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关于《黍离》这首诗的主旨,《诗序》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郑笺云:“宗庙宫室毁坏而其地尽为禾黍,我以黍离之时至,稷则尚苗。”朱熹《诗集传》亦说:“周既东迁,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怒之深也。”按照上述的说法,这首诗的情境可以还原如下:作者行役至故都镐京,当年象征统治威权的城阙宫殿已杳无痕迹,满目所见苍凉,只剩断壁残垣,昔日的繁荣已经被青青禾黍所取代,面对世事的沧桑变化,作者心旌摇摇,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首章写诗人行役至故都镐京,过访故宗庙宫室时,当年的奢华繁盛已不复存在,就连刚刚停止的战火也不见踪影,只剩下那一片葱绿的黍在盛长。黍稷之苗本无情,可在诗人的眼中,却是勾起他无限愁思的引子。他走在荒凉的路上,心中充满了惆怅,惆怅于愁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哀!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悲哀难以得到回应,只能质问老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可是苍天也无法作答。此时,诗人心中的愁思又加深了一层。次章和末章的基本场景未发生变化,但“稷苗”已变成“稷穗”和“稷实”,览此物象以起兴,心中情感则次第而增,由“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而每章的后半部分的一叹一问虽是同一内容,但其注入的情感递增,沉郁之气亦愈加凝重。
全诗纯用日常口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心忧为何,所求为何,指责何人,诗人皆未道明。正因为如此,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遇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地方,进而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