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阳节
25346100000007

第7章 与重阳节有关的传说

重阳节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因此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很多,不但有趣,版本也不一样,能够引起人们的遐想,值得重视。

(一)桓景斩魔

东汉时,汝南县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过得不算好,但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汝河两岸瘟疫流行,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这一年,桓景的父母都病死了。

桓景听老人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为害百姓,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听说后,决定访求名师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后来,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仙人,专治害人的妖魔。于是,他立即收拾行装,进山去拜师。

谁知他跋涉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一天,他忽然看见前面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还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鸽子时,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他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走啊走啊,终于找到了费长房。

桓景在费长房家的大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表示要诚心学道,为民除害。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桓景说:“你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来吧!”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教他剑术。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剑。转眼一年过去,一天,桓景正在练剑时,费长房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去吧!我给你一包茱萸叶子,给你一瓶菊花酒,回乡后分给乡亲,带他们登高避祸。至于汝河中的瘟魔,就由你来除掉吧!”费长房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凌空而起,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于九月九日那天带着全村老少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他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才腰挎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决心斩杀瘟魔。

不久,汝河里狂风怒吼,怪声骤起。瘟魔跳出水面,走上岸来,冲到高山下。这时,瘟魔顿觉酒气刺鼻,茱萸的香气直冲肺部,便不敢近前了。

瘟魔回身向村里走去,见桓景正在屋中端坐,便吼了一声向前扑去。桓景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败下阵来,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把瘟魔刺倒在地。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于是,人们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二)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很早以前,有个农户住在骊山脚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还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遇到一位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位先生还没找到歇脚处,主人便请他到家里安歇。

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小草棚子,主人就在灶台旁搭个草铺,让妻子和儿女在草铺上睡。他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了一夜。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主人叫醒妻子给他做了一顿好饭菜,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门后,回头看了看主人家住的地方,沉思片刻,叮嘱他说:“到了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算卦先生走后,主人想:我平日没做啥坏事,又不想升官,往高处走个啥呢?但又一想:人们常说有的算卦先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有经天纬地之才,济困扶危之心,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烦。于是,到了九月九日这天,他就带着妻子和儿女背上花糕和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权当让全家人休息一天,看看风景。

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山洪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冲垮了。不大工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山洪淹没了。主人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日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都在农历九月九日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由来。

(三)重阳节又称女儿节

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女子,嫁给同县谢家公子为妻。谢家是大户人家,她婆婆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还经常打骂她。丁氏最后忍受不住,在九月九日这天悬梁自尽了。

丁氏死后冤魂不散,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的媳妇每天劳动,不得休息,太辛苦了。重阳节这天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让她们休息一天吧!”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女儿节”。

古籍中有重阳日“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的记载,民间迄今流行“九月九,搬回闺女歇歇手”的谚语。《大兴县志》说:“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亦曰女儿节。”明清时北京分宛平、大兴两县,由此可知在北京重阳节也称“女儿节”。

女儿节不止一个:端午也是女儿节,七夕也是女儿节,加上重阳女儿节,共有三个女儿节。

确切地说,端午兼属未嫁女和已嫁女,七夕专属未嫁女,重阳专属已嫁女。

(四)吴茱萸

吴茱萸是重阳节必备的,有关它的传说很多。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特产的药材“吴萸”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和金银财宝,根本瞧不起这土生土长的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逐出宫去。

楚王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温言宽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嗝之功,善治胃寒腹痛、上吐下泻等症。因素闻楚王有胃寒腹痛之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连问也不问,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我逐出宫来,真是不识仁者之苦心。”听罢吴国使者之言,朱大夫才知道吴萸的妙用,便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地保管起来。

不久,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成汤献给楚王服下。楚王服后立即止痛了,不由心中大喜,重赏了朱大夫,并询问道:“爱卿,此为何药?”朱大夫便将吴国使者献药之事细述一遍。楚王听后,非常懊悔,立即派人携带厚礼向吴王道歉,并下令在国内广植吴萸。

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及全国,全靠吴萸救了成千上万百姓的命。

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中间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朱萸。后世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定名为吴茱萸,一直沿用至今。

(五)重阳糕的传说

每逢重阳佳节,人们都要吃重阳糕。

传说明朝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参加八月会试后不幸卧病长安。

放榜后,报喜的报子日夜兼程将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不肯走,一定要等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九九重阳了。这时,康海筹资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这锅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的,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这天蒸糕分给大家吃,讨一个好兆头。

于是,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了。

(六)唐尧的传说

古时帝喾有个儿子名叫尧,8岁时封为唐侯。有一年九月初九,尧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用米和酒招待与会者。米尚未送到,帝喾便去世了。于是百官推戴唐尧即位,因要为帝喾服丧,所以不能饮酒,便只用米磨面做成糕,在诸侯拜见新帝时食用。从那以后,糕便成了九月九日的专用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