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25619600000053

第53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9)

(2)症状:大都是浮肿,尤其是脸部的浮肿才被察觉。接着出现少尿和血尿。检查尿液可以发现蛋白、红血球等。常伴有血压增高、头痛、呕吐、痉挛、昏睡等症状。轻微时没有症状。

急性肾炎的病后情况十分良好。轻症只需一两周,或三个月以内即可痊愈。重症,血尿可持续半年乃至一年。不过,转为慢性或肾硬化概率较小。

(3)治疗与护理:初期主要是安静休息、保温、食物疗法。

若初期即有浮肿、血压上升、血尿,应静躺下来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以后的病情。此外,受寒亦会影响肾脏,应注意保温,不可使下肢受凉。

依症状要求,可限制水分、盐分、蛋白质,进行饮食疗法。如果是急性浮肿,必须限制水分和食盐。直到浮肿消失后,限制的尺度可逐渐放松。进入恢复期之后,只要不进食含盐过多的食物即可。蛋白质也仅须在初期限制。但是,在适当的时候应早日恢复到普通的饮食。

发病后10天内可使用青霉素以控制溶链菌。根据症状酌情使用利尿剂、降压药、扩血管药及中药。

肾病综合征

(1)原因:致病的原因不明。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蛋白质逐渐泄漏,而由尿中排出。

发病年龄大都为3~14岁,而且男孩较多。

(2)症状:血浆蛋白逐渐泄漏到尿中,而有显著的蛋白尿。因此血浆蛋白严重降低,使全身浮肿。浮肿的情况比肾炎浮肿更为严重。脸部肿胀,腹水使腹部膨胀,并有血清胆固醇升高。

本病可分为单纯性和肾炎性两种。后者可具有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肾炎的特点。

病程缓慢,病情时好时坏。通常抵抗力减弱,所以,容易患上肺炎或腹膜炎等各种感染。

(3)治疗与护理:采用安静、饮食疗法与药剂疗法。

浮肿严重时,必须完全卧床休息。不过,由于病期长,可依需要调整运动。

饮食疗法以限制水分与盐分为主。不过,须依浮肿的情况而决定,不需限制蛋白质。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孩子的肾病不同于成人,比较容易治疗。

肾病综合征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当弱。尤其是使用激素时,此种倾向更为明显。如果担心这点,必须预防感染。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比较容易治愈,但慢性肾小球肾炎就不同了。不知不觉出现症状,而且经过缓慢,很难治愈。

(1)症状:初期几乎没有症状,大都是在偶然的尿检中查出蛋白或红血球。

不过,此时若要做出正确诊断,必须做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预后。

病情进展下去会出现浮肿,血压升高。患儿逐渐有倦怠感、脸色苍白、头痛、恶心、呕吐、不眠等症状。症状时进时退,病情经过相当长。有时候长期无症状发生,然后逐渐出现症状,肾脏功能渐渐降低。到了末期会发生呕吐、意识障碍,呈现尿毒症的症状。

主要特征是病程长,最终导致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与护理:没有特别的治疗法。不过,有时会恶化发生急性症状,所以此时应以急性肾炎为基准进行治疗。

没有出现高血压或浮肿时,不必严格进行饮食疗法。仍须避免运动,但以影响日常作息为准。必须预防感冒以及重视保温。

泌尿系统感染(脓尿症)

从肾盂到尿道部位的发炎称为泌尿系统感染。由于尿液混浊,故又称为脓尿症。

婴幼儿发生原因不明的发烧时,首先可怀疑此病。2~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而且女孩多于男孩。

(1)原因: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可分为大肠杆菌经由尿道入侵而发生感染,自血液进入肾脏等两种情形。女孩的肛门与尿道十分接近,故容易受感染。

(2)症状:因发烧才被发觉。婴幼儿会食欲低落、精神不振。排尿时具有痛感,排尿次数多。不过,有时完全不会疼痛。此时若取尿检查,尿液混浊,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白血球(脓球)。年长儿会诉说尿频或排尿痛苦,因此而发觉病情。

(3)治疗与护理:抗生素十分有效。此外,须保持安静与保温,并大量饮水,以促进排尿。

陷睾症

(1)原因与症状:在胎儿时期睾丸停滞于腹部,出生的同时,一般会下降至阴囊内。如果出生时仍未下降至阴囊中,称为隐睾症。新生儿有10~15%属于此症。大部分在一年以内即会下降。只有1~2%会在1岁以后才下降。因此隐睾症即使持续到五六岁亦无关紧要,只要等待其自然落下即可。但是,如果超过此时限,细胞发育会受影响,必须加以治疗。

(2)治疗:可使用外科治疗。

睾丸鞘膜积液

(1)原因与症状:睾丸与外膜之间积水即成睾丸鞘膜积液。阴囊会肿大,形成具有弹性的肿物。外表与腹股沟疝相似,用压送法无法使其恢复原状,也没有痛痒之感。刺穿时可抽出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并借此加以诊断。

(2)治疗:大都在五六个月内会被吸收而恢复原状。但是,肿胀显著时,可穿刺抽出液体。只要进行二三次,通常可以治愈。如果症状一直持续,必须施以手术。

直立性蛋白尿

此病在静躺时,无法自尿中检查出蛋白尿。若在站立或活动后取尿液,却可证明有蛋白尿。此种蛋白尿是无害的机能性蛋白尿,大都是由于自律神经不安定的宝宝,在站立时,流至肾脏的血液较少所致。

此病少见于婴幼儿期,多发生于学童期。大都是在集体验尿中才偶然发现。而且没有其他的症状。患此病的学童身体较为虚弱,不需特别的治疗,只要锻炼身体即可。

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的概述

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其病原体会传播给他人。尤其以幼儿园及学校最容易流行。所以,加强预防是相当重要的。

(1)病原体:病原体为病毒与细菌。此外,尚有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等。

病毒是最细微的菌体。例如麻疹、乙型脑炎。菌体之小,在2000倍的显微镜下,仍然无法看到。立克次体的体积之小仅次于病毒,例如斑疹伤寒、发疹热等等。细菌类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可用一般显微镜观察得到。螺旋菌的大小与细菌相同,不过,菌体的两端成圆形,形状特殊。真菌大于细菌、螺旋菌,是霉菌的一种。

感染路线可能是借着咳嗽、喷嚏的飞沫,直接由患者传染至他人,称之为直接传染。呼吸器官的感染症大都是经此途径传染的,例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感冒、麻疹、风疹等。

此外,也可能间接由食物或昆虫等物体传染。消化器官的传染皆属于此型。

细菌的主要入侵之道是气管、消化器官与皮肤。

(2)经过:细菌进入体内之后,都会增殖至一定量,开始发病。发病之前称之为潜伏期。经过潜伏期之后即会发病,当疾病的特有症状完全表现之后,即会慢慢恢复。这是因为经过一定的日期之后,体内会形成免疫抗体以控制病原体的力量,制止菌体或病原体的繁殖。于是,症状逐渐消失而恢复健康。

(3)易患病的年龄与季节:任何传染病都有容易致病的年龄阶段。不过,主要仍在于细菌的传染力是否强劲,感染机会的多寡,孩子免疫力的强弱。一般而言,麻疹与百日咳等传染力较强的传染病最容易侵犯幼弱的婴儿。不过,6个月之前的宝宝皆自母体得到先天免疫,所以,大部分的传染病很难侵犯。此外,根据调查,1岁以前的宝宝,由于传染的机会少,所以,较少患上传染病。一旦到了幼儿期或学童期,由于幼儿园与学校的传染机会增加,因此传染病的感染率亦大为增加。

疾病的流行是有季节性的,夏天大都是经由口部传染,例如痢疾等。冬天是经由气管传染,例如猩红热、感冒等。

(4)传染病的阻断:为了预防传染病,有些须强制隔离。最好的方法是隔离患者,进行消毒,同时亦须重视预防接种。

麻疹

(1)原因:病原体是麻疹病毒。传染力最强,约有95%的孩子会患此病。其余的5%为不显性感染,即使感染亦没有症状,或几乎不会患病。出生后3~6个月时,不容易感染。但是,如果妈妈不曾患过麻疹,而没有免疫力时,婴儿亦会受到传染。

幼儿期、学童期是最容易感染的年龄。一旦患病之后,即可终生免疫。传染途径是飞沫传染,流行于春夏之际。

(2)症状:

前驱期:发病形式与感冒类似,最初发烧至38~39℃、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不同于感冒的是会发生结膜炎,眼泪增多。

观察脸颊的黏膜(口腔内)时,可看到周围为红色的小白斑,是为科普力克氏斑,这是最主要的特征,只见于麻疹。麻疹的第一期症状与感冒几乎相同,所以诊断上相当困难。不过,只要借助科普力克氏斑即可轻易判断。

发疹期:最初是发烧3~4天,然后下降。第4天时再次上升。此时皮肤会出现疹子,呈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及脸部一直扩展到胸、腹、四肢。咳嗽严重时甚至会发展为支气管炎,大部分的妈妈大都一直到皮肤出疹子之后,才察觉到是麻疹。发疹之日相当于发病的第四天。

起初的疹子为玫瑰色,后来转为暗红色。4~5天之后,颜色淡薄,只留下暗褐色的色素。此时期体温渐渐降低,各种病症出现,有时会发生意识模糊、痉挛的现象。连续发烧3~4天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一般症状消除,色素沉淀,可看到米糠一般的落屑。退烧后10天左右即可完全恢复。

在病情过程中,大多会并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有时可能会并发脑炎,而发生严重的痉挛或意识障碍。尤其必须注意的是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缺乏维生素时会引起眼球干燥症、角膜软化症。

(3)治疗与护理: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莪术油等,也可采用对症疗法。为了防止二次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平时的护理十分重要。

保持安静:出麻疹时,全身的抵抗力大为降低,所以保持安静是非常重要的。退烧后也必须静卧3~4天。然后才可起床,在室内静静游戏,最好少外出,不需要特别保温,但是,千万不可受凉。头痛及发烧时可使用冰枕。

全身的清洁:须保持肌肤清洁,即使出疹子,亦应用柔软的毛巾擦拭全身。尤其是容易污秽的阴部或皮肤都须保持清洁。擦拭眼屎,令其漱口以清洁口腔。退烧后,精神恢复之后,才可进行沐浴。主要的目的是清洁皮肤,所以以淋浴为主,千万不可长时间浸泡在热水之中。

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增加水分。最好大量地供给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或蔬菜。由于容易缺乏维生素A,最好能促其服用维生素。

(4)预防:出生后6个月起即有被传染的危险,所以必须加以预防。避免与患者接触,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后7~14天会发烧及出疹子,则形成半永久的免疫。完全没有症状,则无法形成免疫。

但是,如果与麻疹患者接触,而且已处于潜伏期,再使用麻疹疫苗是完全无效的,此时可使用血清球蛋白,其中含有浓缩的免疫抗体,在感染后的6~7天使用可控制发病,使病情减轻,若增加药量亦可完全加以预防。但是,最好能事先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季节、发育状态,再进行决定。

此药的免疫有效期只有两个月,一过了此时间,效果完全消失。因此,如果没有感染的因素,却加以使用,只是徒劳无益。此外,若在潜伏期8天以后再注射此药,也完全无效。当兄弟中某个人已出现疹子,其他的兄弟可能已到了潜伏期的第四天。

风疹(德国麻疹)

(1)原因:是由于风疹病毒的飞沫感染所引起。

潜伏期是14~21天,又称为三日疹,与轻微的疹类似。孩子的风疹是传染病中最轻微的疾病之一。不过,若孕妇感染此症,容易生下畸形儿。

(2)症状:主要的特征是发烧与出疹子同时出现,此点不同于麻疹。疹子大多集中于脸部,有时手足也会出现疹子,疹子小于麻疹,数目亦较少,很少集体出现,大多是零星出现。1~2天后即会消失,没有色素沉淀,此点亦不同于麻疹。

有时候枕后、耳后、颈、腋下等淋巴结会肿大。

(3)治疗:不需特别的治疗,使用抗病毒药和维生素C即可。病后情况良好。

(4)风疹与先天异常:妊娠初期,尤其是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若患上风疹,新生儿容易产生心脏畸形、先天性白内障、听力障碍等先天异常,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症候群,是由于病毒透过胎盘,感染胎儿,阻碍胎儿的器官发育所致。妊娠1~4周,生病率为50%,3个月以内为20%。因此,孕妇必须预防风疹。最近已逐渐盛行使用风疹疫苗,尤其是12~14岁的女孩应定期接种。年龄较大的女子由于妊娠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最好也能接种疫苗。不过,如果曾经患有此病,就不需要接种,只要检查血中的风疹抗体,即可知道是否得过风疹。

幼儿急疹

病原菌为疱疹病毒,常发生于6个月至2岁,尤其以春秋之际最为多见。

潜伏期为7~17日,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发烧至39~40℃,约3天后热度消除,同时出现淡红色如痱子一般的疹子。1~2天之后即会消失,不需特别治疗。

传染性红斑

病原体为病毒,潜伏期为7~14天。

主要症状是发烧的同时,脸部会出现类似荨麻疹的红斑,红斑为左右对称,周围为锯齿形。此外,也曾扩及手足,其他部位则较为少见。4~10天之后疹子即会消失。虽然会留下色素沉淀,却没有落屑,病后情况良好,不需特别的治疗。

水痘

(1)原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力强,潜伏期达2~3周,是幼儿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传染的方式由接触或飞沫感染,自出疹的前17天后结痂掉落之前,都具有传染力,尤其是出疹前最容易传染,务必注意,2~6岁的孩子较易受感染。

(2)症状:发烧一天后出疹,主要先从胸、腹、背部长出小圆形的红斑,不久成为水疱、扩展全身,2~3天后水疱破裂,而形成痂。

(3)治疗与护理:采用抗病毒药及对症疗法。水疱痒时,可使用龙胆紫涂抹水疱,必须为孩子剪指甲、戴手套,以免搔破水疱,同时亦须保持全身清洁。

带状疱疹

病原体与水痘病毒相同。不过,此病的主要特征是会侵犯神经系。尤其容易侵犯肋间神经,沿着神经线的皮肤会产生带状水疱,同时伴有疼痛。

最初是形成红斑的丘疹,不久形成水疱。干燥之后结成疮痂。大约一周后即会停止进展。主要特征是发烧,以及局部十分疼痛,10岁以下的孩子很少患病。

单纯疱疹

此种疱疹病毒会发生口疮性口腔炎,同时会并发肺炎、脑膜炎及热性疾患。此外,唇、阴部、角膜会形成多发性水疱。

感染之后,大多数在一生当中仍然持续着潜在性的感染状态。一旦伤害到健康状态或发生发烧性疾病,即会诱发成病。所以,一旦感染过口疮性口腔炎,就会不断地反复发生。此时,水疱疹会转移至皮肤、黏膜或其他部位。

少有全身症状,只有局部产生水疱,大约1~3周即会痊愈,不过,若是新生儿或未成熟儿,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大多是由妈妈感染,而且情形严重。

流行性腮腺炎

(1)原因:病原体是腮腺炎病毒,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为传染的途径。潜伏期达2~3周,所以一旦流行,很难停止,与水痘一样,盛行于学校、幼儿园。自耳下腺肿胀之前一直到肿胀之后的数天内,都具有传染力,必须加以注意。

(2)症状:最初是发烧、头痛。不久之后,单侧或双侧的耳下腮腺肿胀。腮腺位于耳后一直到耳下之处。触摸时很像一块橡皮。不会发红,轻压会有痛感。咀嚼食物时亦有痛感。不过,疼痛的程度比不上淋巴腺炎的强痛,约1周左右即会消失,而且不会化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