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为何要重视降血黏度药物的应用?
在门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发现患者平时除服降压药外,甚少服用降脂、降黏等方面的药物,这是不对的。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复杂,所涉及的危险因素甚多,在治疗方案上应尽可能多方面予以考虑。其中,对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等药物的应用,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原因如下:
(1)外周阻力的大小是决定血压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对外周阻力大小的影响上,除了血管口径外,血液黏度也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证明,血液阻力与血液黏度成正比,即血液黏度越高,外周阻力就越大,血压就居高不降。能影响血液黏度增高的因素较多,如红细胞数量增加、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增多等,都可使血液黏度增高,通过改变外周阻力而影响血压。
(2)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大多呈高、黏、浓、聚状态,其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下降,全血黏度增加,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增强,纤维蛋白原增高。这些病理因素除可通过改变外周阻力影响血压外,还能影响体内的一些系统,释放大量的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1、AngII、5HT、TXA2等),直接使血管收缩,加大外周阻力。
(3)高血压病人的血液多呈高、黏、浓、聚状态,血液循环差,微循环出现障碍,血管内皮损伤较重,体内大量存在以红细胞聚集物为主的微血栓,纤维蛋白原增高,最容易发生血管栓塞和心、脑、肾等主要靶器官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冠心病等)。
因此,建议高血压病人除需服用降压药外,还应高度重视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药物的应用。在这方面口服的药物主要有复方丹参片、肠溶阿司匹林、消栓通络胶囊、血栓心脉宁、三七粉(片)、川芎嗪、益脉康等;静脉用药可选复方丹参针、红花注射液、脉络宁、刺五加、当归针、灯盏细辛针、注射用心血康等。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病人在应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上述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性的药物运用,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脑卒中、冠心病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2.老年人服降压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老年高血压病人将会越来越多。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降压药物治疗,必须考虑到其在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才能确保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降压。下面介绍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用降压药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在病理生理上有以下特点:①老年患者因肾脏血流量的减少(成年人每增加3~10岁,肾血流量减少10%),使得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相对则使血中药物浓度升高。②老年高血压病人多伴有肾小动脉硬化及纤维化,使肾小体滤过率降低,明显影响了肾脏对药物的清除功能。③老年人动脉硬化,则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下降,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当体位发生改变或服降压药剂量偏大,血压突然下降时,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出现昏厥、心悸等症。为此,专家建议,老年人服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在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时(如依那普利加利尿剂),更要小剂量服药。
(2)要同时兼顾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程日久,多有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升高、吸烟、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和并发症(如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等),故在降压治疗时,还必须同时兼顾这些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如对已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降压,该药有益于预防猝死与再次梗死。
(3)在选用降压药时,要尽量避免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扩张血管作用较强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大量利尿剂和扩血管作用较强的药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致使脑供血不足;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的药(如利血平、可乐定、甲基多巴等)容易引起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
33.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高血压除了以中药为主,以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外,还有一些非中药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气功疗法。气功治疗高血压有几十年的历史,它不仅有良好的近期降压作用,而且对稳定血压、巩固远期疗效有独特的作用,对减轻病人急躁易怒等心理问题有明显效果,对防治高血压的并发症效果良好。通过临床研究,气功锻炼可使血浆皮质醇含量下降,缓解过度的应激反应,血浆雌二醇/睾酮(E2/A)比值下降,从而纠正血浆激素环境异常。
(2)太极拳。打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它要求形正体松,舒展自然,匀缓圆活,连贯协调,全神贯注,吐纳适度,轻灵活泼,应将“意、气、形”三者合一,并贯穿于整个锻炼过程。通过打太极拳,能修身养性,对调理高血压所致的心烦易怒有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一定的降压作用。
(3)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包括体针、耳针、穴位敷贴等。
体针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取穴。①肝火上炎:曲池、风池。②肝阳上亢:行间、内关透外关或太冲、丘墟、风池。③阴虚阳亢:三阴交、内关透外关或太溪、太冲。④阴阳两虚:太溪、神门、关元、三阴交或肝俞、肾俞。⑤痰湿壅盛:大白、京骨、丰隆、阳陵泉。
耳针常用穴位包括降压沟、内分泌、交感、神门、降压点、心、耳尖等。
毫针刺法:每次留针1~2分,分组交替。
穴位贴压法:在上述穴位埋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
穴位敷贴:敷贴常用穴位包括脐周、心俞、肾俞、关元、内关等。具体用什么中药,需辨证论治后才能选用。
另外,推拿对降低血压,改善病人头痛、肢麻等症亦有较好疗效。
34.高血压患者可以服哪些中成药?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品种较多,高血压病人服用中成药必须按照临床辨证分型合理选用。
(1)肝火上炎型。此型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喜冷饮、大便干,治宜清热泻火,平肝潜阳。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脑立清每次10粒,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牛黄降压丸每次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2)阴虚阳亢型。此型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目眩、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肢体麻木,治宜育阴潜阳,平肝息风。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降压片每次4片,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复方罗布麻片每次2片,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高血压速降丸每次10~20粒,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知柏地黄丸每次1丸,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3)肝肾阴虚型。此型表现为头晕眼花、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口干耳鸣,治宜滋补肝肾。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杞菊地黄丸每次1丸,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杞菊地黄液每次1支,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降压丸每次6~9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4)阴阳俱虚型。此型表现为眩晕头重、眼花耳鸣、咽干腰酸、自汗乏力、肢冷畏寒、夜间尿频、阳痿早泄、心悸失眠,治宜调补阴阳。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壮腰健肾丸每次1丸,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5)痰浊内蕴型。此型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心悸、体胖倦怠、食少多寐、时吐痰涎,治宜祛痰化浊。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半夏天麻丸每次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白金降脂丸每次40粒,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胆酸降压片每次2~4片,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6)瘀血阻络型。此型表现为眩晕头昏、心悸健忘、精神不振、面色青紫,治宜祛痰通脉,活血降压。可选用下列中成药:
血府逐痰丸每次1丸,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愈乃宁心片每次5片,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天3次,温开水送服。
35.中药对高血压患者有无副作用?
任何药物对人体均有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中药只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症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人们不能盲目随大流地用中药及中成药。例如,有些高血压患者除肝阳上亢外,痰瘀症明显,这时就不能跟随其他病人服滋补肝肾的中药(如熟地、枸杞、制首乌等中药和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如误服这些滋补的中药(包括中成药),就会造成病人痰湿更重,头昏、头痛等症状也可能会加重,血压会更升高。又如:有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体质特别弱,血压高,又伴有血黏度增高等血瘀征象,需要在降压的中药中加活血化瘀药物,这时所选的活血药应以丹参、当归等药性平和者为宜,少用三棱、莪术等药性较猛的活血祛瘀药。如滥用活血化瘀药,则会加重病人病情,导致一定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