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降压药物对其他疾病有何影响?
(1)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糖耐量异常,影响对血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不宜用这类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可使总胆固醇、中性脂肪及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而下降,所以,高脂血症也不宜用这类药物。
(3)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均不可用β受体阻滞剂,否则可使病情加重。
(4)β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流量下降,重症肾功能障碍者应慎重应用。
(5)β受体阻滞剂对劳力型心绞痛可以使用,但变异型心绞痛可因用药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因此禁忌使用。
22.随意更换降压药对吗?
在临床诊治高血压病人时,常发现部分患者在未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随意更换降压药。经常是一种降压药刚服数月,自认为疗效欠佳,或听友人介绍其他降压药的疗效好,或看电视、报纸上对某一种降压药的宣传,就马上自行更换,结果在短时间内服用过的降压药达数种之多。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首先,在目前临床应用的百余种降压药中,属于第一线推荐使用的主要有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六大类,另外还有部分复方降压药。
从药效学上分析,上述降压药大部分属于中长效制剂(如心痛定缓释片、依那普利等)。临床观察发现,中长效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一般要在4~6周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并且单一品种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一般只有50%~60%,需要联合用药。如果患者频繁随意更换降压药,难以观察出某种降压药的实际疗效,也给医生在确定降压药的选用上带来难度,这样对患者的血压控制并不利。
其次,各类降压药都有一些特殊适应证,如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适用于年轻人高血压、高肾素型、伴冠心病的患者,而钙拮抗剂则主要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以及伴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者等。降压药还有一些禁忌证,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止用于孕妇、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等。
因此,由专科医师选择的降压药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等因素综合、全面考虑后才确立的,患者应坚持服用,一般情况下不要自行更换降压药。即使某一种降压药物的疗效欠佳或因副作用过大难以坚持服用,也必须及时向医生反映,由医生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降压药,这样才能使血压控制在较满意的水平,达到治疗血压的真正目的。
23.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怎么办?
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之中,大多因各种原因而出现过鼻出血。一般的鼻出血,仅以压迫即可止血(较重者需到医院诊治),而对于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则要格外重视。
一般高血压病人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均较高,这种脂蛋白是形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可以随血液循环沉积在小动脉壁上形成粟粒样动脉瘤,这些小动脉瘤在血管内压力增高时容易破裂出血。对高血压病人而言,在排除外伤等其他原因后,因其血压骤然升高,而导致鼻腔内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常为患者颅脑内动脉破裂出血的先兆,必须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作为高血压患者,在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出血时,应采取以下的处理措施:
(1)尽量保持情绪的稳定。前面已经谈到,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其血压升高是一关键因素。而患者如此时情绪过于紧张,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诱发脑出血或使鼻出血加重。
(2)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一般可让患者坐下,头稍后仰,用冷水浸湿毛巾后贴敷前额和鼻部,同时用消毒的棉花球或纱布填塞鼻腔止血(如果出血是在鼻中前部可有效)。还可用手指压迫鼻翼或耳后的动脉10分钟左右,以帮助止血。
(3)立即测量血压。如血压明显超过平时的血压,可加服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如普通型心痛定)以适当降低血压。条件允许时,还可求诊于中医。中医一般认为高血压患者的鼻出血属风阳上亢、火热内生所致,用平肝潜阳清热方药治疗可有良效。
(4)出血量较多者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在医院诊治时,除要在五官科对鼻出血进行处理外,还要及时请神经内科或心血管科的专科医生会诊,以监测排除可能引起的颅内血管病变。
24.驾车外出时,服降压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临床接诊高血压病人,常听到一些会驾驶汽车的患者言,服降压药后开车外出时,精力难于集中,常感疲乏嗜睡。这是什么缘故呢?
从临床药理学的角度来讲,绝大多数的降压药都可能产生嗜睡的副作用,根据作用的强弱,主要是亲脂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氧烯洛尔、普萘洛尔等),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以及一些作用于中枢脑干的药(如可乐宁、甲基多巴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患者嗜睡及疲劳,特别是在两药合用(如可乐宁与甲基多巴同服)或酒后服药时,更易引起嗜睡疲乏,令精力难于集中。患者驾车时如出现这种情况,容易酿成交通事故。
另外,还必须提及降压药可能引起的晕厥反应。一些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神经元阻滞剂(如胍乙啶)等,在第一次服用时,如首剂的剂量过大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利尿剂合用),容易引起“首剂现象”,患者因血压下降过低,可出现晕厥的情况。这对驾车外出的患者极为危险。
因此,专家建议,对那些平时需驾车外出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应注意以下事项:
(1)就诊时,应向医生讲明自己平时需驾车的工作情况,以便于医生尽量选择不容易引起嗜睡的降压药。
(2)切忌酒后开车,尤其是将降压药与酒同服后开车,这样危险性太高。
(3)如果所服降压药有嗜睡的副作用,就应避免在药效高峰时开车。
(4)为避免因“首剂现象”引起的晕厥现象,在使用任何一种新的降压药时,最好当日不要开车;在第一次服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用药)时,应先小剂量试服数日,并最好在前几天不要开车,以防发生意外。
25.为何需注重药物的副作用?
在临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有些患者只重视药物的降压效果如何,而对药物的副作用却不太关注(除非该药带来的副作用很明显时),这是不对的。
作为一种药物来说,既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在目前临床应用的第一线六大类降压药物中,虽然都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也同时具有表现各异、程度不同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如恶心、面红等)对人体无较大影响,而有些副作用则可为机体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
例如,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哮喘发作,使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的血脂、血糖进一步升高;利尿剂除可干扰血脂、血糖的代谢外,还可诱发伴痛风病患者痛风发作,并可使性功能障碍的患者病情加重;钙拮抗剂易导致心率增快、面红、下肢踝关节浮肿,尤其是短效的硝苯吡啶,易使冠心病的患者诱发心绞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加重对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肾功能的损害,使孕妇胎儿畸形,干咳、皮疹等更是该药常见的副作用;α受体阻滞剂容易使患者的性欲减退、体重增加,且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当然,这些副作用原则上对特殊患者的影响较大,如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它们对血脂、血糖的干扰主要是针对已患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
正因为降压药物具有上述诸多不同的副作用,为了在确保药物降压效果的同时,又不对机体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患者在选服降压药前后,应注意三个问题:
(1)进行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眼底等体检项目,全面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于挑选合适的降压药。(2)向医生详细了解拟选药物的副作用,并认真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了解拟选药物的适应证和副作用,以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