存菁,好的吸收,不好的排出体外。

用的过程也是检验的过程,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另一个标准。

用的过程也是逐渐与潜意识形成默契的过程。熟能生巧的卖油翁在面对别人夸奖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但手熟尔”。

“成功的人”有“用”的结果。当他们没有看到“用”出来的好结果时,并不会去声讨是谁假借帮助自己的名义给了自己这么个没用的方法,而是找出原因、进行优化、确保再用有效。他们不断地在用,直到找到有用的方法,形成有用的、能生产出好结果的机制。

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人”从来都没有失败过,但失败的教训通常被转化成了面对下一次挑战的经验。也就是说,即使是失败了,他们也是成功地失败了。

没用

“失败的人”是一个没用的人

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三,省吃俭用积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是高兴。过了一阵子,他又担心起来,害怕自己的血汗钱被小偷偷走,不知道藏在哪里最安全。随身带着吧,很不方便,也容易被小偷盯上;放在抽屉里吧,很容易被小偷找到。怎么办呢?他捧着银子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三在自家房后的墙角下挖了个坑,悄悄地把银子藏在了里面,然后埋上土。回家后,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于是,找了张白纸,上写“此地无银三百两”几个字,然后贴到屋后坑边的墙上。终于放下了心事,回家安心睡觉去了。

张三近几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觉非常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的时候,王二来到了屋后,借着月光,看到了墙上贴着的七个大字,什么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地挖出了银子,把土填好后,偷偷地回家了。

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当然心里高兴,但是如果明天被张三发现了怎么办呢?他不觉间想起了墙上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于是灵机一动,提笔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几个字,也贴在了坑边的墙上,然后放心地回家了。

张三想隐瞒事实反而暴露了;王二也想隐瞒事实反而更快地暴露了。“失败的人”也有隐瞒事实的习惯,那么他们到底想要隐瞒什么呢?就是他们不是很有价值的感觉。

“失败的人”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失败,为了遮盖住这个窘况,他们开始抨击这些道听途说的知识,当说这些知识“没用”的时候,多少转移了曾经听过他们高声呐喊的人的注意力,别人也不再说他们“说错了”或者“做错了”。

“失败的人”在自圆其说之后仍然会受到质疑,这个时候,他们会换一种方式给自己开脱:“我没有去用那些知识,所以暂时没有成功;如果我真的用上那些知识了,我也是会成功的。”

“失败的人”也在很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他们走的却并不是通往更好的路。为了不被别人知道自己还在路上,总想搞出点什么动静让别人认为他们已经到达终点了。

他们的很多资源都投在装修门面上了,而里面的东西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他们希望看到别人大加赞赏自己的装修风格,借以缓解可能被别人数落自己没货的紧张局面;他们很努力地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却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