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25423300000080

第80章 丰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赏析】

关于《丰》这首诗的主旨,《毛诗序》曰:“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朱熹《诗集传》中亦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此均为刺女子有淫行。而现当代有些学者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一名女子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与心上人结婚,事后感到悔恨。如陈子展《诗经直解》说:“《丰篇》,盖男亲迎而女不得行,父母变志,女自悔恨之诗。”即女子因为父母的原因,最终没有和那个男子走到一起。笔者从陈子展之说。

全诗四章,前两章三句,后两章四句。前两章女主人公抒发了不能与相爱之人结合的悔恨之情。“子之丰兮”、“子之昌兮”描写了那位男子的标致的容貌和魁伟的体魄,“俟我乎巷(堂)兮”写那名男子在巷口(堂上)等女主人公去成婚,但是女主人公没有去,事后却后悔了,觉得应该去的,所以才发出“悔予不送(将)兮”的感叹,真后悔当初没有跟你走啊!这两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悔恨之心,读者仿佛还能听到她的叹息声。后两章则写女主人公对与心上人结合的向往之情。“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写她身穿锦缎嫁衣裳,外披薄薄纱罩衫,“叔兮伯兮,驾予与行(归)”,写的就是女主人公在装扮妥当后等着那位男子驾车接她过去。前两章写女主人公的悔恨,从而引出后两章对幸福生活的换句,这种跳跃极具悲剧意味,令读者为之动容。

在古代,婚姻是不能够由青年男女们独自做主的,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对男女相爱了,但若父母不赞同他们的婚事,他们就无法结合在一起。《丰》诗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妥协于父母之命,最后不得不与情人分开。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也是让人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