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1日《重庆晨报》上的一篇报道,记录了一个10岁孩子因父母闹离婚而烦恼:
天使之吻:我的爸爸、妈妈现在分居了,我好害怕他们会离婚。
晨报QQ:那你怎么办呢?
天使之吻:我今年10岁,现在主要跟妈妈在一起,有时也会到爸爸那边去。我不想这样,我想3个人住在一起!
晨报QQ:他们在哪儿住呢?
天使之吻:妈妈在龙湖,爸爸在西来寺,好远的。在妈妈这边,她要我说爸爸不好;在爸爸那边,他又要我说不喜欢妈妈。我好累啊,要两边讨好。他们就像敌人一样,互相仇视,想到这些我晚上经常睡不着。
晨报QQ: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变成这样吗?
天使之吻:因为爸爸爱喝酒,喝多了就耍酒疯,很吓人。
晨报QQ: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也管不了。你只要记住,爸爸还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还是你的妈妈,他们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
天使之吻:我知道,前天爸爸要去北京玩,还叫我去,可我没去,因为我不想让妈妈伤心。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够和好,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去旅游。
从这个10岁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看到对于父母离婚,孩子的内心充满了不解和忧郁。一项儿童自杀问题的原因分析发现,父母离婚是导致儿童自杀的第二个原因,仅次于过重的学习压力。
现在我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每年约有150万对夫妻离婚。从婚姻观念来讲,离婚体现了当代人对真正的爱情、幸福的婚姻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以人们对离婚也抱着越来越宽容的态度。但这是成人的立场。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离婚纵然有上万个理由,却不能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可能是毁灭性伤害。我们常常看到,单亲家庭的孩子因缺失父爱或母爱而感到压抑、抑郁,变得自卑、胆怯;或者因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争吵、谩骂声中而变得暴躁,产生逆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对爱情、婚姻从此产生恐惧,成为健康成长的精神障碍。一、“爸爸、妈妈,离婚吧!”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起来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但我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有很大的伤害。相反,夫妻之间没有感情、互不信任、互相折磨,这样恶劣的婚姻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有一个中学生曾经写信给我,讲述了父母的婚姻和她的感受:
从我记事起,我的妈妈就经常冲着爸爸大吵大嚷。长大一点儿以后,我渐渐明白妈妈一直都看不起爸爸,她常说别人的丈夫多么有本事,而我爸爸却总是那么窝囊。每当这时候,爸爸总是不做声,坐在床边生闷气。其实我认为我爸爸人挺好的,他对我、对我妈妈都很好,虽然他挣的钱不多,但是我们一家衣食无忧,我一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是对爸爸不满意。
一次,我姥姥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亲朋好友。妈妈让爸爸去餐厅订座位,结果爸爸订好座位回来向妈妈汇报时,妈妈非常生气。当着所有客人的面破口大骂:“你怎么什么事也办不成?那家餐厅又贵又不好吃,你怎么能订他家的?你简直就是废物。要不是看在孩子的分上,我早就跟你离婚了!”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我爸爸居然当众给妈妈跪下,还边道歉边打自己耳光。看到这一幕,我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爸爸这么好的人,为什么要忍受妈妈这种折磨?妈妈还说因为我才不离婚,我倒是觉得他们在一起对我的伤害更大,我希望他们赶快离婚!
听听孩子的忧虑和恐慌吧!父母们千万不能视子女而不见。从为人父母的那天起,就不是小小的两人世界了,你们身边的孩子有着丰富的心灵世界,你们的一举一动最直接、最真切地影响着他们。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从对父母行为的观察中去思考: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妻子,什么是父亲,什么是母亲。自然,他们会进一步思考: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家庭。实际上,孩子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远比学习文化知识还重要。因此,父母如果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会终身受益;父母如果给孩子做出坏的榜样,孩子会终身受害。
父母离异对孩子固然有伤害,但父母冷淡、恶劣的关系,争吵、打架的过程,却是一种不问断的伤害,程度更加严重。所以,如果夫妻关系走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就算为孩子着想,也要理智地处理好关系,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怨恨、仇恨的情绪,更不要剥夺对方爱孩子的权利。如果能仍然共同爱护孩子,离婚就不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太多的伤害。四川一位高三女生给我来信说,是她促成了父母的离婚,而父母的离婚是他们一家三口幸福的起点。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5年一本关于如何面对父母离异的自助手册《帮助、希望和幸福》,在英国书市掀起一阵热潮,而这本书的作者却是不满10岁的英国女孩莉比?里斯。她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父母离婚的三年半以来,自己是如何应对这种生活的。她提供的窍门包括找个地方尽情宣泄心中的压抑情绪,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思考一个有趣的词汇,以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等。里斯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其他孩子带来帮助。”二、“不许说我爸爸的坏话!”2005年第8期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主人公田淑琴是一位单身母亲,文章是这样写的:
田淑琴和丈夫的离婚发生在孩子8岁的时候,原因是丈夫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双方协商决定,女儿跟母亲生活。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母亲提出暂时不把离婚的事告诉孩子,只告诉她爸爸出差去了。但女儿想爸爸,直闹得母亲不知道如何是好,结果“出差”的谎言只延续了两个月,这位理智的母亲决定把实情告诉女儿。
她选择了一个周日,带着女儿去公园游玩。玩得高兴的女儿说:“爸爸怎么不来和我们玩呀?”母亲抓住这个机会,心平气和地把离婚的事情告诉了女儿。刚开始女儿不愿意相信,这位母亲很冷静地对女儿说:“不是爸爸不要我们了,而是爸爸和妈妈之间有了问题,我们不愿再住在一起。但爸爸、妈妈都会像从前一样爱你。只不过爱的方式变了――如果这周妈妈陪你玩,下周也许就是爸爸陪你玩。”女儿年龄小,似懂非懂地问:“是爸爸不好吗?”这位母亲很平静地回答:“分手不一定是谁有错,是双方感情出现了问题。不是我们哪个人的错,更不是你的错。”
当然,女儿知道真相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爱说话,很少在母亲面前提到父亲。有一次,妈妈带女儿回娘家,女儿听到小姨说爸爸的坏话,表现得非常激动,她大吵大闹:“不许说我爸爸的坏话!”这位母亲知道,不能把成年人的恩怨连带给孩子.否则会让她在心里埋下怨恨或自卑的种子。于是母亲对女儿说:“你小姨说得不对。在爸爸、妈妈离婚的事情上,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并开导孩子:“爸爸、妈妈就像你和同学闹了很大的矛盾一样,不能勉强在一起,否则就会不快乐。”后来,母亲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绝不在孩子面前以婚姻的受害者自居。并要求亲朋好友,当着女儿的面不要谈论她爸爸的是非。更难得的是,这位母亲一直提醒自己做个乐观的单身妈妈,陪女儿去兴趣班、逛街游玩,并鼓励女儿和爸爸制定每周出游的计划。渐渐地,女儿适应了生活的变化,懂事了,她开始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并主动关心妈妈,和妈妈谈心。她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妈妈》,其中写道:“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很好的人。虽然他们分手了,但他们对我的爱没有改变,我也一样深深地爱着他们。”
田淑琴这位母亲在处理离婚这件事上,很有智慧。
但是,并不是所有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都能理智处理,很多人一离婚就谴责对方。爸爸跟儿子说,你可得记住,天下的女人都是狐狸精;妈妈则对女儿说,你可得记住,天下的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父母相互怨恨、咒骂,还限制孩子与对方见面来往,这就在孩子心中播下仇恨的种子,使孩子对爱情不信任,对婚姻产生恐惧感,进而对整个人生怀有疑虑和危机感。一位大学生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他读初中时父母离婚,因为他不想听母亲对父亲的咒骂,每天很害怕回家,每次回家心里就很痛苦。他一直认为自己活在没有温暖、没有爱的世界里。虽然后来他考上了大学,长大了也对母亲有所体谅,但每当回想起过去的事情,心中仍会隐隐作痛。他在信末提出一个希望:希望所有夫妻都能为对方着想,给对方以支持和祝福。
当然我们知道,一般说来离婚会给人造成不小的伤害,双方很容易产生怨恨。但是为了孩子应该坚持一个原则:离婚后父母双方建立和善、谅解的关系,共同爱护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离异的恐惧中逐渐走向平静。在这种高境界和高智慧中维护新的亲情关系。
三、生活依然很好
在许多人看来,单亲家庭的孩子缺爹少妈很可怜,因此给予百般宠爱,以至于孩子也习惯了索取和任性,久而久之,成为问题孩子。这是一个教育的误区。实际上,单亲家庭还是正常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正常孩子,关键在于确立现代的观念,保持生活的平衡,给孩子以良好的教育。什么是平衡生活?首先,要心理平衡,认可离婚是人的权利离婚并不丢人;第二,要关系平衡,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对于孩子来说,父亲还是父亲,母亲还是母亲,父爱母爱依然存在;第三,要生活平衡,太阳照旧从东边出来,该怎样生活还怎样生活,并且要生活得越来越好。具体怎么做呢?我提出以下建议:
1.与前夫或前妻友好地达成关爱孩子的协议
一般说来,离婚是夫妻之间的事情,与孩子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双方常常会对孩子怀有愧疚之意,因此在孩子问题上容易达成谅解协议。作为抚养方的父亲或母亲,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最高原则,搁置或化解个人的怨恨,与对方达成合理友善的教子协议。允许孩子和对方有一定的相聚时间,最好能具体商定,比如要求对方每周陪孩子半天以上,带孩子看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等,让孩子享受到完整的长辈之爱。同时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要让孩子因看到双方痛苦的表情而感到压抑,请记住父母积极的精神面貌会给孩子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2.坦然对孩子说明离婚真相
有的父母因害怕离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而不愿意对孩子说实话。事实上,现代的孩子心理承受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父母完全不必多虑。从法律层面说,他们有知道父母离婚事实的权利,也有表达个人想法和做出自己选择的权利。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也应该有知情权,而且离婚后由哪方抚养孩子也应该征得孩子的同意。当然,这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要讲得自然一些、平静一些、正面一些。
孩子得知父母离婚时,可能会产生难过、生气、失落、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父亲或母亲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倍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如有可能,和孩子出外旅行一次是不错的选择。要用温和的语气和态度告诉孩子,离婚是爸爸、妈妈解决自身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错,不应该责怪别人,也不需要自我忏悔。父母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虽然父母已经离婚了,但爸爸永远是爸爸,妈妈永远是妈妈,而且就算爸爸、妈妈无法复合,孩子还是可以同时喜欢自己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仍都会像过去一样爱他。还可以选择一些父母离婚而孩子健康成长的例子,与孩子分享,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
3.允许孩子情绪出现反复
许多父母期待孩子能尽快适应生活上的转变,而告诉孩子:“现在我们家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你要懂事一点儿、独立一点儿!”但事实上,孩子也需要一段调适与疗伤的时间,如果过分要求孩子在短期内急速成长,反而会造成孩子过大的压力。因此,父母要给孩子一段时间适应。同时不管多么忙碌,都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定期与孩子谈谈话,表达对孩子持续的关怀,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如果孩子感到委屈或郁闷想吵想哭,应该让他吵让他哭,因为宣泄具有缓解压力的疗效,父亲或母亲不宜指责孩子。当孩子哭闹够了,应和他平静地倾心交谈,往往会有较好的沟通效果。
4.为孩子保持双性化的成长环境
不要因为父母离婚,担心孩子心灵上受到创伤,就百般袒护.溺爱孩子。有的单亲家庭自认为用这种形式可以得到孩子的谅解或减轻自己的负疚感,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骄横任性,使他们的个性得不到正常发展。特别要提醒的是,父母离婚后,不宜让孩子生活在单一胜别的环境里。实际上,离异的夫妻难免在教育中出现缺失。建议带孩子的一方,必要时可采取选择代理角色的做法,如选择异性亲戚或异性教练,使孩子生活在双性别的环境里。
5.不给孩子加压
经历离婚的双方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问平复情绪,这是很自然的,但有的父亲或母亲会在离婚后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唯一希望,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压力。如有的单亲会对孩子要求:“以后我全指望你了,你要好好学习,考大学,为我争气!”这样的要求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恐慌。明智的父母不要表现出大难临头的样子,夸大离婚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应该平静地对待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正常地学习、生活。
6.及时和老师沟通
父母离婚,有可能遭至周边对孩子的歧视甚至于攻击。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特别在刚离婚时要尽快和老师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请求教师适当关照孩子,并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对于天性敏感、自尊心强的孩子,最好建议老师不要在同学面前谈论其父母离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是家庭和学校都要遵守的原则。
7.单亲家庭更需要注重性教育
之所以强调一个“更”字,是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更强烈的情感需求,他们发生早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应当及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父母不必有畏难情绪,如果没有教育经验,可以买一本权威的性教育的书放在家里。一般说来,青春期(10岁-20岁)的孩子非常需要一本性教育的书相伴。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无意之中对孩子的性刺激,如不宜与青春期的孩子同床睡觉,父母洗澡或换衣服要避开孩子等等。对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艺术的引导。父母要看到,单亲家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父母婚姻失败的教训,或许能给孩子以刻骨铭心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