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25619600000059

第59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15)

装饰太多的衣服、宽松的衣服,都可能发生意外,应尽量避免。

此外妈妈在照顾宝宝的生活上,千万不可让宝宝过于疲倦。即使确保周围的环境已十分安全,仍不可说是达到完善的阶段,因为只要走出外面,便潜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

随着宝宝发育,妈妈应给予充分指导,对于安全知识及习惯等方面,要反复强调、讲解。

第一阶段(0~1岁):若要让孩子知道危险,可使用反复与强制的方法,让孩子得知,例如当他伸手触摸危险物品时,立刻制止,并让他知道危险所在。

第二阶段(2~4岁):借着模仿教育孩子安全行动,妈妈必须率先施行,例如过马路时,注意交通灯变化,停下脚步确认左右没有来车,才可慢慢通过。

第三阶段(3~5岁):借着语言的理解及各种体验,使孩子对安全的适应力更为加强,如果孩子能了解妈妈所说的话,那么在适当的时候,可由妈妈说明什么是危险。此外由母子或父子一同体验,让孩子从其中学习。

婴儿、幼儿最容易发生的意外

婴儿最容易发生的意外是窒息,随着年龄增长,则为车祸、溺水等(1~4岁)。即使不致遭到重大意外,其他如撞伤、刀伤也会发生,因此妈妈要对意外事故做充分了解和准备。

(1)床上(五六个月以下):

仰卧时吐奶、堵住喉咙窒息。

趴在棉被上,无法抬头窒息。

打翻爽身粉,堵住鼻孔或喉咙,造成窒息。

布块或塑料布掉落,盖住婴儿的脸而窒息。

柔软的棉被蒙到头上而窒息。

把头夹进婴儿床的栏杆。

被狗抓伤。

猫坐在宝宝脸上窒息。

睡觉时授乳,妈妈睡着,乳房堵住婴儿的脸,而造成窒息。

把床边的危险物放入口中(体温计、药物)。

年龄较小的兄妹,把婴儿当作玩具般玩弄,而发生意外。

床边没有栅栏,翻身跌落。

由暖炉引起灼伤。

(2)爬行及攀附步行时(1周岁左右):

爬行时,头部撞到桌角、橱框。

步行车跌落走廊或门外。

捡拾地上的东西放入口中(纽扣、花生、硬币)。

误食桌上的药品或香烟。

突然从童车上站立而跌落。

把手伸进电风扇。

拉电热锅的电线,手抓刚煮熟的饭。

柜子上的物品掉下来碰伤。

被花盆绊倒。

在瓷砖上滑倒。

触摸插电的熨斗或餐桌上的水壶、汤碗,发生灼伤。(有时候拉扯桌巾也会发生)。

把发夹插往电插座,而发生触电。

(3)可独自步行时(1周岁以后):

掉入浴缸中,发生烫伤或溺水。

把头伸进洗衣机、金鱼缸、洗涤槽中溺死。

误食抽屉中的化妆品或拿出危险的刀具。

踩动缝纫机,被针刺伤。

玩弄煤气开关中毒。

跑步撞到玻璃。

探头到窗外跌落。

追赶球或玩具而发生车祸。

花生卡在喉咙里。

从楼梯上跌下来。

手夹在电梯中。

掉进沙洞、蓄水池发生意外。

追赶妈妈而被关闭的门夹住手。

喝洗涤剂和漂白剂。

迷路。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变成神经质,而过分限制幼儿行动,只要妈妈随时注意即可避免。

意外发生时的紧急措施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摩

宝宝发生意外,可能无法事先得知,而且也可能发生呼吸停止的现象(窒息、溺水、误食),这时不可惊慌失措,如果平常就知道人工呼吸法,在遭遇意外时,即可派上用场。

平常可利用玩偶练习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法。

(1)呼气、吸气的人工呼吸:

让孩子仰卧,头部向后挺直,使喉咙不致缩小(确保气道通畅)。

以左手捏住鼻子,打开嘴,右手放在胃部。

妈妈充分吸一口气,把口对准孩子的口,进行呼气。

把口移开,以右手压住腹部、胸部,把吹进去的气压出来。

以此方法,1分钟进行15~20次,最初的5~10次应快速且强而有力地把空气吹入。

(2)心脏按摩法:

使其仰卧。

如果是婴儿,并拢食指与中指,压迫肚脐以上3厘米的部位(胸骨中央),1分钟连续压90~100次,也可用拇指。

如果是幼儿,可用指尖或手掌压迫胸骨中央部分,1分钟进行80~90次,压迫的深度为2~4厘米。

止血法

外伤最容易出血,轻伤时,可简单的止住血,如果出血量大,不及早止血会有危险。

出血可分为静脉血和动脉血,静脉血为暗红色,流势缓慢,动脉血为鲜红色,随着心脏的跳动,一阵阵涌出,像喷泉状,前者的止血较为简单,后者较难,即使是小伤口也可能流出大量的血。

(1)压迫法: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大部分都可借着此法止血。具体为:伤口上覆盖较厚的纱布,紧急时,可使用手帕或毛巾。在纱布上用力裹上绷带,令孩子静躺下来,使出血处高于心脏。

(2)指压法:以手指压迫伤口距离心脏较近的动脉,应选择下面有骨头、较硬的部位。

如果是头部出血,可压迫头部的颈总动脉,上肢出血可压迫上腕内侧到腋下的上腕动脉,下肢出血,可压迫大腿骨的股动脉,手指或脚趾出血,可压迫指与指之间的动脉。

(3)止血带法:如果压迫法和指压法都无法止血,则可采用此法。以绷带、毛巾、腰带等绑在伤口接近心脏部位的动脉上。

布幅的宽度应为5厘米左右,太细容易陷进肉里。

用力系紧,直到止血,每隔20分松缓数秒,止血后,立即卸下,如果系太久,有可能导致末端部分坏死,最多以1小时为限。

烫伤

立即用冷水冲洗

如果轻微可先用大量冷水冲洗,降低伤处的热度,冲洗的时间至少要20分钟,也可用白酒反复涂抹患处。但烫伤的处置法因程度而不同,由烫伤的深度与宽度来决定,全身性的烫伤就不能用水冲洗。

烫伤以后会形成水泡,应赶紧连着衣服泡到水中,等安顿后再脱衣服,勉强脱或剪开衣服,常会伤到皮肤,如果没有把握要到医院进行处置。

烫伤的次数和面积

即使范围很小,如果达到肌肤的深度,就是严重的烫伤,此外,婴幼儿容易休克,应加以重视注意。脸或阴部的烫伤最初需要专科医生的治疗,宝宝的手脚容易形成瘢痕或挛缩,因此不要随便改变或停止治疗。

(1)烫伤的深度:

第一度——皮肤红肿、疼痛。

第二度——形成水泡、溃烂。

第三度——最为严重,皮肤与组织完全受伤,形成溃疡状。

(2)烫伤的面积:烫伤严重与否,可由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来决定,宝宝若II度15%,或III度10%,就算是严重,即使是第I度的烫伤,若全身达5~10%,则需进行全身治疗。

如果是脸、眼、外阴部达到II度以上的烫伤,即使是1~2%的面积,也必须住院治疗。

不要擦药

如果用大量冷水冲洗烫伤的部位,烫伤面的污垢大多会冲掉,因此最好是不擦任何一种药,用纱布、毛巾等清洁布包住,立刻送去医院处理。

此外,不要把水泡弄破,用清洁的纱布覆盖,直接送去医院。

烫伤的急救处理

(1)烫伤轻微:宝宝体表面积很小,因此一点烫伤就会变得很严重,除了相当轻微的烫伤以外,都要住院处理。去医院时也要用裹着毛巾的冰袋冷敷。

皮肤只是变红,也没有水泡,烫伤范围小的在家中处理就可以了。但是过了3天还不见好,必须到医院处理。

自己处理的方法有:

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以上,直到不痛为止。脸或头轻轻淋浴或手浇水。不要擦任何药。接下来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后包紧绷带。绷带上面再用水袋冷敷一个晚上左右。

受伤后48小时内观察情形即可。血水渗出纱布时,证明烫伤部位恶化,要直接送去医院处理。

需要擦药时,可去医院买一些药水或把未使用的管装凡士林软膏滴在烫伤面上。烫伤处一般应暴露,不需要包裹,但应注意伤口污染。

(2)严重烫伤:烫伤的面积较大时(一双手或整个胸部),首先进行冷敷,不管任何烫伤都应立即在水龙头下冲20~30分钟,借着此法可缓和疼痛,也使烫伤不再扩展。

脸部则以湿毛巾冷敷,若是脸部烫伤,可不停地用湿毛巾冷敷,为了避免伤及眼角膜,不可擦拭眼睛。

烫伤时,不可勉强脱掉衣服,应把水直接淋在衣服上,然后再脱掉,袖管可用剪刀剪开。

充分的冷敷后,应以干净毛巾包裹患部送往医院,如果是手腕,应以毛巾把手吊在肩上,如果是脚,应抱起患者前往外科,不可自行涂药。

严重灼伤应叫救护车,一边进行冷敷,一边联络救护车,尽早送往医院。

窒息

新生儿及未满3个月的婴儿,最容易发生窒息,当布块盖在脸上、吐奶、呕吐、秽物进入气管或异物进入口中时,都可能发生窒息,此外气喘等疾病发作,也可能窒息。

急救处理:

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停止,脸或嘴唇发紫,则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联络救护车:如果只有一个人,也应该一边进行人工呼吸,一边打电话。

拿出异物:气管被呕吐的秽物堵塞时,应伸入口中拿出异物。

如果婴儿能哭就不要紧:只要呼吸畅通,就会哭出声音,不过仍需送医院诊治。

按摩心脏:除了呼吸之外,如果瞳孔散大,心脏停止跳动,就应进行心脏按摩,但是这种按摩需要技巧,平常要多加练习。

持续不断:在救护车尚未到来之前,应继续进行自救。

撞伤头部

从楼上或是窗户跌落时,或者从床上摔下来,都会撞到头部,如果只是撞伤手脚,尚无妨,要是撞到头部,就必须注意,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急救处理

(1)大声哭泣,即可放心:如果大声哭泣、意识清楚、没有呕吐,即可证明症状较轻,只要让其保持安静即可,但是有时候外表症状较轻,却可能发生脑部出血或头颅骨折,最好接受诊查。

(2)精神模糊时,应立即联络救护车:这时头部没有外伤,也可能发生脑部出血,如果意识模糊或昏迷不醒时,应使其躺下,尽快联络救护车。

(3)出现这些情况时,必须求医诊治:平常不呕吐的孩子却发生呕吐或表情不对时应求医诊治。

呕吐时、引起惊厥时、恶心时、耳和鼻出血时、摸头就凹陷或膨胀时,应求医。

(4)观察2~3天:头部若有异常,在2~3天内就会发生症状,有时候可能惊厥或突然昏倒。

应冷静观察2~3天,只要有异常,立即送医院。

家庭护理

用毛巾冷敷肿疱,有擦伤、割伤的要消毒。即使割伤是小伤,为了慎重起见,也要送医院处理。

用清洁的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以止血。撞伤的部位要冷敷,不要摇晃或抚摸头。

立着抱宝宝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

当天尽量保持安静,晚上也要观察宝宝有没有恶心、嗜睡、头痛及惊厥。

误食东西

宝宝用手指捏拿东西时,就会把东西送往口中,而且很可能吞下去(如突然受到惊吓或大笑时)。

豆类、硬币、纽扣、弹珠、小铅笔,也可能送入嘴里。

吞咽异物时,异物可能进入呼吸道,有时会进入消化器官。

进入气管时,都会发生强烈的咳嗽,如果吃下较大的异物,可能堵住气管,发生窒息。

进入食道,数天后,可能连同粪便一起排出,若异物大时,应手术取出。

急救处理:

以手指取出:一旦误食异物,让宝宝张开嘴,只要没有进入喉咙,即可用手指取出。

就近求医:如果无法取出,应立刻就近求医,然后送往专门医院。

窒息时应联络救护车:如果停止呼吸,就必须分秒必争,一边进行人工呼吸,一边联络救护车。

如果哭泣,不必惊慌:宝宝吞下硬币时,看到妈妈惊慌的样子,就会嚎啕大哭,此时不必紧张,应送往医院接受X光检查,再听从医生指示。

误食毒物

家里经常会备有一些感冒药、杀虫剂、消毒液等,如果放在宝宝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则可避免意外发生。

包有糖衣的药品,味道甘甜,宝宝会误食,此外在鲜奶瓶里放置杀虫剂更是危险。

以镇静的态度检查

误服药物时,最重要的是判断服下何种药物及数量的多少。

检查喝了或吃了什么,立即判断要不要让宝宝吐出来。

喝了多少?

什么时间、怎么喝的?

观察现在的情形。

检查这些事项后,带剩下的容器,带上宝宝赶紧去医院。

误服以下东西暂且观察即可

体温计的水银、蜡笔、麦克笔、化学调味料、芳香剂、蚊香、火柴、口红、指甲油。这些东西吃一点并无大碍,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送往医院。

碱性电池虽然没有危险,但是最好去医院照X光片。

急救处理

(1)首先联络医生:告诉医生孩子误服数量,然后听医生指示,因为有些药可以催吐,有些不可,不宜任意处置。

(2)不可催吐的药物:

强酸、强碱制品:如厕所用洗涤剂、管道洗净剂、漂白剂、去油剂等。

石油制品:如汽油、挥发油、稀薄剂、指甲油、去光水等。

农药类:如杀虫剂、除草剂、生石灰等。

危险的固体:如圆钉、别针、玻璃等。

(3)洗胃:

如果吞入毒性较大的物品,应叫辆救护车,送往医院洗胃。

(4)伸进手指催吐:如果宝宝误服以下东西,要立刻引吐,并让他多喝水分以稀释毒性,然后带他去医院。

(5)催吐方法:首先让宝宝多喝水或牛奶,然后把手指放进喉咙深处,压好舌头让宝宝吐出来。

注意:樟脑丸会和牛奶的脂肪成分起反应,反而会被吸收,因此误食樟脑时切忌喝牛奶,务必让他喝水吐出来。

(6)保持安静:吐了2~3次后,保持安静,不可着凉。

(7)让医生观察呕吐物,把吃剩的东西及容器装入塑料袋,让医生观察。

异物进入眼睛

绝对不可搓揉:沙子、灰尘进入眼睛时,不可揉搓,因为这样会伤害到角膜,最好借着眼泪,使其自然流出。

以眼药水或温水洗涤:没有泪水,可用眼药水或温水洗涤。

以手帕或纱布除去:如使用的方法仍然无法除去异物时,妈妈可把手洗净,翻开下眼,以清洁的手帕或纱布轻轻擦拭。

由眼科医生诊疗:无法除去异物,而感到疼痛,可由医生诊疗。

立即送医院:眼睛有什么东西刺激时,要立即送医院。强酸、碱性的药品进入眼睛时,冲洗十几分钟后再送医院。

异物进入耳朵

蚊子、苍蝇、豆子、小沙粒、塑料玩具等都可能进入耳朵。

急救处理:

以光线照射耳朵:蚊虫进入耳朵里时,妈妈不可惊慌,利用光线,即可将虫诱出,以手电筒朝耳朵内照射即可。

滴1~2滴的油:如使用上述的方法无效,可在耳朵滴1~2滴干净的婴儿油、沙拉油、酒精,虫就会窒息而死,然后把耳朵朝下,虫会连同油流出。

当水进入耳朵:把浸水的耳朵朝下,将脱脂棉揉成细长型,静静插入吸收水分。

虫以外的异物:如果异物接近外耳道的入口,可用耳勺取出,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异物可能会更往里面,最好前往医院予以处置。

异物进入鼻孔

孩子有时会把豆子、弹珠、小石头塞进鼻孔,而难以取出。

急救处理:

不可勉强取出:应送往医院,可压住一边的鼻孔,让孩子用力呼气,但不要太勉强,以免使异物更进里面,伤及鼻黏膜。

进入气管时,应联络救护车:如果进入气管,不可乱动,应保持安静,然后叫辆救护车,如果猛拍小宝宝的背部,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溺水

即使是少量的水,也可能发生意外,平常就必须注意浴缸中、洗衣机是否有少量的水。

急救处理:

确保气管畅通:取出口中或喉咙的水或异物,拉出舌头,确保气管呼吸畅通。也可让孩子趴卧,使其吐出水,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如果孩子意识不清,最好先进行人工呼吸。

吐水后,把脸撇向一侧:这样可使水比较容易流出,然后再进行人工呼吸。

瞳孔散大时,应进行心脏按摩:如果瞳孔散大,就必须进行心脏按摩。

大声哭泣时暂且放心:从水中救起宝宝,若大声哭泣则不会有生命危险,首先让宝宝吐水,做法如前所述。

一氧化碳中毒

在密封的房子里,长时间开放暖炉或煤气漏气,都可能发生中毒,初期的轻微中毒,会令宝宝全身不舒畅。