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25423300000060

第60章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虽则佩,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赏析】

关于《芄兰》这首诗的主旨,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为刺诗,但关于所刺者的身份,解诗者看法并未统一。《毛诗序》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丰坊《诗说》曰:“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诗是批评童子不循次序,越级而进,傲慢无礼的行为。高亨《诗经今注》等则认为是刺童子早婚之作。二为美惠公,徐绍桢《学寿堂诗说》曰:“当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其大夫作诗美之,欲勉其进德耳。”三为恋歌,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在此,笔者取最后一说,即这是一首恋歌。

全诗两章,每章六句。首章首两句“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即景起兴,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的外形很相像,均为锥形,让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联想。想起了那个佩带“觿”的“童子”,两人可能是青梅竹马,关系特别好。可是自从“童子”佩带上“觿”后,对她的态度却冷淡了。古时男子佩觿,说明已能主事,能够侍奉父母了。所以诗中的“童子”佩带上“觽”后,便觉得是一个男子汉了,要稳重不能轻浮了。可是这一变化在多情的女主人公眼里,却很是恼怒,因为“童子”再也不像以前一样跟她亲密无间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行为乃至身上的服饰,特别是那垂下的腰带,均让她看不顺眼。所以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稳重的样子,可这位姑娘偏要唤他为“童子”。“童子”的称呼,包含了她对那位青梅竹马的情态。第二章的意思同于第一章,整章只有三个字不同于首章。毛传说“觽”是“成人之佩”,佩则表示“能射御”,在此,套与佩带“觽”所代表的意思相同,而重叠的使用更好地表达了“童子”态度上的变化,以及姑娘的恼怒心理。

这首诗描摹了一个皱眉跺脚似嗔还娇的小姑娘形象,读完短短的十二句话,脑海中浮现她那似嗔还娇的模样,活生生一幅恋爱中的小女儿情态,让我们忍不住会心一笑。轻松,惬意,如此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